教育信息化2.0时代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
2021-02-22李新房孙淑文
李新房,李 静,孙淑文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引言
信息技术是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对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发布的每一期《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被视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影响着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该系列报告从全球视角出发,预测和描述未来5年影响高等教育的关键新兴技术,具体来说,主要描述新兴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环境中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所产生的潜在影响。信息技术的起步与应用已经过去,现已迈入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阶段,即教育信息化2.0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始终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与热点问题。
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西藏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在线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也越来越多地介入西藏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信息化教育改革大军中的一员,西藏高校应该秉承智慧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教育环境,拓展智慧教育资源,以促进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并根据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了解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现状;
2、运用适切的研究方法,找出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本研究调查问卷紧密结合研究内容,采用李克特量表计分制,并严格按照调查问卷标准化程序编制,经统计分析与专家审核判断,调查问卷各项指标符合本研究的要求。访谈提纲严格按照研究内容需要,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调查内容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扩展。
(三)研究对象
西藏共有七所高等院校,包括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师范专科学校、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因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的学校性质与监管机制的原因,暂不列入本次研究范围。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西藏六所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图书网络信息中心、电化教育部、网络信息中心及教务处等相关负责人以及西藏高校其他教师与学生。调查对象符合研究需要。
(四)研究维度设计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1]。由此可见,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诠释。为了精确了解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本研究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将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研究维度界定为四个一级维度:“三通”“两平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和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二级维度包括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八个方面,具体见表1。
表1: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维度表
二、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共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分别是《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适用教师)》和《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问卷(适用学生)》。问卷共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学历、学科、年级(或授课年级)等。第二部分为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关内容,主要涉及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本次问卷调查共计发放教师问卷90份,回收问卷9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100%。共计发放学生问卷700份,回收问卷7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630份,有效率为90%。因篇幅有限,本研究仅对部分调研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分别对西藏大学电化教育部、西藏民族大学教务处、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网络信息中心、拉萨师范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的6位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访谈。除此之外,本研究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630份,其中男生289份,约占有效问卷的45.9%,女生341份,约占有效问卷的54.1%。从学历分布看,本科生497份,约占有效问卷的78.9%;专科生133份,约占有效问卷的21.1%。从学科分布看,理科265份,约占有效问卷的42.1%,工科57份,约占有效问卷的9%,文科215份,约占有效问卷的34.1%,其他93份,约占有效问卷的14.8%。在年级分布上,大一26份,约占有效问卷的4.1%,大二221份,约占有效问卷的35.1%,大三235份,约占有效问卷的37.3%,大四148份,约占有效问卷的23.5%。在教师问卷方面,男教师38份,约占总数的42.2%,女教师52份,约占总数的57.8%。从教师的学历分布看,博士6人,约占总数的6.7%,硕士63人,约占总数的70%,本科21人,约占总数的23.3%。从学科分布看,教师从事理科的32人,约占总数的35.6%,工科12人,约占总数的13.3%,文科45人,约占总数的50%,其他1人,约占总数的1.1%,研究对象的具体分布见表2。总体上看,研究样本分布较为合理,符合本研究的需求。
表2:调研对象基本情况表
(二)“三通”建设情况
“三通”指“校校通”“班班通”和“人人通”。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西藏高校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能力,促进校园智慧化建设进程,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西藏高等院校在不断推进“三通”建设。调查结果显示,西藏自治区所有高校全面接入校园网,基本满足学生的信息化学习需求,部分学校已全面覆盖无线校园网,智慧化设备也在不断普及。例如,西藏民族大学基本覆盖校园无线网络,本校师生只需要一个学号或工号及相关密码,就可以接入互联网,从而获取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也制定了《智慧校园中长期(2018-2023)战略规划》,其智慧校园建设总体目标是:构建西藏高校一流的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下的“三化(管理智慧化、教学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智慧校园。但某些院校在“三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校园网已全面接入,但需要使用固定的端口才可以接入互联网,对校内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了限制,与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宗旨相悖。
(三)“两平台”建设情况
“两平台”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在这方面,西藏高校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口。调查结果显示,因师资水平有限、教学资源缺乏等条件的限制,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教学资源库建设、慕课建设等方面,西藏高校还处在起步阶段。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西藏大学建设了1门网络课程,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设了7门视频公开课。为了推动全区“金课”建设,2019年10月,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启动了“金课”的申报工作。调查统计显示,约80%的教师认为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非常有必要”,约18.9%的教师认为“比较有必要”,约1.1%的教师认为“一般”。在教育资源建设的困难方面,约95.6%的教师认为“自己水平有限,资源建设任务艰巨,无法胜任”,约68.9%的教师认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心有余而力不足”,约88.9%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资源或设备”,约12.2%的教师认为“资源建设是技术人员的工作,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具体见表3。分析背后的原因,约78.9%的教师认为“缺乏政府机构或学校支持”,约90%的教师认为是“教育观念落后,教学资源缺乏”,约75.6%的教师认为“教师水平有限,缺乏培训”,约35.6%认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约13.3%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无心建设”。由此可见,因多种条件的限制,西藏高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表3:资源建设的必要性与困难数据表
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西藏大部分院校实行了网络智能化管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和西藏民族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使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校园一卡通、智能办公系统、校园教学监控系统、网上阅卷系统、录播系统、视播系统等。在智能化管理方面,西藏民族大学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学生的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选课、考试、学费管理等方面,均实现了智能化。在网站建设方面,除了学校门户网站之外,还建设了二级学院网站、各类专题网站等。
