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熟藏书文化:用一楼私藏守华夏文脉

2021-02-14申莉,顾君磊

中华民居 2021年6期
关键词:虞山藏书家藏书楼

江南私家藏书的翘楚

虞山藏书派:执着守正,传承文脉

明清时期,常熟藏书成为和国家藏书并肩的江南私藏中的翘楚,形成深厚的藏书文化。

藏书如文明的护卫,推动历史在时间的洪流中前行。而常熟的藏书之风,得益于虞山藏书派几百年间的书香传递。虞山派藏书家不仅收藏书籍,还兼著述、考订、校雠、编纂、出版,在学术、文化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更加提升了常熟在江南乃至全国的文化影响力。

虞山藏书派始于赵用贤、赵琦美父子,他们开启了虞山藏书派藏书并将书籍校勘、刊刻发行的新里程。赵用贤为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生平藏书2000多种,逾万册。他著录的《赵定宇书目》中记录所藏经书、史书、子书、类书等达3000多种。赵琦美为赵用贤之子,以父荫历官太常寺典籍、都察院都事、刑部贵州司郎中等职。因父亲喜爱藏书,他从小深受濡染。其藏书楼名为“脉望馆”。赵琦美以馆名为书名录,著《脉望馆书目》,其内记录所藏古籍达5000种、20000余册,从建筑到医学,从小说到戏曲,种类非常丰富。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苏州流行瘟疫,赵家亦不能幸免。赵琦美在与大夫沈南昉交谈中得知,《伤寒论》一书内容并不完全,多有缺漏,遂搜集多种版本加以补充、校对,并刊刻成《仲景全书》。现《仲景全书》共有六部,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及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其中,日本的藏本为赵琦美初刻本翻刻,中国所藏皆为赵琦美补刻本。由赵琦美刊刻的《古今杂剧》中记录杂剧达242种,不仅收录孤本颇多,也是收录古代戏曲最多的珍本秘籍。这套书在民国时期被著名藏书家、学者郑振铎意外发现,称此书“如敦煌石窟经卷、西陲汉简一般,又拔出一座学术高峰”。

赵氏父子过世后,脉望馆藏书大多被常熟另一位藏书大家钱谦益收藏。钱谦益为明末清初政治家、文学家,曾官至礼部尚书。钱谦益是将虞山藏书派引向宋刻本收藏最重要的藏书家之一。他收藏的宋刻本多达数万卷,藏书数量和质量可与皇室内府相媲美。钱谦益建有绛云楼和红豆馆两座藏书楼,并依藏书自编《绛云楼书目》4卷,著录图书3300余种。遗憾的是,绛云楼毁于大火,其内绝大部分藏书也葬身火海。

常熟历代藏书楼(部分) 分布模型

明末清初,虞山派藏书家为求宋椠书籍不惜一掷千金,在辨真去伪的实践中更是炼就了“火眼金睛”,为虞山藏书派赢得极高的声誉。钱谦益的弟子毛晋也是一位藏书大家。他曾把按页求购宋堑书的告示贴满常熟街巷。毛晋出手之阔绰轰动了整个江南的古籍市场,引得远近书商接踵而至,众多的船只堵塞了毛宅门前的河道。当时更是流传有“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的俗谚。毛晋创办的汲古阁,既是藏书楼,也是常熟乃至当时全国最大的私人出版社,刻书达600多种。因家境殷实,毛晋刻书用工、用纸都特别讲究。纸由江西特造,称“毛太纸”。明末清初,四海学子无不知汲古阁毛刻本,甚至连朝鲜等邻国书商也都慕名前来购买。毛晋为虞山藏书派赢得“常熟书走天下”的美名。

清代,虞山藏书依旧是私家藏书的中心。几百年藏书文化的滋养,让虞山藏书派的藏书理论结出硕果。钱曾的《读书敏求记》提出从版刻、纸张、墨色等外在形式鉴定古籍版本的衡量标准,开创了清代提要式版本目录之风,从而为古籍版本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孙从添的《藏书纪要》被称作是“中国全面论述藏书技术的第一本专著”,成为中国图书馆学理论和实践的先驱。

