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21-02-21刘继平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刘继平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乡农业服务中心,安徽 马鞍山 243000)

生态水产养殖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一项回归自然的“老旧”技术。其重点是恢复和优化各种水生生物的自然生活环境,使虫害防治工作回归自然生态,并以更加平衡、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方式促进人工水产养殖。同时也对养殖业标准化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就可以在传统水产养殖业中推广现阶段较受欢迎的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当前,生态养殖技术与传统养殖技术相辅相成,将二者相结合,能够为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水产养殖技术因污染环境等问题,已经慢慢被时代所淘汰。

1 认识生态养殖技术

要了解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传统水产养殖技术。传统水产养殖技术的关键在于水产品的人工养殖和大规模繁殖,最终达到打破自然生产规律、集中生产大量水产品的经济目的。其表现形式是同一品种的集中大规模养殖,一般走大规模养殖的道路(见图1)。其特点是单一水产养殖产品数量多、密度高,这将形成所有水产养殖的独特生态系统。生产环境的维护基本上依赖于日常工作,日常维护成本高且难度大;此外,集中繁殖将降低生物体对自然疾病的抵抗力,并易受病虫害的影响。为了预防虫害和瘟疫,会大面积使用大量化学品,这不仅容易将食物转化为毒素,而且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甚至造成不可逆转的化学污染。从长远来看,这不仅会损害水产养殖业的经济利益,也非常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 水产养殖

相比之下,生态繁殖技术强调生态环境自我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在育种活动的初期,要搞好育种品种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科学建设,通过不同品种的采集和组合,努力恢复物种最原始、最自然的生存环境。这种生产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水产品的健康状况,从而有效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农民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利用生态环境中生物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防止大面积疾病和瘟疫的频繁发生,除了降低日常维护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产品的存活率,有效提高水产品性能。在放弃大规模使用化学制剂的同时,还可以大大降低繁殖成本,可以说生态繁殖技术是最适合水产养殖活动的生产技术,也是水产养殖户的最佳选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意义

2.1 环境效益

传统的养殖方法不仅用水量大,而且向水体中喷洒大剂量的国家违禁药物,如硫酸铜、孔雀绿、敌百虫、呋喃类药等,加之养殖水域的水需要不断更换,由于大量换水,若含有国家违禁药物的废水没有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将会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另外,违禁药物会通过食物链进行扩散,不仅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而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当涂县盛产河蟹、小龙虾等,一旦售卖使用了大剂量违禁药物的水产品,将会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与此同时,传统的养殖方法会对养殖区域的底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当养殖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各类生物的数量无法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养殖区域里的微生物就会迅速繁殖。

2.2 社会效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在加入WTO后,为了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水产品安全标准严格遵循国际标准。为了确保人民的自身健康问题、提高水产品的出口利润,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势在必行。

2.3 经济效益

传统水产养殖方式导致鱼塘等养殖区域的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衡,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急速增加、耐药性增强。面对这种困境,水产养殖户只能不断地增加药物使用量,最终导致养殖成本上升,而鱼、蟹等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却急剧下降,造成大量养殖户血本无归。因此,水产养殖户必须转变生产观念,摆脱传统养殖模式的恶性循环。

3 水产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3.1 水产养殖生态学技术原理简析

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是根据水产养殖水环境本身,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分析,恢复生物原有生存环境,人工选择比例、合理优化比例的科学养殖方法。所有的水产养殖都是基于水生生物的共生系统。各类型的绿色水生植物和非消费品都被选择性地放置,为整个系统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氧气。通过对整个养殖水域的食物链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搭配,形成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科学工程,在独立的人工养殖水域中构建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依靠自然自身的分解活动,有效分解水产品生存空间产生的废弃物,保证整个水环境自身节能,保证水环境稳定有序地进行自然循环,有效地帮助水产养殖提高质量。在中国,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水产养殖技术是“水式”生产和“鱼-稻”养殖。这些技术有效地利用了生物体之间的互补特性,提升各种养殖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提升水产养殖的效能。

3.2 水产养殖技术关键节点

与传统水产养殖活动的全过程维护和管理不同,生态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早期生态水产养殖环境的建设和简单的监测维护。这项技术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水产品的最佳选择和合理使用,水产养殖环境的专业培训和日常维护,水产动物饲料的合理选择和标准化交付,以及少量医药产品的使用,必要时改善整个水环境的稳定性。将水产养殖的所有工作纳入一个完整、有效、绿色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链条。

3.2.1 水产品的优化选择和科学搭配。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水产养殖,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始终注重水产品的批量生产,而水产品的选择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与传统水产养殖技术不同,生态水产养殖技术选择水产养殖品种不应仅仅依据市场规则,还应注意整个水环境的适应性和品种之间的共生关系。首先,根据当地水生环境,制定相应的水产养殖目标方向,从水产养殖活动的主要产品类别入手,科学配比,合理选择辅助类别,确保整个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有序稳定,最终确定整个水生生物的基本养殖品种。在确定整个水产养殖区的基本生态形态后,还必须选择优质、高成活率的改良苗种,并进行安置,以确保水产养殖活动的产量。

