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建设与实施*

2021-02-21

体育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训核心素养

褚 婷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建设与实施*

褚 婷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结合应用型、职业型人才培养特点对独立设置的《体育教学实践》课程进行课程设计与构建,完成教学内容丰富化、教学评价手段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智慧化教学手段纳入,重点培养学生教学能力、体育运动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体现在文化知识、运动技能和自主发展。《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载体组织,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课程组织中,促进学生核心能力习得。

核心素养;实践课程;核心能力;课程构建;应用型

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研究是我国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在2014年提出对各阶段的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战略方针,历经3年专家课题组于2016年正式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提出理论框架,涉及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1],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意图是将国家宏观政策《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具体化、细则化。

核心素养的英文表述为Key competencies[2],由欧美国家率先提出并发展,这也是全球教育从知识培育向素养培育的发展朝向。我国提出在学科中发展各个学龄段学生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某个学科的具体化,也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广义范畴)之后应形成的最基础和核心的能力与品格。体育教育是体育学科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专业,是为我国培养体育教师的重要学科,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如何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和共同探讨的问题。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核心素养构建

立足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熟练掌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组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胜任中小学、健身俱乐部及社会体育培训组织的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文化基础为平台,以学科活动为实现途径,以学科考核评价为保障[2]。立足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定性,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将体育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归纳表现为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自主发展。

图1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核心能力体现

文化知识是基础,体育技能是关键,自主发展是延伸。体教专业学生文化知识主要集中在通识文化知识,涉及哲学、政治、英语和计算机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有人体科学、人文社会、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等文化知识。体育技能是体教专业学生培养核心能力的关键之处,主要分为运动和体育教学技能。运动技能主要是对于各个运动项目的掌握,教学技能主要体现在课堂设计、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动作讲解能力、示范和纠错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对于学生发展的高目标要求,概括表现为创编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对于学生内在高要求的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自学能力、自练能力和自评能力。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结合课程性质和地位,融合专业特点,建立三维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集成。课程培养目标是核心素养能力的具体化操作,核心素养能力的提高促进课程目标的完成,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设计

2.1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地位与性质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课程设计目标是以培养学生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或体育工作从事者应该具备的体育能力。其次,《体育教学实践》课程秉承“职业教育为导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宗旨,将其课程定位为独立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也是体育教育专业基础核心实训课程。《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开设年级为大学3年级,第5学期,依托在大学1、2年级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上,主要核心课程有《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为基础,结合《田径》《武术》《体操》《健美操》《篮球》《足球》《运动专项理论与实践》等运动技术课程,将体育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运动实践技术在本课程进行有效融合。

2.2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培养目标应做到:“知、用、会”。

“知”:熟知各个运动项目技术(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田径、基本体操等)的重点、难点和易错动作,明确动作技术的纠错与改进方法;掌握体育专业人体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明确教育教学原理知识。

“用”:运用教育教学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进行教学;熟知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教学步骤和练习方法;掌握运动项目创编的方法与原则,根据运动项目特点选取音乐并完成制作。

“会”:组织体育教学,管理课堂;具有撰写教案、教学设计、课程报告等方面的书写文案能力;掌握足、排、篮、田径、乒羽、基本体操、网球,操类等运动项目动作技能;掌握说课技巧与方法;熟练进行项目创编。

2.3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设计思路

2.3.1以培养应用型、职业型人才为宗旨

高等职业本科教育的推进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完善了我国教育分支型教育制度的延伸,拓宽了职业教育的培养口径,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教育目的的体现,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化,将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具有扎实的体育教育核心能力”,凸显“实用性”和“应用性”培养特点[3]。

2.3.2以体育专业文化知识为载体

体育教学核心能力的习得需以专业体育文化基础知识为基础。专业文化基础知识涉及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具体表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其次,文化基础知识应积累健康教育、运动损伤、营养、体育保健等学科知识。

2.3.3以运动技能项目为实现途径

体育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身体技术动作为媒介,通过示范教学,使得教授对象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课程设计在体育项目大球类(足、排、篮)、小球(乒、羽、网)、田径、体操等课程学习完成后开设,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运动项目技能,在本课程中根据不同的实训模块与环节继续进行强化与学习,重点解决运动技能展示、教学设计与练习方法。

(1)针对辨识内容要准确把控好三种状态,即正常状态、异常状态以及紧急状态。在具体把握时,基于正常状态,准确辨识和衡量另外两种状态。举个例子:针对设备运行,首先明确正常生产状态,从而对不正常运行状态进行识别,当设备运行效率低、速率慢、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设备运行处于异常状态;并且如果异常状态达到一定地步时,将会形成紧急状态。

2.3.4以核心能力提升为评价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目前各个学科及课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突出提高学生体育教学核心能力,做到“文化知识与运动技能兼顾,自主学习与教学技能同行,专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养”,考核评价学生应体现整体性、过程性、创新性;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在本科教育学习起“融合——拔高”阶段。

