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文化介入地铁公共艺术

2021-02-21谷潇坤

今传媒 2021年2期
关键词:区域艺术文化

谷潇坤

摘 要:地铁作为当今十分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城市组成部分。近年来,地铁公共艺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为摆脱单调紧张的地铁内部空间,其改变了地铁内部环境,作为艺术的载体对区域文化的传承起到强有力的效果。设计者在考虑区域文化特点时,设计出带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帮助人们重拾本土记忆,为城市文明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重点介绍区域文化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成功国内外案例,以此来探讨现阶段我国地铁内部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强调城市以地铁为载体,以区域文化为核心,以公共艺术为最新呈现形式,让地铁空间焕然一新,激活城市风采,打造出自己的地域特点。

关键词:地铁;公共艺术;区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2-0114-03

一、区域文化的概念

区域文化顾名思义是在一个特定的区间之内,经过时间的洗礼,最终沉淀下来的,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与魅力的文化。文化从古代一直传承到今天,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与该地区的发展是紧密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这个区域的城市文明,它的价值也不再停留于人们主动了解和继承这一层面,它从某种程度上也会潜移默化地影響城市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更多无法估量的价值。目前很多国家都开始有意识地发扬自己的本土文化,保留即将遗失的传统,重视区域文化传承,其中也有很多区域文化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帮助人们重拾记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以此来展现自己地域的特点。

二、地铁公共艺术的功能

地铁作为人类出行的一个交通枢纽,不仅是一个出行工具那么简单,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签,也是外来人口观察这座城市的一个窗口,同样,它也是一个很大的公共空间。公共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不限制人群,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人都可以自由参与其中,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它需要依附在环境空间上进行呈现,公共艺术的存在可以为城市的形象加分,树立自己城市的特点。现如今,地铁公共艺术也正在走进我们的视野,成为一种全新的形式弘扬城市风情,或者反映一座城市文明的载体,地铁上的公共艺术也可以为这一区域增添光彩,用艺术的形式,向大众传递地方特有的文化,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旗帜,代表着这一区域的风彩与文化特点。

三、国外地铁公共艺术情况分析

(一)伦敦地铁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开通,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英国伦敦大都会地铁,经历了尽10年的建设。早在中国没有地铁的时候,各个国家都争相把自己国家特色的区域文化渗透到地铁这一交通空间中,以地铁这一交通枢纽的闲置空间作为平台,展现自身的区域文化。国外对于地铁公共艺术重塑城市文化的认知比中国提前了很多,现在世界各处也有了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好作品。伦敦是最早开始使用地铁的国家,它在地铁文化建造方面领先于其它国家,也是地铁公共艺术的先锋者。在继承与发扬本土文化上充分展现本国的特点,由于很多大师作品被使用到伦敦地铁公共艺术中,所以伦敦地铁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地下美术馆。

托特纳姆考特路的马赛克作品是最为庞大和引人注意的公共艺术作品之一,其内容来自于艺术家爱德华多·包洛奇的作品。作品反映了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解答,以及他对机械化、城市化以及大众文化、日常生活的痴迷,具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地铁原本单一的空间,在这些作品的映衬下使得区域特点更加明显,同时,给乘客带来了本土艺术的氛围。玻璃马赛克相互链接着车站的空间,在黑线与中央红线站台上占据最醒目的位置,走进地铁的人第一眼都会看到这幅注目的作品。

(二)莫斯科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

在莫斯科有一站地铁在世界上享有“最美地铁站”的盛名,它就是马雅可夫斯基地铁站,这座地铁站也是为了纪念苏联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地铁的大厅尽头就有他的半身雕像。地铁内部的灯光设计是非常前卫的,天花板上面有一圈灯饰围成圆形,中央大厅拱门的凹槽中都放置了灯具,点亮时会让整个空间显得富丽堂皇。优秀的建筑设计与灯光效果只是其中的一个亮点,该地铁站内部还镶嵌着著名苏联画家杰伊涅卡的马赛克画作,让人们在欣赏设计的同时能够领略到艺术的精妙。

(三)美国洛杉矶第七街站月台

美国洛杉矶地铁的公共艺术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推敲的,它所做到的不仅是单一的地铁艺术,其中也有很多串联着附近的建筑与社区环境的艺术,它们与周围文化相结合,能让你置身其中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气息。位于洛杉矶市中心,蓝红紫三条线路交汇处的第七街站的月台,设计者以100英尺的墙面作为幕布,在上面一一呈现出好莱坞经典电影的画面片段,乘客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电影,能在不经意间拉近人与城市的距离,同时也在向大家展示洛杉矶的工业龙头就是世界电影。

