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扬中医人学思想智慧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1-02-13岑孝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人学卫生人类

岑孝清

(广西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

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持续蔓延,使人类遭遇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尤其对人类卫生与健康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在这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斗争中,中医药所发挥的作用为世界瞩目,再次有力证明了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1]373。以之为指针,因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需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医药学土壤上产生了一门新学问——中医人学。中医人学是唯物的、辩证的、以人为本的中医药思想精华,是传统中医药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知识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想产物。因此,也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医人学[2]。中医人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研究人的生命力与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具有人学与中医学交叉的特征,但归属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部门学科。2020年3月21日,习近平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致慰问电时提出了“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3]重要倡议。中医人学作为一门新学问,应当自觉响应,加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熔铸新智慧,最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建设作出贡献。

一、发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

《黄帝内经·灵枢》指出:“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与天地如一”。也就是说,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生存于自然环境中,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因此,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继承这一气本论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想,建立在现代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中医人学,不但有科学性,而且范围更为广泛。在关于人的生命安全与卫生健康方面,它认为:人应当与时偕行,发挥人类社会组织的能动作用,治理好生态环境问题,破解影响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难题。其中,基础性的就是要建设绿水青山、天明气清的生存环境,就是要建设有利于人民生命安全和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这既是一种环境治理的目标,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建造美好环境的行动指南。从国家治理看,无论正常条件下,还是非常条件下,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始终都是围绕着人民卫生健康这个中心进行的。例如,在进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关键时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及时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是国家对公共卫生和健康环境治理的强力行动,充分反映了即使非常情况下,国家仍然奉行人民卫生健康至上的理念。从人民创造美好环境的行动看,例如,2020年3月,即便处于全民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在防控好疫情的基础上,全国国土绿化行动仍然渐次展开。仅就近十年看,中国年均人工造林面积就有约1亿亩,人工林面积居全球第一位。对此,罗马尼亚布拉索夫特兰西瓦尼亚大学的校长评论说,“中国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在森林修复、植树造林等方面的进步尤其令人赞叹。通过开展大规模绿化工程,中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在过去几十年里增加了近1倍,森林覆盖率提高了约10%”,“短短几十年,森林率,实现森林面积与森林蓄积量持续‘双增长’,这样的成就令人惊喜”[5]。这些表明,在中国,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的自觉行动,成为党和政府的治理意志,其成效为世界所称道。总之,在中国,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这不但是上下同心的理念,而且是已经产生显著成效的伟大实践。中医人学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智慧,高度契合这一伟大实践。

《黄帝内经·素问》说:“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气”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是客观实在,包括自然界、人及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据此,中医人学关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思想智慧,将在参与中国卫生健康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在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彰显其优势。

二、发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智慧

2020年3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6]在如何应对这一威胁的根源上,中医人学以人为本的思想智慧是一剂良方。

《黄帝内经·素问》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认为自然有着优先的地位;还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认为人是天地间最有价值的生命。而且,《黄帝内经·灵枢》还指出“且夫人者,天地之镇也”,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不是被动无为,而是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以满足自己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中医人学看来,这些思想对于当代时常被病毒、疫气所侵袭的人类来说,就是主张以人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为中心,让相应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服务于人,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保障,而不是一味地以追求GDP增长为目标;就是要求相关组织和单位,要着力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发展公益性卫生健康事业,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卫生健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医人学这一以人民卫生健康为中心的思想,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一致的。事实上,正是七十年来中国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伟大成就催生和赋予了中医人学这一思想智慧。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卫生健康事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事业,是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行动有机结合的事业,是中华中医药与人民卫生健康实践深度融合的事业。《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2017)显示:1949年以来,中国消灭了天花、丝虫病等传染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能力走在国际前列;中国人均期望寿命,从新中国成立时的35岁上升到2016年的76.5岁;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覆盖率稳固在95%以上;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等[7]。这些伟大成就是如何取得的呢?前期的、对后来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措施,主要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培养了大量的赤脚医生;同时,创建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了合作医疗实践。这些制度或实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爱国卫生健康运动的基本内容。其中,许多措施、许多活动,都有中医药思想的融入,都有中医队伍的参与,甚至在某些方面发挥着决胜性作用,有的作出了世界性贡献。例如,20世纪50年代成功抗击了乙型脑炎流行、成功研制出的抗疟新药青蒿素、2003年抗击“非典”等。这些伟大实践活动,其精神实质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扬人民主体精神,坚持中西医结合。2020年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其采取行动,如何定性?首要的就是人民战争,这是对爱国卫生健康运动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在这场人民战争中,代表华夏民族传统思维智慧的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诚如白剑峰同志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所言:“实践证明,中医药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效手段。”[8]事实雄辩证明,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中国的疫情防控,正是因为发扬了爱国卫生健康运动伟大精神,因此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不但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赢得了时间、争取了机会、积累了经验,还率先举起了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伟大旗帜。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评价说:“面对疫情的迅速蔓延,世界深刻认识到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因为世界各国亟须加强合作,抗疫情,稳经济,携手取得共同胜利。”[9]

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丰富的、多方面的。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一条经验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体制,坚持以人的生命为中心而不是以药品利润为中心,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基本医疗产业化为中心。西方有的国家,由于采取与这一基本经验相反的模式,所以尽管其卫生健康事业的现代化起步早于中国,可是至今未能给最广大人民的卫生健康带来普遍益处。例如,美国政策创新研究所2015年9月18日发表的分析报告显示,尽管美国国会在2010年就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医疗改革法案,承诺要建立全民医保体系,但至2015年时,仍有33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10]。

