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生命周期的风险与应对

2021-02-21丁昆

决策与信息 2021年2期
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发展企业家

丁昆

[摘    要] 与人类似,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处在不同阶段的企业需要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初创时期,要确立企业的发展领域,发展目标,找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精确定位;成长时期,要巩固提高初创成果;成熟时期,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意识;蜕变时期,则需要注重转型升级、变革调整、引进发展的战略部署。同时,许多企业由盛转衰,并非是在资金、技术、市场方面出问题,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盲目跟风、脱离实际、赌徒心理和财务冒进的浮躁心态所致。因此,企业的永续发展,就需要企业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转型、升级,要在变革中提升管理理念,实现从政策红利到科技红利的转型,从依赖政府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以及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同时要强化人才机制的建设,培育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实现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企业家;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21)02-0089-08

人是有生命的,有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少年期、青春期、壮年期、老年衰退期及末死亡期,企业也是如此,同样会存在生命周期。简单地说企业通常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2002年的一项统计表明,日本中小企业能够生存维持10年以上的只有18.3%;生产经营超过20年以上的只有8.5%;持续运营30年以上的则不到5%,许多企业在3~5年内就终结了生命,也就是说在婴儿期或学步期就衰亡了。而有些企业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仍然生机勃勃,长盛不衰。企业长寿一定有其独到的原因,有其保持健康活力的秘诀,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探讨。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主要观点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森·海尔瑞(Mason Haire)于1959年提出,其根据生物学的成长特点分析企业发展过程,认为没有永生的企业,企业同样存在类似生命有机体产生、成长、成熟乃至衰亡的生命周期现象,并解释了这种现象存在发生的原因。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伊查克·爱迪思(Ichak Adizes)是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完整系统的创立者。他于上世纪90年代写了《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10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1]。并描述了不同时期的特征,且提出了相应对策。我国学者陈佳贵和李业在西方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和改进。

2. 关于企业寿命的研究。目前,企业界和理论界的研究已从企业生命周期转向对企业寿命的研究,即如何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延续企业寿命。深入研究企业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研究行业、技术、文化生命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等等。日本学者船桥晴雄《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秘籍》一书,研究分析日本企业长寿的秘籍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视企业的价值观和对未来的使命感,长寿企业均将企业的价值观通过口传或书面家训代代传承下来;二是目光长远,长寿企业不会只注重眼前利益,百年企业定会看到百年后;三是爱人育人,强调尊重和培育人才的重要性;四是顾客至上,企业将此奉为信条,作为经营的根本;五是坚持奉公,长寿企业没有把自己当成赚钱的机器,而是作为社会的成员,企业为社会作奉献,无形之中社会又促进企业发展;六是不断变革,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企业才能持续发展;七是质朴节俭,通过节俭的实现,培养企业家的质朴之心;八是为获得上述价值观及企业文化而努力,并将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融化到血液中[2]。

3. 关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姜汝祥在所著的《差距》一书中对于支撑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提出了四个原理:一是源泉原理——企业要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无源之水,必然衰竭;二是生长原理——企业并不拒绝改变,企业需要改革创新,但企业拒绝被改变;三是和谐原理——和谐是企业发展的保障,不要强迫员工付出;四是规律原理——尊重规律是企业的生命力,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违反规律而获得持续的发展和强大,所有企业的发展和壮大都是对规律遵从的结果[3]。

二、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战略

根據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处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战略重点,应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一)初步创立时期发展战略

万事开头难。企业创始阶段,产品的质量、技术、价格、性能等都要等待市场的检验;往往会出现管理者缺乏实际的管理经验、生产者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的情况。因此,为了防范风险,企业要合理控制规模,摸着石头过河,注意把控企业的发展节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除了正常组织生产经营以外,把握市场行情、分析产品定位、对企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评估同样至关重要。初创时期的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条件,确定企业的发展领域、发展目标,找到企业在市场中的精确定位,制定一种探索型的发展战略,并在实践中允许试错,修改完善。通常需要握好三个关键点:

第一,企业创业之初,生存下来首当其中。这一时期,广泛的市场调查,精细的实力分析,艰忍不拔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创业没有完美无缺的计划,必须到市场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第二,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企业在市场中的精确定位。企业初创时期的失败,往往是在市场细分中定位的失败。面对市场的各类不确定因素,根据产业产品的生命周期,确定企业定位战略。新兴产业可考虑跟踪战略,成长性产业可考虑细分专业化战略,成熟性产业可考虑配套专业化战略,衰退期产业可考虑更新升级战略。

