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产地冷库建设 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1 km”

2021-02-22李忠国

蔬菜 2021年2期
关键词:冷库产地冷链

李忠国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根据农产品特性,为保持农产品的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农产品物流网络[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两大主要构成要素是仓储和运输。冷链仓储的基础设施就是冷库。我国现在的冷库主要分布在中转地和销售地,产地冷库明显不足,这不仅造成了农产品冷链断链,影响了农产品质量,也为农产品出村进城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扶持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加快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既能保障农产品快速顺利出村,高质量进城,还能稳定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保证农产品生产者获取稳定的利润和提升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因此,在农产品产地建设冷库,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1 km”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冷库建设快速发展,农产品冷 链物流也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产地冷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目前,农产品产地冷库具有占比偏低、总容量不足、规模偏小、运营以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等特点。

现有产地冷库容量

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冷库的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截至2019年,全国冷库总量约6 053万t,新增库容814.5万t,同比增长15.56%[2],但在这些冷库中,根据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的数据,产地冷库占所有冷库的比重仅为12%[3]。按照这一比例推算,2019年末,我国产地冷库容量为726.36万t。

有冷链物流需求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品4大类。根据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水果产量达到27 400.84万t,蔬菜产量达到72 102.6万t,肉类产量7 758.78万t,水产品产量为6 480.36 万t,4 类农产品总产量为113 742.58万t;然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9年水果冷链物流规模仅为6 480.17万t,蔬菜冷链物流规模为6 489.23万t,肉类冷链物流规模为4 577.68万t,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规模为3823.32万t,4 类农产品冷链物流总规模为21 370.40万t,虽然同比增长了24.8%[4],但从4类农产品的总体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来看,在不考虑重复计算的情况下,冷链物流量只占总产量的18.79%,整体水平偏低。从大类来看,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最高,均为59.00%;水果冷链流通率排第3,为23.65%;而蔬菜的冷链流通率最低,不到10%。而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流通率都在80%以上(表1)。

如表2 所示,以2019 年我国4大类农产品的总产量为例,水果由于年产1季,按总产量27 400.84万t的50%进入冷库计算,冷库需求量为13 700.42万t;蔬菜按平均日产量的50%,产地平均库存期为3 d计算,冷库需求量为296.31万t;肉类和水产的总产量为14 239.14万t,平均日产量为39.01万t,按80%进入产地冷库,平均库存期为15 d,则产地冷库需求容量为468.14万t。4大类商品的产地冷库需求总容量为14 464.87万t。而根据测算,2019年的产地冷库容量为726.36万t。两者差额为13 738.51万t。可见我国农产品产地的冷库总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现有产地冷库功能

农产品在产地采收后,在开始流通的最初1 km,要依次进行初级分级分拣→装箱(筐)→运至加工地点→规格品质检验→称重→预冷→分级→清洗→加工→包装→装箱→冷藏等工序。为了保证品质,从采收到称重要在常温操作,时间越短越好;从预冷到冷藏就必须在冷库进行。因此,一座功能齐全的冷库除了冷藏或冷冻主体功能区之外,还要有预冷、分级、清洗、加工、包装等辅助功能区域,这些辅助功能区也要满足农产品的低温要求;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或农户自建的冷库以小型冷库为主,功能也是以冷藏或冷冻为主,部分具备简单的拣选、分级和包装功能,但都是在常温区域以人工操作方式进行,功能较为单一。

此外,农产品预冷是产地冷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指农产品从初始温度快速均匀地降到15 ℃以下的过程。农产品从田间采收后,一般温度较高,如果直接进入冷库,容易发生结露、冷害或冻害,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当前参与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农产品生产者中,只有21.44%的农产品生产者在采收后全部进行预冷处理,48.21%的生产者部分进行预冷处理,30.35%的生产者完全不进行预冷处理,在采取了预冷处理的生产者中,采用冷库预冷方式的只占71.43%[5]。这就意味着在参与冷链物流的农产品生产者中完全采取冷库预冷的生产者只有15.31%,比重明显不高,原因要么是自己没有冷库,要么是冷库规模过小,没有配备预冷区。

表1 2019年4类农产品产量、冷链流通量及流通率

表2 2019年4类农产品产地冷库库容需求量

现有产地冷库的运营主体

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谁掌握了冷库的控制权,谁就掌握了农产品供应的主动权,就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据中冷联盟发布的《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显示,2019年,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数量约1 832家,比2018年增加了165家[3]。目前我国的这些冷链物流企业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国有战略储备企业等。由于缺乏最新数据,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冷库总容量占全国冷库总量的40%,第三方物流企业冷库的总容量占全国冷库总量的38%,二者之和接近全国冷库总容量的80%。最近几年全国冷库总量有较快增长,其中第三方物流的冷库容量也随着电商的发展迅速增长,其比重有所增加。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仍然是我国冷库的主要运营主体。近几年,在政策扶持下,农产品产地由大型农业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建立的冷库数量有所增加,但比重仍然偏低,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扶持农产品生产者加快产地冷库建设的意义重大

