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花药培养影响因子初步研究

2021-02-22张红肖范妍芹孟雅宁严立斌

蔬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活性炭花蕾基因型

张红肖,范妍芹,孟雅宁,严立斌,2*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河北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辣椒(Capsicum annuumL.)为茄科辣椒属植物,由于辣椒自然纯合速度慢,育种周期长,因此可以通过花药培养技术缩短育种年限,从而加快育种进程。影响辣椒花药培养的因素很多且不稳定,比如供试辣椒植株的生长情况、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以及外源激素类型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花药褐化和愈伤化,导致胚状体愈伤率和诱导率降低,不利于花药培养在育种中的应用。Dolcet等[1]利用改良培养基并应用新的方法,提高了辣椒花药培养的诱导率[2];然而,辣椒花药培养还存在胚状体诱导率低、再生植株分化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3-4]。大多数研究表明,供体材料基因型、花药的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的激素浓度组合、预处理的天数等培养条件都会对胚状体的诱导产生不同的影响[5-8]。因此,本研究主要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浓度、低温预处理及高温热激的方式、活性炭浓度几个方面研究对不同基因型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旨在为推进辣椒花药培养技术的实用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019年2月中旬在温室内播种育苗,4月份定植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田试验地。

1.2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茄果室培育的3个不同基因型辣椒材料,分别为19-1(方灯、红色)、19-2(牛角、黄色)、19-3(方灯、黄色),编号分别为L1、L2、L3。MS基础培养基为来自Phyto Technology公司的产品M519。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前的准备

1.3.1.1 花蕾的选择 幼苗定植后30 d,待植株进入花期,对不同基因型辣椒材料进行摘蕾,于每天09:00之前采集瓣萼比为1左右,长度为2~3 mm的花蕾[9],每个品种每次取5~8株的花蕾混合,以消除单株间差异。将采摘的花蕾放入4 ℃冰箱预处理,备用。

1.3.1.2 花药提取 将经预处理的花蕾在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处理,首先用75%的酒精浸泡30 s,然后加入0.1%的升汞消毒8 min,再加入1~2滴Tweet-20并充分晃动10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时间分别是1、4、10 min,放置于有无菌滤纸的培养皿中(注意挑选保存良好的花蕾,干瘪和有病虫害的直接舍弃)。用镊子轻轻剥开花蕾,选择个头饱满的、无破损的花药以备接种。

1.3.2 试验设计

1.3.2.1 不同基因型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试验 将采摘的花蕾置于密封袋里放4 ℃冰箱预处理2 d,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剥出花药接种至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pH值5.8)。接种后在35 ℃暗培养7 d,然后转接至25 ℃,光照度2 500 lx条件下继续培养,每个处理接种25皿,每皿接种10~15个花药。

1.3.2.2 花蕾低温预处理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试验 将采摘的花蕾置于密封袋里并放4 ℃冰箱,分别设置处理0(CK1)、1、2、3、4 d低温预处理,以不经低温处理(0 d)为对照,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剥取花药接种于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pH值5.8)中,培养条件及接种数量同1.3.2.1。

1.3.2.3 激素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试验 将采摘的花蕾置于密封袋里放4 ℃冰箱低温预处理2 d,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剥取花药进行接种。在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pH值5.8)中分别添加不同激素组合,设置8个激素组合(表1),培养条件及接种数量同1.3.2.1。

1.3.2.4 高温热激处理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试验 将采摘的花蕾置于密封袋里放4 ℃冰箱低温预处理2 d,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剥取花药接种至培养基(MS+蔗糖30 g/L+琼脂8 g/L+活性炭2 g/L+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pH值5.8)中,进行35 ℃高温热激(暗培养)处理,热激处理时间分别设置为0(CK2)、3、5、7 d,培养条件和接种数量同1.2.3.1。

1.3.2.5 活性炭处理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试验 将采摘的花蕾置于密封袋里放4 ℃冰箱低温预处理2 d,按上述方法消毒后剥取花药接种至培养基(M S+蔗糖30 g/L+琼脂8 g/L+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p H值5.8),培养基中活性炭浓度分别设为0(C K3)、2、3、4 g/L,培养条件和接种数量同1.3.2.1。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个影响因子试验均于花药接种后1周观察其污染情况,及时去除被污染的培养皿,培养30 d后统计分析各处理花药胚状体数量,每周统计1次,胚状体诱导率=诱导胚状体总数/接种花药数×100%。

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型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辣椒花药胚状体的诱导与供体植株基因型有密切关系。在3个基因型辣椒品种中,有2个基因型(L1、L3)得到了胚状体,但生长点不太明显,L2基因型未得到胚状体。在得到胚状体的材料中,L3诱导率最高,达21.7%;其次为L1,诱导率为17.4%;L2较难出胚,说明该品种不适于用作花药培养的材料。