四、国内地铁公共艺术情况分析

(一)国内地铁公共艺术现状总结

国内的地铁公共艺术起步晚于国外,近年来人们才开始逐渐重视地铁公共艺术的价值,地铁公共艺术才逐渐发展起来,但处于起步阶段,还处于不断探索与改进的状态中。人们对地铁公共艺术的认知程度较少,重视程度也较低;从地铁空间利用上,大面积的空间还处于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经常可以遇见铺天盖地、没有营养的广告,人们也只是在地铁上无聊地看手机打发时间,它的价值也仅是交通枢纽;从城市形象层面上来说,大部分城市的地铁无法凸显出该城市、区域的文化特色。

北京是中国开通地铁最早的城市,于1969年10月修建了第一条中国地铁,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20世纪70年代左右我国开始考虑地铁内部公共艺术的建设,首批公共艺术作品的选材就是壁画创作,从这之后中国各大城市开始了地铁公共艺术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发展的先锋时期,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发展较为缓慢,区域文化特点薄弱,或没有凸显出区域文化特点。而转折点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建设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区域特点逐渐明确,提出了“一站一景”的设计理念,之后的建设也在逐步落实中。

北京地铁南锣鼓巷站位于北京城市风貌保护区内,由于建设时拆除了部分历史建筑,所以在地铁的建设时期采取了最大限度的还原,造型接近北京传统的古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统一,地铁站内部公共艺术风格特点突出,较好地呈现了老北京的风俗文化。该地铁站采取了大量古建筑元素,如四合院灰砖、砖雕等。8号线车站内以红色为主色调,红色的柱子,站台墙壁上的公共艺术的主体是围绕“北京·记忆”为主题展开的,主要由4 000多个6厘米的方形玻璃组成,玻璃中藏有二维码,用来收录向市民征集的承载城市记忆的小物件,通过对传统元素的提取、简化、重组,又结合现代的技术,呈现给大众原汁原味的区域文化。

(二)区域文化在国内地铁公共艺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文化与地铁空间的割裂。国内地铁公共艺术出现了很多生硬的设计,基本上属于生搬硬套,为了设计而把区域文化生硬地放在地铁空间里,与环境匹配程度较低,使公共艺术无法达到设想的效果,让人感到零散与不系统。

2.区域文化继承能力不够。目前国内也出现了很多模仿大城市的成功案例,但长此以往,还会受到西方先进地铁公共艺术的影响,从而忽略自己区域的特点,使自身城市文化表现力不足,无法得到大众的认同。

3.表现形式单一,互动性差。现阶段国内地铁公共艺术的形式较为单一,视觉上的表现形式比较常见,故需要从多角度开发地铁公共艺术,除了传统墙画、壁画的表现形式,更需要多元化的设计,也需要增加其互动性,让乘客参与进来。

4.作品深度不够,表现效果弱。目前很多设计都是从一个装饰的角度出发,为解决地铁内部空间闲置,而没有挖掘出更有深度的设计,没有达到精神层面的升华,无法让城市文化得到大家的认同,使人们获得归属感。

(三)区域文化介入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建议 1.在做地铁公共艺术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浮于表象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地挖掘它最本质的精神,内在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会更让人们有赞同感。区域的文化提炼出的符号与元素,要找到它的精神主题,融入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中,结合地铁内部空间,发挥城市窗口作用,推动城市文化传播。

2.将环境与设计结合起来,形成内外完整的大系统,这样由内而外散发的本土气息才是展现城市风采的关键。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空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丈量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而不是简单地做视觉上的“装饰”。公共艺术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于大众,需要把地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作为一个城市的标杆,要让乘客一眼就明确其所处位置。

3.区域文化不是单一的、过去留下来的文化,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停地增加、沉淀。所以在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上也要加入现代的区域文化,让大家感受到现代都市的文明,让外地乘客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4.地铁上多为乘客,一成不变的艺术品已经是屡见不鲜,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时就需要增加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让乘客参与进来,这样乘客会更愿意去解读这些地铁公共艺术的本质,也能打发在地铁内的闲暇时间,更能得到乘客的认同。

5.从公共艺术的形式上下手,现在国内有很多视觉上的设计,其作用也是为了综合空间,有一定的装饰效果。但不能只在视觉这一个形式上下手,要从多感官、多角度研究设计,如听觉、触觉等。形式上也需要有自己的创新,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优秀案例。

五、结 语

区域文化在城市的建设与改进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也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地铁中加入区域文化类的公共艺术,在艺术层次上可以缓解空间带来的压迫感,还能增加路途的趣味性,打发时间。具有自身本土文化的设计能树立自身城市的文明,让市民更自信,增加乘客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提升生活的幸福度,对未来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地铁公共艺术研究虽然起步晚于国外,但是却對地铁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却在逐渐提高,中国各大城市都在逐步地推进地铁公共艺术的建设,相信不久的未来就会形成自己的国家区域风采。

参考文献:

[1]施慧.公共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2]王焱.公共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郭涛.地铁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建构——以杭州地铁1号线为例[J].艺术研究,2016(2):56-58.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区域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区域发展篇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