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特色研究

2021-02-1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办学定位素质

陈 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办学定位对一所高职院校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引导性作用,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的面貌、内涵和其全部工作的运转与效能。“办学定位,既是一所学校发展战略的基本选择,更是确定一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的质量标准。我们只有通过办学定位这个逻辑起点,才能衡量与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水平。缺乏办学定位这把衡量的标尺,我们就只能凭感觉进行感性的、模糊的判断”[1]。本文从特色的概念出发,对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特色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关于特色的概念

目前,特色的含义至少有下列五种说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

前四种说法都是采用比较和拟人的方法,借用企业产品生产或企业发展战略的提法。其共同点是通过“无”和“有”、“有”和“优”、“优”和“强”(“精”“新”)、“强”和“大”的对比,说明特色就是求异,和别人不一样,同时,也说明了特色创建的途径是一个由“无”到“有”、由“有”到“优”、由“优”到“强”(“精”或“新”)、由“强”到“大”的递进过程。这些说法的缺陷很明显,首先是“有”“优”“强”(“精”或“新”)的内涵比特色的内涵小得多,普适性差;其次是由“有”到“强”(“精”或“新”)或由“有”到“大”的终结性。所以,前四种说法只能是对特色的通俗表述或感性认识,不能作为特色的概念。

笔者赞同关于特色的第五种说法,即《汉语大词典》中关于特色的界定:“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由此可见,特色具有客观性、独特性和外显性属性。特色是事物的特色,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凭空捏造或想象的;特色是同类事物或异类事物相比所具有的独特性,是区别事物的基础,是其基本属性;特色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可测、可察、可感觉的。

高职院校的特色即高职院校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而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特色是其特色在办学定位方面的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特色体现在不同方面,但最基本的是其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特色。

二、服务地方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特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作为一种类型教育,高职院校所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重属性。其高等性又有两种含义:一是就职业教育系列来讲,高职院校所从事的是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初等职业教育区别开来。二是高等职业的“高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没有“贵贱”之分,不是次高等,具有相同的地位,或者说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是指理论素养程度的高,而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是指技术和技能水平的高。与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密切相连的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这使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别开来。虽然,普通高等教育在一般意义上也是与职业相连,其学生并非毕业即失业,但其与建设、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的联系不像高等职业教育那样紧密,其毕业生就业岗位靠后。此外,按照环境匹配原则,正像美国和加拿大的社区学院那样,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要考虑其所处的时空,为区域和行业的发展服务。由于区域和行业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使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呈现地方和行业特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商丘,着眼河南,面向全国,依托位于豫鲁苏皖结合部的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创特色,建名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知识型、实践型和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赵文平、鄯子钰依据各高职院校官网的公开信息,对56所国家“双高”校办学定位研究后发现,除4所没有明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外,其余54所都明确表明了服务地市级、省级或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占92.86%。同时,56所院校都有主要服务行业定位,其中,农林牧渔的6所,占10.71%;采矿的2所,占3.57%;制造业的23所,占41.07%;水利的1所,占1.79%;建筑的1所,占1.79%;交通运输的9所,占16.07%;信息技术的7所,占12.5%;金融的5所,占8.93%;卫生的2所,占3.57%;服务业的20所,占35.71%[3]。

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

体现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另一方面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这些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级各类教育的共同要求。

从社会生产或工作目的的角度,可以把人才分作两种类型:从事发现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从事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又有三个转化:科学原理(规律)向工程设计(技术)的转化、工程设计(技术)向实际生产工艺的转化和生产工艺向产品的转化。实现第一种转化的是工程型人才,实现第二种转化的是技术型人才,实现第三种转化的是技能型人才。从大的方面说,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属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范畴。从先进性和普遍性上看,技术可分为高新技术、适用技术和落后技术三类。其中,适用技术是指成熟的完善配套的普遍运用的技术。高等技术是指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如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技能人才必须具有高智能,因其从事的工作中智力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较占主要成分。事实上,纯粹的高等技术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是不存在的。一方面,因为技术要物化在产品之中,必须先物化在劳动者身上和机器上,然后经过人和机器结合的实践锻炼将其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也就是说,高等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必须经过实践的锻炼,高等技术型人才必须具有高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复合特征的职业岗位,一类是技术与技术的复合,如机械与电器复合产生的机电一体化岗位;另一类是技术与技能复合,如加工中心编程、操作、维修等岗位。在这些岗位中,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高技术高技能复合型或者高等技术应用型特色。

