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021-02-16李韫棱
李韫棱
摘 要:小学期间是个人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是逐渐提高个人情商、智商的重要阶段,是建立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体系,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让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心”出发。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成长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情绪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又可以培養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教师要多措并举,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既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常识,又能够让学生感受真我,思考自我,还能够让学生习得一些缓解不良心理的方法措施,因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首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并呈现常见的不良心理现象以及缓解措施。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缺少心理健康常识,不知道如何调整不良情绪。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做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悲伤、抑郁、焦虑、紧张、害羞等都是常见的情绪。
其次,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学校可以聘请心理健康方面的专家,讲述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环节可以分为心理健康理论阐述以及问答环节,即心理专家先系统阐述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学生对任何心理方面的困惑进行询问。
再次,开展家校心理健康知识座谈会。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构建需要其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给其子女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引导家长多多鼓励其子女。
二、加强正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与价值观念以及思想态度是息息相关的,比如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人能够从中分析出积极的一面,有人却只会分析出消极的一面。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更加乐观,更加积极向上,并散发出更多正能量。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友善、诚信等良好的品质。善良与温暖是会互相感染的,当学生散发出更多温暖与善意,那么他也会收获更多善意与温暖,他的人际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是成绩下降,或是受到了长辈的批评,或是被朋友误解等,无论遇到了什么问题,只要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和面对,就能在潜移默化中拥有强大的内心。
三、因材施教,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与班级学生的沟通交流,如果发现有个别学生有不良心理问题的苗头,那么就要对其进行及时引导和帮助。
比如课间活动,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与学生聊一聊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课外生活。自习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单独找个别学生聊天,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总而言之,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积极、向上、坚韧、强大的心理品质,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心理健康学习活动,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引导,并聘请心理专家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切实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