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海地区大蒜套种朝天椒栽培技术

2021-02-21

乡村科技 2021年30期
关键词:朝天椒蒜薹套种

赵 莹

(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河南 郑州 450003)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在黄淮海大蒜和辣椒的主产区将大蒜与朝天椒进行套种,可以达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农作物套种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熟性、不同科、不同植株高度之间套种。大蒜和朝天椒收获时间不同,彼此不受影响,辣椒地里可以套种大蒜。大量实践证明,间作套种不仅解决了大蒜生产与朝天椒争地的矛盾,同时使大蒜和朝天椒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栽培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1]。

1 套种和共生期的含义

1.1 套种

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串种。套种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2]。

1.2 共生期

共生期是指前茬作物与后茬作物在田间共同生长的时期,单位为d。一般套种作物共生期需要处理好光照、土壤养分和水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系。

2 套种方式

大蒜于10月1日前后播种,畦宽80cm,每畦种植5行大蒜,株距8~10cm,两畦间留畦埂宽20cm,高15 cm,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畦埂两边第1行和第2行大蒜中间栽培1行朝天椒,再间隔两行栽培第2行朝天椒,即朝天椒小行距40cm、大行距60cm的宽窄行栽培的套种模式[3]。

2.1 大蒜栽培

2.1.1 品种选择。想要保证两种作物都能够实现高产,且能够保证两种作物上市时的市场价格比较理想,选择好作物的品种至关重要。选择本地区主栽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种子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保障出芽率和成活率,提高大蒜产量。

2.1.2 整地施肥。大蒜施肥提倡“控氮、增磷、补钾、加微”施肥方法,每667m2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腐熟饼肥100kg,大蒜专用硫酸钾复合肥60kg,硫酸锌2kg。深耕土地,地面平整后作畦。肥料的施用符合NY/T496的规定。

2.1.3 播种。大蒜于10月1日前3d至后5d播种,播种的深度为4cm左右,需栽直、栽稳,蒜瓣腹背面应与行向一致,播种量为140kg/667m2左右,播种时可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包衣后晾干播种,对大蒜根腐病及苗期病害防治效果较好。[4]播完种后盖土、浇水、覆地膜。

2.1.4 田间管理。第一,冬前管理。大蒜播种后,一般4~6d出苗,有的蒜苗破膜不成功,需要人工辅助破膜放苗。播种后10~15d浇好齐苗水,促进大蒜根系的良好生长。[5]为达到壮根的目的,封冻前,应浇一遍越冬水,施1次冲施肥。二是春季管理。地膜大蒜越冬后,2月底至3月上旬浇1次返青水。结合浇水每667m2施尿素15kg左右;其次浇好3月下旬的退母发棵水,施足退母发棵肥,结合浇水每667m2施尿素12~15kg,磷酸二铵4~5kg,补给速效钾肥。浇好4月中旬的抽薹膨大水,施足膨大肥,结合浇水667m2追尿素12kg,磷酸二氢钾5~6kg,促进蒜薹迅速长出和鳞茎膨大。5月初至5月20日前后,需4~6d浇水l次,结合浇水追1次肥,缩短大蒜退母时出现黄叶的时间,同时防治1次地下害虫。蒜薹打弯时抽薹。抽薹前3~4d停止浇水。蒜薹收获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促进蒜头迅速增大,直至收获前2~3d,停止浇水[6]。

2.1.5 蒜薹采收。一是用刀割开假茎,把薹切断抽出,然后扭转蒜叶覆盖伤口。二是用手把蒜薹直接抽出。用刀割法蒜薹产量高,但伤口易遭雨淋后腐烂。用手抽蒜薹法产量低,要有一定技术,应用较少。目前多采用的方法是,下午抽取蒜薹,在蒜苗基部用手捏一下再抽,或用钉子扎破蒜苗基部,再抽取,这样抽出的蒜薹长,给蒜苗造成的伤口小,对蒜头的生长影响小。

2.1.6 蒜头采收。蒜薹采收后约20d可收蒜头。此时蒜头已不再生长增大,质量最高。

3 朝天椒栽培

3.1 品种选择

选用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肉含水量小、干椒率高、优质高产抗病的干制朝天椒品种。种子品种适宜在黄淮海地区生长,其他地区引进的种子要经过试种后,选取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强的品种。图1为朝天椒优质品种。