以上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例来说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以次比照,第三产业应用领域内的应用型人才也可分作三类:工程型—规划型,即决策层、管理层中进行全面决策、规划和整体管理的人员;技术型—执行型,即管理层中负责某一部门或综合部门的实际管理人员和操作层中的高层次实务人员;技能型—操作型,即操作层中的具体实施人员。

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高职院校人才质量的指标体系,反映着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培养规格可以具体化为各种素质要素。我国心理学家燕国才认为:人的素质可概括为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类。自然素质也称作生理素质,主要取决于先天因素,后天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变;心理素质介于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之间,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社会素质是后天获得的,属于后天因素。社会素质又可分作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高职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上各种素质,高职院校的培养规格就是其毕业生在以上素质的结构和水平上应达到的要求。

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素质是人为划分和规定的,各素质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水和油的关系,更不是排斥对立的关系;而是有机统一,水乳交融,相互渗透,协同和谐的关系。高职院校一般招收高中或中职、技校毕业生,学生从高职院校毕业时其各项素质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改善,并且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发展越好,改善越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效果越好,价值越高。事实上,一名高职院校毕业生与其入校时相比,其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确有很大变化,有时会给人判若两人之感。

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高技术高技能,还要具有高素质。这里的高素质是指高职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技术技能是业务素质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把对人性和人格的培养放在首位,绝不能把学校当作人力加工厂,将学生培养成单纯的劳动工具,而要使学生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全面、协调发展。

业务素质包括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业务素质直接服务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但培养难度大,花费的时间长。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受社会政治、制度、文化风俗的制约,其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培养过程中是以一贯之的,且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业务素质的培养与其不同,业务素质培养大都在学校内完成,并且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同的培养阶段,呈现不同的内容和特征。

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素质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两部分。基础文化知识是各工作岗位都需要的知识,如数学、外语、计算机知识,它既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服务,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是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专门知识。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应比较宽,内容应以所学专业的知识为主,也兼顾到专业群。它一方面是为学生将来职业变化、岗位流动做准备,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技术的日益综合、相互渗透和分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和职业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基本能力是任何职业都需要、任何职业人员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即一般能力或认知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要求的一些特殊能力的有机结合。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从事某种专业所需要的能力分解为单项能力,实际上从事任何专业,完成任何专业任务单靠某一种单项能力,或几种单项能力的随机组合是不行的,所以专业能力的内涵是各种专业单项能力的有机结合。关键能力是与职业岗位关系密切,可以迁移、泛化到其他不同职业领域的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创业立业和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能力。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都比较重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关键能力也有明确的规定。德国推广的西门子公司应用性项目培训法中的关键能力包括组织和执行工作任务的能力、独立性和责任心、心理承受力等。美国劳工部提出的未来劳动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处理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五种。澳大利亚提出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工作伙伴合作交流能力,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我国邓泽民等学者把关键能力分为职业行为能力、交往合作能力、方法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6]。要形成职业能力必须培养与职业能力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知识、技能、态度是个体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赵文平、鄯子钰对56所国家“双高”校办学定位中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数据显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32所,占57.14%;技术技能人才的9所,占16.07%;高素质技能人才4所,占7.14%;技术应用型人才6所,占10.72%;其他5所,占8.93%[3]。

总之,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服务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体来讲,高职院校不要求其毕业生具有高深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必须技术技能强、素质高,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特色。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服务面向是具体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具体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影响着“怎样培养人”问题的具体解决,这属于高职院校具体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等的研究范畴。如何打造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或行业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办学定位特色,还面临不少认识与实践问题。各高职院校甚至整个高职界要提高对办学定位的认识,加强对办学定位的研究,尽快克服办学定位中“贪大求洋、模糊不清、角色错位、重学轻术、重能轻德、摇摆不定”等问题。

猜你喜欢

办学定位素质
定位的奥秘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