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西藏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研究
2021-02-22羊毛措魏欣蕊
羊毛措,魏欣蕊
(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 200241;2.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 陕西咸阳 712082;3.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 四川成都 610064)
引言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民主改革以来,在党中央及自治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西藏取得了历史性的社会成就:全区各族人民依法享有当家作主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逐渐建立起以拉萨为中心向全区覆盖的医疗卫生网;在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广大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攀升;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1]。西藏的蓬勃发展带动人均寿命从和平解放时的35.5岁逐渐提高至2010年的68岁,2019年已达到70.6岁①。
人均寿命的大幅提高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成就的显著标志,但与之伴生的是人口老龄化问题。200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10%,这标志着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2],201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到10.50%[3]。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4]。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发展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国家不断更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2000年国家明确提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的新目标[5]。2015年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行“全面二孩”政策[6]。2019年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战略目标,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7]。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8]截至2020年,全国养老床位数已达到775.0万张,享受高龄补贴的老年人数已达到2963.0万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的老年人数逐年增至516.3万人,养老机构总数达到34369个[9]。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各项保障措施的大力推进下,养老体系日趋完备,养老制度渐趋成熟,2020年全国人均寿命再创新高,达到77.3岁②。虽然我国早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西藏至今仍是全国唯一一个老龄化趋势逐年增加,尚未进入老龄化的地区[10]。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全区常住人口总量为364.8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8.5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5.67%。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8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58个百分点[11]。虽然西藏目前还未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但相关研究表明,全区7个地市人口年龄结构在十年前已为成年型③,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西藏将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12]。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引起了自治区政府的重点关注。为此,自治区政府曾出台《西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给予每人每年补助护理费800元。同时,实行全区80岁以上老年人可享受寿星老人健康补贴的政策,其中80-89岁为300元/年,90-99岁为500元/年,百岁以上为800元/年[13]。2017年,自治区将“五保”供养标准提高至4940元,是2006年的3.8倍。全区42907位老年人可享受健康补贴共计1794余万元,经济困难的26964名高龄失能老年人可享受补贴共计1617.84万元[14]。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区党委、政府把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提出“农村五保老人三年内全部在县以上集中供养”,并于2018年在原有社会福利机构基础上顺利改建和新建了80个五保户集中供养机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4662人,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有意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100%的目标[15],让“老有所养”这一中国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在中国西藏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想更多办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尤其是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设施、就医就学、养老社保等要全覆盖”[16]。
近十年来,我国自评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口占大多数,绝大多数老年人自理能力较强[17]。各个年龄组男性健康状况均优于女性[18];各年龄段城镇老年人口健康和自理能力都优于乡村老年人[19];东部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最好,西部最差,上海最好,西藏最差[20]。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比例占绝大多数,生活不能自理中丧偶老人比例占一半[17]。
已有研究成果大多对全国或个别省市的老年人健康水平进行了分析,但针对西藏老年人口健康的研究不仅数量较少,且多集中于医学领域,基本未涉及社会学或人口学领域。因此,文章在借鉴现有研究和利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西藏老年人口④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以不争的事实,在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老龄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的同时,驳斥西方对中国政府治藏政策和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抨击,用学术成果维护国家形象,增强制度自信。