2.4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内容

图2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目标任务是将理论课知识和术科运动技能进行良好的结合与汇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对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实训教学内容逐步完善,趋向科学性和系统性发展。实训教学内容经历了4个教学周期的调整。由起初的队列队形、教案设计、体育教学——特色项目展示、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课程论文、微课教学——“四模块教学”(图1展示的第3教学周期——第一稿,第4教学周期——第二稿教学模块与内容)。

课程内容(第3教学周期)体现了3个模块5个内容,集中体现教学,即:体育教学实训项目设计与实施,内含观摩和助课两个环节;课程论文,重点解决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区别;“微课”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内含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课”模拟教学。在第一稿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教学反馈意见和课程建设团队成员商讨认为在第四教学周期课程实训内容中做出了修改,课程内容体现“四模块”(表1),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堂体育课的教学流程及组织,完成一堂体育课的授课;明确体育运动项目创编的方法和音乐的选配与制作;掌握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趣味课课练”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步骤等。第4教学周期课程内容的设计主要体现了运动项目设计和编排能力的整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及技能的规范化和教资应试能力的提升。

表1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实训教学内容

2.5 《体育教学实践》实训指导书的制定与完成

《体育教学实践》是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配套制定了实训指导书,其经过了两版修改,第一次实训指导书主要内容涉及了实训内容、实训评分标准和实训支撑材料。实训指导书中每个实训模块都体现了实训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要求、周数和实训评价方面。指导书第二版修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实践核心能力与培养、第二部分核心能力培育项目、第三部分核心能力考核标准、第四部分实训过程支撑材料。第二版指导书增加了核心能力与培养,明确了《体育教学实践》课程的培养目标。

2.6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组织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组成。

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学情分析,制定每个模块的实训任务,重难点及核心能力培养目的,通过学习通APP端口完成此项工作,学生在实训任务布置后,根据实训模块首先自主进行学习,针对实训要求,初步形成实训任务完成方案。其次,教师在课堂讲授中,通过归纳演绎对重点知识进行讲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在制定初步实训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落实完成;学生完成途径主要表现为分组任务实训和个人实践。最后,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通APP上传文本式和视频资料,教师分别给予评价。

2.7 《体育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方式

图3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评价过程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评价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考核。教学评价方法在第3周期实训教学中基本采用教师单一评价,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相对独立学习,缺少小组讨论、共同商酌问题、解决问题,协作能力的提升环节。因此,在第4教学周期中,评价形式分组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共同完成。运动项目创编与展示和队列队形实操模块,采用分组形式展示,评价由教师、组间和组内共同完成,队列队形评价只体现前两种评价方式。趣味课课练设计、说课稿设计以及教学方法设计都采用教师+生生互评的方式,主要意图通过学习通APP软件随机分配生生互评任务,被动督促学生对于3个教学设计借鉴学习,复习及巩固专业运动技能知识。

2.8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教学反馈

通过问卷星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调查,体育教育专业18级学生共有97名学生,收回问卷92份,有效率95%。在课程反馈调查中,有68.6%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总体评价“很好”,有25%评价“较好”,说明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认为在课程中提高的核心能力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规范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教学应变能力。通过36学时的学习,学生认为在语言表达能力(70.7%)、解决问题的能力(60.9%)、动作示范能力(57.6%)、纠错能力(54.4%)方面依旧需要提升。在教学核心能力方面,82.4%的学生在说课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有70.3%的学生提高了教学组织能力,学习态度和完成作业能力有60%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提高。

此次调查中,有94.5%的学生倾向于教学方法的转变利于学习,认为“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教资模拟模块、运动项目创编与展示和教学设计等模块在《体育教学实践》课程中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通过学习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 结语

《体育教学实践》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本课程从课程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定位、课程内容以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均已强调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宗旨。经过4轮教学周期的调整与实施,课程建设框架基本完善,课程材料体现有文本式和实操视频材料;智慧化教学手段(云班课、学习通)融入课程,实现了教师布置实训作业和教学评价线上化,学生提交实训报告线下化,班级同学可以同步互相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体育教学实践》课程组织与实施开展围绕“学科核心素养”,重点突出“应用型”“职业型”技能培养,核心能力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组织与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育教学核心能力。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03-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2.

[3]褚婷.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体育管理学”课程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3):84-88.

[4]卢光保.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基于人的现代化理论视角[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4):55-59.

[5]周原原,陆亨伯,黄燕飞.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9,41(5):70-74.

[6]邱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大专)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27-28.

[7]邵伟德,李红叶,齐静,等.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目标对接的方式、困境与策略[J].体育学刊,2020,27(6):90-96.

[8]冯晓念,王云,王汇军,等.动作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内容架构的新视角[J].体育学刊,2020,27(6):97-102.

[9]韩莉莉,安建业.基于核心素养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10):90-92.

[10]许慧.专业视角下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20(10):46-51.

[11]王冬琳,赵静,孔祥铭.面向贯通培养项目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模型研究[J].高教学刊,2020(29):76-78.

[12]常珊珊,蒋立兵.面向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学习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建构[J].教育科学研究,2020(9):24-29.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of PE" and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 Core Literacy

CHU Ting

(Business College of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Shanxi, China)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规划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编号:GH-19247;2018年度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18036。

褚婷(1981—),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实训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