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影响力现状
——基于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期刊评价结果分析

2021-02-16燕照玲卓文飞齐红志杨翠苹

河南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学报影响力

燕照玲,卓文飞,齐红志,杨翠苹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领域内展示创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学术创新水平[1]。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指期刊在一段时间内对农业科研活动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期刊论文质量和数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其在农业科研活动中的价值[2]。科学评价和比较分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有利于编辑部了解某类或者某种期刊在同一大类期刊中所处的位置,进而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升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期刊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我国的期刊评价研究项目成果分2 类:一是遴选核心期刊;二是遴选期刊创建引文数据库,并编制期刊引证报告。近年来,与农业科技期刊相关的评价中,核心期刊遴选结果主要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等,权威性高的引文数据库主要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影响力大的期刊引证报告主要有《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基于以上评价结果,已有较多研究者对不同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杨晓容等[3]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即之后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对2001—2006 年19 种地区农业科学类期刊(指期刊名称含有“农业科学”,农业学报类期刊类似,指期刊名称含有“农业学报”或“农学报”)的引证指标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赵文祥等[2]和白雪娜等[4]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分别对13 种山东省农业科技期刊和16 种广东省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估;张玉玮等[5]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对《天津农业科学》与19种农业综合类期刊进行影响力指标的比较分析,找出该刊与其他期刊的差距;孙红忠等[6]选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数据,对2016—2019 年17 种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引证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同学科(农业科学综合)期刊相关指标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在学科中的影响力、位置。上述研究通过比较引证指标,探讨了不同地区农业科技期刊或者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但均是基于1种评价结果的指标定量分析,对我国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我国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地方的各省级农业科学院负责各省(市、区)的农业科研工作,立足当地的农业发展和单位科研优势,大多主办有农业科技期刊,对推动该地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此类期刊也是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该类期刊的影响力现状,综合核心期刊评价、引文数据库遴选结果以及引证报告数据,对各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共27种(含农业科学类17 种和农业学报类10 种)进行对比分析,明确该类期刊在我国各种涉农期刊评价中的整体影响力水平以及各自期刊所处的位置,为该类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用于分析的27 种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列于表1。相关评价数据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2017、2020 年版)[7-9]、《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概览》(2014、2020 年版)[10-1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016—2020 年版)[12]、《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2020 年版)[13]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网站(http://sciencechina.cn/)。采用Excel 2016分析数据和作图。

表1 27种农业科技期刊信息Tab.1 Information of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2 结果与分析

2.1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CSCD情况分析

从2017 年版至2021 年版,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CSCD 的数量略有下降,2017 年版有9 种入选,2019 年版和2021 年版均为8 种,入选率分别为33.3%、29.6%、29.6%(表2)。2019年版和2021年版入选期刊无变化,与2017 年版相比,有2 种期刊落选、1 种期刊入选。3 版中,入选核心库的数量和种类都保持不变,分别为《华北农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浙江农业学报》,说明这4种期刊在我国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以上4种期刊均属于农业学报类,同时还可以发现,2019 年版和2021 年版保持入选的8 种期刊中除《新疆农业科学》外,其余均属于农业学报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名称对农业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影响较大。此外,多省(市、区)合办的期刊(《华北农学报》《西南农业学报》)一直入选。

表2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CSCD情况Tab.2 Status of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selected into CSCD

续表2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CSCD情况Tab.2(Continued) Status of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selected into CSCD

2.2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情况分析

2014-2020 年共3 版中文核心期刊评选中,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的数量略有上升,分别为10、10、11 种,入选率为37.0%、37.0%、40.7%(表3)。其中《华北农学报》等7 种农业学报类和《新疆农业科学》《河南农业科学》共9 种期刊连续入选,仅有3种期刊发生变化,《江苏农业科学》在2014、2020 年版入选,《东北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分别在2017、2020 年版入选。2020 年版入选的11种期刊中,属于农业学报类的期刊有7种,远高于农业科学类(4种);同时,农业学报类期刊排名总体在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前面。另外,多省(市、区)合办的期刊《华北农学报》《西南农业学报》排名比较靠前,分别位于第3、12 位,说明联合办刊的实力较强。2020年版中,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入选率(40.7%)高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比例(20.2%)和农业综合类期刊的入选率(31/147=21.1%),表明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国中文期刊以及所有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

