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2021-02-21吴惊雷
摘 要:在现代教育中,微课的应用、智慧课堂的构建已经较为常见,它们改善了教学环境,为学生带来了新颖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教学质量的增长。作为初中阶段的难点科目之一,初中数学教学广受教师关注,为提高数学教学的现代化程度,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文章分析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重点,探究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数学;微课
一、 引言
智慧课堂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独特思维方式,是一类高效智能的现代课堂。究其本质,在于对动态学习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达成智能化资源推送、立体化交流互动等目标,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智慧教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中,虽更多教师对智慧课堂的理念有所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受教学条件、教学理念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应用效果一般。作为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的智慧课堂,现将其结合微课,相信能给予更多教师启示,共促智慧课堂的合理构建。
二、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重点
(一)解决传统课堂趣味性不足的问题
对初中生而言,在长期的基础教育学习中,其所接受的教育形式一成不变,课堂模式主要由教师所主导,学生的学习地位长期未得到重视,这一教学模式首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枯燥性。其次,数学知识枯燥性、抽象性均偏强,以往的书面教学以教材、板书为主,该类二维教学条件导致部分立体抽象知识无法清晰呈现,影响学习理解难度,进而影响学生兴趣。针对传统课堂趣味性有限的问题,智慧课堂及微课的应用,便能实现教学趣味性的适度提升。首先,智慧课堂是一类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它以其新颖度能达成吸引学生目光的效果,进而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其次,微课的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从学生兴趣、生活为出发点选择或设计微课,以此保障微课课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达成趣味智慧课堂的构建。
(二)解决传统课堂互动性不同的问题
在传统课堂中,为保障教学进度及效果,学生对新型理论、案例解题思路的学习,往往依赖于教师的逐步讲解,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具备思考空间,师生间的互动性受到影响。首先,教师无法利用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学情,学生无法利用提问表达个人的学习疑惑,互动性的问题导致课堂针对性、有效性会受到影响。而微课及智慧课堂的应用,能对上述问题合理解决,营造互动性充分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线上平台完成预习测验,线上平台则可利用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问题错误率、错误类型等的分析整合,达成对学生学情的精准收集,这属于师生间有效的线上互动。其次,在微课的应用中,为保障微课应用效果教师会设计提问探究等环节,此时对学生微课学习效果、学习难点的掌握,也是有效的互动环节,充分保障了数学课堂的互动性。
(三)解决传统课堂情境性不足的问题
传统课堂存在着情境性不足的问题,板书、教师语言所能呈现的情境具象性有限,在数学理论教学、数学问题教学中,便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现将智慧课堂、微课应用进初中数学教学内,便能解决传统课堂的情境性不足问题。微课或其他信息课件能借助其具象性、立体性及直观性等特征,为学生营造具体的数学情境,在降低学生理解力的同时,也强化了课堂生动性,有利于吸引更多学生目光。
(四)解决传统课堂资源不足的问题
在传统课堂中,初中数学的教学资源往往为教材及教辅资料,该类教学资源往往存在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不足等等缺陷,既无法吸引学生目光,也会因学生理解能力、数学基础等因素影响,无法发挥教学资源的充分作用。在智慧课堂及微课的应用下,传统的课堂资源发生了改变,更多线上资源成了教学资源,例如课堂直录视频、数学知识科普视频等等,该类资源和传统资源相比优势更大,不仅等同于再现课堂,更是智慧课堂的再现,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适宜学习环境。
三、 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
(一)课前环节
第一,學情分析环节。在智慧课堂中,学情分析分为多种类型。首先,是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平台的学情分析板块,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状况、学习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由系统自动生成学情统计表,对学生错题类型,潜在延伸的知识点类型、学生思维弱势等信息系统展示。教师可以此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便为后续的预习测评、教学设计等环节提供参考。其次,是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作业完成状况等的分析,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第二,预习测评环节。在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学情,为其提供包含本节学习内容的微课课件、预习任务,而微课课件及预习任务往往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展现,学生利用该平台自行完成微课学习,再以线上问答的模式完成预习任务并提交,此时教师通过线上平台,便可获得学生预习状况,并得到大体的预习测评结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例如在正数和负数学习中,在预习测评环节中,笔者利用智慧课堂平台为学生提供了预习所需的微课课件,在本课件中,通过对生活事物的举例,例如超市购进售出商品、甲乙汽车背道而行等,为学生说明了正负数的含义。而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也能在线上平台内通过对10道选择题的解答,完成预习测评。在笔者选择的测评问题中,包含了正负数表达、正负数定义等内容,经过测评结果分析功能,笔者掌握了学生对正负数表达仍不擅长的测评问题,并通过测评试卷调阅,发现了学生的粗心问题。上述问题均为笔者的智慧课堂开展提供了真实信息,保障了后续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向的针对性。