第三,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在创业发展期,注重了解行业发展规律,分析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研究企业经营发展的模式,不断完善企业发展的战略,使企业能够扎实地迈开第一步。

(二)成长时期发展战略模式

企业度过了初创期后,当务之急巩固提高初创成果,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第一,根据市场情况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完善经营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以技术价值链为支撑合理扩大企业规模,扩大产品营销服务范围,扩大企业经营队伍。

第二,建立健全企业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处在成长期阶段的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模式;要细化工作标准,明确工作程序;要针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类业务,不断调整和规范企业的权利机制,做到奖罚分明,以诚信立制立威;要逐步实施分权制,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从机制上调动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内在动力,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三)成熟时期的发展战略

成熟时期是企业相对比较稳定的时期,也是企业容易浮躁、自以为是、走向贵族化的时期,其主要战略有以下几点:

第一,强化企业的品牌意识,着力打造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要以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经营模式,塑造企业的品牌价值;以企业的核心价值,培养消费群体的忠诚度;以先进的设备技术和优秀的生产经营队伍,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企业的软实力。应根据实际情况,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把生产经营、市场营销、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都贯穿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融入全体员工的思想理念之中,打造有思想有文化有深厚底蕴的企业。

第三,强化企业创新意识,着力培育企业的发展能力。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力戒浮躁、贵族化倾向;加大科技、产品、市场的创新力度,不断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四)蜕变时期的发展战略

企业蜕变时期是企业的危险时期,如何化危为机,是对企业的重大考验。主要战略有以下几点:

第一,转型升级。企业到了蜕变时期,往往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产业处于衰退期、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管理跟不上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要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以高品质的产品代替老旧产品;要加大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提高企业的设备装备水平;要合理引导员工创新理念,不断寻找市场痛点,在危难中创造企业发展的机会。

第二,变革调整。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管理、人員、制度、文化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企业的组织构架,保持市场竞争力;在产业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引进开发朝阳产业和产品,加大人财物力的投入,淘汰落后产能和项目,从而推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第三,引进发展。企业处于蜕变时期,原有的业务发展潜力有限,为了突破企业发展困境,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在原有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引进新的先进项目以及管理技术人员,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三、浮躁:企业生命衰亡的常见病

总结归纳国内外企业兴衰沉浮的经验教训,寻找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会发现,许多企业由兴盛到衰败,从辉煌走向没落,不是资金问题,不是市场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根子上是浮躁问题。浮躁是一种病态社会心理,表现为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交织在一起的心理状况,它与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企业家容易盲目行动,失去自我的准确定位,从而造成企业的巨大损失。力戒浮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则。

1. 企业浮躁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浮躁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盲目冒险,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急功近利,崇尚机会主义。面对经济的发展、社会转型、利益结构调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业革命的深入推进,企业家在追求速度、效率、效益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耐心和等待,在企业经营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急躁心态。尤其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盛行着机会主义思想;一些企业家喜欢将自己从事的行业与资本营运的项目比,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比,总觉得自己的企业太慢、太小、太少;在攀比中表现出焦虑不安的心情。进而迫切需求一夜暴富的项目、投机取巧的项目、急功近利的项目,结果往往是新项目条件不成熟,落入陷阱;老项目又由于资金、人才、精力的分散,核心竞争力的丧失,被市场所淘汰,两头落空。曾经的托普和用友两家软件企业,分别在税务系统和财会系统软件开发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然而,由于心态不同,后来两者的结果可谓冰火两重天。托普公司通过资本运作,借壳上市成功,力图打造西部软件园等全国27个软件园,产业涉及互联网、媒体、手机、物流、金融等多个行业,其通过概念炒作,不断制造泡沫,号称要做中国最大的软件商、中国的微软。急功近利的结果,导致2003年泡沫破灭,托普因被银行追债、股价跳水、司法诉讼、政府收地,公司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用友公司则在财会软件系统开发成功后,对房地产热和资本投资热有所动心,然而,通过考察发现用友公司的优势还是在软件领域,因而打消了多元化经营的念头,提出了“立足软件领域,实现产业化”的战略宗旨。几十年来矢志不移,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软件服务领域,到2019年10月为止,用友公司的股市市值已达785亿元,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排头兵[4]。