表3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情况Tab.3 Status of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selected as Chinese Core Journal

2.3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情况分析

2016-2020 年5 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选中,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的数量和期刊基本稳定:2016年入选19种,入选率为70.4%;2017年后《广东农业科学》入选,达到20 种,入选率为74.1%(表4)。2020 年版中,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入选率(70.4%)远高于所有农业综合类期刊的入选率(37/98=37.8%),表明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高于全国所有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平均水平。

表4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情况Tab.4 Status of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selected as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e Journal

2.4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情况分析

从表5 可以看出,2014 年版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选中,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13 种,入选率48.1%,高于全部参评农业期刊的入选率(20%);2020 年版评选中,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15 种(A类),入选率55.6%,也高于全部参评农林期刊的入选率(25%)。说明依据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评选标准,所分析期刊的综合质量高于全国农业(林)期刊的平均水平。2020 年版与2014 年版相比,《华北农学报》等11 种期刊连续入选,另有2 种期刊落选,4 种期刊入选,总体数量增加2 种,与参评期刊入选率增加相一致。10 种农业学报类期刊的入选率(70.0%~80.0%)远高于17种农业科学类期刊(35.3%~41.2%),且前者在2020年版较2014年版中多1 种期刊入选,说明农业学报类期刊的办刊质量整体高于农业科学类期刊,且稳步发展。

表5 27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情况Tab.5 Status of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selected as Chinese Agriculture(Forestry)Core Journal

2.5 27种农业科技期刊主要影响力指标分析

2.5.1 影响因子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从不同计量评价角度提出了复合类、综合类等影响因子指标体系,主要差别在于统计源,复合统计源由期刊统计源、博硕士学位论文统计源、会议论文统计源构成,而综合统计源仅指期刊统计源[13]。从图1A 可以看出,2015-2019 年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前4 a 虽低于所有农业综合类期刊均值,但是差距在逐渐缩小,至2019 年超过后者。说明相对于农业综合类期刊整体,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这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提升更快。从表6 可以看出,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5 a 平均值介于0.342~1.160,最高者为最低者的3.40 倍。复合影响因子平均值超过1.0的有《华北农学报》《南方农业学报》《河南农业科学》3 种,分别为1.160、1.127、1.001;介于0.8~1.0 的有《西北农业学报》等5种,介于0.6~0.8的有9种,介于0.4~0.6 的有6 种,低于0.4 的有4 种。将10 种农业学报类期刊和17 种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复合影响因子分别计算平均值,发现前者(0.843)明显高于后者(0.608),说明农业学报类期刊在复合统计源中的影响力高于农业科学类期刊。

从图1B 可以看出,2015-2019 年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均值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前2 a低于所有农业综合类期刊均值,2017-2018 年赶上后者,至2019年明显超过后者。说明相对于农业综合类期刊整体,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这类期刊综合影响因子提升也较快。从表6 可以看出,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综合影响因子5 a 平均值介于0.203~0.908,最高者为最低者的4.47倍。综合影响因子平均值超过0.8 的有《南方农业学报》《华北农学报》2种,分别为0.908、0.844;介于0.6~0.8 的有《河南农业科学》等6种,介于0.4~0.6的有9种,低于0.4的有10种。将10种农业学报类期刊和17种农业科学类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分别计算平均值,发现前者(0.618)也明显高于后者(0.422),说明农业学报类期刊在期刊统计源中的影响力同样高于农业科学类期刊。总体来看,根据2 种影响因子对期刊的排序基本一致。

表6 27种农业科技期刊评价结果对比Tab.6 Comparison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mong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续表6 27种农业科技期刊评价结果对比Tab.6(Continued) Comparison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mong 27 agricultural sci-tech journals

2.5.2 影响力指数 任何单一指标都不能全面反映期刊的影响力,《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提出了影响力指数(Clout index,CI)这一综合评价指标,其是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平权计算得到的数值,反映一组期刊中各期刊影响力大小[13]。从图1C 可以看出,2015-2019 年27 种农业科技期刊CI均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所有农业综合类期刊均值的变化一致,但是所有年份前者均高于后者,且差值逐渐增大,说明就CI来说,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这类期刊平均水平高于农业综合类期刊平均水平,且提升速度更快。从表6可以看出,27种农业科技期刊CI 5 a平均值介于75.184~400.097,最高者为最低者的5.32 倍。超过400 的仅《华北农学报》1 种,《西北农业学报》《南方农业学报》《西南农业学报》3种介于300~400,有10种介于200~300,10种介于100~200,3 种低于100。将10 种农业学报类期刊和17 种农业科学类期刊的CI 值分别计算平均值,发现前者(253.430)明显高于后者(171.097),说明农业学报类期刊的综合影响力高于农业科学类期刊。