第三,教学设计环节。本环节要求教师结合学情分析、预习测评结果等信息,在保障教学任务合理完成的状况下,对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作设计,例如兴趣导图环节、学生的合作探究环节等等。
(二)课中环节
第一,课题导入环节。课题导入是优质课堂的开始,在智慧课堂中也是如此。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构建,教师可利用微课作导入,而在微课选择上,一般以有关数学现象、生活数学问题等为主,在微课的选择上应重视其趣味性,尽量以形象明确、色彩丰富的微课吸引学生注意。
第二,探究学习环节。在智慧课堂中,探究学习一般是学生对本节主要知识、难点知识的探究学习,例如重要理论、典型案例等等。探究资料一般为微课、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探究方式一般以分组讨论、师生探讨的模式为主。
例如在数轴教学的探究学习环节,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对应的微课课件,课件内以公路为数轴,以公路旁不同建筑,为学生形象介绍了数轴的实际应用。而后续笔者利用教学平台为学生展示了探究问题,即为学生展示、标注不同数的数轴,要求学生判断各组数的位置、各点距离关系等等。在本次探究中,学生可通过对微课内容的探究,详细理解数轴,并通过对探究问题的讨论,实现对数轴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保障了智慧课堂的构建效果。
第三,实时监测环节。实时监测即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完成对学生表现的实时监测,此环节对智慧平台系统的依赖性较高,且和微课应用关系较浅,因此不做详述。
第四,总结提升环节。总结提升即对本节所学的总结反思,教师可利用总结性微课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总结,使其通过课堂梳理,了解本节所学的大致内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并在知识点梳理中,使其了解个人的学習不足。
(三)课后环节
第一,课后作业环节。在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中,课后作业的布置以传统作业、线上作业为主。传统作业即为教师布置的书面练习,线上作业即为基于本节所学的线上选择题、问答题等等。而当学生完成线上作业并提交时,教师便可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整理了解学生作业完成状况,再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错题、错题数量及类型,以此推导出学生的学习薄弱点,为其微课辅导、复习巩固打好基础。
第二,微课辅导环节。微课辅导即学生通过登录智慧课堂平台,通过系统找到教师提供的复习微课,以此完成对应的复习巩固环节。该环节亦可和课后作业所结合,即通过学生对微课辅导的学习,使其完成对应的复习任务。综上所述,为解决学生不同的学习问题,教师便可在掌握学生学情后,为其提供各有差异的微课课件及任务,使其完成个性化的学习巩固,真正实现智慧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绝对值与相反数教学中,通过对学生预习测评、探究学习等环节数据信息的掌握,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绝对值的理解问题,为帮助该类学生巩固学习,笔者通过智慧课堂平台,为其提供了包含绝对值教学的微课课件,在课件内,利用清晰的数轴及示意图,为学生讲解了“数轴上某数所在点到0即原点的距离,是该数的绝对值”这一定义,并通过数轴上-5、-3等数绝对值的讲解,利用举例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绝对值的含义,此时学生通过线上测验便可再次实践绝对值的应用,在保障其复习成果的同时,为笔者提供教学参考数据,让数据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发挥充分作用。
第三,反思评价环节。在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中,反思评价均拥有真实的数据支持。学生的预习测评结果、学情检测结果、探究学习结果等,均可是其反思个人问题的参考。而在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等的支持下,学生评价也更为多元化,不仅能实现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能利用软件打卡对其作学习态度评价,以生生互动对其作综合能力评价等等。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智慧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应对智慧课堂平台合理应用,以其和微课为学生营造现代化的学习空间,以教学模式、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改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迎丹.探究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J].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2019(6):57.
[2]庞敬文,张宇航,王梦雪,等.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352(5):65-71.
[3]许永财.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探究[J].考试周刊,2019(4):96.
[4]杨顺贵.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研究[J].数字化用户,2017,23(38):226.
作者简介:吴惊雷,河北省晋州市,河北省晋州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