(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情况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1]。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无论从国家地区的宏观层面、学校组织中观层面,还是学习者个体层面来看,教育信息化都是一个平衡多方关系、创新应用发展、追求卓越智慧的过程[2]。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西藏高校已普遍认识到智慧教育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着手推进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建设,如西藏民族大学在新校区建设了智慧教室,师生在智慧环境下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藏医药大学等学校也在加快推进智慧校园的建设。总体上看,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还处于融合应用阶段,与全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约25.6%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于西藏高等教育改革的作用“非常有必要”,约67.8%的教师认为是“比较有必要”,约5.6%的教师认为是“一般”,约1%的教师认为是“基本没有必要”。约4.5%的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操作非常熟练,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约13.3%的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操作比较熟练,偶尔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约40%的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一般,偶尔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约34.4%的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低,经常无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约7.8%的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操作水平非常低,完全无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具体见表4。由此可见,西藏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不高,与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不相适应。关于学生的信息素养调查结果显示,约48.9%的学生对于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非常感兴趣”,约38%是“比较感兴趣”,约13.1%的学生是“一般”。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问题方面,约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非常高”,约13.2%认为“比较高”,约54%认为“一般”,约20%认为“比较低”,约3.8%认为“非常低”。因此,西藏高校学生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总体水平有限。综上所述,西藏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不高,亟待解决。
表4:信息技术的作用与操作情况表
(五)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情况
为了响应国家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设,西藏高等教育从实际需求出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出发点,不断加强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但在校园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方面全区各高校参差不齐。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三化”智慧校园建设已于2018年9月启动,总投资预计在2亿左右。该校智慧校园建设目标共分为四个阶段:智慧校园中长期战略规划制定阶段;智慧校园基础硬件平台、基础统一数据库平台、各校园管理智慧化系统、各校园服务智慧化系统建设及优化阶段;教学环境与教学实施智慧化系统建设与优化阶段;智慧化校园建设整改、优化,定型与验收阶段。该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分两步进行:一是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二是教学数字资源建设。除此之外,西藏高等院校应以“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总体目标,未来将建设校园网络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并实现公共服务平台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探索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模式,提升资源服务水平。
三、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瓶颈
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研究总结出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教育信息化意识有待提升
纵观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较大。西藏七所高校,六所地处西藏,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因个人原因,不能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约24.4%的教师表示没有听说过,但会尝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约75.6%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认识不清楚,认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就是将信息技术用于课堂辅助教学,这种理解过于片面,甚至还出现部分教师摒弃信息技术的现象。在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约47.8%的教师认为是兴趣所致,约11.1%的教师是教学项目或科研项目要求,才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约13.3%的教师认为是学校要求的,约27.8%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总之,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困难之一,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也有待提升。
(二)智慧校园未覆盖全区高校,智慧化建设经验不足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提高学与教的效果为目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为核心技术,提供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并能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进行洞察和预测的智慧学习环境。[3]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院校刚刚启动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经验尚不足。为了弥补智慧化建设经验的不足,西藏各高校相关部门支持教师走出工作单位,参观学习其他高校的建设成果,不仅拓宽了教师智慧化建设的视野,还丰富了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奠定了基础。据了解,西藏高校智慧化教室严重不足,唯一能称得上智慧教室的是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的智慧教室,目前已投入使用。西藏高校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的步伐不能停止,应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智慧化建设,直到智慧化建设满足全区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生活需要。
(三)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
师资队伍建设是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基本条件。然而,因西藏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原因,许多教师不愿意到西藏就业,尤其是高学历的教师比较缺乏,久而久之,师资队伍建设成了阻碍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绊脚石。调查结果显示,西藏高校在人才需求上还存在一定的缺口,专业技术人员十分紧缺,软件开发人员更甚。约77.8%的教师认为自己为非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并不深刻,在技术开发这一块更是空白,不能胜任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仅22.2%的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尤其是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方面,缺少技术人员的辅助,最终无法完成相关工作。无论是数字校园建设,还是智慧校园、智慧教室建设,若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无法有效推进的。因此,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缺口亟待填补。
(四)师生信息素养亟待提升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又被称为信息文化,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的问题。关于“您认为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如何”这一问题,约14.2%的师生认为“非常高”,约11.3%的师生认为“比较高”,约36.4%的师生认为“一般”,约36.1%的师生认为“比较低”,约2%的师生认为“非常低”。由此可见,西藏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在访谈中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访谈中,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位老师表示,学校的录播系统建成后成了摆设,大部分教师因信息素养的限制,无法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其他部分学校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提高自己信息素养途径方面,约82.8%的师生是通过自学来提高,约51.3%的师生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约31.3%的师生通过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来提高,还有约10.8%的师生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综上所述,西藏高校师生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不高,亟待通过专门的信息化培训等方式来提高。
(五)教育信息化机制有待完善
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所发挥的作用”方面,绝大部分教师肯定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作用,并对其非常感兴趣。但是,为什么很少有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呢?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教育信息化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西藏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与技术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西藏民族大学采取课时奖励的激励措施,只要是在信息化交互教室上课的教师,其课时是基本课时的1.5倍。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参与各类信息化培训,培训学时计入继续教育学时。由此可见,只有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教师才有动力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另外,西藏高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或科学研究项目,鼓励教师申报并开展相关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将不断地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让教师感受到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好处,以此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4]。总之,西藏高校可以通过完善教育信息化机制,来推动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四、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在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下,西藏高等教育院校也在不断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阶段的教育信息化成果,效果显著。但是,还存在前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尚未解决。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提出了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
