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茗1号’不同修剪方式产量效益比较分析

2021-02-15郑旭霞邵宗清李红莉

茶叶 2021年4期
关键词:春茶生长量茶树

郑旭霞 邵宗清 李红莉 胡 多

(1.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杭州 310024; 2.淳安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杭州 311700)

嘉茗1号’又名‘乌牛早’,原产地浙江省永嘉县罗溪乡,1998年通过浙江省茶树良种审定小组认定,编号浙品认字第079号[1]。因其发芽特早,春茶第一批芽头发芽整齐,芽头肥壮,品质较优,经济效益高,得到龙井茶产区茶农的欢迎,成为浙江省的主栽品种,目前全省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嘉茗1号’做为特早生搭配品种,在浙江茶区2月上旬即由南至北依次开采,至3月份当地‘龙井43’、‘迎霜’等早生品种开采时,标志‘乌牛早’采摘结束。按目前我省普遍采用的春茶结束后马上进行重修剪的管理模式,在3月底4月初,‘嘉茗1号’普遍已经完成春茶后的重修剪,过早的修剪时间,带来‘嘉茗1号’修剪后的枝条生长高度超过1.5米,树枝上开花结果旺盛,上部枝条出现过多细小分枝,从而导致春茶采茶工采摘困难,采摘的鲜叶中夹带大量花干茶蒂,影响春茶品质。目前我省各地生产名优茶为主的茶园管理根据春茶采摘时间及肥培管理水平不同,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修剪模式,一年修剪一次或一年修剪多次。如西湖龙井茶园的茶树修剪普遍采用春茶后重修剪、夏茶控梢剪及秋茶打顶剪的三次修剪法[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解决‘嘉茗1号’采摘蓬面过高、开花结果过多的问题,本研究在2020-2021年,对‘嘉茗1号’茶树通过调整春茶后重修剪时间或增加修剪次数等不同修剪模式的比较试验,以了解‘嘉茗1号’新梢生长、春茶产量和质量的变化,为‘嘉茗1号’茶园树冠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茶园位于淳安县汾口镇淳安县茶叶良种场,东经118°63′,北纬29°45′,海拨110 m。年降水量在1430 mm以上,年光照时间在1951小时,年平均气温17 ℃左右,全年无霜期265天左右。‘嘉茗1号’茶树树龄15周年,单行双株种植,行距1.5 m,茶园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茶树长势均匀。茶园施肥:2020年11月下旬施用基肥,2021年4月下旬、7月中旬施追肥;施肥量:基肥商品有机肥(畜禽发酵肥,N+P+K≥4%)300 kg+复合肥(N∶P∶K=15∶15∶15)25 kg/亩;追肥施用复合肥25 kg/亩次;按无公害要求进行病虫害管理。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每处理选取10米茶行,3次重复。

处理1(CK):春茶后重修剪,2020年4月4日离地30 cm剪除上部枝条,夏秋茶新梢留养。

处理2:一次修剪,修剪时间延后,2020年5月4日春茶结束1个月后再离地30 cm重修剪,留养夏秋茶新梢。

处理3:二次修剪A,第一次在春茶后即重修剪,2020年4月4日春茶结束后立即离地30 cm重修剪,第二次夏茶控梢剪,2020年6月20日在前一次剪口上提高30 cm剪除夏梢,留养秋茶新梢。

处理4:二次修剪B,第一次春茶后重修剪时间与修剪A相同。2020年4月4日春茶结束后离地30 cm重修剪,第二次夏茶控梢剪,2019年7月20日在前一次剪口上提高30 cm剪除夏梢,留养秋茶新梢。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茶树蓬面高度和秋梢生长量测定 2020年7月20日和12月1日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茶树蓬面高度,每隔1米测一个点,每处理每重复测10个点取平均值;秋梢生长量=12月1日测量的数值-7月20日测得的数值。

1.3.2秋梢蓬面质量测定 2020年12月1日测定茶树蓬面0-25 cm深度,0.1 m2面积内的枝条数量、茎粗、叶片数量、花蕾数量;每处理每重复测3个点取平均值。