晚清时局风雨晦暗,常熟读书人依旧手不释卷,并出现了由翟氏五代人守护的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 —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的藏书基本上由第一代楼主瞿绍基与第二代楼主瞿镛苦心经营而得。瞿绍基广购经史子集,旁收金石之书,十年积书十万余卷,建恬裕斋用于藏书。瞿镛为瞿绍基独子,自幼随父抄录和完善家中藏书。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瞿镛购得长洲汪氏艺芸书舍散出的宋元旧椠精品,使瞿氏藏书名震天下。因家藏铁琴、铜剑,瞿镛将藏书楼改名为“铁琴铜剑楼”。藏书为读,藏书为传。几百年间,瞿氏数代唯好藏书, 经史子集手自校雠亦成为传统,更是延续了“天下好书, 当天下人共之”的藏书思想,不仅编印《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铁琴铜剑楼题跋集录》为读书人索引,还公开其藏书, 供读书人浏览、校勘、转抄和参观。清代太仓人季锡畴在《荫棠先生检书图》题词中称瞿氏藏书“非徒一己读之,且欲令世世子孙读而守之,以迄于无穷”。在私家藏书被束之高阁、密不示人的私人藏书楼时代,虞山派藏书家如此开放的藏书思想弥足珍贵。这种思想也加快了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发展的进程。

铁琴铜剑楼内藏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瞿氏铁琴铜剑楼捐赠给北京图书馆并载入《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的藏书达242种2501册。李致忠《宋版书叙录》著录北京图书馆宋版书共60种, 其中一半以上经虞山派藏书家递藏而来。晚清九大藏书家之一翁同龢也是虞山藏书大家,其家族入藏上海图书馆的80种“翁氏回归书”,被誉为“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收购的数量最多、品相最好、种类最全、价值最高的珍稀古籍善本”。虞山派藏书不愧为“一邑之收藏,中原之甲秀”。

在私家藏书被束之高阁、密不示人的私人藏书楼时代,虞山派藏书家如此开放的藏书思想弥足珍 贵。

常熟藏书楼寻踪

脉望馆

藏书离不开藏书楼,常熟大大小小的藏书楼曾如繁星拱卫虞山,其中不乏在全国享有盛名者。奈何不抵岁月风沙,遍布古城的藏书楼大多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仅存几座如沧海遗珠,铭记着那段飘着书香的历史。

虞山派藏书祖堂脉望馆

脉望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常熟书院街南赵弄10号赵用贤宅内,现为虞山派古琴艺术馆。

赵宅是典型的明代建筑,也是常熟年代最古老的宅院,原为三路,现仅存中路的门房、正厅、后堂以及两侧配房等。脉望馆位于二进院的东侧跨院中,作为虞山藏书派的始发地,脉望馆非常幸运地被完整保留下来。藏书楼由赵用贤之子赵琦美命名。“脉望”是传说中的仙虫,书为其食。用“脉望”为名,足见赵琦美对藏书之情深。赵用贤是明代著名的诤臣,以铮铮铁骨著称。史书记载,赵用贤曾参与家宅设计建造,宅院严谨清雅,徜徉其间,如谒赵翁其人。

彩衣堂中的帝师书楼

彩衣堂位于常熟书院街翁家巷门2号,看似寻常大户人家,却是清代两代帝师翁同龢的故居,现为翁同龢纪念馆。翁宅始建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翁同龢之父翁心存购得,更名为“彩衣堂”。宅院中有房屋90余间,其中帝师书楼便是家中的藏书楼。彩衣堂还以116幅极其精美的明代苏式建筑彩画著称,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民居的典范之作。

