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2-22黄柯杭周婷霍汝锋
黄柯杭 周婷 霍汝锋
摘要: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高校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多数教师都具备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也存在个别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本文先分析了当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问题亟待解决,从提高信息意识、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加强制度建设等三方面展开,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疫情背景下,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响应教育管理部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在线教学,这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愈发凸显。虽然已经复学,但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也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这种教育形态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概述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以及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还应具有与高校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更高水平的信息素养。首先,高校教师应有强烈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提升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思维水平。高校教师要关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充分运用认知结构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运用,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纷繁的信息,高校教师既要学会利用网络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又要引导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形成,信息素养的“学”与“教”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承担起的双重责任。高校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教会学生主動获取知识的方法,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二、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互联网+”时代,学习者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不再是仅仅来自教师,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促使“教与学”的环境日益信息化、数据化、生活化,这种教育形态的变化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强,但是他们数字化学习能力不足、且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如何去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和整合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每个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能力。
三、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1、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参差不齐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教师积极响应停课不停教的号召,利用各种平台与APP进行线上教学。有的教师能够迅速从线下课堂教学(传统课堂)转换到线上教学,课前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备课、发布任务通知,课中利用各种直播平台进行在线直播教学、签到、互动讨论,课后线上发布作业并批改、分享资料引导学生延伸学习等。有的教师听到要求要线上教学,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对于在线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应对。
2、部分教师信息意识薄弱、应用能力欠缺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使用互联网技术、媒体技术服务教学的意识较薄弱,没有意识到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优选最合适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创设使用信息技术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工作中缺乏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能力,直接将以教为主的传统课堂照搬到网上,上课时也仅是使用PPT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四、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1、自觉提高信息意识,形成混合式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应在教学、科研及生活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检索、网络阅读、网络社交等活动培养信息技能,在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对网络信息的批判选择能力,形成自觉的信息意识,提升对信息素养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努力构建虚实融合的教育时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路径。
2、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首先,提升教学资源的选择、设计和开发能力。高校教师应学习多媒体课件、微课和网络课程等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选择、设计和开发,运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自我建构。其次,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媒体,多样化地呈现教学信息。高校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翻转课堂、泛在学习等信息技术作为辅导、学习资源获取、协作学习等工具的作用。最后,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反思。高校教师应经常运用微格教学、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监控和分析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有关环节,将教学反思贯穿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始终。
3、加强制度建设,优化职后信息化培训体系
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应加强制度建设,结合教学实际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促建,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高校要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氛围,优化入职后信息化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政策和实践支持。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教师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设立专门的课程立项,鼓励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和实践,进而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耀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力的中国路径及优化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99-104.
[2]林聪等.“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及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