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索高校美育与思政育人的实践新路径

2021-02-14程亚薇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程亚薇

摘  要:在高校美育与思政育人融合的过程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优秀的教育资源,使实际的教育生态系统有效架构,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朝着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文章从该角度入手,首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思政育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继而分析了三者的融合构建机制,以期高校的美育和思政教育能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美育;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8-0053-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其在教育领域中的融入,是实现文化认知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也是确保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高等院校美育和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更加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三者间的关系,继而助力美育和思政育人的协同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思政育人的关系探讨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要关注学校美育的改进,确保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继而使得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不断提升。由此,高校在教育体系架构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实施美育,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审美观看待社会,审视生活,发展自身。思政育人倡导的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心智,确保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由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高校育人的落脚点来看,无论是美育还是思政教育,都希望高校学生能够成长为更加出色、社会所需要的、符合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可以在美育与思政教育中切实地发挥效能,成为立德树人教育诉求下的重要教育内容。在新的教育格局中,妥善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高等教育的改革效益得以全面提升,健全高校的育人机制。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宏观教育意识,能正确看待三者间的关系,确保依照宏观教育的诉求,切实布局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巧妙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无论是高校管理者还是学科教师,都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三者的关系,并在日常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探讨三者融合的技巧,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实际教育教学机制的构建。

二、中華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美育、思政育人实践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高校美育思政育人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最近几年高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开始加大对美育和思政教育的投入力度,使美育思政教育的环境不断优化。从当前高校美育和思政育人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一,高校学生忽视美育和思政教育的现象较严重,当前,就业压力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高校学生很容易对美育或者思政教育产生错误的认知,如部分学生认为出美育和思政教育对自身能力没有价值,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没有帮助。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组织开展的各种美育或者思政教育活动,他们都会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美育和思政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效益也难以发挥。其二,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化。对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的相关活动调查发现,多数都以灌输的方式进行,课堂设计意识较差,难以使学生产生较深刻的美育感知或思政感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美育还是思政教育,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述,学生很少实践,自然使美育课程和思政课程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教学质量也较差。其三,高校对于美育精神的认知和思政教育价值的认知相对不足,难以在传统优秀文化中感知到精神激励。如果此类问题一直存在,会使高校的教育效益难以发挥。当然在此过程中,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也忽视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挖掘,难以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使三者之间的融合处于严重不协调的状态。当前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内容拓展存在问题,因为很多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不知道如何将美育理念、思政教育理念嵌入到对应的课程中。而传统优秀文化可以实现对应美育和思政教育的重合,继而营造更加理想的高校教育环境和氛围,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认识美育和思政教育,继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进步[1]。在与部分高校管理者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们虽然认为思政教育、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融合机制,融合环境匮乏,融合方式选择难度较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往往需要保持持续性,而院校没有此方面的人力资源,使得三者的融合不理想。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美育思政育人实践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思政育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库,结合高校学生生活学习情况,架构对应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育的价值,认识思政教育的价值[2]。在此环节中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一)努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适合美育和思政教育的素材

在当前美育和思政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与美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由此建构更加理想的美育思政育人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实现该目标,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其一,组织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组织开展对应的理论知识学习外,还需要引导其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与美育、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意识,夯实教师的文化素养,确保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迅速融入传统文化,由此确保美育和思政教育素材更加丰富。其二,设定美育与思政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课题,让美育教师、思政教师对于当前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意识淡薄、传统文化融入机制不完善、传统文化融入方式不科学等问题进行探讨,思考原因,继而形成对应的改善方案。在课题研究中,相关的教师可以更加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化在美育和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使此方面的理论体系朝着更加夯实的方向发展。对于在实际课题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确保参与课题研究的成员能够以更高的热情融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中,由此架构理想的学术研究环境[3]。在优秀课题形成之后,可以组织更多的相关教师进行深度学习,由此构建更加理想的课题学术交流环境和氛围,对实现多版块教育融合而言很有价值。

