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发展概况及趋势

2021-02-19仝潘张万良肖友军邹文天

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换料核动力服役

仝潘,张万良,肖友军,邹文天

(1.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无锡 214082;2.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无锡 214082)

0 引 言

1963年,英国第一艘核潜艇“无畏”号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2]。与美、俄相比,英国海军核潜艇力量虽然规模较小,但却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公开保持“不间断的海上战略威慑”能力的国家,同时实现了潜艇力量的全核化,具备较高的核动力技术水平[3]。截至目前,英国共建造7型超过30艘核潜艇,包括2型战略核潜艇和5型攻击型核潜艇[1]。目前,英国仍在不断发展水下核动力技术,新一代“机敏”型攻击型核潜在持续建造中,下一代战略核潜艇“无畏”型也在积极研究中[4-5]。本文通过梳理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总结其发展特点和趋势,供我国水下核动力设计人员参考。

1 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发展历程

英国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水下核动力发展计划,曾探索过气冷堆等技术方案,但是由于经济和技术原因在1952年不得不中止研究计划[6]。由于英、美两国于1958年签订《美英共同防御协定》,两国形成紧密的军事盟友关系,英国转而寻求美国的核动力技术支援,获得了一整套美国当时成熟的压水型核反应堆S5W-I[2,7]。1959年,英国第一艘核潜艇“无畏”号开工建造,“无畏”号的设计和建造得到了美国电船公司的技术支持,参考了美国“大青花鱼”号试验潜艇和“鲣鱼”型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资料[2]。1963年,“无畏”号正式服役,但严格意义上其只能算一艘仿制核潜艇。

在“无畏”号的建造服役过程中,英国政府决定发展独立的核动力技术。至今,英国先后建造了DSMP和STF-2两座陆上模式堆,研制了PWR-1(A、B、Z)和PWR-2(G、H)两代共5个型号的反应堆[8-11],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英国水下核动力发展历程Tab.1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nuclear power in Britain

1961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联合英国原子能机构以S5W-I反应堆为技术基础,参考美国陆上模式堆的建造经验,建成了英国第一代陆上模式堆DSMP[8]。通过在DSMP的基础上进行研发,成功研制了A、B两种堆芯型号的PWR-1反应堆。其中,A型堆芯PWR-1反应堆装备“勇士”型攻击型核潜艇和“决心”型战略核潜艇,两型潜艇的首艇“勇士”号、“决心”号分别于1966年和1967年入役;B型堆芯PWR-1反应堆装备“敏捷”型攻击型核潜艇,首艇“敏捷”号于1973年入役。1973—1974年,英国对DSMP陆上模式堆进行了改装,研发出了功率更大的Z型堆芯PWR-1反应堆,装备在“特拉法尔加”型攻击型核潜艇上,首艇“特拉法尔加”号于1983年服役。

1987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建成了第二代陆上模式堆STF-2,在此基础上研制了PWR-2型反应堆[8,10]。PWR-2反应堆分为2种堆芯型号,G型堆芯装备在“前卫”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首艇“前卫”号于1993年服役,目前已全面取代“决心”型战略核潜艇;H型堆芯装备在“机敏”型攻击型核潜艇上,首艇“机敏”型于2010年服役,目前仍在建造中,计划全面取代“特拉法尔加”型攻击型核潜艇。

据报道,英国正在规划研究下一代战略核潜艇“无畏”型,计划在21世纪30年代初取代现役的“前卫”型战略核潜艇,新型的潜艇核动力很可能也在研发之中[4]。

2 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特点

2.1 PWR-1反应堆

PWR-1反应堆是由陆上模式堆DSMP发展而来的,而DSMP是英国以S5W-I反应堆为技术基础、参考美国模式堆的设计经验而建造的,实际上可以认为是英国为全面掌握S5W-I反应堆技术而建造的试验装置。因此,由DSMP发展而来的PWR-1反应堆的主要技术参数与S5W-I反应堆类似,详细参数如表2所示[1,5-6,9,12]。

表2 PWR-1反应堆的主要技术参数Tab.2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PWR-1 reactor

PWR-1(A)是英国独立研发的第一型装艇反应堆,其主要技术特点与S5W-I反应堆基本一致。PWR-1(A)的热功率为60 MW,可以提供15 000 hp的推进功率。PWR-1(A)一回路布置形式也采用分散式,这种布置方式虽然占据空间舱室较多,但是布置设计简单、维修方便,对单个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较低。PWR-1(A)跟随美国的技术路线,应用高浓缩铀的板式合金燃料,但是进一步提高了反应堆换料周期,从S5W-I的4~5年提高到7~8年。另外,PWR-1(A)与S5W-I两型反应堆均不具备自然循环能力,一回路都采用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

PWR-1(B)延续了PWR-1(A)的主要技术参数,重点优化了系统可靠性、降低噪声水平,使该型反应堆更加成熟。

由于“特拉法尔加”型比“勇士”型、“敏捷”型的排水量和航速均有明显的提高(见表3)[1],因此PWR-1(Z)反应堆的热功率从60 MW提高到80 MW,可以提供20 000 hp的推进功率。

表3 “勇士”型、“敏捷”型与“特拉法尔加”型主要参数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main parameters of Valiant class,Swiftsure class,and Trafalgar class

2.2 PWR-2反应堆

PWR-2反应堆是由英国第二代陆上模式堆STF-2发展而来的,技术水平与PWR-1反应堆有较大进步,详细参数如表4所示[1,6,9-10,12]。

表4 PWR-2反应堆主要技术参数Tab.4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PWR-2 reactor

