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提升路径探究

2021-02-13宋文平阎乃胜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处境弹性家庭

宋文平 阎乃胜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处境不利儿童问题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着的社会共性问题,在我国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处境不利儿童群体不断被扩大。幼儿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处境不利,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将会出现发展障碍。而心理弹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提高处境不利幼儿的心理弹性不仅能够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在生活方面的成长,所以值得研究探讨。基于此,本文将从与幼儿密切接触的群体家长、教师、同伴入手,着重于家庭和幼儿园两个层面,通过采取有效的亲子互动、隔代教育以及处理好幼儿园师生交往和同伴交往等方面的关系来探索提升处境不利幼儿的心理弹性的策略。突破以往外在的物质救助模式,加强心理救助以增强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弹性度,对处境不利幼儿的心理健康给予正向的引导,以期帮助幼儿调节心态,克服处境不利的消极影响,在精准教育支持下使幼儿尽快从心灵上回归家庭,热爱学校,适应社会环境,在窘境中得到发展。[1]

一、处境不利儿童的相关研究

(一)处境不利儿童的概念界定。由于社会和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的特殊性,使得以幼儿为对象的处境不利群体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对于处境不利儿童含义的观点和看法尚未统一。但是西南大学的桂林等人通过郑信军、申继亮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研究,综合当前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构成和幼儿权力的保护,从环境因素出发将处境不利儿童划成四个维度,即社会环境不利儿童、家庭处境不利儿童、学校处境不利儿童和边缘儿童四大块。[2]本文将根据前人研究,侧重分析家庭处境不利儿童和幼儿园处境不利儿童。其中家庭处境不利儿童,指的是受家庭成员之间相处不融洽和在短时间内很难使家庭薄弱的经济文化状况得以改善等因素的影响而使心身无法健康成长的儿童,主要包含家庭生活贫苦儿童、家庭关系不融洽儿童以及受虐待儿童。幼儿园处境不利儿童,指的是智力发育正常但在园学习生活中处于低下地位、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儿童。[3]

(二)处境不利儿童的具体表现。家庭处境不利的儿童往往在幼儿园也同样处境不利。幼儿在家庭中的不利处境会使其在园学习生活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表征,这些又导致后续的在园处境不利。其中家庭贫困幼儿大多出现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儿童生活的条件和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相比差异较大,随着人口的流动,农民工为了生存和发展外出打工,部分随行的子女在陌生的城市,无法适应就会处在处境不利的窘境中很难脱身;另一部分农民工子女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同行,沦落为留守儿童,由家里的老人陪伴,由于年龄之间的差距存在一定的代沟,进而幼儿的不利处境。而家庭关系不利包含的因素更多,父母离异、散偶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等,脱离原生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关爱或有所隔阂而导致处境不利。受虐儿童也包括在家庭关系不利中,父母不和或继母继父不爱,儿童容易被当成出气筒,甚至遭到语言、身体或性暴力使幼儿处境不利。家庭中的种种不利处境会使幼儿在心理上自卑敏感、性格上孤僻内向、气质上抑郁寡欢。缺乏安全感,不易产生信任感,甚至还伴随着一定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则具体体现在难以适应幼儿园生活与学习,或胆小怕事或霸道强势,不能与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甚至存在不良行为,屡教不改成为令老师头疼的“问题生”导致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紧张、幼儿受歧视、受排挤、受孤立。

不利的处境和相应的危害在幼儿的成长发展中影响很大,需要对不利处境加以干预,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弹性视域,分析幼儿面对不利处境的具体反映。根据布朗芬布伦纳在社会生态系统学说中提到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能够直接体验到的环境,通过家庭层面和幼儿园层面的有效引导来发扬积极因素,避免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在身心方面能够康健成长。

