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思想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融合

2021-02-18侯建倪建祥

化学教与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高中化学生活化

侯建 倪建祥

摘要: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最终成效。为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刻,教师应积极解放思想,注意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素材相融合,为学生搭建豐富直观的学习场景,从而提升学科素养。文章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学”思想为指导,探索高中化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课堂教学;高中化学;融合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12-0030-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1.12.00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教学理论”,他认为教育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实践,只有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积极挖掘寓于生活中丰富的教育素材,才能体现教育的本质,才能最大化提升教育成效。高中化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基于其理科性质需要采用理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而不是机械记忆。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化学融合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教学策略。

一、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实施,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改提出教育教学要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但又不能局限于书本;学科教学不能再以应付考试为主,而要提倡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高中化学生活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化学是基于生活生产现象的研究和总结,其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提高生产力和解决生活问题,很多知识看似复杂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紧密结合生活化素材将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也能使得教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和形象生动,如此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都会变得更加轻松[1]。

高中化学生活化还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高中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期,学好化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成绩,增强学习竞争力,还可以通过生活化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复杂环境的能力,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有效教育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广泛认同,一些学校和教师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探索,在教学方式、课程设计,以及课程规划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化学课堂上“一言堂”“题海战术”等现象有所减少,教师开始注重课堂结构优化和实验教学。但是,仍存在教学范围狭窄,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重视建立知识结构忽视生活联系

从教学常态来看,教师普遍认为,学习之前首先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认识,要理清其知识体系和结构框架,掌握基础性知识内容,才能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这一观点固然没错,但只看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知识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只求掌握最基本的书本内容,不思考如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对于高中化学学科而言,化学定理、化学反应原理、计算公式等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很多化学教师也将重点放在了这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反复解析概念和定理,甚至采用默写、抽背的方式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而没有结合生活元素去分析,没有将知识点简化和形象化,很多学生虽然能够一字不漏地说出概念,但无法灵活运用且思维僵化。

2.重视解决知识本身问题,忽略生活实际问题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其原理和现象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对应,教师教学要将视线从书本上移到生活中去,要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的实际素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目前一些化学教师仍以应试教育为主,以解决知识难题为中心,只关心学生在解答试题中出现的问题,将精力用于试题评改、作业设计等,教学限制在书本范围内。培养出了很多解题能手,但一遇到现实性问题就束手无策,完全背离了当前素质教育宗旨。

3.重视实验原理及其现象,缺乏实验体验

化学学科不同于语言类和纯数学学科,学生不容易从简单记忆和公式运算中获得,它更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过程,某些化学现象仅仅以文字和图例的形式呈现,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实质。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联系生活经验解决一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方向。但是现实中,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节省实验课堂的时间,教学中教师仅仅简单示范,或直接告知学生实验结果,让学生记忆实验步骤和化学反应现象,很少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高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1.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得好学得深入,必须首先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生活化素材非常贴近实际,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可以借助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以案例的方式进行导入,然后顺势引出当堂化学知识。比如,夏天野外露营中,皮肤经常被蚊虫叮咬而出现肿胀和痛痒,出现一个个红疙瘩,有经验的同学会立马在痛痒处涂抹一点牙膏,随后便可缓解痛痒。同学们可知道这里面的化学原理?夏天被蚊虫叮咬是常有的事,使用牙膏消肿止痒是我们经常采用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去研究其中的原理,同样这个问题也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了解酸碱知识,然后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释:蚊虫在叮咬皮肤后分泌出蚁酸(HCOOH),一种弱酸,pH值约为2,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大的腐蚀性,皮肤接触后短时间内便会起泡红肿。牙膏属于混合化学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酸钙和磷酸氢钙等,pH值为9.0-10.2,根据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牙膏可以有效减轻皮肤的痛痒感[2]。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认识了酸碱平衡,了解不同化学物质的酸碱属性,又提高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联系课外知识,增加学生化学常识

3.开展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索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步骤,熟悉每一个实验操作环节和操作方法,了解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的条件,同时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化学实验让复杂的化学原理变得简单、直观,既有助于学生深入认识化学现象,加深学习印象,又达到了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激发其自主探索化学知识的积极性的目的[4]。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实验内容,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和自然环境,去探究、去学习,可以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比如“自制灭火器”实验:首先,用一个大瓶子配上一个单孔胶塞并插上玻璃管。向瓶中加入一些碳酸氢钠溶液,取一支能装入瓶内的试管,盛满浓盐酸后,将试管缓慢放入瓶中,使试管能竖立起来,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胶塞。使用灭火器时,倒转瓶子并将玻璃管口指向火焰。然后,向酸中加入洗滌剂以产生起覆盖作用的泡沫。将瓶子对准火焰,此时迅速倒转瓶子,便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气体压力增大,随之将液体从管口压出实现灭火。又比如“蛋白留痕”实验: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或画画。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鸡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就会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遇Cu2+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这些丰富有趣的生活化学小实验,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留心生活,自主探索,运用所学知识去科学解释生活现象。

四、结语

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富含许多有用的教学资源,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和灵活运用。要充分借助生活案例、课外相关知识、生活化学实验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如此才能提高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盛恩江.融入生活元素,优化高中化学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11):88

[2]张微.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新课程(下),2018(10):159

[3]姚国静.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7(32):82

[4]高良.架起沟通生活与化学的桥梁——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刍议[J].新课程(下),2017(1):161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高中化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