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地产药用植物微信公众平台资源库内容建设*

2021-02-16杨东方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2期
关键词:药用植物中药材药材

杨东方

(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山西是中药资源大省,是全国中药主产区之一,不仅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质地优良、蕴藏量大,而且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和产量也逐年扩大,常用的中药材如黄芩、地黄、连翘等品种,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1]。虽然关于山西药用植物记载的资料较多,但是相关的公众号建设却未见报道,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利用信息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科研和科普的需要,微信作为一款流行的即时通信工具,让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微信公众号是在微信基础上开发的移动式平台,是一个集交流、信息、电子商务、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已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备受人们关注[2]。因此,建设一个能够实现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一体的药用植物公众平台是较好的选择。经过近3年的研究,课题组构建了山西地产药用植物公众号并在教学、科研、科普中进行了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1 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

课题组查阅了 《山西植物志》 《中国植物志》等书籍,对所拍摄植物进行科、属、种的鉴定,最后从中整理出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以及《山西省中药材中药饮片标准》所收载的山西地产的药用植物约100种 (对应9类约131种中药),对这些药用植物尤其是山西道地药材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发布,构建了山西地产药用植物公众号。该公众号收录了药用植物的学名、拉丁名、入药部位、形态特征、采收加工、药材性状、药材微性状、药材显微特征、常用理化鉴别特征、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现代研究等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从而实现山西地产药用植物资源信息的网络共享,必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 研究方法与步骤

1)图像采集。采用尼康D750数码单反相机(全画幅、24~120 mm、f/4G)、尼康AF-S 105 mm f/2.8G IF-ED VR微距镜头和蔡司stemi 508体视镜,结合Pr CC 2018软件,采用景深合成技术得到客观清晰的植物光学形态特征图片和微形态特征图片。具体景深合成路线为:相机选择点对焦对植物或药材不同部位进行聚焦拍摄系列图片或体视镜微调焦距拍摄系列图片→ps,点击 “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浏览→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确定→选择全部图层→自动混合图层→堆叠图像→确定→图层→拼合图像。

2)前期处理。挑选和压缩图像、剪辑视频、取舍文字内容、统一图文信息整体框架,使之形成电子资源。

3)平台设计。根据需要将药用植物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成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智能査询、互动评价等功能的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定义菜单功能,设置了 “已有目录” “使用说明” “中药百科”3个模块。 “已有目录”中每一个植物对应的中药包含的内容有基源、性状、微性状、显微、理化、性味归经、贮藏以及现代研究等内容; “使用说明”有助于初入手者掌握该平台的使用方法;“中药百科”主要将道地药材的发现、采摘与炮制的过程,质朴感人的中医药故事、中药养生保健等以微视频的形式体现,方便大家碎片化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传播和普及中医药文化。

4)数据编辑、录入与发布。采用单图文或多图文消息格式编辑后录入平台系统,群发编辑好的图文消息,方便用户接收最新消息。

3 平台资源的特色与创新

1)植物的形态特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针对大多数公众号或数据库中整株植物图片不全面、缺乏相应特征描述进而导致人们对该植物认识不足的现象,课题组采集了100余种山西地产药用植物整株图片和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写图片并附相关文字描述,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植物形态特征,避免错用误用,从而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对植物的花存在时间短,而叶在植物的生长周期中存在时间较长,其也是最普遍、最适合图像采集的一个特征。有研究表明, “对于植物来说,虽然叶片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每一种植物叶片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因此在传统植物识别中叶片形态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常用的形态特征”[3],基于此课题组采集了大量叶片的形态特征图片,为植物识别和研究等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由表及里全面展示了药材和饮片的性状特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感知大部分学生在识别中药材及饮片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的观察研究,对相似药材难以区分,不会判断真伪和优劣。课题组采用了跟着药典描述拍药材特征的方式,由表及里对每一味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拍摄。比如白果仁加工时应稍蒸或略煮[4],这样加工的白果仁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 (见图1),但市面上有些白果仁加工时蒸煮时间过长导致整个断面都成胶质样而不符合药典要求,如果不对药材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只看表明特征就很难判定其优劣。另外针对一些肉眼不易察见的细微性状特征,课题组借助微性状鉴别法拍摄中药材表面 (包括断面)特征,采用景深合成技术得出清晰的图像,进而基于这些微观特征对中药材品种与质量情况进行鉴别分析,比如远志加工不当特别容易产生黄曲霉,借助微性状特征可以判定其有无感染黄曲霉 (见图2);比如黄芪子和沙苑子特别容易混淆,借助微性状特征可以明显看到黄芪子表面都有斑点 (见图3),从而和沙苑子明显区分。