3.2.2 养殖环境的专业培养与日常维护。水产养殖技术的关键是水环境的建立和维护,这是所有养殖户关注的重点,这项工作不仅依靠养殖户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养殖户可以在日常繁殖活动中做好对水环境的实时监测,在工作中注意保持整个水环境的稳定。专业人员应向养殖户传授简单的检测标准,帮助养殖户做好日常基本检测工作。此外,要做好养殖日常活动中的水环境管理和维护工作,养殖户要定期对养殖区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水环境得到改善。专业人员要注意监测水体生态,从专业角度观察水体生态整体运行中发生的变化,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处理,帮助养殖户提高水产养殖的能效。

3.2.3 水产饲料的合理选择与规范投放。水产品养殖户需要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水产品的养殖效率必须得到提高,而其关键就在于水产饲料的选用与合理使用。合理选择水产饲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前期市场调研优中选优,选择质量上乘、易清洗的水产饲料,注意饲料的营养比例。饲喂水产饲料时,必须制定科学的食物计划,监控食物的质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喂养时间,确保饲料能够被养殖的水产消化吸收,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清理剩余饲料的成本,避免大量饲料对水生环境的不利影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从而降低所有水产养殖的效率。

3.3 水质环境安全可靠

在选择水产养殖区域时,不能轻视对水质的监测,同时注重检查周边区域的环境,要确保水资源充足,而且不被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所污染。因此,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在改造养殖池时,养殖人员应对池底进行翻耕处理,彻底清除养殖池底的污泥和残渣,确保有充足的阳光照到池底,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同时让污泥内的有害物质分解释放或发生矿化作用。而建设新养殖场时,要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设计合理的进排水系统,并依据养殖品种的生活特点及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养殖场地,保证养殖区域的水质环境具有自然特性。

3.4 高品质配合饲料

不同的养殖品种在饲养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选择不同的饲料进行喂养。如在滤食性鱼类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和动物的共养是关键,而对于吃食性鱼类的养殖,一般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选料也是一门学问,必须选择正规厂家生产、配有检验合格证、供给专业养殖品种的复合颗粒饲料。在饲养过程中,禁止使用抗生素以及激素类药物。投喂饲料时,要根据季节、天气等情况,控制投料时间、投料总量、投料频率,保证投料定点、定量、定质、定时。饲料的投喂量要考虑水生物的大小状况,确保投喂量不会过少而影响水产品质量或过多而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等。

4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4.1 水产生态养殖病虫害的防治手段

水产养殖业最为头疼、最为忌惮的就是不期而至的病虫害问题。一旦遇上就会如附骨之疽难以根除,给水产养殖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利益,破坏养殖户对养殖的信心。在传统的养殖活动中,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养殖户往往盲目使用大量的化学品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虽然这种管理方法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解决病虫害,但病虫害在长期繁殖活动中会产生抗体,因此养殖户不得不改变各种化学品的使用,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成本,而大量的化学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长期使用化学品还会增加其他问题的风险,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此外,从水产市场的角度来看,此类有毒产品将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商业信誉,甚至导致侵权和犯罪,也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短见之举。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引入的生态防治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水产品的质量。这是水产养殖首选的真正技术。

4.2 水产养殖技术自然优化的特点

生态水产养殖的最大优势在于,水产养殖区内的所有生物都是共生和相互依存的自然关系,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可以维持水产养殖区的生态平衡。通过对水生植物的科学补充和合理配置,可以有效提高整个水体的含氧量,保证水域营养物质的自我生产。引入了一些无害的食腐生物,确保各类废物得到有效及时的清理,通过自循环保持水体生态环境的稳定。通过对水产品种的科学搭配、有序混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牢固认识不同品种水产品的混合共生特性,不仅可以实现水环境的自我净化和改善,还可以确保周边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真正实现绿色水产养殖。生态水产养殖可以保证整个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达到相对自然的平衡,保证整个水产养殖区域的生态发展。此时还要深入分析周边局部环境,合理规划,有效应对外来入侵攻击,集中精力对水产养殖水域外来生物可能入侵情况做出基本判断,并根据入侵类型选择相应的天敌进行保护,在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有效地进行整个水环境的维护。

4.3 科学维护生态环境

养殖户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需要科学维护养殖生态环境。正确处理水产生物的粪便,避免排泄物对水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以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生长。为了保证水产生物能够稳定良好的生长,必须保证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所以,此生态系统中,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都要有良好的生长状况,避免因某些生物的变化破坏生物链的稳定性。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养殖户可借助药物对失衡生物体进行合理调节,但要确保该药物对其他生物不会产生威胁,从而达到对生态环境科学合理的控制。例如,当涂县江心乡在稻虾养殖过程中,由于夏季炎热,水体中各类生物活力旺盛,饵料用量大,水生生物分泌物随之增多,水就容易变质。因此,科学维护生态环境需要强化水质管理,保持水体干净;防止底泥变质;加强水质监测,及时监测养殖水域溶氧情况,消除水体缺氧现象。

4.4 政府正确引导,鼓励发展生态养殖

政府要采取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手段,积极引导水产养殖户发展生态养殖,创建循环立体模式,如在水产养殖中可以推行稻蟹共生等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实现清洁生产、种养结合,逐步达到种养双丰收。

5 结语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可以引导水产养殖走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据自然规律,优化水产养殖区的水环境,还原纯自然生态环境,预防和科学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效降低日常维护工作的成本,还可以避免有毒化学品的滥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

猜你喜欢

水产品水产养殖户
“证”规企业,振兴水产!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蛋鸡养殖户这回该笑了 三季度蛋价有望涨至年内高点
口碑制胜!龙感湖十多万亩龙虾塘,看养殖户认准了谁?
当代水产 腾氏水产商务网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