翁同龢为清代著名政治家,更是清同治、光绪二帝的师傅,历任都察院左副御使,刑、工、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后因支持维新变法遭贬,回常熟度过晚年。一如翁宅深藏巷内,翁氏藏书也鲜为人知。若不是1985年翁氏藏书突然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善本书展”上露面,翁氏六代家藏还会隐匿于世。翁氏藏书中包括大量的国宝级宋代古籍善本。2000年,这些古籍由上海市政府出巨资收购。最终,这些流失海外半个多世纪的国家级文物入藏上海图书馆。

铁琴铜剑楼

琴心剑胆之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为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位于常熟古里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11—1799年),为瞿氏五代人的藏书之所。第一代屋主瞿绍基为藏书楼取名“恬裕斋”,取“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曾因避光绪帝载湉之讳而改称“敦裕堂”,又因其子收藏铁琴、铜剑,称为“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期间历经太平天国和日军入侵的动荡,以致宅院被毁,巨量藏书在战火中四处辗转跋涉,境况之艰难超乎想象。但翟家几代人凭借智慧、不惜生命来守护,使藏书几乎全部留存下来,并最终献于国家。古人用琴心剑胆比喻人的胆识和才情,而“铁琴铜剑”不仅是书楼的名字,也是翟家几代人藏书、护书动人心魄的传奇写照。

瞿宅在原址上重新修葺,依旧为四进院落。第三进和第四进院落基本保持原貌。铁琴铜剑楼位于第四进院落内,楼上藏书,楼下为家祠。第三进和第四进院落为两层楼结构,单檐硬山造,下施撑拱,精雕夔龙纹,结构及装饰显示出典型的苏南地区民居风格。

铁琴铜剑楼藏书章,现收藏于铁琴铜剑楼,印文为“铁琴铜剑楼”。

读书人仙居天放楼

天放楼位于常熟市环城西路赵园内,楼主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是清朝同光年间(1861—1908年)著名的藏书家,赵文烈三十多岁时迁入常熟,购买并修筑赵园。

赵园原为明万历监察御史钱岱所筑“小辋川”的一部分,背依虞山,前有开阔的水面,湖光山色并收眼底,风景极佳。赵文烈购得此宅后,历时22年造园,筑天放楼、能静居、柳风桥、似舫及假山等,并榜其门曰“静圃”。赵烈文日记中记载,他不喜苏州园林“楼台错落,颇嫌逼促,池亦狭小”的做派,故园内造景古朴舒朗,水面开阔,为江南园林中的佳构。

天放楼在园内东北角浓密的树木当中,不与其他屋宇相连,周遭环水,防火且幽静。楼前有一株高大的海棠,花枝伸入二楼。入春时节,“粲如朱锦,红白交映,远近相照,园居春事,此为之冠”(赵文烈著,《能静居日记》),堪称读书人的仙居。只可惜园中景色再好,也抵不住门外风雨飘摇。50年后,清帝国轰然塌落,赵园易入他手,天放楼藏书则四散民间。现赵园为常熟著名园林,对外开放。

历史上收藏品类万象森罗,藏书因其文化承载在历史上显得无比独特和重要。藏书人或如毛晋摒当家资,悉藏典籍中,或如赵琦美终其一生在书海砚田中耕耘,或如翟氏一族在危机时刻不惜以命相护。他们以藏书为任,在岁月长河中,如驾扁舟,载渡着记录文明最强大也最脆弱的典籍,越过改朝换代撞击出的岩浆,越过被愚昧填充的火海,守住文明的光。

常熟,中国版图上不过句读之地,但其对华夏文脉的守望却气势磅礴、横亘千年。

天放楼

常熟藏书人以藏书为任,在岁月长河中,如驾扁舟,载渡着记录文明的典籍,越过改朝换代撞击出的岩浆,越过被愚昧填充的火海,守住文明的光。

猜你喜欢

虞山藏书家藏书楼
A Guide to the 4 Best Independent Bookstores in Paris
虞山行
朋友,请随我来游虞山
从藏书家之藏书看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吟咏常熟虞山的古诗研究
全是书
全是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