2.6 27种农业科技期刊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为了便于综合比较以及分析目前的综合办刊质量,选取最新的2021 年版CSCD、2020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2020 年版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 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选结果,对27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比较分析(表6),可以发现,8 种CSCD 期刊均入选中文核心期刊,11种中文核心期刊均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15种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均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说明这4 类评价体系虽采用的指标存在差异,但是结果是一致的,入选数量的不同主要源于选取率大小不同,入选的难易程度表现为CSCD>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根据该结果可以将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划分为6 类:CSCD 核心库期刊4 种(《华北农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浙江农业学报》),CSCD扩展库期刊4种(《西南农业学报》《南方农业学报》《福建农业学报》《新疆农业科学》),中文核心期刊非CSCD 期刊3 种(《河南农业科学》《山东农业科学》《江苏农业科学》),中国农林核心期刊非CSCD 和中文核心期刊4 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非CSCD、中文核心和中国农林核心期刊5种,非CSCD和3 类核心期刊7 种。以上6 类期刊的5 a CI 均值分 别 为 316.546、264.405、234.839、204.363、142.473、126.403,符合由高到低的顺序,而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均存在上下浮动,表明综合了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CI 指标更能反映期刊的整体质量,与核心期刊评价结果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近3 版(2017、2019、2021 年 版)CSCD、3 版(2014、2017、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5版(2016-2020 年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 版(2014、2020 年版)中国农业(林)核心期刊评选中,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入选的数量均保持基本稳定,仅涉及个别期刊的落选和入选。说明这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总体稳定,大幅进步或退步的期刊极少,也说明一种期刊要首次或者中断后再次入选某种核心期刊或者数据库的难度较大,因为各期刊都在全力发展,其必须做好长期规划,大力改革创新,显著提高综合质量尤其是学术质量才能实现。

由2015-2019年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和CI 均值的变化可知,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的3 种影响力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该类期刊在主办单位和编辑部的谋划和努力下都得到持续发展,影响力水平不断提升。27 种农业科技期刊的提升速度快于全国农业综合类期刊,至最新版统计结果中,前者的3种影响力指标均明显高于后者。而根据最新版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评选结果,27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入选率高于全国农业(或仅限综合类)期刊的入选率,同样表明省级农业科学院主办的该类期刊的平均影响力水平高于全国农业期刊(或仅限综合类)的平均水平。另外,无论是在核心期刊评选还是影响力指标比较中,农业学报类期刊的综合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排名总体在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前面,多省(市、区)合办的期刊综合质量处于前列。

由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年际间波动较大,因此,选取5 a 平均值进行比较更能反映某种期刊在一段时间内的影响力,也与核心期刊评价选用多年数据相吻合。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复合影响因子5 a 平均值介于0.342~1.160,综合影响因子5 a 平均值介于0.203~0.908,CI 5 a 平均值介于75.184~400.097,最高者是最低者的3.40~5.32倍,说明各期刊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明显。根据3种影响力指标分别对27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排序,发现根据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的排序结果基本一致,而根据CI值的排序结果相差较大,但是更接近CSCD 和核心期刊评选结果。因此,决不能用影响因子单一指标来评价期刊的影响力水平,量化评价指标中综合指标CI 更能反映期刊的整体质量。

根据CSCD 和3 类核心期刊评选结果可知,农业科技期刊入选的难易程度表现为CSCD>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基于该结果可以将27 种农业科技期刊划分为6 类,即CSCD 核心库期刊4种,CSCD 扩展库期刊4种,中文核心期刊非CSCD 期刊3 种,中国农林核心期刊非CSCD 和中文核心期刊4 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非CSCD、中文核心和中国农林核心期刊5 种,非CSCD 和3 类核心期刊7 种。对于每类期刊,还可以采用5 a CI 均值进一步排序,某种程度上反映近5 a中27种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大小,更合适的指标有待下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学报影响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