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游县富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2-21祝贺缤段正西何国英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富民农业旅游

祝贺缤 段正西 何国英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章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俞邦村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无法一蹴而就,富民产业的选择和发展也需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1]。

经浙江省财政厅审核批复,龙游县入选2021年度省级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建设县。示范县将利用财政拨付的奖补资金,从农业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人居环境提升、数字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加快自身高质量发展。龙游县乡村振兴富民产业以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为主。本文以龙游县富民产业发展中的典型案例为例,对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1 龙游县富农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1.1 龙游县富农产业发展现状

1.1.1 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衢江和灵山江穿城而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其在温度、光照、降水等方面的优势,也奠定了其传统农业大县的基础,尤其是当地的笋竹、柑橘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绝大比例。

“三农”问题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群众的重视,龙游县的农业产业有了较快发展。根据龙游县2006年和2016年两次农业普查数据,当地农业经营单位由107个增长到1564个,增长率达1361.68%;农业经营户由76844户增长到83260户,并且其中有1879户为规模农业经营户。此外,自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合作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得以确认后,2016年该县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204个,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助力和保障。从农业机械保有情况和设施建设情况来看,2006年,龙游县农业机械以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为主,到2016年增加了相当规模的排灌动力机械和机动脱粒机;2016年,龙游县的温室农业设施面积由1.8hm2增加到70.2hm2,大棚农业设施面积由62.8hm2增加到217.1hm2,并且电井、排灌站、水塘和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也有所增加。

自2006年来,龙游县农业总产值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一方面,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来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龙游县劳动局针对当地户籍的城乡居民或常住人口,推出了免费的网上直播培训班,帮助村民利用自媒体将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技巧运用到农产品销售中,实现了农业生产与互联网的联动。

1.1.2 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乡村旅游是利用当地农业生产、风俗文化、特色景观等,将研学、观览、文娱、购物、度假、健身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活动[2]。龙游县以打造“一村一品一景一韵一业”为抓手,支持各乡(镇)发挥其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依托农、林、渔业发展成果,分别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使不同风格的景点村、亮点村“串珠成链”,对以农家乐为主的传统乡村旅游产品进行创新,使该县旅游产业项目更加丰富。如浦山村畲族聚居村与姑蔑城生态园相邻,当地在将民族风俗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同时,强力推进环境优化工作,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场所,也为研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溪口老街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汇集了各色传统小吃,休闲旅游业发展良好等。

以上发展典型案例充分说明,龙游县将农、林、渔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果蔬采摘、餐饮垂钓、运动健身、亲子民宿、田园文创展销等生产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表1 2006年、2016年龙游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对比

图1 龙游县农业总产值

1.2 龙游县富民产业发展成效

1.2.1 从民生保障方面来看。民生保障情况可有效反映地方产业发展成效。若地方产业发展良好,则民生保障将更加有力。

①交通方面。2006年,龙游县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还需要重点研究路面类型是采用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还是采用砖、石板路面;到了2016年,当地有高速公路、码头、火车站的乡镇分别达30.80%、15.40%、7.70%,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物资运输提供了基础保障。

②能源、通信方面。龙游县在2006年就已经实现了100%行政村通电和通电话。根据龙游县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数据,2016年当地通天然气、通宽带互联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的村,占比分别达到了4.00%、99.20%和31.50%。

③环境卫生方面。2006年龙游县实施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的乡(镇)占33.33%,生活污水经过集中处理的乡(镇)占50.00%,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乡(镇)占83.33%,实施生活垃圾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的村占49.88%。2016年,龙游县以上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并且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工程的行政村占99.20%。

④教育方面。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龙游县的相关配套设施也有所完善。在2006年的农业普查中,龙游县有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占15.38%;而到2016年,有剧场或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及休闲健身广场的乡(镇)分别占15.40%、7.70%和84.60%,并且所有乡(镇)均配有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图书馆、文化站,有幼儿园或托儿所、农民业余文化组织、体育健身场所的行政村分别由31.55%、10.67%、10.21%增长到39.80%、100.00%和68.90%。

⑤医疗和社会福利方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2016年较2006年相比提高近3倍,且保障人数覆盖更加全面。从2006年起,龙游县所有乡(镇)均配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到2016年,龙游县70.9%的行政村配有卫生室等医疗服务机构。龙游县有社会福利敬老院的乡(镇)占比从2006年的46.15%增长到2016年的61.50%,院内相关设施及服务也更加人性化。

⑥市场建设方面。2006年,龙游县有粮油、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交易市场的乡(镇)占比只达到三成,而2016年该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倍,达到六成。当地有50 m2以上综合商店或超市的行政村占比从2006年的32.48%增长到2016年的64.10%。这些交易场所的建设,有效地帮助当地农户实现增收。2016年,龙游县有13.90%的行政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33.50%的行政村有具备营业执照的餐馆,除传统的种植业外,旅游、餐饮等服务业逐渐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力。

1.2.2 从经济发展数据来看。“十三五”以来,龙游县不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2019年该县GDP达231.9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4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20年,龙游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1024元和26721元,年均增长8.3%和9.3%,实现了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龙游县富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规模化程度、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当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部分农民仍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耕种模式,缺乏机械化生产设备,生产水平低下,使得当地农产品的销售主要依靠批发商的收购,无法有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产业链。二是龙游县农业产业纵横产业链较短。对农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当地产品供应以原材料或经过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村产业横向、跨界、渗透融合较少,如农业与旅游业等的联系较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3]。

2.2 旅游开发不深入,同质化严重

产业同质化严重是当前龙游县乡村旅游业发展中较为严峻的一个问题。一方面,龙游县多数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项目极为相似,重复性的旅游项目较多,难以吸引游客。龙游县大多数乡村旅游项目均采用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吃农家饭等形式,没有对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文化风俗等进行深层次挖掘,仅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旅游服务导向。另一方面,龙游县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色景点较多,但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和连片开发,未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导致景点布局较为分散,且产业规模较小,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最终严重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2.3 专业人才缺乏,资金环境欠佳

龙游县旅游产业缺乏专业的项目规划人才,旅游景点管理不够科学,职责分工尚不明确,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总量并不少,但缺乏研发型和实用型农业科技人才,导致当地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缺乏科技研发和技术支撑。另外,融资难度大也是限制龙游县富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3 龙游县富民产业发展对策

3.1 重布局、调结构,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围绕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增强各经营主体的协作意识。龙游县可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家庭农场、促进土地流转等方式,促进当地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二是延长农业产业链。一方面,优化农产品加工技术,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另一方面,加强名优特农产品杂交育种工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链横向延伸。龙游县应着力推动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拓展农业效益空间,支持发展乡村综合体验馆、教育基地、养老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新的增长动力,打造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3.2 依托资源优势,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精品区

龙游县应充分整合当地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努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区,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避免同质化。各乡(镇)应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推出更多文化内涵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项目。

3.3 优化人才队伍,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

一是优化富民产业人才队伍。积极引进旅游业、农业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经营管理、产品研发和加工制造等方面的人才,逐步形成人才集群优势,推动乡村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二是根据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促进融资渠道多元化,提高投资效能。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龙游县优良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金融机构对乡村中长期信贷投资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帮扶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对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推动农业特色农产品研发和旅游业深层次发展。

猜你喜欢

富民农业旅游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小连翘撑起富民兴企大产业
兴边,富民,发展更均衡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乡村振兴|产业富民
振兴志 三代百姓“奋斗史”——思想始终“钉”在治穷富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