1.3.3春茶营养芽质量测定 2021年测定春茶第一批营养芽单芽和一芽一叶百芽质量;每个重复测三次取平均值。

1.3.4春茶鲜叶产量产值成本测定 记录各处理2020年茶树修剪及管理成本;2021年春茶鲜叶产量及采摘当天市场同品种同等级鲜叶销售和采工价格。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及分析应用SPSS 17.0软件,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Duncan氏新复极差法。图表制作采用Excel 2007。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枝条生长高度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修剪次数可显著影响茶树蓬面高度,蓬面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2>CK>3>4,采用一次修剪处理的ck和处理2其茶蓬高度均超过130 cm,处理4蓬面高度最低,不到100 cm。人工采摘的立体采摘茶园,茶蓬高度在1.0~1.2 m时,采茶工的采摘效率最高[3],因此处理3的茶蓬高度手采最适宜;不同修剪方式处理对秋梢生长量影响不同,秋梢生长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3>2>4>ck,6月20日进行第二次修剪的处理3秋梢生长量最大,达到57.19 cm,处理2次之,常规修剪(ck)秋梢生长量偏小,只有21.63 cm,试验当年8月、9月遇到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影响了茶树秋梢的生长,而秋梢生长量是来年春茶高产的保障,为减少高温干旱对秋梢生长的影响,6月中下旬梅雨结束前进行第二次修剪较适宜。

表1 不同修剪处理蓬面高度统计表(cm)

2.2 对秋梢质量的影响

如表2所示,单位面积内枝条数量从高到低分别为4>2>3>CK,其中处理4显著高于另外3个处理;枝条平均茎粗从高到低依次为CK>2>4>3,其处理1处理2显著高于处理3处理4;着叶数从高到低依次是2>3>CK>4,处理2处理3和处理1处理4之间达到显著差异;花蕾数量从高到低依次是CK>2>3>4,ck和处理2和处理3处理4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秋梢开花数量越少,越有利于茶树积累养分以供来年春芽的生长。在茶树蓬面0-25 cm有效的采摘层面上,单位面积内枝条密度、平均茎粗和着叶数相互影响,如枝条密度越大,其平均茎粗越小,细弱枝多,春茶发芽密度高但芽头瘦小,枝条密度小,其平均茎粗越大,粗大的枝条拉长节间,使着叶数减少,春茶芽头肥壮但发芽密度小,只有根据不同品种茶树的特征特性,将发芽密度、芽头肥壮度调整到合适的阈值,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4]。综合比较表明,处理2和处理3的秋梢蓬面质量有利于来年春茶产量质量的提升。

2.3 春茶营养芽百芽质量的影响

由表2得知,第一批春茶营养芽单芽和一芽一叶百芽质量处理1、处理2、处理3较接近,处理4单芽百芽质量要显著小于前3个处理,一芽一叶百芽质量经统计分析,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4 春茶产量产值及效益的影响

如表4所示,不同的修剪方式,可显著影响来年春茶亩产量和亩产值,从而影响到春茶收益,产量、产值和收益从高到低分别是3>2>CK>4。春茶产量处理3和处理2分别比对照高12.75%和4.11%,且处理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值处理3和处理2比对照分别增加8.21%和6.41%,但没达到显著差异;扣除生产和管理成本后的亩收益分别增加7.86%和4.15%,其处理3显著高于对照,每亩增加收入458.58元,处理2比对照亩增收入242.27元,但没达到显著差异。处理4产量产值收益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能7月下旬修剪,当地天气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影响了秋梢生长,导致秋梢生长高度不够,枝条过于细弱,从而影响了来年春茶的产量和质量。

3 讨论

茶树合理的树冠修剪可调节树体各器官的平衡,但不同的茶树品种,其生态条件、生长势、物候期、芽头质量不同,而需采取不同的修剪模式。因此,修剪方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树制宜,根据生产实际合理选择。本试验表明,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次数对‘嘉茗1号’春茶的产量效益有显著影响,处理3第一次4月上旬重修剪,第二次6月中下旬深修剪的修剪方式,其茶树蓬面高度、秋梢密度和粗细度合理,能实现春茶产量效益最大化。处理2采用于5月上旬进行一次重修剪,该模式管理更为简单,适合劳动力紧张、大面积种植的茶园推广应用。采用处理2一次修剪法时,在追肥的施用上可以考虑氮肥为主,追肥减少磷钾肥使用,以抑制茶树秋季花果的生长。

猜你喜欢

春茶生长量茶树
豫南地区青钱柳生长节律研究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黄檗家系幼龄期生长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春茶不宜贪尝鲜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