扶持农产品的生产企业、种植或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者自建冷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生产者建设产地冷库既能从根本上稳定农产品供应,也能增强自己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还能从源头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农产品顺利出村,高质量进城,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

平衡农产品供求关系,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证农民长期稳定获利

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又不耐贮存,因此在农产品收获旺季时,其产量远远超过短期内市场的需求量,导致该种农产品的价格暴跌,并且农产品越丰收,价格越低,造成“菜贱伤农”现象。当该种农产品进入生产的淡季,供给又远小于需求,导致其价格暴涨,又造成“菜贵伤民”[6]。更重要的是,当“菜贵”时,种菜者却未获利。为了解决这种“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交替出现的现象,经济学里早就给出了解决办法,就是在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到低于成本价时,进行收储;当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时,再抛出库存。这样就可以平衡该种农产品的供求关系,稳定其市场价格,同时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者稳定生产并获利。

农产品不仅具有不耐贮存的特性,还具有供给弹性很小这一重要特点。供给弹性小,就意味着,即使农产品价格暴涨了,在下一生产周期,由于种源、生长周期长等因素的制约,农产品的生产者也很难扩大生产规模或增加产量。这为投机者控制冷库,对该种农产品进行反向操作增加了可行性[7],即当该种农产品供小于求,价格较高时收储,囤积居奇,牟取暴利;当产量恢复并大量上市,价格下跌时,清空库存,并不收储;这种反向操作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过山车效应”[8]。农产品仓储的这种反向操作的关键就是控制冷库。因此,政府通过扶持农产品的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建设冷库,让冷库的控制权掌握在生产者手里,进行正常操作,就能稳定生产和价格,从而保证生产者真正长期地获得稳定利润。

适应规模化运输,保障农产品快速顺利出村

由于受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分散性,但是农产品的消费却具有全域性。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和消费的全域性之间的这种空间矛盾也更加突出。这种矛盾只能通过农产品远距离规模化运输来解决。规模化运输的集货时间较长,农产品的种植越分散,其集货时间会越长,会增加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因此,种植越分散,或者种植规模一次性采收量不够一次运输的地方,就很难有运输车辆上门收货,造成农民辛苦种出的优质农产品很难出村远行。如果有自己的冷库,生产大户或合作社就可以多批次小批量入库,一次性出库装车,便于客户规模化运输。

完善农产品冷链体系,保障农产品高质量进城

产地冷链仓储,是当前相较而言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最为薄弱的一环。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较低,产地冷库占比也偏低,导致即使进入冷链流通的农产品在采收后也不能及时进入冷库,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农产品由于采收后进入冷库之前的流通时间过长,还存在提前采收的问题。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的建设,针对的是经营分散、地域覆盖面更广、条件更加薄弱的农村地区,只有通过政府主导,积极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强产地冷库建设,才能高效、持续地保障农产品在采收后短时间内能进入冷库,保障农产品的高质量进城。农业农村部启动的“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的建设”项目针对的实施主体及补贴对象也主要是家庭农场和农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农超”对接、生鲜电商、“农社”对接等新兴物流业态快速发展,鼓励生产者进行产地冷库的建设,对于后续农产品多渠道流通的顺利高效进行,也有着现实意义。

我国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产地冷库具有容量严重不足、规模小、功能单一等特点,在建设中还面临土地、资金、人才、管理等因素的制约,存在缺少建设用地、资金和运营所需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

缺少建设冷库的土地

我国农村的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大部分都属于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养殖水面等。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必须按规划的用途使用,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中大型冷库建设需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这些土地还必须具备交通、电力、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时既要接近生产基地,还要远离污染、低洼、疏松等地区,其性质还属于工业或商业用地。在农村要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大块土地极度稀缺,即使有,地价可能也是农业企业或合作社难以承受的。

缺少建设冷库的资金

冷库造价受到温度、大小、功能、布局以及所选用的材料和设备不同的影响,差异较大。一般来讲,0~5 ℃,100 m3的冷库,大概需要6万元,如果要建设1 000 m3的冷藏库,需要25万元左右的建设资金。一辆大型冷藏车最大容积是60 m3;因此,用作短期周转的产地冷库的有效容积就不能低于60 m3,也需要建设资金3.6万元;如果是用作长期储存农产品则需要根据基地农产品产量来合理确定其容量。如果容量大,建设所需资金就多。虽然农村建设冷库达到一定标准和条件的可以享受政府的补贴,但剩余部分需要自筹。在投资回收期不明确的情况下,这笔资金对于效益本不高的农业生产企业或合作社来讲也有一定的难度。