(三)心理弹性的介入及研究的价值。心理弹性是积极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都很热衷的学术话题,我们也能把它叫做心理韧劲,复原力,抗逆力等。[4]在时代背景和学科基础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心理弹性的定义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三个不同的侧重点归为三大类;个体的人格特质即不受逆境影响本身具备的能力和品质;适应性的动态趋势,即有利要素战胜不利要素从而获得良好发展的趋势;积极的结果即个体有很好的复原能力越挫越勇。[5]这里强调的是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面对生活性事件和人际关系等不利处境时或受到创伤后的心理应激或适应能力。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以及教育过程中将心理弹性介入其中,能够有效地引导幼儿积极应对不利处境。可通过渗透教育、赏识教育、挫折教育、榜样示范来增强幼儿在处境不利中的保护性因素,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有效规避或尽可能地克服危险性因素,通过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来促进幼儿心理正常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家庭处境不利幼儿心理弹性的提升路径

(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学说,儿童发展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的,其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强调幼儿的成长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6]而生存发展环境又包括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两部分,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0-6岁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场地在家庭,幼儿生活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发展受家庭环境的直接影响。首先,家长必须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即使家庭贫困无法为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生活条件,但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家长可以让幼儿参与到家庭整理工作的过程中来,通过协助家长还可增进亲子关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习得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生活事件进行渗透教育下,帮助幼儿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幼儿通过双手来创造条件改变生存环境的能力。其次,家庭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氛围,复杂家庭关系中的婆媳不和、夫妻矛盾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家长的行为举止和情绪性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幼儿会在无形中受到他们的熏陶。家庭生活中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注意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尽量避免家庭矛盾和冲突的发生,通过创造家庭旅行或集体活动的机会,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同时,给幼儿带来更多愉悦的身心体验让其获得一定的安全感,从而增加他们心理抗逆力中的积极性成分。

(二)增强家庭教育的功能。幼儿心理弹性的强弱必然会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而父母的教育方式又是家庭教育的直接体现。家庭教育中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使孩子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并增强其心理弹性。[7]首先,真正了解幼儿的家长,才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父母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明确孩子的真实诉求。不能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来限制孩子的意愿表达,要以幼儿为中心通过耐心地倾听,引导幼儿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不良情绪反应得到有效处理,防止不利因素危害幼儿心理。其次,要避免家庭内部存在教育观念上的分歧,否则处理不当会使幼儿形成双重人格,违背家庭教育的初衷。具体教育过程中不能过于溺爱,包揽一切或帮幼儿摆平一切,要适当地采取挫折教育,让幼儿亲身经历一些带有危险性因素的事情,家长及时地介入引导,帮助幼儿找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降低安逸危险性因素的同时提高幼儿受挫心理适应能力,让孩子在经历此事后学到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增强其心理弹性。针对孩子的不同性格因材施教,例如对于自卑内向的孩子可采取赏识教育,让保护性因素发挥优势弥补造成危险性因素的问题。同时还可采用榜样教育,榜样来源可以是幼儿身边的玩伴、幼儿的家人或幼儿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家长通过赞美和表扬榜样的优秀品质,鼓励孩子向榜样学习,促进幼儿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心理学家贝克看来,儿童对事物歪曲的认识和偏差的了解过程是导致其不良心理的核心问题。[8]由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尚未成熟,对生活周围的事物认知和理解上可能存在偏差,而这些错误的理解和看法会引起不良的情绪反应。例如二胎家庭中,大宝对母亲照顾二宝会产生嫉妒不平衡心理,觉得自己失宠了,进而郁闷、焦躁、叛逆等,家长首先要识别幼儿的不良认知,然后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行动上拥抱、安抚的肢体上的关心,矫正幼儿的不良认知行为,在达成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注重日常生活中练习新的认知。可以通过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照顾二宝来改变错误认知的同时,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意识。同时还需要增强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已有学者通过探讨发现,自我效能感的训练会在心理弹性提升实验中产生有利影响。[9]因此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例如,家长可以和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共同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来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幼儿品尝大功告成的滋味,提升幼儿的自信心。注意避免因幼儿的过错而辱骂斥责幼儿,减少消极性的语言攻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理性地对待幼儿的不良习惯,慎重选用惩罚措施,能够采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不利处境,培养他们对具体事件的归因能力,从多角度入手分析原因客观的对待不利处境,调整好自身的心态。

