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下非人口密集城市的综合医院感染门诊设计思考
——以绵阳市部分医院感染门诊为例

2021-02-17贾燕萍

建筑技艺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诊室传染病门诊

贾燕萍

1 疫情下的绵阳综合医院感染门诊的运行状况

1.1 感染门诊基本医疗建设

绵阳市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常驻人口485万,市辖区人口在200万~300万之间,人口密度269人/ km2,属于非人口密集城市。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医院78所(包括民营医院32所),基层医疗机构4 293所。其中三级医院6所(包含三甲医院4所)、二级医院42所。

自2003年非典疫情后,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文规定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配置感染门诊。绵阳市除绵阳传染病院(绵阳市404医院)外,共有6所综合医院设置了感染门科,61所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了发热门诊。404医院感染门诊共有床位200余个,其他定点医院感染病房床位合计约2 000个。2019年新冠疫情期间,绵阳共有确诊病例22例,疑似病例不足1 000例,医疗资源基本满足需求。

1.2 平疫时的感染科室

感染门诊一般包括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部分包含肝炎和疟疾门诊。平时主要作用为常见和突发性传染病的诊治,疫情时感染门诊以发热门诊为主,对疑似患者进行筛查、观察与诊断。传染性疾病的隔离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整体式隔离、区域式隔离、中心式隔离、单间隔离(图1)。

1.3 新冠时期医院的筛查运行模式

新冠疫情期间,绵阳市发热定点医院对新冠患者采用整体式隔离和单间隔离结合的手段。将确诊患者转送至传染病院,可在一定程度缓解传染病定点综合医院的压力。

综合医院主要采用两种筛查布局模式,一是感染门诊为院内单独区域,例如科学城医院,布局满足两个条件:1)建筑周边有不小于20m宽的安全隔离区域;2)医院选址靠近城市道路,且预留弹性空间为突发疫情做准备。二是感染门诊位于门诊楼中,例如绵阳市人民医院,布局满足两个条件:1)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避免对医院其他区域造成二次感染,靠近急诊区且远离儿科和普通病房区;2)交通便利,设立单独的感染门诊出入口并设置预诊分诊处,便于及时筛查疑似患者,做好转诊准备。

1.4 新冠疫情下的教训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现有的医疗制度和建筑规划暴露出部分问题。从感染门诊的建设规模来看,目前大型城市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感染门诊的床位数量不足,难以应对突发疫情,而中小型城市床位数量过剩,出现供需不均衡的现象。在规划设计层面,从前期规划到后期扩建都缺乏预见性方案,弹性空间预留不足。除此之外,在市场化发展机制下由于感染门诊效益低,导致门诊建设滞后、医护人员数量短缺,平时只能应对如肝炎、结核病等常见感染性疾病,有些医院在非典后直接将感染门诊改为普通门诊。

2 感染科室改进的基本构想

2.1 新冠筛查区布置策略

从院区整体规划上来看,疫情期间至少需在医院主入口及感染门诊入口设置两个筛查点。当感染门诊为单独区域时,应在整体建筑规划时设计设置缓冲区域(建议按照建筑面积的1.5倍),同时配合网络挂号或者进行初步的网络问诊,使发热患者可以直接到感染科室进行候诊检查;若感染门诊与其他门诊合并但设有独立出入口时,需要开辟独立通道并进行适当引导。

从患者就医流程上来看,主要有三处筛查点:1)在主入口前方设置缓冲区域,进行体温检测,如有足够场地,通过主入口进入筛查门诊前可预留一部分区域作为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场地,并配备水、电等应急基础设施;2)普通门诊前设置预诊台,及时筛查出发热病人,将发热病人引导到发热门诊或者就近的隔离诊室就诊;3)感染门诊前设置预诊台,及时筛查出普通发热患者并送往发热诊室,将新冠疑似患者送至隔离诊室就诊,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2.2 感染门诊设计改造策略

对于感染门诊的设置,最具参考意义的是传染病医院的布局设计,以某传染病医院为例,在功能排布时,注重“三区两通道”的构建:三区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图2),两通道指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图3)。传染病院的设计模式应根据风险程度进行相应分区与隔离(图4)。

根据传染病院的设计原则,总结出针对感染门诊的设计策略:1)功能布局: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至少设置3间诊室,其他诊室至少设置1间,同时设置处置治疗室、隔离留观病房、医护更衣室、医疗废弃物暂存点等,如有条件可设置独立医技用房,当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配备有负压隔离病房的诊室如呼吸科和小儿科可迅速转化为感染门诊;2)流线组织:宜设置严格的医护人员进出流线(图5),在进入病房区域时需要完备防护,退出时洗消合理;3)出入口设计:康复病人出口应单独设置,不宜与医务人员出入口并用,也应远离患者就诊出入口,探视人员可以利用此出口。就诊者主要入口供门诊病人、疑似病人使用,应位于明显地点并设置坡道。为防止就诊者的交叉感染,在就诊量不大时可在门厅处设置隔离等候室并间断性进行消毒;4)平疫结合设计策略:建立全套空间转换技术标准和措施,实现急诊的平时利用和应急利用的双重效果。与周边医疗资源形成区域网络,对感染门诊建设不全的医院采取临时灵活的补救措施。

3 非人口密集城市综合医院感染门诊设计策略

当前医院应对新冠疫情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将现有医院内部的个别建筑进行改造,作为收治设施,如疫情初期的武汉同济医院;2)以一家现有医院为资源供给基地,利用预留空地搭建临时收治设施;3)以城市或特定区域为着眼点,选取一家医院完全转换为疫情医院,如舒兰市中医院;4)将现有公共建筑物改造为临时病房,如武汉方舱医院;5)启用新地、建设临时应急医院,如小汤山、雷神山医院。

根据城市规模和常驻人口选择应对模式。市辖区人口在100万~200万时,可选用模式一和模式二结合的方式,在综合医院内设独立感染门诊楼,“平时”综合医疗区域正常运行,感染门诊可作为综合性传染病房或作为某些科室的床位补充,“应急”时将感染病房楼作为独立的隔离病区;市辖区人口在200万~300万之间时,建议选择前三种模式结合的方式,设置传染病医院,按三级防控设计,一级防控设置烈性传染病房楼,二级防控设置呼吸科传染病房楼,三级防控设置综合传染病房楼;省会级城市的常住人口在1 000万左右,直辖市人口甚至超过2 000万,建议五种模式结合应对,即传染病医院/临床医疗中心+综合医院感染科/应急楼+临时应急医院的模式。

诚然,以上所有设想都建立在完整的防疫应急机制上,疫情过后,对感染门诊的建设也应更加规范化,避免疫情爆发时传染病院爆发式增长,造成资源浪费。

1 传染病隔离方式

2 某传染病院平面分区

3 医患流线通道

4 传染病院简化模式

5 医护人员进出流线

图片来源

1-5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唐可绘制,由作者改绘

猜你喜欢

诊室传染病门诊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诊室空间配色设计研究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门诊支付之变
午后的诊室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崔老师诊室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保洁员承包诊室 雇来“医托”忽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