二是盲目跟风、盲目发展。由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比较晚,改革开放后,兴办企业如雨后春笋,一些先富起来的企业,具有极大的示范带动效应。进而出现了盲目跟风、盲目发展、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例如,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家电浪潮,冰箱、彩电、空调生产线大量重复引进,生产能力远远超过市场的需求。在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间全国影碟机生产企业从几十家到几百家,生产能力从数百万台飙升到数千万台,市场竞争达到白炽化,许多企业开工不久就被迫停产,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

三是脱离实际,盲目多元化。多元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如果脱离实际,在人、财、物、技术、管理、文化尚不具备的条件下盲目多元化,必然以失败告终。韩国三星集团是世界知名公司,其发展道路是令世人称赞的。然而,就是这样的知名公司,也犯过盲目多元化的错误。三星于1995年开始建厂造车,1996年三星负债率达到370%,1998年仅卖出了5万辆,生产严重亏损,2000年,三星无奈以5.5亿美元的价格将三星汽车出售给法国雷诺公司[5]。

四是以赌徒的心理办企业。国际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说,他所知道的许多成功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没有一个有“冒险倾向”,事实上他们是稳重的。我国有不少企业家是以赌徒的心理办企业,发展企业不是扎实的打造核心竞争力,而是抱着赌徒的心理去运营发展,赌政府的特殊资源、特殊政策;赌踩越政府的监管红线;赌地方保护主义的蛋糕;赌环保、劳工保护的容忍度;赌广告的神奇效果;赌江湖潜规则的力量,充满幻想,盲目自信,不惜高息借款,超负债经营,最终结果都事与愿违。根据有关统计分析,在胡润百富榜中,很少有企业家是因为企业正常破产、倒闭而落榜。在1999-2010年的12年间,共有24位上榜企业家是因为触犯法律获刑,行贿、资本违规运作、诈骗、挪用资金是主要问题,监管失效、体制及制度缺陷,是诱发企业家闯红灯、赌博经营的重要环境因素。

五是财务冒进。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许多企业准备充分,应对有余,挺过来了,继续前进;不少企业则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应对,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就是说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积极稳健的财务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超负债经营,而要保持必要的安全底线和抗风险能力。不论是扩大再生产,还是创新新产品,亦或是兼并重组,多元化发展,都必须留足防范风险的资金,以防不测。就如战争中留好预备队一样,关键时刻就会起到决定胜负、起死回生的作用。

成功企业家共同的经验就是财务稳健,负债率一般不超过30%,有的甚至不贷款。企业成长基本上靠滚雪球或战略合作投资的方式来发展。笔者曾询问湖北随州一家专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其企业为什么不贷款。回答说“社会经济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的,有高潮有低潮,经常转换。如果高负债经营,从高潮转为低潮是瞬间的事情,到那时人睡觉,但银行贷款不睡觉,日夜都在计息,轻债变成了重债,重债就变成了要企业命的债”。这是很有道理的,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不坚持稳健的财务原则,必然凶多吉少。

2. 远离浮躁是企业家一生的修养课。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大的敌人,企业家的一生也是与浮躁斗争的一生,远离浮躁是企业家一生的修养课。加强企业家思想文化的修养,是远离浮躁的根本途径。在人们的心灵深處,总有一种使其茫然不安,无法宁静的力量,这种心灵的力量就是浮躁。消除心灵的浮躁,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修养、领悟,转变思想理念,转变世界观,从功利主义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国外企业家靠宗教、上帝、真主来解脱和超渡,中国企业家则要靠科学、理性、哲学、中华文化的智慧来解脱,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解决企业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从盲目的攀比中解脱出来,从投机取巧的迷梦中醒悟出来,进而在实事求是的阳光大道上稳步前进。

四、企业生命的活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要打造百年企业,使企业不断成长有七道分水岭。第一道分水岭是行业的选择,选择的行业与经济大势是否吻合?是否有成长性?竞争格局是否应付得了?是否有优势?第二道分水岭是在同样的行业中应该怎样做好?第三道分水岭是如何有意识地建立并持续优化企业的运营体系;第四道分水岭是如何把物质、金钱的企业转换成精神的、理念的、价值观的和使命感的团队;第五道分水岭是看企业有无持续的探索、创新、创造能力;第六道分水岭是能否有效地解决大企业病的问题;第七道分水岭是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定位是否准确,是否成为持续推动社会进步的高尚力量[5]。这是非常值得企业家们认真借鉴和参考的。

