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2021-02-13朱荣华
朱荣华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2020年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揭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新篇章,标志着我国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转变。大会结束之后,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在9月份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路径、举措和目标等内容,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1]。为了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在招生培养等诸多环节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部分,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学术合作与发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曾在1992年印发过《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试行稿)》,用于指导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如今,时间已经过去近30年,不仅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生态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大学本科阶段得到较为丰富的英语能力训练,当代研究生在英语能力方面总体上要强于30年前的学生。当然,各高校并没有被动等待,而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已经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满足我国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的需要,应该在新形势下认真思考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路径和保障措施。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各教育机构和单位面临如何满足人民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问题。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诸多高素质人才,无论是质还是量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和社会发展对新型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增长,研究生培养供给方面的问题不断产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和管理都有待完善。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2020年省级学位委员会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研究生培养单位存在重规模、轻培养的问题,认为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大量优秀本科或硕士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这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竞争力还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研究生教育距离尖端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有的单位存在研究生培养本科化倾向,对如何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想法、缺乏设计;有的对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分类培养的意识和能力”[2]。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国际竞争力,各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表达能力和拓展国际学术视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和研究生类别增加对如何提高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提出新的要求。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判断,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估方式等方面需要改革,有必要优化供给结构。
(一)优化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对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供给结构构成倒逼压力。从接受群体讲,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教授的学生面广量大。这个特点给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带来至少以下两点压力:一方面,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给课程设置带来挑战。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但在招生录取时,对学生英语成绩的要求因学科和区域的差异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而且因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不测试口语和听力,一部分同学即使到了研究生学习阶段,仍然存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困难;另一方面,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必须面对学生学科背景和学位类型差异带来的挑战。在许多高校,研究生招生数的递增与学校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学科专业门类不断增加相关,有些高校招生门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11个学科,而且开始招跨学科类别的学生。如何对来自文科、理科、工科和医科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开展教学,成为新形势下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且,如何满足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等不同类别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同样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有博士授权点的高校来说,研究生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还需要体现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需求差异。从目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讲,现实情况并不乐观。赵雪琴、肖飞和韩媛媛三位研究者在对江苏省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需求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虽然所有被调查学校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教学内容也有差别,但是被调查样本普遍认为目前的英语水平(基本)不能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3]。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否则有可能成为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鸡肋。
(二)优化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实施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源于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需要。尽管近几年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就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中体现这一特点却众说纷纭。有些教师误把以学生为中心等同于将课堂交给学生,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秩序混乱的现象产生,所以干脆又回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堂上,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和师资力量紧张之间的矛盾,教师不得不面对班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带来的挑战,再加上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愿说、不会说,为了确保课堂的可控性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唱独角戏的授课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外语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学习满意度和效果差强人意。根据研究者对学生研究生公共英语学习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竟然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没有兴趣学习。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填鸭式’的教学”[4]。为了完成我国在2035年实现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培养一流人才的战略任务,这种现象必须得到改变,才有利于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优化研究生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方式的必要性
作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供给结构中的重要一环,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既保证学生外语水平均衡发展,又尊重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整理目前收集到的情况发现,许多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考核方式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学生入学之际,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评估,对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实行免修免考;二是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之后,采取传统测试办法,检测学生外语学习效果。虽然各学校对学生申请免修免考的要求不同,参考标准不统一,但很少有高校关注学生免修免考之后英语能力的发展和评估,因此这部分学生会产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不必再学英语的想法,结果造成能力磨损,入学时的英语能力优势到毕业时可能消失殆尽。对于需要继续修读英语学分的同学来说,传统测试办法难以反映他们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努力,更无法反映他们个性化英语学习策略和目标。无论他们平时英语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如何,只要平时出勤到课,期末通过考试就行。早在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中就从“考核形式的多样化、有效性和可操作性”[5]三个层面提出创新研究生课程教学考核形式的建议。为了真正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目的,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考核评估方式改革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为了更好地助力高校培养一流创新型人才,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供结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超越语言基础知识传授和语言综合技能训练层面,以培养学生国际学术交流能力为重点,帮助学生将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运用能力。针对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估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改革的路径。