图1 白果

图2 感染了黄曲霉的远志

图3 黄芪子与沙苑子

3)真伪优劣对比深化了对鉴别要点的认识。劣药或假药不但治不了病反而还会导致人体得病。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课题组收集并拍摄了大量真伪和优劣对比图片,强化人们对药材和饮片鉴别要点的掌握。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容易混淆玫瑰花和月季花,通过图片对比研究可以看出玫瑰花花托呈半球形,残留花梗有毛 (见图4),而月季花花托呈长圆形,残留花梗无毛 (见图5);桔梗特别容易走油,走油导致其疗效下降 (见图6)。通过优劣图片对比可加深对药材品质鉴别的研究。

图4 玫瑰花

图5 月季花

图6 桔梗(上)和走油的桔梗(下)

4)由宏观到微观解决了性状鉴定难以解决的难题。针对一些性状相似却不易区分的药材、外形特征不明显的药材、破碎药材,课题组借助数码显微镜采集了大量清晰、特征明显的显微特征图片以供参考。比如3种来源的黑柴胡药材性状特征很相似,根据其性状特征结合油管的多少、分布方式、形成层环的特征以及木质部束的排列方式等显微特征以资区别。中药种类繁多,品种复杂。就中成药而言,包括丸、散、膏、丹、片等多种剂型,仅靠性状鉴定方法不能识别出其中的方药组成和药材真伪,该公众号采集了大量药材的粉末显微特征图片,可为中药材粉末和含有中药原粉中成药制剂的真伪鉴定提供借鉴。

5)理化鉴别切合了中医临床用药原则。中药作用的特点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调节人体机能,虽然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单一成分的含量测定很难完全反映中医中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5]。依托项目实施,密蒙花、决明子目前质控方法较为简单、指标少,不能较好地针对药材品质的现状展开研究。密蒙花是眼科常用的中药材,随着医疗保健用途的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售密蒙花种植产地广泛,商品质量参差不齐。采用HPLC法建立了快速、高效、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综合评价了密蒙花的质量。中药决明子作为药食两用的物质之一,用途广泛,其在国内外均有广泛种植,但是由于各地种植加工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该药材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通过研究建立了决明子特征图谱,初步形成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体系。这些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决明子、密蒙花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药商采购相关药材提供了参考,为建立主产区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从而为保证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

6)视觉力量传播中医药文化。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 《本草中国》以 “本草”为切入口,以温暖真实的视觉力量挖掘和记录隐遁的中医药故事,深度解读中医药文化的奥妙精髓和悠远历史。借助Camtasia 9视频编辑软件将 《本草中国》每一味药剪辑成一个小视频,在学习每一味药材基源、性状、显微、理化的基础上,领悟我国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内涵,深刻认识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从而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同时将产地调研和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学习的中药栽培、资源保护及利用、鉴定、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医院制剂开发研究、调剂等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和实践技术内容整理并上传到公众号起到传承和方便使用的作用。

7)标准研究彰显了晋药特色。山西省作为传统中药材主产区,中医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道地药材资源。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统计,山西现有1 788种中药材,其中道地药材有30多种,为了服务于山西生态经济建设,突出山西道地、大宗和战略性中药品种特色,依托项目实施,对远志产地加工、半夏种苗质量、蒙古黄芪种子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相关质量标准,为进一步规范产地种植加工提供了依据,亦可带动中药材种植、提高农民收入等相关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4 相关方面的应用

在教学方面,对于中药学、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中药鉴定专业、中药产地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该平台的建设在课前起到了预习作用,在课后起到了复习作用,改善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对于没有相关专业基础的专业如药学、医药商品营销等,该数据库加强了学生对于植物和药材特征的感性认识,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形象化认识,同样起到了改善学习效果的作用。经过不同专业学生的应用实践,许多学生感受到该平台改善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该平台将发挥更大作用。

在科研方面,山西地产药用植物决明子、密蒙花质控标准的研究和蒙古黄芪、半夏、远志种子种苗以及产地加工标准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药材质量标准以及规范产地种植加工提供了依据,为从事中药质量控制相关课题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亦可带动中药材种植、提高农民收入等相关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科普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中药知识了解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该平台的建设打破了地域界限,提供了药用植物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方便中医药学习者、爱好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可提高学习者的药用植物以及中药饮片辨识能力并增加其经验。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该平台传播信息的广泛性、快捷性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5 讨论

5.1 更新与完善公众号资源

山西地产药用植物资源众多,后期仍然需要增加资源内容,丰富 “山西地产药用植物资源”微信公众号。尽管目前公众号的功能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和提高界面的美观度。后期将进一步提升设计能力并开发一些药用植物闯关和中药材及饮片闯关比赛以及植物和药材识别等微信小程序。

5.2 加大科普力度

制作微信公众号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后期科普推广更为重要,需要在后期的深入研究中加大推广力度。

5.3 加大公众号与相关课程的结合力度

利用公众号开展课前导学、课中辅学、课后巩固学等,消息管理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等。

猜你喜欢

药用植物中药材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