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要在国内大循环中做好先锋
2021-02-21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经济发展基调。数字化技术不仅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我们在家就可以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视野也突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早已变成了“人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了,这种视野的突破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封闭式发展。《吕氏春秋·察今》有一则众所周知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这则故事对我们认清当今双循环的经济发展形势、从中发现与捕捉项目机会及抓好项目管理关键依然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在全球化的热潮中,我们大量的国际項目机会是全球产业转移和商品流通带来的,吃苦耐劳在项目管理中占了很重要的成分;在国内市场中,虚拟经济、概念经济带来大量的项目机会,职场鸡汤在项目管理中也占了很大的成分。数量庞大的项目机会和快速成长的经济指标掩盖了发展中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掩盖了高速运转的经济背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产品卖遍全球,另一方面出国大军在国外抢购奶粉、大米、马桶盖和鱼油;一方面重大工程闪耀世界,另一方面养老、乡村荒芜化、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等矛盾日益凸显。内循环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案,只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关系将我们采取这种方案的节奏提前了。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我们大量的项目将站在国际视野和水准上优先从国内启动,意味着中国有意识也有能力在优先满足国内高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向国外输出我们的创新成果,意味着我们国内的项目管理水准必须是国际先进的甚至领先的水准,意味着中国的项目管理者需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等注定了国内市场将成为国际高水准的市场,我们的国内大循环不可能是自我封闭的、从国际市场上淘汰回来的、低质量的内卷式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在国内主场上参与国际竞争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
这种经济发展格局为加速提升中国项目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机和严格、迫切的要求。我们的投资项目需要转变打一枪换个地方的临时性思想,项目是临时的,但临时性的项目必须面向可持续的长期价值;我们的管理需要转变对能人拿来主义的草船借箭的做法,能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管理体系缺陷的补充,但不能取代有缺陷的管理体系;我们的创新需要转变热衷于概念和向政策要钱的金钱驱动思想,没有公益之心、客户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创新企业很容易成为昙花一现的点子公司。要实现这些转变,我们尤其需要真正承认项目管理是一门专业,是实实在在的促进生产力潜能发挥的专业。
“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在国内大循环中同样没有竞争力,在国内的项目需要达到标准原型项目的精细化和高质量才可以向世界推广。国内大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经济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的质量和竞争力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转型。项目管理需要在这些转型中做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