缺少运营与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冷库使用的专业设备较多,技术性要求高。平时除了要专门人员负责看护和操作冷库控制系统之外,还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同时,还需要懂库内堆放的操作员和能制定安全制度并进行安全监督的管理人员。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留守人员都明显老龄化,劳动力缺乏,懂冷库运营与操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就更稀缺了。

库容积利用率和周转率低

目前我国建设的大部分冷库都是平房库,有些冷库内由于未使用货架,直接堆垛码放,受堆放层数限制,造成库容的上半部分空闲;或者是库内规划不合理,巷道、理货区、设备区占用面积过大造成了空间浪费等,从而降低了冷库容积的利用率。另外,对于只存放一种农产品的冷库,每年农产品收获时,就满仓收储,然后全年逐渐出库,到下一年收储时正好库存清空。这样的仓库,1年就周转1次,平均库存量只有满库容的一半,一年之中有一半的库容是闲置的。

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意见

利用好土地政策,精准合理规划用地,增加产地冷库建设用地

建设产地冷库要么是为规模化农产品生产服务,要么是能把小而散的农户生产的农产品集中加工、存储,从而增大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控制权,保证农产品供应的稳定;因此,政府应该鼓励农业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建设中大型冷库,服务于自身或众多小散农户,同时也能提高冷库的利用率和周转率。中大型冷库建设占地面积较大,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冷库建设用地首先要具备适合建设冷库的气象条件,如年降水量、空气温湿度、风力等;其次,要具备适合的地质条件,主要是土地的承载能力要大,不能选疏松的河滩地、沙地,要避开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古井、古墓、坑穴密集地区,还要远离容易泛滥的河流、故河道、干河滩、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再次,建设冷库的地块地势应较高、通风条件好、有水源、基础设施良好,距离生产基地近,远离污染、火源、陡坡。地方政府的土地规划和管理部门应将具备以上条件的地块预留出来,同时还要考虑规划出配套的基础设施用地。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规模,在土地审批中应向愿意建设冷库的大型农业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倾斜。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协调解决好冷库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在预留的冷库建设用地周边,要规划建设好各种基础设施。政府要协调好交通部门建设好能保证大型货车通行的道路,要有2个及其以上的出入口,保证大量收储时不会发生交通拥堵;协调好电力部门铺设好电力线缆及设备,留足容量;通信部门铺设好通信线缆与设备;水务及市政部门铺设好给排水系统,垃圾临时堆放及清运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必将大大减轻冷库建设企业的负担。

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合理确定冷库容量

农产品生产企业建设冷库不能为了获得补贴而盲目贪大,造成资金浪费;也不能为了节省资金建设小型冷库,满足不了生产需要。农业生产企业一定要根据自己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来合理确定冷库容量。如果是一次性采收入库,逐渐通过库存来满足销售需要的,则该农产品的最大产量就是最大入库量;如果是每天采收入库的,就按每天最大产量作为每天入库量,每天入库量除以系数0.15~0.30,为最大入库量,其中,冷库总容积小于100 m3的系数取0.3,冷库越大,系数越小。计算出最大入库量后,用最大入库量除以所贮藏农产品的密度(表3)就得到了有效容积。得到有效容积后,用有效容积除以冷库容积利用系数,就得到了库内总容积。冷库的容积利用系数一般根据最后所建冷库总容积来选取:500~1 000 m3为0.40;1 001~2 000 m3为0.50;2 001~10 000 m3为0.55;10 001~15 000 m3为0.60。

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选择适合的冷库类型

◎ 选择冷库的温度范围

根据温度的高低,冷库分为高温冷库、中温冷库、低温冷库、超低温冷库和速冻库。5~15 ℃的冷库称为高温冷库;5~-5 ℃的冷库称为中温库(冷藏库);-18~-25 ℃的冷库为低温库(冷冻库);-35~-40 ℃的冷库称为速冻库(急冻库);低于-45 ℃的冷库称为超低温库(深冷库)。农产品的生产企业或合作社要根据所生产的农产品所需要的贮藏温度来选择所建冷库的类型。如苹果、梨、葡萄、猕猴桃、杏、李、樱桃等水果的贮藏适宜温度是-1~1 ℃;蒜薹、冬枣的贮藏适宜温度是-2~0 ℃;桃的适宜温度为0~4 ℃;草莓的适宜温度为0~1 ℃;西瓜适宜温度为4~6 ℃;番茄、青椒适宜温度为10 ℃左右;胡萝卜、花椰菜的适宜温度为0 ℃;板栗为4 ℃左右;生姜为12 ℃左右[9];大蒜为-3~0 ℃。