三、幼儿园处境不利幼儿心理弹性的提升路径

(一)加强家园共育的强度。幼儿心理弹性的强度在良好的家园共育下得以提升,幼儿的两大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和幼儿园,家庭处境不利的幼儿往往在幼儿园也同样处境不利。因此要想提高孩子的心理弹性需要家园共同行动,父母和老师要随时保持联系以便熟知孩子在家中以及在幼儿园中的具体情况,同时做好积极的改进,帮助幼儿摆脱不利处境。首要前提是家长和教师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并拥有一致的教育观念,敢于指出彼此的不足和缺陷共同进步,为幼儿营造一种和谐的心理氛围。其次,心理健康辅导很重要,目前中小学已经有稳定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幼儿园还有所欠缺,尤其缺乏能为孩子的身心康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专业心理辅导老师。[10]因此幼儿园要配备心理辅导教师,为处境不利儿童建立专门档案,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保障对他们心理上的及时疏导,通过提供一定的心理治疗法,帮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降低幼儿心理问题中的危险性因素。此外举办家园联合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加强幼儿与家长和教师亲密度的手段,不断磨合彼此之间默契感,使孩子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性,让亲密的亲情和师生关系成为推动心理弹性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动力。

(二)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需要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搭建的。这种良好的师幼互动不仅能够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心理环境,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孩子喜欢并接纳教师,同时能够锻炼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使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学会自我调整,避免被孤立和排挤,更好地正视和应对交往中的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师生幼系的和谐融洽程度十分重要,它是构成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之一,能够使孩子的心理弹性得到增强。构建和谐的师幼关系,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发扬平等的师生观消除幼儿的畏惧心理,为孩子提供安全的精神氛围,用民主友好之态度鼓励孩子积极参与老师发起的游戏,根据不同孩子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次,要为孩子提供适宜材料,并且鼓励孩子和老师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来密切彼此的关系,这样孩子就会对老师保持信任,对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教师要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满足幼儿的需要,尊重关心爱护幼儿,对幼儿的积极社会性行为给予肯定和赞善,消极的社会行为给予正确的提示与指导,让幼儿明确教师的态度及立场。并能根据教师的回应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加强师生关系,帮助幼儿远离不良社会行为带来的不利处境,能够对自身清晰地定位,并调节好心理弹性。

(三)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同伴交往中共情和移情能力差的幼儿往往处境不利,他们或蛮横霸道或胆小畏缩,不能与其他幼儿友好相处,这类幼儿最容易被排挤和孤立,长期下来最容易形成两种极端:一是为找存在感而惹是生非,二是因自卑而自闭,这两种危险性因素使得幼儿心理弹性负向发展。为避免这种倾向,首先,同伴交往中教师要做好调节作用。通常幼儿会根据老师的评价来对待其他幼儿,所以教师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带有任何偏见。其次,要让孩子之间多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任务、区角游戏等来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认同感,教会强势蛮横的幼儿共情,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同伴的角度真正的感同身受,帮助自卑胆小的幼儿树立自我效能感,在同伴交往活动中,让幼儿对比发现自身的优势,用优势代替弱势,并能够虚心学习伙伴的优点来完善自身,与朋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最后,引导儿童自我反思在与他人相处时遇到的问题,归纳它出现的因素,并获得有益的经验。教师的介入引导要恰如其分,帮助幼儿从多角度思考和构建同伴交往策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处境不利,指的是个人在经济水平,竞争实力,权利保障,工作职位与名望等方面居于比较艰难和不利处境的一种生长生活状况。”[11]而心理抗逆力指的是一项处在窘况时客体摆平有害因素,防止其顺应本领,生理和心理康健成长等方面遭到破坏的稳固的个人特征或能力。[12]在对家庭和幼儿园处境不利幼儿进行有效心理和行为上的辅导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调整好心态,正确认识不利处境,使其在家庭及学校的指导干预下更好地适应环境,增加积极性因素避免危险性因素的干扰或战胜危险性因素形成良好的心理抗逆力。

猜你喜欢

处境弹性家庭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画与理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