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理管理在无偿献血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2021-02-17杨瑾黄可
杨瑾,黄可
湖南省血液中心(长沙血液中心)献血服务二科,湖南长沙 410000
在临床诊治工作开展过程中,血液通常会发挥出诸多积极作用,与常规临床用药相比,血液使用特点包括有效性、急迫性等,因此血液质量控制也随之成为一项重点把控的工作内容[1-2]。现阶段在我国医疗工作开展期间, 依然需通过血液中心采血的方式获取和收集血液,其中无偿献血志愿者是主要的供血源,因此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不但需要妥善完成血液的管理及储存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献血者的服务工作,确保其在完成献血后机体能够处于稳定状态[3-4]。然而在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工作时,其内容往往过于固定,内容比较单一,现已无法满足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需求,不但会导致献血者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对血液供给、血液采集等工作质量带来威胁[5-6]。 针对此,需将血液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其中全面护理管理手段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诸多积极影响,该方式可以通过多种不同角度实施血液中心护理工作,不但能够显著提升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促进献血者满意度的提升[7-8]。 该文以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该中心30 名工作人员为探究对象,对以上内容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选取30 名血液中心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性6 名,女性24 名;最大年龄为37 岁,最小年龄为22 岁,平均年龄(30.15±2.04)岁。 以2020 年6月为界,在此以前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并选择10 000名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其名称为对照组,组内包括5 200 名男性以及4 800 名女性;最大年龄43 岁,最小年龄20 岁,平均年龄(32.05±3.65)岁。 在此以后应用全面护理管理方法,并同样选择10 000名献血者作为调查对象,其名称为改进组,组内包括5 220 名男性以及4 780 名女性;最大年龄45 岁,最小年龄21 岁,平均年龄(32.10±3.54)岁。 两组献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0 名工作人员在研究期间未出现人员变动,因此均存在可比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为献血者简要介绍无偿献血的具体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②辅助献血者完成相关采血工作。 ③献血后关注献血者身体状态变化情况等。
改进组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①强化改进服务技能。定期为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并将执行流程不断规范、优化,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有效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在完成培训工作后,对所有工作人员展开相应的专业技能考核,在确保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否则继续对其施以培训,直至考核合格截止,通过该方式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对于操作技能的熟练度。 ②强化改进沟通能力。 由血液中心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详细、科学有效地为献血者讲解具体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等,使之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进而正确认识无偿献血,确保其心理负担得到缓解,使之献血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护理,献血前,面对心理状态较为紧张的献血者,需为其讲解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及意义,从而降低其对献血的担忧;献血期间积极主动与献血者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内降低其注意力;完成献血后,对献血者献血行为予以肯定,并对其爱心奉献表示感谢,同时告知其献血后容易出现疲劳或困倦症状,均为正常反应,使之能够拥有一个愉快、温馨的献血经历。③强化改进核查制度。在对献血者实施采血的过程中,血液中心需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务必严格落实核查工作,核查献血者个人信息与血液采集信息录入一致、一次性采血物料符合血液采集要求、血液的质量及储存运输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要求,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④强化改进服务态度。 工作实施阶段将优化护理理念引入其中,针对所有工作人员开展护理责任制度,并要求其需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亲切、和蔼、热情的态度,面对献血者提出的疑问需要耐心细致、微笑回答,使之能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而提升献血热情。
1.3 观察指标
①献血反应发生率, 其观察内容主要包括冷汗、头晕、恶心、心悸等。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划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若献血者在献血期间或完成献血后出现头晕目眩、脸色苍白等症状,则评估结果为轻度;若在此基础上同时出现心悸、皮肤湿冷、胸闷、呕吐等症状,则评估结果为中度;若在此基础上出现持续性低血压、昏厥、抽搐等症状,则评估结果为重度。献血反应发生率=轻度占比+中度占比+重度占比。
②服务质量评分,由中心负责人进行打分,问卷为中心自拟,总分为100 分,包括服务技能(25 分)、沟通能力(25 分)、核查制度(25 分)以及服务态度(25 分)。
③服务满意度,由献血者进行匿名评价,服务满意度问卷同样由中心自拟,总分100 分,80~100 分为十分满意、60~79 分为比较满意、60 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对比
改进组献血反应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分对比
改进组各项服务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改进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服务技能沟通能力核查制度服务态度23.54±1.02 20.36±1.11 11.554<0.001 23.17±1.32 20.44±0.84 9.557<0.001 23.25±1.08 20.03±1.42 9.886<0.001 23.61±0.98 20.12±1.06 13.242<0.001
2.3 两组献血者服务总满意度对比
改进组服务总满意度相较对照组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组间服务总满意度比较情况[n(%)]
3 讨论
无偿献血为公益行为的一种,是指献血者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出发而开展的社会行为,通过该方式可以为拯救他人生命作出贡献[9]。血液中心作为采供血服务机构,其护理管理工作也显得尤为关键,不但需要确保血液的及时性,同时还需保障血液的安全性,更需要有效保护献血者生命健康[10-11]。基于此,应当将护理管理方法逐步完善,从而形成严格的规章体系,但是目前在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时,由于其工作内容并不全面且缺少系统化,这对血站工作人员工作质量带来极大影响[12-13]。有研究显示,若采取全面护理管理,则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
全面护理管理手段较为新颖,在近些年来逐渐开始得到使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会从强化改进服务技能、强化改进沟通能力、强化改进核查制度、强化改进服务态度4 个方面开展综合性的改进工作,其产生的效果较为理想,且该次研究数据结果显示,改进组献血反应发生率、服务质量评分、服务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优(P<0.05),分析其中原因可以发现:①中心工作人员在开展采血工作期间, 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从而确保采血的安全性,同时也会提升采血质量,因此通过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可以有效促进所有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且在执行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工作流程科学落实[14-15]。 ②血站工作人员在与献血者沟通的过程中,其沟通能力会对服务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有效沟通也会对献血反应进行良好控制[16-17]。 因此在开展强化改进沟通能力的过程中,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积极主动与献血者进行沟通,并为其重点讲解献血期间注意事项,关注献血者是否存在献血反应,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如此一来,献血者内心压力也会得到良好改善,进而增强无偿献血热情[18]。 ③工作人员在采血期间的核查工作非常关键,这也是确保采血质量及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采用强化改进核查制度可以将此问题有效解决[19]。 ④工作人员每日需要接触大量的无偿献血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其工作热情、工作耐心丧失,因此出现服务态度不佳的情况,这对工作质量也会造成不利影响[20]。 而通过强化改进服务态度后,在完善护理责任制度的前提下,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得到充分调动,进一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⑤献血者在献血先后都会出现多种不良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在高度重视后,能够针对性地施以心理疏导,并给予恰当合理的心理安抚,确保其不良心理状态能够得到良好改善。
综上所述,在无偿献血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实施全面护理管理可以对献血反应产生良好的控制作用,且服务满意度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也会得到显著改善,因此其应用价值突出,更加适合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