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2021-02-17钱素菊方怀信王海燕
钱素菊 , 徐 冰 , 方怀信 , 王海燕 , 崔 岭
(1 响水县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600;2 响水县黄圩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600)
壮秧是水稻获得高产的基础,俗话说“秧好半熟稻”,显然,壮秧对水稻高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响水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56 万hm2,随着科技改革与创新,育秧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由传统的手栽水育秧→地膜湿润育秧→塑料穴盘抛秧→机械流水线软(硬)盘毯苗育秧→机械流水线钵苗育秧→秸秆基质盘育秧。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为响水县今后一段时期水稻大面积生产采取经济有效的育秧方式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响水县南河镇头甲村, 试验田土壤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33.06 g/kg, 全氮2.05 g/kg, 有效磷27.8 mg/kg, 速效钾274 mg/kg, 土壤肥力较高, 土壤pH 值8.1。附近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于6 月15日收获。
1.2 供试材料
1.2.1 水稻品种 南粳5718 ,为优良食味稻米品种, 由江苏省农科院水稻所王才林教授育成。
1.2.2 育秧秧盘 ①抛秧塑料穴盘(442 孔/盘);②常规机插秧软盘;③ 钵苗机插专用钵孔塑盘(448 孔/盘);④秸秆基质盘(江苏省农科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研发)。
1.2.3 插秧机械 ①久保田毯苗插秧机;②常州亚美柯公司出品的单人乘RX-60AM 型钵苗插秧机。
1.3 试验设计
1.3.1 处理设计 本试验共设4 种不同育秧方式,不设重复,4 个处理分别为:A-抛秧专用塑料穴盘育秧;B-常规机插秧专用软盘毯苗育秧;C-钵苗机插专用塑盘钵孔育秧;D-秸秆基质盘育秧,以机插毯苗作为对照(CK)。 各个处理采取随机排列,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处理间、处理与保护行间均留50 cm 操作行。
1.3.2 栽插方式 抛秧采取人工模拟机械栽插进行人工摆栽;毯苗湿润育秧和秸秆基质盘育秧采用久保田毯苗插秧机栽插; 钵苗育秧采用常州亚美柯公司出品的单人乘RX-60AM 型钵苗插秧机栽插。
1.3.3 播期与播种量 不同育秧方式播种时间统一为5月28 日,播种量5~6 kg/667 m2。
1.3.4 小区面积 每个小区设计面积为533.6 m2。
1.4 大田管理技术
总施N 量23.731 kg/667 m2。基肥:6 月23 日667 m2施48%(N、P2O5、K2O 分别为24%、12%、12%) 掺混肥50 kg。 追肥:7 月12 日667 m2撒施尿素13.35 kg+45%复合肥 (N、P2O5、K2O 分别为15%、15%、15%)10 kg+滋泥牌有机肥料 (N+P2O5+K2O≥6%)15 kg;8 月11 日667 m2施45%复合肥(N、P2O5、K2O 分别为15%、15%、15%)15 kg 做穗肥;8 月28 日667 m2撒施尿素4 kg。 病虫害防治:7 月20 日化学除草,667 m2喷20%青氟草脂300 ml+2 甲·氯氟吡氧乙酸50 g;7 月21 日667 m2喷施农药16%甲维·茚虫威10 g+5%虱螨脲20 ml+25%己唑·嘧菌酯30 g+丝润5 g;8 月10 日667 m2喷施40%三环唑80 ml+24%井冈·氟环唑30 g+短稳杆菌100 ml+噻呋酰胺20 g;8 月18日667 m2喷施40%三环唑80 ml+40%稻瘟酰胺80 ml;8月22 日667 m2喷施75%三环唑20 g+30%苯甲·丙环唑30 g+16%甲维·茚虫威10 g+5%虱螨脲20 ml;8 月27 日667 m2喷施75%三环唑20 g+30%苯甲·丙环唑30 g+16%甲维·茚虫威10 g+5%虱螨脲20 ml;9 月3 日667 m2喷施40%稻瘟灵60 g+40%三环唑60 g+16%甲维·茚虫威10 g+5%虱螨脲20 ml+60%烯碇虫胺8 g+能百旺+芸苔素内脂。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条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根据响水县气象资料分析:2020 年水稻试验整个生长期间,总体气候条件不利,表现为低温、多雨、寡照,影响试验产量结果。 尤其7 月份分蘖期和8 月上旬拔节期积温低、雨水偏多,光照严重不足,影响水稻正常分蘖和拔节长穗;9 月上旬抽穗扬花期温度高、光照足,降水101 mm(偏多,仅9 月2 日降水一次),对抽穗扬花总体有利;9 月中、下旬至10 月份灌浆结实期,积温总体适宜水稻灌浆结实、光照不足但雨水少,对水稻灌浆结实总体有利,有利于水稻营养物质的运输与积累,籽粒灌浆成熟,提高籽粒充实度,提高千粒重;收获期天气较好,有利于水稻正常收获,保证了稻米品质。
