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2021-02-18张美琪宋阳
张美琪 宋阳
摘要:经过对中英日常问候语的比较研究,本文发现,两种语言的问候语在内容,结构及代词的使用等几个方面的存在不同,这是东西方人信仰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不同造成的的结果,研究还发现,两种语言的这些差异有时会使人产生误解,甚至会让人感到冒犯和侮辱。另外,了解中英问候语差异对学生学习汉语有积极作用。因此,汉语教师应当在文化差异教学方面重视起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问候语;差异
一.引言
英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问候语是由传递问候和接触问候两种类型组成的访问仪式。仪式是指约定俗成的行为,个体通过这种行为刻画自己对某种终极价值对象的尊重。传递问候和参与问候的功能类似于打开或关闭关系。受涂尔干对消极仪式和积极仪式区分的影响,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礼貌理论并将其分为面子的两个组成分: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前者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避免自己得不到认可。而后者认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迫切地希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在中国,陈立平讨论了社会生活和问候方式之间的关系。陈立平认为问候的形式和内容与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胡文仲比较了汉语和英语的问候语。【1】他把问候语分为三种类型:家庭语体、社会交往语体和修饰语体。他相信礼貌是指导问候语模式的原则。卢小军对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保全论进行了分析。【2】他指出前者的理论不适用于崇尚集体主义的中国。
从国内外学者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问候语的主要功能是开始互动,即伴随着互动准备进行的探索,以促进互动。且由于社会背景不同的因素,中英问候语在语境使用上存在差异。
二.中英日常问候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文日常问候语的相似性体现在中英问候语有类似的功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他们想表达的都是 “I meet you and I do not ignore you”的意思。英语中常用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来作为问候语。但在汉语中,很少看见其作为日常问候语,相反广播电视却用“早上好”,“晚上好”来向听众和观众问候。而这些直接从英语翻译出的表达方式并没有被老百姓所接受。许多中国人不会说早上好而是会使用“您早”,“老师早”。这是因为早睡早起是中国人崇尚的行为準则,这些语言可能是由“呦!起得可真早啊”演化过来的来。
中英问候语的差异体现在内容上。在讲英语的国家,人们经常以谈论天气作为问候,比如“Lovely day, isn’t it?”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英国多变的天气造成的。汉语中人们习惯使用“你在忙什么?”或“你要去哪里?”等需要对方做出解释的问候语。这种问候的目的并不是询问听众的计划,而是表达说话人的关心。被问候者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如“不忙”,“出去一下”或“有点儿事”等来回答。在英国文化中,一些如此类的语言会被认为是在询问详细信息,并且这种问句只有和非常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在一起才会谈论。所以,如果中文中常用的:“你在忙什么?”或“你要去哪里?”等语言在英语文化中作为问候语,将被视为在侵犯他人隐私。这说明一种语言的问候语在另一种语言的使用环境中使用可能不合适。
中英日常问候的差异体现在代词的使用上。首先汉语中的代词比英语中的代词丰富。例如汉语中有两种第二人称“你”和“您”,而英语中只有“you”。并且“you”的单复数形式还是相同的。中国人习惯频繁地使用谦词,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例如,他们称呼别人为“先生”,称呼自己为“我”古人还称呼自己为“鄙人”。其次汉语的代词虽然比英语丰富,但汉语问候语中代词的使用却不如英语样式多。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例子看出其中的区别。“How are you?”, “How is your work?”.【3】此外,中国人有着复杂的亲属关系体系。英语中的“aunt”一词,在汉语中可以找到许多有相同意义的词如“姨”、“姑”和“婶”等。在汉语中,它不仅指自己的亲属,也指不相关的人,甚至陌生人,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在英语中,这些头衔只与亲属有关,对于非亲属,他们使用 “Mr”, “Miss”. 另外,婚姻涉及到个人隐私,如果称呼一个英国年轻女士为 “Mrs”, 她会感到自己被冒犯到。
三.了解中英问候语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在汉语教学中,了解中英问候语差异性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何种语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问候语都是很常用的。因此,在汉语教学课堂上,问候语是国外学习者必学的内容。在国外一些网站及媒体的宣传下,汉语被认为是最难学习的语言。在此背景下,国外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4】而往往最容易增强其自信心的方法是让其在短时间内学会使用中文常用语,让学生看得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了解中英问候语差异,帮助学生学习问候语显得尤为重要。
国外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跨文化差异冲突现象,其中包括在学习风格、交际风格和汉语语用三个方面。【4】这是由于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对其汉语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汉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外国学习者对我国社会文化,学习观念,价值体系和社会习俗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英问候语的差异。另外,为了避免文化冲突,教师应该积极学习跨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敏感度。
四.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支撑,而问候语是每一种语言都必不可少的。作为人类语言中的最普遍使用的交流用语,问候语缩短了人们之间距离的,表达了对他人的尊重。本文在前人对中英问候语差异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中英问候语的一些共同特征,并比较了中英问候语的性质。学生增强汉语学习自信心可通过学习问候语这一途径。因此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理解中英问候语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与教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 卢小军,也谈礼貌的相对性——兼评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4):64-69.
[3] 丁芝慧,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J],科教文汇 (上旬刊) 2019,(07),176-177
[4]雷春华. 西方留学生汉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冲突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张美琪(2000-3)女,汉族,2021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