◎ 选择冷库的库体结构类别

常见的冷库按照库体结构分为土建冷库、装配式冷库、覆土冷库和山洞冷库。土建冷库可建成单层或多层,其建筑主体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砖混结构,具有温度稳定、升降温缓慢、能耗低、隔热材料适应性好等优点;缺点是施工工序复杂、建设周期长,主库墙体易出现裂缝等。装配式冷库为单层形式,采用钢框架轻质预制隔热板装配,库板内外面均为彩钢板,芯材为发泡硬质聚氨酯或粘贴聚乙烯泡沫板,其优点是施工周期短,密封性好,升降温快;缺点是散热较快、能耗高。覆土冷库又称为土窑洞冷库,洞体多为拱形结构,可以是单洞体式,也可以是连续拱形式。山洞冷库一般建造在石质较为坚硬,整体性好的岩层内,岩层厚度不小于20 m,内侧一般做衬砌或喷锚处理,其优点是节省了隔热材料、建造费用低、防火、能耗低、维修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冷库的库体结构就需要根据自己的投资预算及自然资源条件来选择。

◎ 选择冷库的功能类型

根据产出农产品的特点选择冷库要具备哪些功能,如预冷、加工、拣选、短期贮藏还是长期储备等。功能不同,对库容及设备的选择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农产品生产者建设冷库前一定要对冷库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保证能满足从采收到入库前的所有操作需要。

◎ 特殊使用要求的选择

根据所生产的农产品类型、资金预算、客户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是否需要建设超低温库、气调库或空调库。如果客户要求,自己资金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设-35~-40 ℃的速冻库和-45 ℃及以下的超低温库。超低温库对设备性能要求高、运营能耗高,安全性要求也高。

气调库是在冷藏库的基础上,配备降氧、吸收二氧化碳、乙烯脱除、充氮等设备,同时对气密性要求也更高,最高的应达到300 Pa,最低的也要求达到100 Pa,半降压时间为10~30 min。气调库适合存放新鲜水果、蔬菜等,能抑制果蔬呼吸作用,延缓其新陈代谢过程,更好地保持果蔬新鲜度和商品性,延长果蔬贮藏期,是普通冷藏库的4~5倍。另外,气调库的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操作简便,但是投资较大。

表3 不同农产品密度 kg/m3

空调库,即高温冷库,一般温度控制在10~15 ℃,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适合存放对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的农产品。空调库对设备性能要求相对较低,能耗也相对较低。

与农业院校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打算建设冷库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合作社,一方面可以引进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让员工参加项目培训;也可以与农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联系合作培训冷库操作、维护、管理岗位的员工。同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设备提供企业的技术人员建立长期联系,遇到问题随时咨询。

未来产地冷库发展展望

为了满足我国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需求,未来产地冷库的容量必将还有大规模的增长。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冷库本身也将会有很大的变化,如会更加的自动化、智能化,低能耗等。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善,产地冷库的建设和经营也会呈现体系化和联盟化的趋势。

农产品冷库容量增长空间巨大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流通率还比较低,尤其是蔬菜和水果,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图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会进一步提高。

另外,从冷库建设方面看,我国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物联云仓的数据,2019年底我国冷库总面积为652.79万m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40 005万人,计算得到2019年我国人均冷库面积为0.004 7 m2,如果按照2019年冷库总容量6 053万t计算,人均冷库容量为43.23 kg,只能基本满足肉类需求,可见未来还需要建设更多冷库。

冷库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

图1 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流通率比较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冷库的隔热性能、密封性能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能耗也会随之下降,同时安全性会大幅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冷库内每个储位空间的温度、湿度、货物状态及统计数据等信息,保温、库门、地坪、设备运行、系统性能状态、能量迁移以及库内气流组织的信息采集会更加的详细、精准,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一个控制平台上,控制电脑将会使用高级分析、机械学习和人工智能方法,进行信息分析,并进行自动调控。冷库内部控制系统还能通过网络与库存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客户的信息系统等相连接,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自动完成冷库加工、入库、出库等操作。

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与经营体系化和联盟化

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的体系化是指为了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要,随着冷库规模的扩大,在产地冷库中按照完整的业务流程规划各个功能区域,安装先进的设备,使之具有检验、称重、预冷、分级、清洗、加工、包装、装箱、冷藏等所有功能。农产品产地冷库经营的体系化是指这些冷库也需要加入到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中,成为某一农产品线上线下融合的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一部分。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与经营的联盟化,是指小、散、杂的农产品生产者结成联盟,共建功能齐全的中大型冷库,共享冷库设施,共同参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升专业化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获得稳定的订单。

猜你喜欢

冷库产地冷链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印尼燕窝产地探秘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冷库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