图1 朝天椒优质品种

3.2 育苗

3.2.1 育苗时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苗龄60d左右。

3.2.2 育苗设施。采用日光温室或者塑料大棚等设施进行育苗。

3.2.3 苗床准备。选择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平整、无重金属和有害生物等污染的土壤,切勿选择上年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大田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疏松、3年内未种植过茄果类的地块。每667m2需苗床15m2,畦宽1.2~1.5m。苗床撒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kg、三元复合肥1.5kg,并用百菌清等杀菌剂对床土进行消毒。也可用105孔穴盘基质育苗,重复使用的穴盘用0.3%的高锰酸钾消毒,晾干后装盘[7]。

3.2.4 种子处理。常规种每667m2用种量100~120g,杂交种50~60g。播种前2~3d,充分晒种,然后浸种8~10h,再用1000倍高锰酸钾浸种15~20min,用清水清洗2~3遍后播种。包衣种子直接播种。

3.2.5 播种。大田育苗播种前苗床浇足底水,将处理过的种子拌细土均匀撒播,播后覆盖1cm左右厚的过筛细土,然后覆膜;穴盘基质育苗,在穴孔中间压深约1cm的播种穴,视种子质量每孔播1~2粒,播后覆盖基质或蛭石,摆到育苗棚中。

3.3 苗床管理

3.3.1 温度管理。出苗前,苗床温度应保持白天25~30℃,晚上15~18℃,待有50%幼苗出图后,可于下午4∶00将地膜除去,以便幼苗生长。苗出齐后,注意放风,早9点后可揭开苗床两头,用支撑物撑起,下午3点前盖好风口,控制好温湿度,防止出现高腿苗。定植前10~15d,应逐渐加大通风口炼苗,以免徒长。定植前5~7d,应对苗床浇水,以减轻起苗时损伤根系,缩短移栽后缓苗时间[8]。

3.3.2 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或基质湿润,含水量50%~60%。根据苗情喷0.1%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2~3次。幼苗缺水时可在晴天上午适量浇水。

3.3.3 物理防治。利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棉铃虫、烟青虫;采用黄板或黄皿诱杀白粉虱、蚜虫。

3.3.4 化学防治。药剂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3.3.5 炼苗。定植前5~7d,撤去覆盖物,进行炼苗。

3.4 定植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选择晴天移栽定植,在畦埂两边第一行和第二行中间打孔种植,常规品种株距20~25cm,杂交品种株距35~40cm,单株栽培。双株栽培适当增加株距。常规品种每667m2保持6000~8000株,杂交品种每667m2保持3500~4500株。也可根据种植的朝天椒品种的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定植密度。栽后及时浇定植水。

3.5 田间管理

3.5.1 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苗。

3.5.2 打顶。当植株长到12~14片叶时,可根据品种生长特性打顶。

3.5.3 肥水管理。大蒜收获后及时浇水一遍,每667m2冲施尿素5~7kg。封垄时(花果盛期)每667m2施硫酸钾复合肥30~40kg。前期每隔7~8d浇水1次,要浇小水,忌大水漫灌,后期要控制浇水。进入雨季后要注意排水防涝。朝天椒结果盛期要防止落花、落果、落叶,可喷施辣椒促控剂和多元素叶面肥[9]。后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溶液。

3.6 果实收获与晾晒

采收标准:椒角颜色深红、角变软、角尖皱。可在霜降前,85%以上果实转色时一次性拔棵收获,进行晾晒,自然风干,分级摘椒出售;也可根据天气情况烘干销售。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虫害种类

大蒜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灰霉病、根蛆、葱蓟马等,多在3—4月发生,具体防治方法见表1。朝天椒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猝倒病、病毒病、枯萎病、疫病、青枯病、炭疽病、根腐病等,7—8月为病害多发阶段;虫害主要有蚜虫、棉铃虫、烟青虫、白粉虱等,具体防治方法见表2。

表1 大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4.2 防治方法

4.2.1 农业防治。宜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制度,与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培育壮苗,科学施肥。

4.2.2 生物防治。推广应用以菌治菌的生物防治技术,加大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示范推广力度。采用藜芦碱、鱼藤酮等生物制剂防治蒜蛆;使用生物有机肥预防蒜椒病害的发生。宜使用害虫天敌、病毒制剂、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黄淮海大蒜和辣椒的主产区将大蒜与朝天椒进行套种,对于种植户来说是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要想两种作物都达到高产高效,就必须在整个生长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和汛期不遭受涝害,加强苗期的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的管理,真正做到大蒜与朝天椒都优质高产,从而实现大蒜和朝天椒都优质高价,使农民的收入稳步提高,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猜你喜欢

朝天椒蒜薹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拔蒜薹
消失的朝天椒
抽蒜薹
蒜薹供过于求 价格偏低
红红的朝天椒
新疆:红枣地套种红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