2.2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从调查结果看 (表1),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的秧苗素质有差异, 钵苗和抛秧苗由于都是穴盘育苗, 株高、叶龄、基部茎粗、单株白根数和百株干重各项秧苗素质指标均高于秸秆基质盘秧苗和机插毯苗,秸秆基质盘秧苗又好于机插毯苗[1]。
表1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下秧苗素质调查(播后14 d 调查)
2.3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栽插后缓苗期的影响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统一于6 月25 日栽插, 栽后2 d 调查观察,秧苗发白根数量依次为:钵苗机插秧>抛秧摆栽>秸秆基质盘秧>机插毯苗秧。 钵苗带土无植伤机插,农耗低,几乎无缓苗期,栽后返青快,分蘖迅速,从而促进前中期早发快长,便于培育超高产群体结构;机插毯苗秧由于秧苗素质弱,栽后大田农耗高,缓苗期长,有效分蘖时间缩短,影响高产群体的构建;秸秆基质盘秧苗素质总体较好,栽后缓苗期相对较短,分蘖早而快;抛秧由于苗床管理以旱控管理为主,栽插到大田分蘖迅猛,易形成高产群体。
2.4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总茎蘖数(高峰苗)影响变化为钵苗机插秧>抛秧摆栽>秸秆基质盘秧>机插毯苗秧;对667 m2有效穗数的影响为抛秧摆栽>钵苗机插秧>秸秆基质盘秧>机插毯苗秧;对分蘖成穗率的影响为钵苗机插秧>抛秧摆栽>秸秆基质盘秧>机插毯苗秧(表2)。
表2 四种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5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从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影响来看(表3),不同的育秧方式其水稻产量表现差异明显,抛秧摆栽实收产量760.9 kg/667 m2、钵苗机插秧实收产量753.5 kg/667 m2、秸秆基质盘秧实收产量699.6 kg/667 m2, 分别比对照机插毯苗秧(实收产量为675.5 kg/667 m2)增加85.4 kg、78 kg、24.1 kg/667 m2,增幅分别为12.6%、11.5%和3.6%。 其增产效果比较明显。
表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的影响
3 结论
3.1 抛秧摆栽育秧
抛秧是一种轻简的稻作方式,它采取的是塑料穴播育苗,然后再将秧苗按穴抛撒(摆栽)到大田中,具有育苗便利,在家前屋后院菜园田就可育苗,秧龄长达25~30 d,抛栽省力省工省时, 产量表现比较高, 比毯苗机插增产12.6%。 但由于抛秧栽培的无序化,大田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虫害发生较重,植株抗倒伏能力差。如果采取人工摆栽,耗工费时,增加成本。 它可以作为育秧的一种辅助方式。
3.2 机插毯苗育秧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的一项新型栽培方式,技术体系已成熟,具有提高工效,节省秧田的特点,秧大田比为1∶80~100,采用宽行窄株栽插,通风透光好,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强,节水、节肥、节药,并且高产稳产,增加效益。 但秧龄期短,适龄壮秧一般是18~22 d,栽后缓苗期长,有效分蘖期缩短,容易导致穗数不足,影响产量。机插毯苗育秧和栽插均由农机专业化合作组织承担,它解决了当前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矛盾,适应水稻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可以作为稻作方式推广的主要形式[2]。
3.3 机插钵苗育秧
采用专用钵孔塑盘配套相应的钵苗插秧机,以稀播精播培育钵体壮秧,按一定行株距、无植伤低精确移植于大田,无缓苗期,减少返青活棵期滞长时间,从而促进前中期早发快长,培育超高产群体结构[3]。 钵育秧苗具有秧龄弹性长,适龄壮秧一般是25~30 d,通过化控、旱育等措施秧龄可达35 d 左右。 钵苗机插是农机与农艺有机配套上进一步优化,是开发水稻机械化栽培新途径,创造超高产,比毯苗机插秧产量提高11.5%,增产效果显著。 但钵孔塑盘与之配套的插秧机械成本投入大, 一般经营主体难以接受,政府部门要加大补贴和推广力度。
3.4 秸秆基质盘育秧
秸秆基质盘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过破碎、发酵、调制、模塑、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取代了传统的塑料秧盘和基质土,直接进行播种育秧,其营养全面,便于培育适龄壮秧,栽插后可完全生物降解,无污染。秸秆育秧基质盘完全匹配农业生产中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播种机械和插秧机,既充分利用了废弃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又解决了常规机插秧育秧取土难、养分元素含量合理调控矛盾,同时秸秆基质盘秧性状稳定,秧龄可长达45 d 以上,较毯苗机插秧单产可增加3.6%,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