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乐”课堂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2021-02-16刘晓英
刘晓英
摘 要:新课标强调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是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真正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生活,那么课堂则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师更应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营造“融乐”课堂能从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乐学”程度。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供机会、发掘资源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从而爱上数学,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实现“双减”效能。
关键词:教学质量;“融乐”课堂;“乐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营造“融乐”的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学生“乐学”程度,体现当前“双减”教学效能。
一、当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低下的原因
从近年来国家质量监测中可知,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受到自身的年龄特点影响,小学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课堂上集中学习的精神有限;二是数学学科特点,知识抽象性较大,小学阶段的学生未能形成较好的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往往无法理解数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也会削弱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三是教师教学模式有待创新,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很多区域的课堂教学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边是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但仍未能很好地融合课标理念,而另一边却仍然保持单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别是新课标中强调的数学课堂教学重点是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真正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现以“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数”一课为例,结合实际教学加以分析建构,谈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融乐”课堂的有效策略。
二、“融乐”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体验“学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数学教师应努力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造情境体验的机会,从而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导入阶段可创设“猜数字”这个具有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教师用扑克牌随意抽出一张,任意让学生猜,学生随意讲出一个数,给予一个可利用信息,学生即可准确说出答案,接着教师让知道答案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教学新知识作好铺垫,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反复进行三次(加法、减法都出现),让学生从实践中进行总结,并顺水推舟地引出课题。这样,在教师有机的创设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扑克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猜一猜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學生参与度,使差异发展得到较好体现。在让学生猜扑克牌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知道一定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第一步时,就体验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故让学生体验“学趣”,是成功课堂的前提。
(二)营造氛围,体验“情趣”
新课标在对于“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中提到: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恰到好处地处理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氛围。如果说问题是情境的内容,而氛围则是情境的形式,二者缺一不可。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的“猜一猜”(上例已示),“引出回顾、提取体验、捕捉解决”——结合我校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卫生评比活动,引出卫生评比统计图进行新知识的探索学习,及巩固练习中用“拍手游戏、猜年龄及生活现象”等营造氛围,让学生在问题氛围的熏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提取所需信息解决问题,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课题教学的“情趣”,也给了学生自主的空间,为学生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又创设了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保证了学生体验教学“情趣”的空间。
(三)提供机会,体验“乐趣”
新课标强调: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教学中,教师正是结合评价的目的,从实际出发,提供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体验“乐趣”。
教师先为学生创设“猜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初感成功之悦,提高学习兴趣;然后,新授过程中,教师则先利用主题图,结合学校的特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中的卫生评比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捕捉所需的条件,解决所创的问题,让学生再次从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最后,教师也在知识的拓展与巩固中,设置了具有趣味性的一系列习题,让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成功。教师正是在这个有层次性的、充满成功趣味的教学过程中发掘学生学习动机,并在效果的反馈中,利用了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及教师都能在评价中得以改进,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四)发掘资源,体验“活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上出发,努力发掘学生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本课教学中,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设计组织教学,适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学习数学,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此外,教师还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中的学习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教育理念都渗透于各个教学法环节中,将学数学和用数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学习,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及生活中的数学乐趣。
三、结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指导下,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标下的有效课堂。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有“唯分数”“唯我讲”或“唯潮流”等教学观念,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中的数学课堂及当前“双减”政策下,“融乐”课堂更是学生思维活跃,真正充满“乐学”的现代化课堂,更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其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教师更应该时刻关注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多维度地开创课堂,活化教材,对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彰显研学“融乐”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汉武.数学课堂的四个维度:真、实、融、乐[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1(02).
[2]李海军.游戏化教学激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2).
[3]黄迪全.小学数学基于兴趣培养的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