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2-18周俊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1年10期
关键词:洪涛秋景故乡

周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些教师在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力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情境教学法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扎根于生活,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热爱生活。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开生活的大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名家的朗诵音频,再展示几张秋景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故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可以带头分享自己故乡的秋景:“我的故乡有小桥流水,有烟柳人家。每到秋天,落叶就飘在平静的湖面上……”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想念故乡的秋雨。故乡的秋雨于肃杀中掺杂着一丝凄凉,飘飘洒洒,驱散了夏日留下来的那份炎热……”有的学生说:“家乡的秋月最好看。当夜幕降临时,那轮明镜般的圆月挂在树梢上,倒映在池塘中,好似襁褓中的婴儿,躺在硕大无比的摇篮之中。一切都仿佛披上了一件银纱,给人留下无穷的遐想……”在分享的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美丽秋景,从而唤醒审美体验,提升表达能力。

二、巧借问题创设情境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使用情境教学法,巧借问题来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帮助他们打开思路,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去阅读课文。

例如,在讲解《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诗歌的美。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创设相应的情境,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问题。

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壮丽的、炽热的。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讓人感到惊奇,能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励人们用全部的生命力去创造未来,追求光明。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写了许多的自然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诗人是如何将自然景观与主观情感交融在一起的?诗歌的结尾为什么要唱出力的赞歌?

教师借助问题创设情境,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走进作品,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郭沫若借助“白云、北冰洋的晴景、滚滚洪涛”这些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消灭旧事物,创造新世界;“我”自我独立,自我解放,自我新生。他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诗中的自然形象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面积、体积和威力,能让读者感到惊奇。诗中的自然形象浸染着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诗人血肉交融,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在诗歌的结尾,诗人对力进行了讴歌。“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洪涛的形态,“力的音乐,力的诗歌”是洪涛的声音,而“力的律吕”则是洪涛的节奏和音律。在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诗人使用了大量的感叹句。感叹句多以排比的形式出现,短促而有力。诗句与诗句参差不齐,却“乱”中有法,增强了节奏美和韵律感。

总之,教师要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洪涛秋景故乡
真努力才不会被辜负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江渡
故乡
简论《九辩》中秋景的描写
自古逢秋悲寂寥
棋逢对手好年华
故乡常在我梦里
嫦娥三号的非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