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于2018年4月13日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①。为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培养社会高素质人才的西藏高等院校,任务艰巨,需要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推动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变革与发展。传统的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固然重要,但我们的教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西藏社会的建设者来说都必须明确。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服务,西藏高等院校应清楚认识到:一切摒弃信息技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也是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理念相违背的。为了适切西藏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各院校应解放思想,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在全体师生中广泛普及教育信息化理念,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地提高西藏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率,从而更好地创新发展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总之,转变观念,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提高教育信息化意识,是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有效推进的前提条件与保障。
(二)加大投资力度,全面覆盖智慧校园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宽带西藏”建设,开展网络提速降费活动,抓住“数字机遇”,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水平。[5]由此可以看出,西藏自治区政府非常重视提高信息化水平。当前,为了有效推进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与使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大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保障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来源。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各高校建立相应的资金运行与管理机制,开拓多渠道资金来源,吸纳社会多方力量投入到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贡献出力量。其次,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的全区覆盖。虽然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工程已在全区高等院校推进,但进程缓慢,需要集中一切力量,加快建设进程,为西藏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奠定基础。最后,加强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运行的维护措施。为了维护教育信息化的运行,各院校应成立相应的运行与管理部门。
(三)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21世纪是高层次人才竞争的时代,高层次、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对于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深入实施科教兴藏战略、人才强区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流动机制和奖励机制”。[6]由此可见,未来西藏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部分西藏高校的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非常缺乏,尤其是软件开发人员甚少,教育信息化技术人才缺口比较大,亟待填补。为了更好地引进教育信息化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进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构建良好的环境氛围、完善职业规划机制与培训机制、建立人才引进考核机制、重视人才待遇。
(四)健全培训机制,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建设智慧课堂和虚拟工厂,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7]信息素养成为当前师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是教育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对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西藏高校师生信息素养相对不高,成为阻碍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瓶颈之一,亟待解决。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与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对西藏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西藏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信息素养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对西藏高校教师的需求。根据西藏高校的区情、校情,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主要包括:转变传统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意识;注重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做好信息素养提升追踪等等。
200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标准委员会评议通过针对全美高校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该标准体系包括5大标准及其下22个表现指标。该标准为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奠定了基础,也为西藏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策略主要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化教学,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等。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共享高品质信息化资源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1]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数字资源建设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西藏各高校也是如此。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西藏各高校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不断地加强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开发出更多、更优秀的学习资源,以满足西藏高校学生的信息化学习需求。另外,各高校之间也应建立积极的校际合作关系,共享高品质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具体策略主要有:西藏各高校应加大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的力度,开发出更多具有西藏特色的资源;加强西藏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加大西藏高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六)完善教育信息化相关机制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西藏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实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深度“融合”是关键,为了保障实现教育信息化目标,西藏各高校需要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机制。第一,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机制。各高校可以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发展战略,重点抓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的进展情况。第二,强化投入机制。各高校需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快智慧教室、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等方面的建设。第三,建立绩效管理与激励表彰机制。以广泛应用为前提,以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有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8]在西藏高校中,选择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率先开展多样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他高校紧跟其后,逐步建设。第四,完善运行维护机制。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运维,需要建立教育信息化的长效运维机制。第五,采取创新合作机制。西藏自治区政府、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西藏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院校的优秀资源,根据西藏高校的区情、校情,合理、有效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另外,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创生与应用,并积极探索区域结对、学校结群、教师合作机制。[8]
结语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1]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西藏高等教育应秉承智慧教育理念,构建智慧教育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水平,从而促进西藏高校学生的智能化学习。尽管本研究提出了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对策,但尚处于初步探讨的层次,希望由此引发更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促使西藏高等教育信息化更好地引领和驱动西藏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加速走出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注 释]
①“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三变”即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