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语言优势
2021-02-14冯涛
冯涛
摘要:当今世界,网络技术飞速进步,网络已经逐渐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已经和网络融为一体,传统媒体在受到了网络媒体的冲击之后,逐渐与网络媒体融为一体,现在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新媒体;语言优势
当前,人们喜欢通过新媒体了解新闻信息,新媒体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特色鲜明。纸质媒体一方面向着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利用自身的优势开辟新的发展途径,扩大市场占有率。在语言方面,纸质媒体比新媒体有着更多的优势,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纸质媒体都无法彻底被新媒体取代,两者将长期并存,并不断深度融合。通过对全媒体时代传统纸质媒体语言优势的探讨,从而为纸质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找到一条可行性较强的途径。
与纸质媒体相比,新媒体的接受者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为主,这类人群的文化素质偏高,对新闻信息的选择性比较强,新媒体信息的接受者偏重于城市中的年轻人,这类人群生活节奏快,很少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又具有追求时尚的心理,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适合碎片化阅读,常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浏览新闻信息。新媒体基于网络传播,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可以自由表达,语言往往比较新颖,比较接地气。新媒体的受众还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因此可以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新媒体的新闻交互性特点也比较显著,受众和新闻生产者之间的界限不是特别明显,网民和记者、编辑可以随时随地交流想法,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或者多对多,但这也会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影响。纸质媒体的语言精炼,经过严格的筛选和仔细的编辑,传达的信息比较准确,因此纸质媒体发布的信息往往比较具有权威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新媒体与传统纸媒在语言上的区别
传统纸质媒体语言严谨
新媒体产生于报刊等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它利用数字方面的优势,通过网络和移动工具进行传播,电脑和手机是主要的终端,而纸质媒体以报纸和杂志为主要终端。新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包括了文字、数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而纸质媒体往往只使用文字、数字、图片和表格,传统纸质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平面性的特点,而新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立体性的特点。纸质媒体用语规范,而新媒体用语往往不规范,甚至进行了创新。语法结构也往往会出现变化,当然这并不影响人们对新闻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理解。现在新媒体已经广泛用于新闻报道之中,一些纸质媒体也往往会引用新媒体所使用的网络化语言,使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出现生动活泼的特点,但总体来说纸质媒体的语言一般是进行客观事实的陈述,使用网络语言的场景并不多,因为使用太多会导致纸媒的权威性受到影响,这不符合纸质媒体的语言风格。传统纸媒只有保证语言的规范,才能维持其权威性,消息来源可靠是纸质媒体保持良好信誉的基本条件,因为纸质媒体一般由政府部门举办,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虽然传播新闻信息没有新媒体快速及时,但是其可信度要远远优于新媒体,这是纸质媒体在激烈的媒体行业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地位的根本所在。
新媒体语言生动而活泼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图片,往往还加了表情符号、视频、音频等多种要素,通过多种形式立体传达信息,传播样式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使新媒体聚集了一大批受众,新媒体通过添加表情符号能够使新闻主题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情感倾向,能够与受众发生情感共鸣,而纸质媒体就做不到这一点,因此,纸质媒体不如新媒体直接与生动。新媒体经常使用多个图片形成一个图片来组合报道新闻,还会添加视频使新闻的报道更加生动形象,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新媒体的语言极具口语化的特征,能够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年轻人更喜欢这种活泼而富有变化性的语言,因此,在年轻受众中新媒体往往比纸质媒体更具有吸引力,而纸质媒体的标题有主次之分,句式工整,就不會使用口语化的语言。
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语言优势
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角度彰显语言优势
为了做好新闻报道,广播电视、网络和纸质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报道的角度不同,报道方法也不同,因此报道的效果千差万别,视频报道通过解说词与图像能够展现宏观的场面,但是往往只能进行现实报道,具有平面性的特点,而且解说词必须与画面紧密配合,亦步亦趋。网络报道主题十分多样,给人一种杂乱无序的感觉。纸质媒体虽然不能现场报道,时效性不如新媒体,但是语言优势特别明显,纸质媒体通过创造性的组织语言,可以把现场和幕后,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充分结合,通过点和面的整合而融入现场感受,能够全方位从多个侧面报道事件的全过程。在纸质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读报刊杂志时内心更稳,因为纸质媒体能够深入新闻背后使读者了解更多的信息,将最有价值、最真实的新闻展现给读者,精炼的语言能够让读者充分了解事件的深刻内涵,还能够补充视觉形象上的不足,纸质媒体的语言能够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进行大跨度的调转,能够彰显独特的魅力,这是新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对我国火箭成功发射、运动健儿参赛等的相关报道,虽然新媒体更加直观生动,但是纸媒可以借助语言优势展现紧张的场景以及激动的心情,做到点面结合,将复杂的心情描述得更为具体,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
散文诗式的报道形式彰显语言优势
