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02-22付应全

学生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付应全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应当正确认识到语文教学在整体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明确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思路对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在教学中采取诵读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分析,看到文章中的主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使文章的教学质量更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了解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思路和方法,希望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语文教学

实际上,诵读教学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已经让诵读教学法的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教学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诵读教学法有了新的展现形式。传统开展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忽视了诵读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产生的重要价值。现如今,教师对于诵读教学法的应用优势越来越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诵读教学法的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探讨了诵读教学法在教学时的有效应用思路,希望可以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实际上读书本身并不是一件表面化的工作,如果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真正吃透了一篇课文,将其读书之后,他们就能够从中感受到一些更具有深层次的东西,同时也能够获取到书本中的一些宝贵的精华,这些进步虽然不会立马在学生的成绩上得到体现,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的心境产生变化,让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

首先,诵读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满足时代发展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由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是要满足学生的长期发展需求,而语文是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好语文,学生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想以及审美的情趣,还有探索发现的意识。但是在当前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可能会更加关注成绩,而忽视了这些多样化能力的培养,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诵读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也更加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

其次是诵读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工作发展的趋势。高中开展的语文教学工作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一门学科,由于语文知识的渗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促进学生的素养提高,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语文知识在高考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研究人员就需要综合分析采取怎样的措施,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效率更高,教学的质量更高,而诵读教学法能够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有效方式[1]。

二、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一)采取多样化的诵读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中使用诵读教学方法时,要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同时要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内容使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说在人教版的高二课程中讲解到《陈情表》,教师可以先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选择适当的诵读形式,要让学生在自主诵读的基础上去尝试集体诵读文章,并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去分别朗读课文中不同的内容,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让诵读水平无法保障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引导,并且可以适当去安排这些诵读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学生进行单独的诵读。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教育,在这种多样化的诵读模式下,就可以了解学生的诵读状态和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顺利的培养,让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保障。

(二)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于文本的内容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比如说在人教版的高二课程中教学《将进酒》内容时,要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产生认识,那么就需要带领学生对文章先进行初次的诵读,找准诗中的关键词和字,从而对文章的整体诵读节奏进行更加清晰和准确的把握。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将进酒》整体的时间,地点,还有创造的环境去进行分析,带领学生对文章的主题产生把握,之后感悟在诗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以及对于抒发作者感情产生的重要理解,让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诗词中景物所寄托的意向产生相应的认识,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把握,从诗中感受到作者的从容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情感,并且带领学生去寻找寄托诗人情感的相关句子,有情感地对全诗进行诵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体现出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让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对于诵读产生更强烈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品味,让学生对于文章整体的感知力得到把握[2]。

(三)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

開展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内容,营造一种良好的诵读环境,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更好地表现自己,产生诵读的兴趣。比如说,高二人教版课程内容中,《再别康桥》是一个经典的文章,在开展诵读教学时,就可以先安排学生自己去诵读文章,并把握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感悟《再别康桥》中的意境氛围。对此,教师要先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阅读诗人的代表作,并了解作者表达内心世界的方法,对再别一词进行品味,感悟诗人蕴含的情感体验之后,去让学生对诗歌中的字和音的正确读法进行掌握,对诵读的节奏进行明确之后,再考查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状况,通过逐字逐句的细致性分析,让学生感悟到在诗中蕴含的诗人所体现出的离别的愁绪。之后引导学生第一次进行文章的诵读,把握诗人内心各种复杂的情绪。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必须要了解教学内容的基调,把握文章内容的情感发展趋势,奠定文章的基础,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体现出文章的情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诵读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文章产生深入的理解,因此将诵读教学法应用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的研究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朱静.高中语文诵读教学优化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8-40.

[2]梁珍明.运用多元化教学法提高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2904:33-36.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于高中语文鉴赏阅读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