1. 企业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在于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提档升级。企业产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产品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否获得利润,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好产品利润丰厚,社会资本就会向其倾斜,同类产品的竞争就会出现,替代产品的开发也会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功能的产品也会不断出现,老产品的更新换代是历史的必然;消费者需求也会不断提档升级,产品创新稍有停顿就有可能遭到淘汰。为此,企业生存发展必须随时把握经济形势、市场需求、科学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变化,及时调整企业产品结构、生产方式、营销方式,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技术、质量、品种、花色、功能、成本等方面走在行业的前面,以立于不败之地。

近几十年来,电子视听和通讯产品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从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到平板电视、液晶电视、立体电视,层出不穷。许多企业刚刚亮相,就退出江湖,无声无息;一些企业上年还莺歌燕舞,下年就偃旗息鼓,不是因为资金短缺,而是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遭到淘汰。近20多年来,淘宝网、天猫网、京东网、苏宁易购的兴起,让城乡广大电商风起云涌,使许多实体店、专卖店、批发商、零售商被迫关门;携程网、美团网、当当网的横空出世,直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不断升级换代;节能减耗、绿色环保不断提档升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环境、科技、消费者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在危机中寻找机会,在危机中寻找出路,以求生存与发展。

2. 企业的生命在于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转型升级的理念。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果我们沉溺于传统的物美价廉、低工资、低标准、低环保的理念之中,对大自然、对消费者、对员工没有敬畏之心,这样根本没有出路。只有将视野观念、战略模式和人才培养全面升级,企业才会有未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任务是企业家发展理念的更新,实现从政策红利到科技红利的转变,从依赖政府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树立全新的企业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在新的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

(1)从政策红利到科技红利的转型。我国众多企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红利、政策宽松的红利、短缺经济时代的红利。改革开放40多年后这些红利的空间虽然还有,但比较有限。企业发展科技的红利才是永恒的红利,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红利。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不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是供给侧不优、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向科技创新、质量创新、管理创新进军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长征。

(2)从依赖政府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许多企业是在政府支持帮助下發展起来的,人财物、产供销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还很强,特别是区域市场的保护,金融、税收、奖励资金的支持等,企业独立生存能力还不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要向自主创新型转变,建立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在产品的科技、质量、功能、绿色环保、花色品种等方面不断创新,使企业尽快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传统企业的发展偏重于设备、厂房、人员、机构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销售网络,讲究量的增长。现代企业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加快人才的培养步伐,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健全企业创新机制,讲究质的提高。以创新引领企业的发展,以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3. 企业生命延续的核心在于人才机制。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除了核心竞争力打造,生产经营机制完善等方面之外,企业人才机制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企业要建立完善成才、用才、聚才的激励机制,让天下之才为企业所用;让有用之才在企业有用武之地;让年轻人能够逐步成才,使企业人才济济,基业长青。为此,企业首先要做到唯才是用、唯才是奖、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以情留人、以心留人;其次,要有培养员工成才的机制,多岗位培养锻炼,多方面培训提高,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发现、培养、考验、选拔人才;再次,建立人才与企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吸收人才入股,建立期权制、分红制,使人才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的迪士尼、菲利普·莫里斯、宝洁、通用电器、诺思通、惠普等公司上百年来都是从公司内部甄选产生CEO,而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企业培养人才坚持相马不如赛马的原则,从实践中选拨人才。各类人才形成需要注意挖掘各方面的专长,企业家的培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素养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摸爬滚打,经风雨,见世面,接地气,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去探索科学的管理办法、管理标准、激励措施;在实践中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建立团队。实践是最好的大学,抓管理、带队伍、积经验、创业绩,这里没有人情世故,没有领导者的喜怒哀乐,靠的是真实的本领和能力。格力电器董明珠接班,是凭借其在营销、管理、生产、技术的突出成绩;TCL李东生的上任,是其突出业绩、超前视野、丰富的经验,折服了领导和同事;青岛啤酒厂几任总裁上任,是由于其在副职岗位上的突出业绩、丰富管理经验,以及对“青啤”发展的战略思路,得到了政府和管理团队的认可。总之,成功的企业家,不见得有高深的治学水平,但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都懂得实用的管理理论,都富有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思想。

