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永胜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2021-02-16袁以琴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摘 要 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2个方面,分析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驱动力。结合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提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的措施,定位农业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基准点,以拓展产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培育多元产业融合主体为策略,实现基于产业发展的经济提升目标。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45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是我国民生之本,是我国实现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致力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构建,发展多样化经营模式,对农业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经济市场对于农业发展的认知已相对完善,为确保农业产业在社会中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1]。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应将与之相关的工作政策立足在实现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中。

现阶段,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高度重视,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当前党内工作的首要目标,对农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愿景[2]。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出具体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此文件作为引导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永胜县贯彻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调研得知,部分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商户与家庭表示其个人收入呈现一种显著提升趋势,但由于早期工作的实施未能将劳动力与农业生产技术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进行挖掘培育,导致农业建设在早期取得的成就只是短期的,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富裕”工作的长期落实[3]。

基于此,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为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支撑,提出推动此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融合发展的策略,为实现乡村居住群体的富裕生活提供保障。

1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驱动力

要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应当在相关工作实施前,掌握落实此项工作的社会驱动力,并以此为开展工作的着力点,深化政策引导力度,进一步落实对产业建设的动态化融合。

在对社会驱动力的深入研究中发现,永胜县以沃柑、软籽石榴、魔芋及中药材等农产品为主要产业,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核心驱动力,主要采取了品种调整、秸秆还田、优化施肥及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技术创新不仅局限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涉及农业前期选种、培育和后期出口、运输等方面。社会中一些新媒体企业等也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进行了农业发展的互联网宣传、线上销售,此种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建设与融合发展存在的局限性。制度创新也是社会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市场最新政策的支撑下,永胜县创新机制,引进海升集团、深圳百果园等龙头企业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并取得明显成效。

1)推进以软籽石榴为主的“一县一业”建设。截至目前,永胜县水果产业规模达178.7 km2,其中软籽石榴65.3 km2、沃柑46.0 km2、芒果33.3 km2。

2)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0家,龙头企业数量占全市的34%;有“三品一標”21个,“软籽石榴”获得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三川实业集团被评为云南省“20佳创新企业”,3家企业、1个乡镇村农产品获得丽江市“五大名品”,数量高于丽江市其他区县,为推动乡村振兴、产业转型升级、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发展中药材40.7 km2,魔芋21.3 km2。积极引进正邦公司在涛源镇合作建设完成年出栏2 000头的育肥猪场2个、在建猪场1个,2个育肥场目前已养殖第一批生猪1 400头;引进新希望集团在期纳镇原金程缘养殖场升级改造建成母猪存栏1 050头,年出栏20 000头猪场1个。

4)为进一步落实产业融合发展,政府整合了农业产业与经济建设之间的交互关系,提出了对应的保障政策,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例如,构建信息化农业气象预报平台,自动推送气象信息到App、微信公众号等,实现气象信息化;为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供经济方面支撑,通过为地区农户提供优惠政策,保障区域个体收入、利益等,实现农业建设标准化,生产模式、销往市场的出口模式规范化。

2 困境

尽管如今永胜县的农业建设工作实施已相对完善,但在组织农业产业融合建设工作时,仍发现一些影响或干预工作实施的因素,造成现阶段农业产业融合存在困境。

2.1 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根深蒂固

永胜县高产稳产农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30%左右,“靠天收”农业生产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现阶段,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当地青少年与青年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与求学,当地留下的普遍为文化素质低下且不具备其他劳动技能的普通农民,其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农田耕地。同时,由于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大多数农民群众对于农业产业融合缺乏积极意识,依旧采取传统的农作思维与耕种技术进行农作,意识不到农业产业融合会为自身带来巨大经济利益,思想束缚情况较为严重。

2.2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

永胜县农业发展的产业布局仍不够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备仍不够健全,一旦在耕种时节遭遇极端天气就会影响当年收成。极端天气造成旱灾、洪涝灾害、冰雹频发,草地贪夜蛾、猪瘟时有发生,致使农民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减少实际的经济收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不利于稳定和谐的农村发展环境的建设。

2.3 现代化农业发展缓慢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缓慢,总体表现为“大资源、小产业、弱效益”。永胜县农业生产主体组织经营能力较弱,是影响相关工作实施的主要原因[4]。农业生产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仍相对较差,尽管一些推动农业融合的龙头企业越来越多,但此种类型的企业在市场内存在一种垄断趋势,无法为个体农户提供保障。在产业持续朝集群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个体农户参与度不足,市场现有资源被挤占,导致地方农户的自主经营能力越来越差,农业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最终使一些已成形的农业产业融合项目无法落实。