PWR-2(G)装备于“前卫”型战略核潜艇,其热功率为110 MW,比PWR-1型反应堆有较大提高,可以提供27500 hp的推进功率。换料周期进一步提高到10年的水平,使核潜艇在整个服役期间的换料次数减少到三次左右,提高了核潜艇的在航率。PWR-2(G)继续采用分散式布置,注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PWR-2(H)反应堆代表英国目前潜艇核动力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主要技术参数上有重大改进,装备于英国最先进的“机敏”型核潜艇。PWR-2(H)的热功率达到了140 MW,超过英国第一代核反应堆的2倍,达到美国“洛杉矶”型核潜艇的水平,可以提供超过35000 hp的推进功率,使“机敏”型的水下航速超过30 kn。PWR-2(H)最大的技术进步是换料周期达到了25年,基本可以全寿命周期不换料,实现了堆艇同寿。堆艇同寿的实现使核潜艇中修期无须更换核燃料,避免损伤艇体,可大幅缩短中修准备时间,减少全寿期维修费用,并有利于保证艇的在航率,提高装备利用率[12]。

3 英国水下核动力的发展经验及趋势

3.1 英国水下核动力发展特点

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的发展以美国的技术援助为基础,经过近60年的研发,发展了多型成熟的反应堆,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分析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以下特点:

3.1.1 起点高,成熟度高

英国直接获得美国成熟的技术支持,第一艘核潜艇装备美国成熟的S5W-I潜艇核反应堆,在此基础上独立发展了第一代水下核动力,避免了美国、苏/俄等国发展核动力之初的试验探索阶段,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保证了英国核动力技术后续顺利的发展。

3.1.2 小规模发展,注重可靠性,不过分追求技术先进性

冷战时期,英国的军事力量建设以配合美国作战为目标,只保持有限的核潜艇力量,其核动力也采用小规模的适度发展模式,注重技术的成熟性,不过分追求先进性。例如,英国核潜艇一直采用分散布置的压水堆,并没有装备体积更紧凑的一体化反应堆。

3.1.3 重视减振降噪技术创新

声隐身水平是水下装备战斗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英国海军非常重视减振降噪技术,在其第一代核潜艇“勇士”型上便先于美国海军采用了浮筏减振技术[1],其“机敏”型核潜艇更是世界上最早采用泵喷推进的核潜艇[4]。得益于在减振降噪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英国核潜艇的噪声较低。2009年2月,英国一艘“前卫”型战略核潜艇与法国一艘“凯旋”型战略核潜艇在大西洋水下发生碰撞,这也从侧面表明英国核潜艇的声隐身水平。

3.1.4 研究力量集中

英国所有水下核动力反应堆都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提供,研究力量集中,便于集中管理和技术协调,每一代反应堆之间的技术继承性好[6]。这种管理方式适合核潜艇力量规模较小的国家,保证了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但也限制了技术创新发展。

3.2 英国水下核动力发展趋势

虽然英国与美国保持紧密的盟友关系,在军事技术上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但是核力量是大国的标配,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欧洲的军事大国,英国必然需要独立地发展自己的核力量,而水下核动力技术正是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18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赞成从2028年起以新型“无畏”型战略核潜艇取代从1993年陆续服役的“前卫”型战略核潜艇[13]。英国将继续独立发展水下核动力技术,参考美、俄等国核动力发展趋势[14],英国未来核动力技术存在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3.2.1 堆功率继续增加

英国装备于“机敏”型的PWR-2(H)反应堆热功率为140 MW,而美国“弗吉尼亚”型的S9G反应堆热功率为200 MW,俄罗斯“北风之神”型与“亚森”型核潜艇反应堆的热功率也达到了190 MW,未来英国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无畏”型的排水量和航速将会比现役核潜艇增加,必然需求更大功率的反应堆[2,15]。

3.2.2 增加换料周期,实现完全的堆艇同寿

PWR-2(H)的换料周期为25年,基本可以保证“机敏”型全寿命周期换料。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核潜艇的服役周期存在延长的趋势,例如美国“洛杉矶”型部分在役艇服役已超过30年,“俄亥俄”型核潜艇早期型号服役期限已接近40年,英国现役的“特拉法尔加”型部分在役艇服役也已超过30年[1,16]。因此,美国S9G反应堆的换料周期达到了33年,下一代战略核潜艇“哥伦比亚”型的S1B反应堆换料周期更是超过40年,英国未来的潜艇反应堆换料周期必将继续增加,实现完全的堆艇同寿[15]。

3.2.3 增加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

自然循环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固有安全性、简化系统和设备,最重要的优点是降低噪声,提高水下装备的安静性[12]。因此,美、俄、法等国很早就开始自然循环反应堆的研究,均已装备了具备自然循环能力的反应堆[12,17]。虽然英国现有反应堆是否具备自然循环能力不详,但其未来必然将增加研究,提高新型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

4 结 语

英国一直奉行双轨核政策,一方面要坚持独立的发展本国的核威慑力量,另一方面又保持对美国的核依赖。因此,英国水下核动力技术发展展现出独特的历程。与美、俄等国相比,英国科研力量集中在一家公司,专注于分散布置的压水堆,研发的反应堆型号较少,技术上采用成熟可靠的方案,同时保持稳步的技术进步,维持适度的技术力量。

英国未来将继续独立地发展水下核动力技术,在反应堆技术方面,将继续采用谨慎的发展方式,稳步提高反应堆功率、换料周期、自然循环能力等参数。

猜你喜欢

换料核动力服役
烟灶超限“服役”不可取换新升级大品牌不容错过
AP1000机组装换料水体传输控制的分析和优化
蛋鸡换料讲科学
国家核安全局发布核安全导则《核动力厂电力系统设计》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给青年鸡换料不能急
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服役”
核电站燃料管理及换料模式经济性分析
基于ASME Ⅲ核动力设备阀架抗冲击强度分析
倘若“菲莱”使用的是核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