2.2 低温预处理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低温预处理对3个品种的诱导率具有明显的影响。没有经过低温处理的L1,其胚状体诱导率只有14.6%,而低温处理1 d后,胚状体的诱导率提高7.1个百分点,低温预处理2 d,比低温处理1 d提高8.3个百分点,比对照处理提高了15.4个百分点,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胚状体的诱导率反而出现下降,处理4 d后,胚状体的诱导率略低于对照。L2花药的出胚率较低,其中低温预处理1 d和2 d有胚状体出现,诱导率仅有2.86%和7.14%,0、3、4 d都没有胚状体出现,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此品种花蕾有所褐化。L3花药在低温环境下处理1、2、3 d,其花药胚状体的诱导率在不断上升,处理3 d的诱导率为26.7%,但在3 d以后诱导率开始下降。总体而言,以4 ℃低温预处理2 d的诱导效果较好。

表1 植物激素梯度设计

表2 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图1 低温预处理对花药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表3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很大,其中L1、L3辣椒基因型在8种不同激素组合处理中都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且均在P5培养基中诱导效果最好,而在其他培养基上效果略微差些,L2辣椒基因型则在P8培养基中诱导效果最好。L3在P5和P8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较高,分别为30.0%和22.2%,L1在P5培养基上胚状体诱导率为22.0%,L2的胚状体诱导效果则不理想;因此,初步推断L3品种适合在P5和P8培养基上培养,L1品种适合在P5培养基上培养。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在相同培养基中诱导率也有差异,生长素中以0.8 mg/L NAA效果最好,细胞分裂素中则以0.3 mg/L 6-BA、1.0 mg/L KT、1.0 mg/L ZT更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基因型材料筛选适宜的激素组合。

2.4 高温热激处理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表4结果表明,随着热激处理时间的延长,L1胚状体的诱导率有明显提高,在0 d和3 d时,可能花药对高温不太敏感,而5、7 d处理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L2则在处理0、3 d均不能诱导出胚状体,可能是因为该品种花药初期反应不敏感,不能促使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7 d时胚状体的诱导率可达3.00%;L3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诱导率不断增加,处理7 d比3 d增加了7.0个百分点。此次试验中,3种辣椒基因型在0 d都未能诱导出胚状体,说明辣椒花药培养过程中需要适当延长热激处理时间,才能有效提高辣椒花药胚状体的诱导率。

表3 不同激素浓度组合对辣椒花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表4 高温热激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2.5 活性炭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L1在添加2 g/L活性炭处理时胚状体诱导率最高,比CK3增加1.3个百分点,与CK3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3 g/L活性炭处理诱导率比CK3降低了4.0个百分点,4 g/L活性炭处理组比CK3降低了5.3个百分点。同样,L3也在添加2 g/L活性炭处理时胚状体诱导率最高,添加3、4 g/L活性炭反而会降低胚状体诱导率。而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并未增加L2的胚状体诱导率,反而使之降低,对照组的出胚率高达40.9%,活性炭处理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由此可见,添加2 g/L活性炭有利于提高L1、L3基因型花药胚状体诱导率,L2并不适宜添加活性炭。可以看到,活性炭对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与供试材料基因型有关。

3 结论与讨论

前人研究认为基因型决定出胚率[10-11]。杨博智等[2]研究发现,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辣椒花药胚状体诱导率不同,诱导率为0%~2%。本试验中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辣椒品种出胚率差别很大,如L1和L3的出胚率分别为17.4%、21.7%,而L2没有出现胚状体,基因型之所以对出胚率存在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辣椒花药中存在可操控掌握小孢子发育的基因[12]。

Supena等[13]和Pechan等[14]分别采用4 ℃预处理花蕾,都不同程度提高了胚状体的诱导率。Vaulx等[15]研究表明,辣椒花药接种后先在35 ℃环境下进行2~8 d热激处理可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本研究发现,预处理对于刺激花药胚状体发生特别重要,不经过预处理直接培养很难获得胚状体和愈伤组织,4 ℃预处理2 d花蕾诱导效果较好,花药接种后35 ℃高温处理7 d,胚状体诱导率明显提高。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调控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有重要的作用,杨敏丽等[16]研究发现,低浓度的NAA和KT可以促进胚状体的形成。而本试验证实:采用NAA 0.8 mg/L+KT 1.0 mg/L+IAA 1.0 mg/L+6-BA 0.3 mg/L+ZT 1.0 mg/L的激素组合可提高花药胚状体诱导率。

表5 活性炭浓度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添加活性炭对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是有益的。陈晓等[17]认为添加2.5 g/L的活性炭对于辣椒胚状体的诱导较好,本试验结果表明2 g/L活性炭的诱导效果较好,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可能是由于使用的活性炭颗粒大小不同,其吸附能力也有所不同;也有可能与不同基因型辣椒品种反应不同有关[18];另外,本试验活性炭浓度梯度设置或许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到目前为止,虽然辣椒花药培养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报道[19-20],但仍然存在胚状体诱导率以及出苗率低、玻璃化和污染率高等问题[21]。所以,今后研究内容应集中在开发新的花药培养方案,继续优化培养条件等,从而提高诱导率,为培育新品种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活性炭花蕾基因型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活性炭微波辐射再生研究
新型酒用活性炭在配制酒中的应用研究
成熟度和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基因型观赏向日葵种子休眠期的影响
颗粒和蜂窝状废弃活性炭再生方法的探究
浅谈分枝法在解决遗传学题目中的应用
我来了
活性炭也有“保质期”
从一道高考题看自交与自由交配的相关计算
Paper bloss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