一、研究对象基本概况及数据来源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挨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21](P1),辖6个地级市和1个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文章以西藏自治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老年人健康状况分别为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生活不能自理四个等级⑤。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在利用已公布的部分“七普”资料的基础上辅以全国人口普查资料⑥及其他统计数据,先将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相关数据进行简单计算,之后再对西藏老年人口总体及其分性别年龄、城乡、地市以及婚姻状态与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二、结果分析
(一)西藏老年人口总体健康状况
由表1可知,西藏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较差,老年人健康状况构成以基本健康为主。全国健康与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达83.15%,西藏仅为73.05%,可见西藏与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性质差异较明显:横向来看,虽然全国和西藏老年人都以健康和基本健康的比例占多,但全国的二者数值差距较小,西藏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为健康的两倍;纵向对比来看,全国健康老年人比例几乎为西藏的两倍,西藏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高出全国约10%。
西藏老年人健康水平低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西藏自然环境恶劣,久居于此的人们患病风险高;其次,虽然国家每年以巨额资金支持西藏医疗事业发展,但速度仍然缓慢;再次,饮食习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高原居民常以牛羊肉、酥油茶为主食,但长期食用会使体内摄入过多脂肪,易患高血压和胆结石[22]。对于严格遵循饮食传统的西藏老年人而言,食糌粑、饮酥油茶势必会危及健康;最后,宗教文化深刻影响藏民族的健康观和就医行为。藏传佛教世界观认为,现世受苦和患病皆因前世恶业过多,只有现世行善积德,方可摆脱痛苦。受此观念驱动,虔诚的信教老年人即使患小病也只靠诵经修德消灾解难。且藏传佛教信教群众相信超自然力量可助其早日摆脱病魔。他们常常会在生病后去寺庙求神问卦、转经祈福,甚至请僧人到家中念经祛病[23],而不是想办法求医问药,极易耽误病情。2019年8月笔者赴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甲措乡()调研期间,年逾70的ZXYZ老妇人讲道:“在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全身起红疹,去离村子不远处的米珠曲德寺()去算命、念经、看风水,没有及时去医院,就失去了最好的治疗时机,不久就过世了。长辈们都认为这是前世的恶业没有洗脱干净。”
表1:西藏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化及与全国对比 单位:%⑦
(二)分性别年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由表2可知,全区男性健康总体好于女性,性别差异较小。分年龄看,各年龄段健康和基本健康的男性比例基本都高于女性,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女性比例均高于男性,表明女性健康状况不如男性。
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一是年龄增大,女性老年人乐观主义相对弱化,影响自身健康评价[18];二是外出务工、从事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人数猛增,农牧区产业结构变化带动家庭分工变化:男性主要承担非农经济领域的生产活动,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肩负起家中原本属于男性的农业生产劳动之外,还要负责生育、家务劳动等[24](P88-89)。女性体能透支,但并未得到和男性一样的经济补偿,健康评价更趋向悲观。
由表2可知,随年龄增长,全区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下降,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例增多,具体表现为:
第一,健康老年人比例呈现出由低龄到高龄的递减趋势。低龄组到中龄组下降约15%,中龄组到高龄组下降约5%;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也呈现出低龄到高龄的递减趋势。低龄组到中龄组下降约5%,中龄组到高龄组下降约11%。
第二,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比例呈现出由低龄到高龄的递增趋势。低龄组到中龄组增长14%,中龄组到高龄组增长5%;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例随年龄增长而翻倍增长。中龄组和高龄组比例分别约为低龄组的三倍和九倍。中、高龄组老年人身体机能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这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变化规律。
(三)城乡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由表3可知,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城乡差异较大,基本呈现出城市好于镇,镇好于乡村的格局。城市健康的老年人比例分别大于镇约19%,大于乡村约25%。虽然镇和乡村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高于城市,但城市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人比例之和大于镇约14%,大于乡村约20%;城市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小于镇约12%,小于乡村约15%,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小于镇约3%,小于乡村约6%,镇和乡村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分别约为城市的三倍和四倍。
表2:西藏分性别年龄的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单位:%
西藏城乡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老年人口健康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藏城乡医疗水平不均衡。各地医生人均每日诊疗人次和负担床日都较低,卫生资源密度指数也以拉萨最高,阿里最低。虽然政府鼓励从医人员扎根农村,但许多专业医生仍然选择城市,影响农村医疗发展[25];其次,城乡人均收入水平存在差距。西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数虽连年稳步增长,但城镇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和速度都明显大于农村[26];再次,城乡家庭规模变化使家庭养老功能有所丧失。全区核心家庭在所有家庭户型中占比最高,“二人户”及“一人户”比例增速较快,主干家庭的比重不断下降⑧。全区城乡一代户和乡村二代户比例有所上升,城乡三、四代户比例均在下降[27]。城乡一代户以夫妻二人或空巢老人为主⑨,二代户也多以核心家庭为主。普查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西藏老年人家庭户在总户数中的比例已接近三分之一,由独居老人或独居老夫妇户组成的纯老家庭明显增加,在有老人家庭户中的比重由7.0%增长至8.5%[28]。西藏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势必带来纯老家庭户数的攀升,加之乡村到城市务工人员比例的不断增加,这使得家庭越来越难以为老年人提供传统的养老服务,家中老人缺乏日常照料,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即为必然。
表3:西藏城乡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单位:%
(四)分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由表4可知,拉萨老年人健康水平最高,阿里最低,全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较低。各地市老年人健康水平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
