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窦娥冤》和《哈姆雷特》的异曲同工之处

2021-02-18李丽媛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窦娥冤变故窦娥

李丽媛

戏剧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能很好地呈现某个具体的场景,展现某个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中国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元代尤为兴盛,关汉卿就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剧作家,被称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在西方,莎士比亚也创作了大量经典的戏剧作品,在西方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汉卿的《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两部比较经典的悲剧作品,都讲述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故事。接下来,笔者就谈谈两部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处。

一、借“突然的变故”推动悲剧情节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情节是悲剧的根本和灵魂,没有情节就不存在悲剧。”可见,情节的发展对悲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往往能引起读者的深思,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丹麦的一位王子,他出身高贵,从小备受尊敬和宠爱,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以说小小年纪的哈姆雷特就有了一个光明的前途,他自己也对未来充满了各种期待。但是好景不长,他尊敬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很快便嫁给了克劳狄斯(哈姆雷特的叔叔),这让他的心情变得很复杂。不久之后,他的叔叔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丹麦的新国王。这一系列的变故让哈姆雷特措手不及,也让他看到了生活中最黑暗的一面。这时他才知道,世界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从此刻起,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就有了快要崩塌的迹象。他开始质疑爱情、怀疑亲情,整个人变得彷徨无措和偏激,也越来越孤僻。莎士比亚为了增强悲剧艺术的表现力,在剧本的前面用了大量的笔墨进行铺垫,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积极阳光、无忧无虑、单纯善良的王子形象;然后将笔锋一转,写到自他归国后,一切都变了,阳光的王子一下子变成了忧郁的王子。莎士比亚借“突然的变故”推动悲剧情节的发展,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更加复杂,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窦娥冤》中,窦娥一开始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世事无常,窦娥三岁丧母,后来又因变故离开了自己的父亲。为了活下去,她强忍着失去亲人的痛苦,成为了别人的童养媳。她恪守本分,认真做家务,小心服侍蔡婆婆。就这样过了十年平静的日子后,她终于出嫁了。不料生活横生变故,新婚丈夫撇下可怜的蔡婆婆和窦娥,撒手人寰,只剩下了窦娥和她的婆婆两个人相依为命。这还不算,她后来又被张驴儿父子盯上,被逼婚、被纠缠、被陷害。后来,她不忍年迈的蔡婆婆受刑,含冤认下了罪责,被判处死刑。剧情多次急转直下,每一个变故都为窦娥带来了新的灾难。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她的无奈和痛苦。

二、借“鬼魂显灵”增强悲剧艺术的感染力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鬼魂显灵、鬼魂托梦的情节。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鬼魂形象往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一种是邪恶和狠毒的化身。《窦娥冤》和《哈姆雷特》这两部悲剧中都有鬼魂显灵的情节,他(她)们都是来复仇的,都是善良、正义的化身。

哈姆雷特的父亲是被自己的亲弟弟克劳狄斯害死的,窦娥则是被泼皮无赖张驴儿陷害而死的。同为含冤而死、含恨而终的人,他们在死后都化成了鬼魂,继续与黑暗势力作斗争。“鬼魂”这个形象的出现,将情节的发展推向了高潮——老國王的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谋杀自己的凶手,将哈姆雷特拉出了浑浑噩噩的深渊,给了他一个继续活下去的目标,最终哈姆雷特成功地为父亲报仇;大旱三年过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成功高中,官拜参政知事,衣锦还乡,此时窦娥的鬼魂找到了他,让他替自己伸冤昭雪。“鬼魂显灵”的情节不仅彰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与精神品质,而且突显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使整部作品充满了奇异的色彩,具有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总而言之,《窦娥冤》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

猜你喜欢

窦娥冤变故窦娥
窦娥冤
浅析有岛武郎小说中亲子关系
一堂“变故”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词汇
“刚”与“柔”的完美统一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浅谈
《窦娥冤》人物悲剧命运探究浅析
品味元杂剧《窦娥冤》的人物形象和风格特征
谁杀死了窦娥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