《黄帝内经·素问》说“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天”就是客观实在及其规律,包括社会及其规律;“人”就是人的生命、人类生活和人事,“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治化而人应之也”。以此观照当代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就是要以人的生命为中心、以人民的健康为中心,不仅是理念,也是行动,更重要的还有落实行动的措施,尤其要使这些措施真正惠及最广大人民,这样的“人事”和“治化”,才是“通于人气之变化”。换言之,就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人民对身心健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就是这样做的,中国人民都切实享受了这一理念所带来的成效。要之,发扬中医人学以人为本的思想智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符合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潮流,顺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进方向。

三、发扬整体生命观和“人-人”关系医疗养生智慧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引起了人们对卫生保健和疾病医治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未来身心健康家园的憧憬。这根本上是如何认识和对待人体生命及其身心健康的问题。对此,中医人学认为,要以系统观对待人体生命,身心保健应当朝着构建美好“保健园”的方向努力,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保健园”的出现,将是人们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活区。

1.个体养生保健的“天人相应”自觉。《黄帝内经·灵枢》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黄帝内经·素问》也说“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还说“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这些观点,说明人是与宇宙整体相应的具体整体。一方面,人存在于宇宙中,是宇宙的一分子,在宇宙中产生、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人作为相对独立的整体,有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因此,个体生命既应当顺应自然法则,也要自觉发挥人体生命的内在活力,从而颐养天年,即《黄帝内经·素问》所说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2.医疗诊治“人-人”和谐关系的构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方舱医院被称为生命方舟,为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立下了功勋。这是中医首次以方舱医院作为阵地的战斗,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谱写了生动案例。从更深层次看,中医方舱医院与其他方舱医院一样,在这次抗疫斗争中,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其治病救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它所彰显出来的“医患一家亲”真情,一种以“人-人”为本质的医疗诊治关系。

推进“人-人”为本质的医疗诊治关系的发展,中医有优异之处。首先,从诊治方法看就很明显。中医的诊治方法很多,包括以手法为主的贬石、微针、灸炳、按蹻、导引等,尤其是“四诊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这些方式方法,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它们不是通过复杂的技术设备中介,而是通过医者与患者直接地、面对面地,甚至是肌肤接触来进行的。一方面,医者要仔细地、耐心地、真诚地聆听患者的陈述,犹如面对亲人;另一方面,患者有机会详细地、信赖地、长时间地述说自己的身心状况,犹如面对挚友。要之,中医认为医生所面对的是一个病了的人,要关心这个人;而不是认为面前只是人的病,只关心病。其次,从理法上看,中医坚持辨证论治,认为人是整体有机生命,相信人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自组织免疫能力,不随意改变人体的组织或器官;强调调节人体内在的阴阳平衡关系以康复。正如《黄帝经·素问》所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最后,从医者与患者关系上看,中医认为医者为标,患者为本,《素问·汤液醪醴论篇》说:“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这是说,如果标本倒置,病就不能去除。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里强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可见,拒斥“人与物”或“人与利”诊治关系,构建以“人-人”和谐关系为核心的诊治体系,中医不但有深厚的认识论根源,而且有与新时代所需要的相应理法,这也是它之所以能对治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卫生健康事业带来种种弊端的根据。

3.身心“保健园”智慧方略的构想。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1]372这为未来人类身心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具体而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人们的身心健康将如何维护?相应的养生保健机构如何发展?有何特征?虽然这要长期研究、长期实践后才能最终回答,但中医学界有识之士已经有了主张,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中医人学思想的智慧。这就是2003年抗击“非典”的功臣、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提出的:“中医是以人为本的医学。”[11]31而且,早在2001年3月,他就指出:“医学将以保健园的形式取代医院的主要地位,医院将成为辅助机构。”[11]253

邓铁涛先生倡导的“保健园”,具体内容应当有哪些?虽然现在还难以确定,因为实践还未开始。但是,反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代卫生健康系统存在的种种弊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趋势,可以对“保健园”的功能作出这样的展望:“使百姓无病”(《黄帝内经·灵枢》)美好理念将得到彰显,医学伦理、医患关系等问题得到相应解决,人们对寿命延长、智力开发、潜能激发等美好生活需要得到相应满足。如此,“保健园”的情景应当是:这里,人们同时是患者,也同时是医者,甚至自己就是自己的医生;这里,基于对人体生命的觉悟和康复的自信,人们充分享受着身心健康的幸福,也从周围人们的幸福中感到幸福;这里,是人们实现身心健康美好生活的家园,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生活区。

《黄帝内经·素问》说:“善言古者,必合于今。”这一蕴含社会发展规律的命题,转化为当代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今天出现的东西必有昨天的根据,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应当着力解决今天的问题,为明天的到来创造可持续的今天。据此,中医人学认为,解决当代人类身心健康问题,要充分运用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综合所有关于生命与健康的科学,构建以“人-人”和谐关系为本质的医疗和养生系统,向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美好“保健园”前进。

四、结语

中医人学认为,自然界是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人体是物质活动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生命体。它还认为,自然界及社会环境有其优先地位,但人是自然界中极可贵的生命现象,是社会活动的价值所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它尤其认为,疾病治疗要坚持整体观、辨证论治,以临床和疗效检验施治的理论和法则,人不但可以遵循自然规律成为身心保健的主人,而且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美好“保健园”。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有力有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中医人学思想智慧是值得发扬的。

猜你喜欢

人学卫生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花农精神:教育学就是人学——李保均长篇小说《花农》简评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北人学没
家园忧思与人性之殇——“生态学”与“人学”视野下的“山珍三部”
卫生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