1、拉萨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阿里最差,两个地区极差约为11%;林芝基本健康老年人比例最高,山南最低,极差约为8%;日喀则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比例最高,林芝最低;拉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例最低,阿里最高,极差约为6%。
2、将健康和基本健康都视为健康,拉萨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健康老年人占比约为78%,阿里最低,约为67%,二者极差为11%。将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视为不健康,阿里地区不健康的老人比例最高,约为31%,拉萨不健康的老人比例最低,约为21%,两地区极差为10%。
表4:西藏分地区老年人口健康状况 单位:%
表5:西藏各地医疗卫生状况
西藏全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并未达到高健康水平标准⑩。拉萨老年人健康水平虽然最高,但根据高健康水平标准,拉萨老年人实际并未达到高健康水平。将健康和基本健康视为健康,将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视为不健康,根据健康水平标准,西藏各地均为低健康水平地区。
各地区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之所以高低不等,归因于西藏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自然环境来看,第一,地形差异影响患病几率。拉萨和林芝海拔较低,气压高,患高原病的风险较低[21](P2-3)。那曲和阿里海拔高,气压低,云层稀薄,太阳辐射量多,人体患高血压及高原性心脏病、日射病、白内障的概率高[29];第二,气候差异影响机体免疫。林芝、拉萨气候相对湿润,植被较多,空气中含较多可增强人体免疫的负离子[30]。那曲和阿里气温低、风力大,人体易患冻疮及呼吸道疾病,寒冬气温极低时,高血压、冠心病等也随之而来[31];第三,自然资源匮乏造成粮食种类单一影响人体健康。在那曲,虽有广阔草原支撑传统牧业生产,但碍于草质较为低劣,牲畜出栏率偏低,又因缺水和可耕种的土地,粮食种类不免单一[32]。这不仅影响牧民生活收入,更易引起牧区老年人营养失衡,形成致贫恶性循环。
从社会环境来看,第一,各地区养老保障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不一。拉萨等社会发育程度高的地区,凭借资源优势及先进的工作经验可基本保证辖区内老有所养。社会发育程度较低的地区,如阿里和那曲,不仅在准备工作时缺乏经费、人员数量和网络技术支撑,还无法保证基层经办人员业务素质统一[33]。此外,偏远地区通讯水平落后,农牧民受教育程度低,对养老保障认识不足,参保率低,养老保障工作的开展注定艰难。第二,各地医疗条件差异大。由表5可知[34],拉萨医疗事业发展最快。阿里地区医疗机构、床位及专业人员匮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医疗事业的发展速度。在南木林县调研时,笔者亲眼见到,大部分村卫生室条件简陋,药品匮乏: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卫生室中仅有一两张床位,一副听诊器,所用药物也大多为从县里购买的西药。村医学历多为中专、大专水平,平时也仅能诊治普通的感冒发烧咳嗽,且不论病情严重与否,一律使用相同剂量的同种药物。2020年7月实地走访拉萨市曲水县()和山南市扎囊县()部分村庄后发现,各村卫生院不仅有门诊室、输液室、疫苗接种室和藏医理疗室,还配备有落实到每村每户每人的家庭医生制度及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定期体检记录手册等。地区间医疗卫生条件的差异必然造成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差异;第三,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拉萨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道路密集程度高,患者就医的时间成本低,病情往往可以得到及时控制。阿里交通条件差,大病及需要急救的患者往往需辗转几日才可于大型综合医院就诊,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救治,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33],病情易延误。南木林县甲措乡村民ZX说:“村里的卫生室医疗条件极为有限,重大疾病只能去乡上或县上的医院,但是村里没有公车以及私车,去医院看病只能凭运气,运气好就有别人开车(搭车)可以去县城。如果严重,就只能听天由命了。”根据ZX的口述,结合笔者在调研点的实地观察与访问,每天能看到有群众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招手示意,其中不乏上学的学生以及就医的患者。除此之外,笔者曾亲身体验过,从甲措乡驱车前往县城单程就需要近两小时,难以想象身患重疾急需救治的患者在如此不便的交通条件下是否能及时接受治疗。
(五)老年人口婚姻状态与健康状况
由表6可知,全区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丧偶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都最差。全区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中,有配偶的老年人分别占比61.23%和51.14%,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中,丧偶老年人分别占比46.07%和50.66%,二者之和明显大于其在健康和不健康中的比例之和。
有配偶的老年人彼此相互照顾,身体状况相比较好,而丧偶老年人多为空巢老人,日常饮食起居只能依靠自己,在西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健康水平难免不如同等条件下的有配偶老人。
表6:西藏老年人口健康状况与婚姻状况 单位:%
三、结论与建议
文章基于相关数据对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西藏老年人总体健康状况较差,不健康的老人比例为全国最高;第二,男性健康状况略好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年人比例下降,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例增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例随年龄增长而翻倍增长;第三,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城乡差距较大,呈现出城市好于镇,镇好于乡村的格局;第四,拉萨老年人健康状况相对最好,阿里最差。全区老年人总体未达到高健康水平标准,各地区间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差异较大;第五,全区有配偶的老年人健康状况最好,丧偶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和自理能力都最差。
基于以上结论,针对老年人口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口健康水平为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持续加大对西藏全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和人员投入。虽然国家对西藏财政支持力度常年稳居全国前列,政府及相关部门仍应在原有补助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支持,从老年人健康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资金建设养老院等专业护理机构。同时,通过向年轻一代深入宣传养老服务产业,尽可能吸引具有高原医学背景的高学历从医人员,提高医疗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薪资比例、福利待遇和专业技能,开辟“医养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提升全区老年人健康水平。
第二,加强全区各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就近就医、及时就医的迫切需求。自治区政府、交通运输部门及相关养老保障机构应以解决群众就医需求为驱动力,依托中央给予的资金支持,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山凿路。根据地形、山脉、河流等实际情况,通过打通隧道、修过河桥等尽最大可能提高交通便利程度,缩小群众与就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努力提高当地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