4. 企业实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构建优秀的经营团队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众所周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获胜,建立了汉朝。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刘邦有优秀的团队,让天下之才为其所用。创办企业也是如此,一个好汉三个帮,光凭企业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天下之才为我所用的胸怀,纳谏如流的气度,要有相互信任、能力互补、各有所长的团队、顾问和高参,集思广益、科学决策。

5. 企业长寿要有先进的经营思想理念。据美国一家咨询公司分析认为,世界上几乎所有长寿公司都是具有深厚思想理念根基的公司,企业有思想理念不一定长寿,但长寿公司一定有思想理念。一个有思想理念的企业,必定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奋斗目标;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必然立足于长远、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企业命运共同体;必然将企业的发展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人才理念、人文理念、创新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制度规范、行为标准、程序环节之中,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一个有思想理念的企业,必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拥有一个坚强的团队,克难奋进,不断创新、完善。而一个缺乏思想理念的企业,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可能只是金钱与人的关系;是生硬的、冰冷的、机械的关系,是没有共同愿景、共同理念的一盘散沙;是缺乏凝聚力、向心力,没有事业心、责任感的群体,这样的企业不可能经受住暴风雨的考验,难以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麦当劳是世界最大的以经营汉堡包为主的速食快餐公司,从1937年开始创办,到2016年已经在119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2万多家分店,在2016年《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行榜上,排名第420位。2017年营业收入额达到228亿美元,利润51.92亿美元,品牌价值997亿美元。麦当劳为什么遍布天下,长盛不衰?核心的是其Q(Quailty/质量)、S(Service/服务)、C(Cleanliness/卫生、清洁)、V(Value/价值)的经营理念。为了保证Q、S、C、V经营理念的落实,其制定了全球各分店统一的标准,并持之以恒实施,包括各项工作的具体程序、步骤、方法,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这就是麦当劳成为天下第一快餐店的秘诀[6]。我国是世界第一美食大国,但没有一家快餐企业或饮食企业在全国布局分店,对照麦当劳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差距,值得深思。

企业思想理念不是名人警句、目标口号和制度规章体系,而是企业价值标准、思想精神、宗旨意识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建设、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日趋稳定下来思想理念的积淀,是企业的社会信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风俗。198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帕理查德·斯卡尔(Richard Tanner Pascale)和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Anthony G.Athos)的著作《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认为日本企业成功的核心之处在于日本企业管理理念的“7S”模式,即战略、结构、制度、人员、作风、技能、崇高目标七个方面。

反观许多企业短期化行为与肤浅落后的企业思想理念相结合,急功近利,轻浮焦燥。如GDP崇拜的思想理念,盲目求大求强;形式主义的思想理念,不切实际,哗众取宠;严管重罚的思想理念,见物不见人,缺乏温馨与活力。金钱崇拜,好大喜功,反而引导员工斤斤计较,带来了争权夺利的不良环境;金钱第一、效益第一、利润第一,很容易引导企业什么赚钱干什么,投机取巧,朝三暮四。许多企业只讲赚钱,高压管理,没有思想理念。深圳某咨询机构在2009年初发布一份调研报告表明,在中小企业的256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少数企业具有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介绍,战略理念缺失或不完整的144家,核心价值理念缺失的125家。这也就是说我国中小企业许多仍然处于野蛮生长、初级发展阶段,对于企业文化理念建设不够重视,公司发展的理念要素残缺,内涵不清,概念混淆问题普遍存在,公司的软实力十分薄弱,最终必将影响公司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影响企业的生命周期。

企业是有生命的,优胜劣汰是其自然规律,但其发展的主线和内核不会变。那些在发展上跟不上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市场消费的变化,在产品的创造、更新、换代中停滞不前的企业,被淘汰是必然的;而那些暂时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如果不能戒除浮躁病、贵族病、大企业病,走向衰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世界经济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浮躁冒进、高负债、高杠杆的公司,通常是最先被淘汰的公司,这也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必然规律。

[参考文献]

[1]  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王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  船桥晴雄.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秘籍[M].彭丹,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姜汝祥.差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吴晓波.大败局II[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5]  正和岛.本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6]  丁亮.麦当劳的经营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2,(4).

[责任编辑:汪智力]

猜你喜欢

企业生命周期企业发展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下的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选择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选择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案例推理财务危机预警方法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