网络语言以叙述事件的过程为主,虽然经过一定的加工,但是由于太仓促导致没有现场感,语言结构可能具有不合理的特点,无法进行很好的转接,人们会感到杂乱无章,难以震撼人心,而传统纸质媒体拥有专业的编辑队伍和专门的采访团队,报道比较慎重,形式相对灵活,往往用一句话就能够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可以使用丰富的词汇,通过结构的变换,把庄严或者宏大的场面展现出来,与新媒体相比,表达的内容更加具体,能够体现优美的意境。例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相关报道中,就可以借助纸媒进行散文诗式的报道,用优美多样的诗词语言表现对祖国的热爱,体现祖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之势。新媒体虽然能够展现宏大的气势,但是文字情感更能引起共鸣。
用诗词转换场面彰显语言优势
传统纸质媒体在叙述事件时,对于事件的顺序往往会把握得很好,对重要事件往往会选择更合适的叙述顺序,能够彰显历史的厚度,在结构上通过创新也能够使内容的表达更具有震撼力,新媒体无法做到这一点,无法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纸质媒体的语言优势所在。视频力求展现事件的本身,往往采用实时的监控方式叙述事件,让观众全身心参与过程,了解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但是往往会受到画面的限制,无法使用虚实结构和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网络新闻按时间顺序记流水账,叙事结构单一,语言没有张力,缺乏美感。
重视语言表达效果彰显语言优势
传统媒体注重新闻语言的表达效果,注意如何把话说对,然后才使用修辞,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就没有这种特点,往往会注重修辞,没有章法,显得不规范,网络信息的表达杂乱无序,头尾不分,视频虽然能够将事件的场景直接呈现于观众面前,镜头能够快速变化,但观众无法进行回味,报纸和杂志却有充足的时间来报道主题,语言表达严谨客观,适合大众了解事件的真相。
纸媒语言具有意蕴丰富的优势
报纸中的语言虽然在很多时候仅能够具备辅助性的功能,但是其本身具备更加丰富多彩的内涵,在很多时候能够将各种情感鲜明地展现出来,这种情感的表述方式能够真正引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在很多时候甚至能够超过实际语言的张力,真正起到振聋发聩的效果。纸媒语言能够从展现形式上分为两个类别,其一是显性的语言,其二是隐性的语言,这两种语言风格中,隐性语言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媒体形式的语言都难以比拟的。在纸媒领域中,文字语言能够给予读者十分直观的感受,读者在结合图片阅读的时候能够对其中涵盖的关键信息加以捕捉。纸媒上的文字能实现字体、字号的变化,让文字的风格可以随之产生改变,能够和文字所想要表述的内容相得益彰。纸媒当中的隐性语言是工作人员通过排版设计实现的,能够彰显出编辑对内容的态度。比如,稿件本身的重要程度、其中的强弱对比或者是组合呼应等,都能够彰显出纸媒的隐性语言。
纸媒当中的显性语言相对直白,能够从题目上彰显出来,隐性语言则需要负责做好传递信息结果的工作,具有一定的能动性。如果将一组意义相关或者相反的信息零散地排布在同一个版面上,这些稿件依旧会展现相对独立的关系。但是,如果将这些信息科学合理地规划在一个板块之内,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让信息的表述更为生动,很多时候甚至能够体现出1+1大于2的效果。纸媒语言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让报道的内容更加丰满,传播效果也会因此提升。从这点则能够清晰了解到隐性语言在很多时候依旧需要依靠显性语言的帮助才能够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隐性语言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显性语言的张力。
展现强化视觉语言效果的优势
视觉语言效果的强化对于提升纸媒语言张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切实提升对读者的阅读吸引力。这种语言方式能够真正使读者深度挖掘各项事件中的深刻内涵,让原本静态的文字能够彰显出其本身的灵动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深度挖掘,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感也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激发,读者也会对纸媒抱有更多的研究兴趣,对于其中所展现的文字信息能够给予更多的信任。尤其是图形语言出现后,纸媒语言的表现能力变得更加立体,并逐步进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空间,纸媒语言的表现方式能够更为自由。这样能够帮助纸媒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能够让纸媒中具有更多的亮点,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的当今,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纸媒语言本身具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让读者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其中涵盖的深刻内涵,并且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在脑海中构想出其所要描绘的内容。
具备评价新闻的重要优势
对于纸媒而言,每篇稿件在撰写和发表的过程中都需要经由多种程序,无论是选题还是着笔写作等,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时刻保持着公平理性的态度,把控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事件的脉络要精准把控,不得出现新闻稿件信息东拼西凑的情况,让客观稿件内容能够和客观公正的主观态度进行有机融合,这样才能够让纸媒中的每个工作内容都可以达到水乳交融的状态,才能够对各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也能够将事件的真相更好地传递给受众。编辑还需要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充分表现出纸媒报道内容的立意。比如,纸媒编辑在工作的时候认为某条报道内容是极为重要的,则需要将版面位置提前预留出来,这样才能让读者在阅读刊物的时候能够对其中内容进行精准分析,让纸媒的观点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受众察觉,使读者能够对纸媒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这样才能够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也能够切实维护好社会的和平稳定发展。
纸质媒體发展历史悠久,运营经验丰富,有固定的发行方法,受众比较稳定,行业比较规范,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新闻报道的水平也偏高,新媒体就不具有这些特点。新媒体对新闻的报道往往仓促上阵,采编人员素质不一,融入较多的个人感情因素。报纸发行历史悠久,有专门的部门主办,威信高,而新媒体往往报道随意,甚至进行虚假报道,或者以偏概全,新媒体和纸质媒体虽然各有语言优势,但是纸质媒体无法被新媒体彻底取代,纸质媒体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当然两者取长补短和共同发展,更能够促进媒体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维,林文秀.全媒体时代传统纸媒的语言优势——以获奖通讯《今天,我们豪迈受阅》为例[J].新闻知识,2012(03):94-95.
[2]徐茜.“心媒体”—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质书籍的优势[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张素琴.浅论传统纸媒的发展优势[J].科技传播,2016,8(023):40-41.
[4]刘晓林,邓利平.传统媒体的传统优势[J].青年记者,2012(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