第三,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业务经办能力建设,有效落实针对西藏老年人群的相关财政补贴政策。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合理利用国家给予的养老保障业务经费,在与基层政府妥善沟通后,精准计算业务开展时间长短、人员数量及工作任务量大小,科学核定业务开展所需经费;其次,加强对基层养老保障机构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妥善处理业务经办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通过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和汉藏双语横幅及口号的宣传形式提升养老保障参保率,为全区老龄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第四,各地区间相互借鉴学习先进的养老经验。拉萨作为全区老年人健康水平最高的地区,应在利用条件优势学习先进医疗技术之余,通过捐赠医疗设备、分享高原老年人常见病及疑难病的治疗经验等方式,促进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帮扶落后地区提升老年人口身体素质。其他贫困地区也应积极学习拉萨及其他地区先进的养老服务经验,构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较为完备的养老体系,努力提高老年人口身体素质。
第五,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建设智慧社区,试点以社区为单位的智慧养老服务。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如拉萨,率先开展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试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支持智慧养老运作,可积极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通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为老年人群筛查疾病等,老人可实现足不出户网上预约挂号看病,还可预约家庭医生上门。通过智慧养老这一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互联化和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平台,不仅可以远程监控老人日常生活,还可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第六,各地基层行政部门定期提供老年健康服务,最大程度实现西藏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结合。首先,面对西藏家庭规模日趋缩小的现实情况,独居老人的子女应在工作之余亲自探望老人,即便无法与老人见面,也可通过语音电话或视频电话的形式给予老人情感支持,还可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及时关注老人身体状况及健康需求;其次,在尊重当地民族风俗的前提下,社区或村级相关机构定期派指定人员对独居老人进行慰问,通过设立老年定点健康服务站、委派专人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堂等方式,尽可能引导其将传统与现代科学健康的饮食方式相结合。通过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相辅相成,切实提高老年人口健康素质。
总之,文章通过西藏人口相关统计数据客观分析了西藏老年人口健康现状,并论证了造成老年人健康现状背后的可能原因。西藏自和平解放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发展迅速,养老惠民政策不断更新,医疗事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交通运输事业佳绩不断,人民生活质量节节高升,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人均期望寿命在近几十年内稳步提升,这充分证明中国政府的治藏政策是推动西藏更好更快、长足发展的助力剂,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纯属无稽之谈。以西藏和平解放为起点,七十年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引和坚强领导下,西藏的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进入新时代,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团结奋进,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政府及全国其他兄弟省市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社会新发展推动老年人口健康水平及人均寿命的进一步提高将指日可待。
[注 释]
①据2020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西藏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0.6岁。
②据2021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全国人均期望寿命已达77.3岁。
③廖桂蓉等在“西藏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特征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一文中指出:2010年阿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属成年型早期,而拉萨为成年型晚期,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吴忠观主编的《老年人口科学词典》中对成年型人口的定义为:老年人口系数在5%-10%之间,少年儿童系数在30%-40%之间,老少比在15%-30%之间,年龄中位数在20岁-30岁之间。
④吴忠观主编的《老年人口科学词典》中对老年人口的定义为:年龄在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口,中国一般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文章以中国对老年人口的年龄起点为标准进行研究。
⑤对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等级划分为:健康是指过去一个月健康状况良好,可完全保证日常生活;基本健康是指过去一个月健康状况一般,可保证日常生活;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是指过去一个月健康状况不太好,可基本保证日常生活;生活不能自理是指过去一个月健康状况较差,无法保证日常生活(如吃饭、穿衣、走动等)。
⑥“‘七普’资料”来源于《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由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及西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21年5月20日公开发布。
⑦文中图表所用数据若未做特别说明,均来自于“六普”。
⑧陈国强主编的《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中对核心家庭的定义为: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对主干家庭的定义为:由一对夫妻及其子女和夫的父母或妻的父母所组成的家庭。
⑨李旭初等主编的《新编老年学词典》中将空巢老人定义为身边无子女亲属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包括老年夫妇或丧偶独居的鳏寡和未婚老人。
⑩阎志强在“广东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特点——基于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分析”一文中指出:高健康水平标准是指某一区域内被研究群体的健康水平高于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健康水平并且大于50%,低健康水平是指某一区域内被研究群体的健康水平低于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健康水平并且健康比例<85%,不健康比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