2.4 土地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土地资源流通是实现农业融合发展的关键,甚至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效益,但由于永胜县域内还没有完善的土地资源流转政策,且对土地资源的相关政策普及程度不够,个体农户无法正确地树立此方面工作认知,严重阻碍了土地资源整合进程。

3 策略

3.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

1)对标《丽江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总体规划》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建设,全面推进金沙江“十年禁渔”工作。立足丽江市的气候资源和各乡镇的地域特色优势,深度挖掘现有优势资源,加快推进食用菌、沃柑、软籽石榴、芒果和生猪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并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建设优势产业集聚区。2)在乡村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域特点,发挥产业优势,引进先进企业,带动当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以优势产业的市场需求作为产业融合发展与布局优化的核心,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农业品牌[5]。以生猪养殖为例,积极加大养殖龙头企业的招商力度,快速推进生猪养殖和加工基地的建设,通过此方式,实现对传统产業布局的优化,吸引社会资金对乡村产业的投资。

3.2 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

1)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标准,加大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硬化路、组组通达路”的目标任务,加大农村公路养护力度,实现农村公路晴雨畅通。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解决投入不足、管护机制不建全等农田建设问题,永胜县按照“先建机制,后建项目”的要求,立足特色产业,创新建设模式和管理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建管结合、建管一体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3)在保障农户个体收益合理的前提下,鼓励并提倡使用生态化肥,降低化学肥料的使用量,避免在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环境造成威胁;鼓励农户采用诱光灯诱杀害虫,降低杀虫剂的使用量,致力于打造“绿色、协调、可持续”的产业融合发展道路。4)推动农业机械化。坚持农业融合、统筹发展的道路,坚持以种植高品质的产品作为基础[6]。加大生产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投入,以给予产业更多经济支持的方式,实现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节水灌溉及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3.3 培育多元产业融合主体

在对市场驱动力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促进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是新技术与新模式,仅靠常规的组织经营方式是无法实现产业有机融合的。1)尝试进行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的培育。引导农业生产个体与地方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快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的融合,积极打造“绿色品牌”,建立可追溯体系,融合多家企业、合作社,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2)重视人才工作。调动地方农户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投入资金引进市场内经营、管理、技术等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通过组织下乡活动,提升农业建设与发展的规模化与规范化,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多主体参与经营。3)定位基层群体生活需求,为其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与帮助,从而实现基于产业发展的经济提升。比如,将一些林业特产产品与保健行业进行融合,发展康养产业,并发挥市场协调建设机制的作用,进行产业布局的全面改革,落实对融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与精细化加工的要求。

3.4 强化土地资源利用

1)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利用乡村自身土地优势,发展乡村观光旅游。将乡村果园、大棚等日常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发展乡村农业体验观光旅游,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进程。2)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统筹乡村土地资源重点区域,掌握乡村土地数量及规模,对本地资源合理利用,不浪费任何一寸土地。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制定适宜当地发展的土地组合利用模式,科学进行土地规划及乡村空间建设,借鉴“稻-田-蟹”的种植养殖模式,一地多用,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水平。3)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良好的乡村环境是振兴乡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在发展乡村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前,乡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焚烧和掩埋方式,焚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和灰烬严重危害乡村生态环境,掩埋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应建立小型生活垃圾处理厂及废水、污水处理厂,逐步建立“边开发边治理”的乡村发展模式,减少乡村生态环境负担。通过乡村绿色发展,实现文明和谐的乡村振兴目标。

4 结语

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切入点,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展开深入研究。针对当前永胜县农业建设工作中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进行研究,分析永胜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驱动力,挖掘现有农业资源,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策略。通过优化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完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推动农业产业机械化;培育多元产业融合主体,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重视人才工作,解决基层群体生活需求,实现多元产业综合能力提升等,落实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贺霞,王小林.基于六次产业理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微观数据和案例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0(9):64-76.

[2] 杨小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8(9):9-10.

[3] 刘振露.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绿色科技,2020(21):227-229.

[4] 李诗言.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渭南市高塘镇为例(英文)[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0(11):200-204.

[5] 蒋善有.新经济区域品牌视角下的广西农业品牌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财富生活,2019(7):78-79.

[6] 李红妍,杨庆先,吴婷玮.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产业融合研究的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可视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0(14):221-222.

收稿日期:2021-11-15

作者简介:袁以琴(1979—),女,云南丽江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种业。E-mail:404419572@qq.com。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