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不足及策略

2021-02-14孙文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孙文勇

摘要:新形势下,经常可以看到报道中的高校安全事故,这一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关注。目前仍有高校沿袭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基于此,大批新型安全问题涌现,加之安全环境复杂、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意在确保高等教育的顺利进展,为大学生健康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面对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不足之处,本文将分析以往典型案例,探究高校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及特点,尝试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以期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高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阵地,高校管理关系到社会乃至国家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科技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基本普及,高校校园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复杂,人们对高校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安全管理是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是现代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恶劣影响,面对诸多新型安全问题急需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进而研究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1.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教育形式落后

近年来,安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安全讲座教育活动,形式上衣阶段式教育为主,教育课程常被替换为所谓的必修课。安全教育泛泛而谈,不仅没有贴合实际,教育形式也过于落后,难以满足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要求。此外,高校校园安全教育侧重于传统安全问题,如食品安全、防火放电、交通安全等,对新问题、新情况缺乏了解、不够关注,安全教育内容落后。针对最近频发的网络诈骗案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视若无睹,关于校园贷、网约车安全问题宣传不到位,仍有学生深受其害,安全教育方法不够科学,通常以辅导员教育为主,与专业部门缺乏合作,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教育及安全管理效果,还易引发学生抵触心理。

1.2管理制度与措施尚未完善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制定制度时没有考虑到细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纸上谈兵的制度无法真正评估各项活动安全风险,且仅提出硬性要求,缺乏意外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甚至部分高校直接照搬其他院校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考虑管理制度与自身管理的适应性,态度敷衍。大环境已然发生改变,仍未及时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人员岗位职能不清,存在职能重叠现象,面对校园安全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难以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长此以往,安全问题接连发生[1]。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措施不符合实际情况,始终为开展实践演练,安全管理措施流于形式化、表面化,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不具备实际意义。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则陷入急、乱、忙的局面。

2.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策略与建议

2.1加强组织引导

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安全为前提条件和重要支撑,为广大师生人身权益提供保障。良好的安全环境能够促进师生间和谐相处,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学习效果,反之安全事故频发的环境下,师生处在惶恐中学习,甚至容易受到实质性人身权益侵害。因此,相关部门及高校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摒弃传统错误观念,立足于新时期背景下,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管理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身管理作用,做到脚踏實地,不虚张声势,促进安全工作组织引导的不断加强。日常工作中,要做到防范于未然,根据可能发生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前做好部署工作。

2.2完善与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以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期间,要注意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做到贴合实际,针对安全风险内容一一落实管理制度,有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依据新形势下高校安全问题,及时完善与修订管理制度。同时严格落实制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不同高校安全问题类型、发案规律、特点等不尽相同,应联系其关联,积极开展安全预案演戏,使师生对安全风险因素保持警惕。高校安全管理者肩负着保卫师生安全的重任,要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验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必要情况下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跟踪检查,坚决杜绝一切危险因素,扩展安全监管范围,加大管理力度。

2.3创新安全教育形式

首先,应采取措施完善高校安全教育体系,依据新形势下安全问题发生特点,有针对性选择和设计教育内容,将安全教育与其他专业教育放在同等位置,结合工作任务、安全事故季节性特点等综合考虑,将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成绩作为其综合素质重要考核内容。其次,强调安全教育内容紧跟社会热点,不与时代脱节。目前,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包括网约车、电信诈骗、网络诈骗、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贷等,这些也是社会热点安全问题,高校可以借鉴其他教育单位解决方式,秉承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学习[4]。

2.4积极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为了提高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水平,高校应主动联系公安机关、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与其联动开展活动,密切配合,综合治理学校内部及周边安全环境,扫除可能存在危险的隐患,严格检查不健康场所,整顿学校周边秩序。针对有暴力倾向的学生给予心理帮助,注意跟踪观察。同时还要营造良好文化学习范围,以新颖的形式宣传安全教育内容,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开展与大学生群体身心特点相符的教育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教育氛围,能够提高学生对安全教育内容的接受能力,自觉维护校园良好氛围。

总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少年强则国企,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人才的重任,同时也要保护学生安全,安全是人进行一切其他活动的前提,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心无旁骛。针对现存高校安全管理问题,应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团队建设,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进而减少安全管理隐患。

参考文献:

[1]施洪涛. 新时期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不足及策略[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16(35):2.

[2]骆瑞岚.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 2019(3):2.

[3]周丽芸. 新时代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其提升策略探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 2020(3):2.

[4]曹蕊, 单超.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21(5):3.

猜你喜欢

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高校校园幸福文化模式构建研究
刍议图书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私有云的架构和实施
高校计算机安全防范措施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煤矿瓦斯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