(一)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路径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必须反思学生在高校不同学段学习英语的不同目的,增强外语教育设计的系统性思维,避免出现研究生英语教学本科化或者硕士、博士英语教学同质化的现象。在本科阶段,英语教育属于通识课范畴,兼顾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培养学生通用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到了硕士和博士阶段时,英语学习的工具性要大于人文性,主要以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发展为目标。与学生在硕士阶段学习英语不同,博士生在了解学术语言特征、掌握学术文献阅读技能、通晓学术规则的基础之上,他们的英语学习在学科属性和专业性方面的需求更加突出明显。学生在不同阶段英语学习要达成的不同目标理应成为教学设计者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必须思考的内容。除此之外,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计需要有需求导向思维,尽力满足学生的多元诉求。研究生英语课程一方面要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因此,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门类应该更加丰富多元。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更加迫切,便于入职后在行业内进行国际交流发展。因此,虽然研究生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国际学术沟通能力为重点,但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一些帮助部分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英语技能课、增强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通识课以及一些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专门用途英语。
(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对高质量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期待,研究生公共英语可以从以下三个路径改革教育模式:一、构建以信息化手段为中介的教学模式。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两个文件都强调利用信息技术重构教育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信息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使泛在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正是因为信息化手段的介入,才使得世界各国即使面临新冠疫情的考验,也能正常开展教育活动。作为一门教学目标具有明显全球性视野特征的课程,研究生公共英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帮助学生打开通往世界各地的学术大门。通过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既能提高规模化教学的效率,又能满足学业个性化专业学习需求;二、构建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是“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和“全人教育”[6],强调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都以发展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真实的交际情景,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授都以帮助学生在该情景中成功实现交际目的为目标。产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组织更具有针对性,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三、构建以实践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专业适应度,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可以采取开辟第二课堂的形式,请各学科和专业具有海外学习和科研经历的教师结合自己国际学术交流的经历,以案例形式呈现学术英语的实践运用,或者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英语运用能力。
(三)研究生公共英语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路径
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要改变以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中用、用中学,因此评价过程应该是个动态过程,做到学中评、评中学。根据不同课型和学习阶段,在教师评价中引入学生同伴互评和师生互评的模式。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样本,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评价,得出评价标准和目标,再引导学生进行同伴互评。这种评价模式不仅减轻教师工作强度,而且让学生在评价中深入思考,及时发现自己语言学习的漏洞,内化所学知识。另外,为了提高评价的专业性,可以请各专业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参与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评价之中,英语教师负责评价学生语言能力,专业教师评价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最后,随着人工智能与语言学习的深度融合,机器评价的信度越来越高,成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必须思考的路径。将机器评价嵌入学生日常英语学习中,能够实现评价与学习同步进行。更重要的是,这种评价方式解决了如何检测免修免考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问题,能够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起到督促和持续跟进的作用。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
何海燕和单捷飞(2016)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探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策略时,将“激发活力、富有效率”“提高质量、效益先行”“资源配置、结构调整”“转型发展、制度供给”[7]归结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素。结合目前大多数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管理现状和运行模式,我们需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使上述要素在实践中得以实现。
(一)加强供需衔接,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确性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各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方案并非因循守旧,改革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之所以会产生改革效果没有达到期望中的效果的现象,在于供需之间的契合度不强。许多高校的改革主要停留在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的层面上,没有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需求。为了加强供需之间的契合,除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需求之外,还要参考各院系对本学院和系所的学生在英语能力发展方面的期待。一个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案既不脱离落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是去迎合学生个体五花八门的要求。只有对服务对象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有效,制定出高质量的方案。而且,由于不同阶段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及时对相关方案的效度进行评估,实施动态性结构调整,实现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准确性。
(二)加强资源投入,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
为了鼓励参与各方的积极性,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资源保障。要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不容忽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带动下,信息技术与语言学习的深度融合变成现实,需要投入资金建设高品质的语言学习平台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避免因理念与现实脱节,造成改革只停留在口头畅想层面,最终只会失去采取实际行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投入多少某种程度上是决定改革能否走完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因素。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对师资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为了让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必须提供有利于教师发展的资源平台,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掌控能力,提高他们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教学模式的转型。
(三)加强组织保障,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性
资源的分配和投入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支持。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持续深入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良好的组织保障。在许多高校,承担研究生公共英语管理和教学的职能部门是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但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服务的却是全校非外语专业的研究生,事关全校人才培养质量,它不应成为某个学院不得不承担的义务。毕竟,专业学院已经承担了繁重的专业教育和学科建设的任务。为了强化改革的组织保障,负责全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部门应该积极与职级部门沟通合作,根据学校研究生培养的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从学校宏观发展目标的角度,指导和推进研究生公共英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外,要加强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专业性,离不开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管理部门要搭建促成英语教师与其他专业学院教师合作沟通的平台,为建设适合高质量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需要的教学共同体提供组织保障。最后,改革的组织保障还体现在制度建设层面。教师发展、教师工作量认定、教师教学绩效考核以及学生英语实践学习学分认定等各方面需要形成明文规定,避免因改革举措执行不到位出现半途而废的后果。
结 语
李宇明(2018)根据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沟通功能的强弱,认为英语“已经成为世界各领域的‘通用语’”[8]。确实,人类在政治、经济、人文、科技、军事等各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仍然是以英语为主要媒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因此,要培养与国际接轨、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人才,英语教学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应该得到强化和重视。为了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获得感,优化供给结构和提高供给质量,是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必然选择。只有加强供需衔接、资源投入和组织保障,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实施供给改革,才能让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在高校培养人才中获得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