(二)重塑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体系,嵌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在进行改革时,可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进去,这不仅体现在实际教育内容的调整上,还体现在美育和思政教育目标体系的架构上。此时需要关注的工作主要有:其一,高等院校在高校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改变以往忽视美育和思政教育的做法,将美育和思政教育作为重要版块,切实加大投入,在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架构时,切实将学生美育素质和思政素质锻炼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回归人才培养的初衷,确保全体师生都能够正确看待美育和思政教育的价值,继而确保实际教育目标体系的重塑有着良好的外在环境[4];其二,在高校美育课程或者思政课程设计环节,确保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等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由此形成多维度的美育思政教育课堂目标。对于一堂美育课程或者思政课程而言,需要关注美育素养的发展,关注思政价值观的融入,还需要关注文化自信氛围的构建,继而确保实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成为实际课堂教育的目标之一[5]。在实际课堂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依靠教师来发挥效能,做好引导,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体验,架构更加理想的感知情境,才能确保三者的融合能够进入到更加有效的状态。根据上述的措施,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的目标体系会更加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的教育资源效能才会得到全面的发挥[6]。在目标设定进入多层次的过程中,对应的目标可以更好地与实际教育活动相关联,学生对于三个方面教育的感知也会更加深刻,会从融合的角度去思考对应现象,继而为后续的深度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三)实现美育和思政教育方式的优化,确保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美育和思政教育内容在不断完善,传统文化也开始不断融入实际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美育和思政教育方式的优化,确保美育、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三者的关系朝着更加融洽的方向发展。其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体验,构建良好的情境。能够将学生生活中了解、感兴趣的元素融入进去,继而与思政教育、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起来,架构更加有体验性的情境,确保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和思政教育价值观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7]。如讓学生在《论语》中找出能够体现孝道文化的语句,对该类语句进行鉴赏,然后思考自己生活中与父母的相处是否做到了这些准则,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是否还需要坚持孝道。在这样的情境架构中,学生可迅速地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尝试对孝道之美进行鉴赏,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由此进入到更加理想的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格局[8];其二,坚持探究性原则,确保学生可成为探究的主体,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交流各自的意见,增强师生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如在感受艺术之美的美育实践体验活动中,组织学生尝试自己动手书写毛笔字,教师会邀请书法家来呈现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学习毛笔字的历程。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之后,鼓励学生对毛笔字的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书法,并收集对应的资料,对这种书法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并且挑选其中的经典作品,尝试以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感受。在这样的活动中,传统文化之美可被学生所感知,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也会更加健全,营造更加理想的美育、思政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融合的格局。依靠上述教育方式的优化,教育融合可结合实际教学目标,合理设定教育方案,构建教育环境和氛围,继而确保实际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有效,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会进入到深度思考的状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美育和思政教育而言,要想切实发挥这两方面教育的效能,使其成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驱动力量,需要正确看待美育和思政教育的价值,并且巧妙地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其中,架构更加理想的美育感知和思政教育感知格局。作为高校学生,在不断接触传统优秀文化的过程中,也可学会以更加正确的视角去审视修养的价值、个人素质发展的价值,继而在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切实发挥效能。

参考文献:

[1] 刘汝涛. 思政孕育艺术之苗——“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美育类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03):154-155.

[2] 李元博. 以美化心以美育德——构建新时代高校美育育人思政教育新模式[J]. 教育观察,2020,9(01):95-96+99.

[3] 吴隽. 高校美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融合与提升[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0,31(01):77-81.

[4] 刘婧怡. 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 品位经典,2020(04):59-60.

[5] 张静斐,蒋一凡,钮文龙,等. 探索构建“美育”与“德育”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途径[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85-86.

[6] 王琦,杨小语. 高校美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探析[J]. 重庆行政,2020,21(04):83-85.

[7] 蒋娜. 对近年来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学研究的分析与反思[J]. 大众文艺,2020(18):168-169.

[8] 程璐,李涛,尹昌美,等. 基于农科类专业特色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58-159.

(荐稿人:王宇,郑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