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挑战及应对
2021-02-13艾家凤向
艾家凤向 斐
(1.铜陵学院教务处 安徽·铜陵 244000;2.铜陵市人民医院图书馆 安徽·铜陵 244000)
共建共享、全民阅读成为当前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全国多地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开放方面做出了许多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2015年,包括内蒙古包头图书馆在内的7家高校图书馆联盟面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免费阅读服务;2019年,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11所江西省内高校图书馆响应江西省教育厅号召,率先面向社会开放试点,充分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促进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截至2019年底,江西省共有68所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服务[1-3]。就安徽省而言,安徽省内高校图书馆也应面向社会开放,为共建共享、全民阅读提供深入服务作出更大贡献。安徽省教育厅于2014年出台了相关文件,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提供了政策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借鉴其他省份高校图书馆的经验,结合安徽实际深入思考、反复实践。本文尝试在共享理念下对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中存在的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图书馆管理者促进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
(一)安徽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较好
李晓晨[4]对安徽省“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内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及中国科技大学三所“双一流”高校,其馆藏资源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浙江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相比,虽仍有一定差距,但近年来这三所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已取得了明显进步。叶宗勇[5]对安徽省119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用户满意度、服务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各类用户对其信息服务内容更新速度满意率为73.44%(很满意、满意、一般分别为12.81%、23.47%及37.16%);高校图书馆各类用户对其信息服务内容质量满意率为72.43%(很满意、满意、一般分别为11.82%、33.35%及27.26%);高校图书馆各类用户对其信息服务时效性满意率为80.68%(很满意、满意、一般分别为17.21%、25.25%及38.22%)。以上均表明安徽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好的资源保障能力,高校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较强,这为安徽高校图书馆做好对外开放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闲置率高
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2014~2016年,该校图书馆馆藏纸质资源年增长率分别为1.95%、1.2%及1.77%,馆藏纸质资源年借阅率仅分别为14.1%、10.4%及14.2%,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均明显偏低,特别是交通运输类、农业科学类及军事类纸质资源的利用率最低,仅能达到2%左右,纸质馆藏资源严重闲置[6]。又如安徽科技学院图书馆,在信息科技发达的数字环境下,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重复发行,导致图书馆内纸质期刊无人问津,最终加剧了馆藏纸质资源的闲置率[7]。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为公众提供免费阅读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盘活闲置的纸质资源,让沉睡的纸质期刊流动起来,不仅能为全民阅读作出贡献,更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革新。
(三)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有机体
法律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为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提供了法律依据。部门规程方面,教育部2015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六条规定“图书馆应加强各馆之间以及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等共享服务。”第三十七条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地方条例方面,《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第三条规定“举办图书馆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积累和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第十条指出“本市鼓励学校、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向社会开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市图书馆条例》虽非适用于安徽省内高校图书馆,但对于安徽高校图书馆及各类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具体实践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以上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对图书馆社会服务性质等的规定均表明高校图书馆是有一个有机的开放体,能够实现与社会的有机融合,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当也必须面向社会开放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面临的挑战
(一)思想理念亟待转变
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有服务理念上的障碍需要逾越。首先,从高校图书馆建馆主体来分析,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高校自主建设,其建设、运行经费来自于高校,因此,校方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应重点围绕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而不应该过多地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其次,从高校图书馆的功能特点来分析,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其建设之初就已经拟定了服务宗旨、服务方向和服务内容,即为高校师生服务,这就限制了高校图书馆像公共图书馆一样面向社会开放。再次,从高校图书馆的开放特性来分析,与传统时代的图书馆相比较,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应是开放与包容相结合的有机体,区分“校内”和“校外”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服务理念,这在上一节中已经提及。
(二)服务模式亟待革新
以安徽财经大学来说,张维伟[8]分析其图书馆服务模式上存在一些亟待革新和改善的不足,这在安徽省高校图书馆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是图书馆服务的被动性,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图书馆仅仅开展传统的借阅服务。当读者在浏览中外文电子期刊、借阅工具资料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图书馆管理者的帮助,其服务仅停留在被动层面。二是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如因版权限制等诸多原因,多数资源仅能在图书馆计算机方可登录查看,给校内师生查阅资料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更不用考虑对外开放了。三是图书馆服务层次浅,这一点在服务模式的被动性中也有提及,即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代表[8]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仅仅停留在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层面,无法与信息时代相适应,更谈不上以共建共享为目标,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馆藏资源的社会化利用。
(三)经费短缺亟待解决
有报道指出,安徽巢湖学院图书馆[9]、阜阳师范大学图书馆[10]在采购资源、加强图书馆建设等方面均存在经费掣肘等问题,这在安徽省内高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做好高校图书馆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面向社会开放是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购置丰富的馆藏资源、配备优质的网络体系、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保障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经费保障。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辅助机构,没有对社会开放专项经费来源,高校本身在财政上也不具备足够的自主权,这种情况下一味地去推行面向社会开放,不仅会给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带来压力,还会冲击现有的管理结构和模式。
三、安徽省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对外服务的管理理念
第一,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意识。当今图书馆已完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被动的、封闭式管理和服务只会让高校图书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全馆上下,从馆内领导到图书管理人员、再到志愿者同学,都应转变观念,都要有敞开胸怀迎接社会读者的担当和意识,时刻准备着为来馆的所有对象提供服务。
第二,要迅速调整服务理念。对于被动服务、局限服务、浅层次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要求调整服务理念,加强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印伟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研究中也指出,图书馆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科学开展服务工作。
第三,校方应积极争取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各项政策支持,以相关政策为依据,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开放前工作准备有序,面向社会开放后工作开展有序。
(二)转变对外服务的管理模式
第一,要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改变既往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不仅仅停留在仅为校内师生服务和传统的借阅服务上,可主动尝试开展差异化服务,即根据校内、校外读者需求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如在校师生普遍素养较高,对各类数字资源、前沿资讯、知识服务要求较高,对传统纸质文献的需求较低;而校外读者则往往对纸质资源、工具书、报刊等兴趣更加浓厚。因此,高校图书馆可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差异化的服务。这种差异化的服务还可利用师生入馆时间和校外读者入馆时间的差异来安排,如在师生上课的时间内,可安排更多校外读者进馆阅读等。
第二,深入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我省高校类别多而全,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参与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中逐步提升面向社会开放的水平。如安徽中医药大学可在中医药方面作出更多宣传,安徽财经大学可以在财经类专长方面作出相关法律法规各知识普及;安徽建筑大学则可以依据自身特色和重点学科对社会普及更多建筑相关知识,提升社会成员全面阅读能力等。
第三,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并主动与各地各类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与各类文化机构进行跨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加大各类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多方发力促进共享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以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图书馆积极与铜陵市图书馆、铜陵市新华书店“三位一楼”的发展模式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措施,建立区域内共建共享的文化展示、交流合作平台。安徽各地高校图书馆要做好面向社会开放,就需要加强与社会各方的多方合作。
(三)多途径解决经费问题
第一,充分利用志愿者制度。《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四条指出,图书馆应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设置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岗位,支持与图书馆有关的学生社团和志愿者的活动。”源源不断的优质大学生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拥有的绝对优势,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优势,以补充经费不足的短处,借助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开展对外开放的宣传、服务等工作。安徽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创建书香社区的实践中,充分利用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创建了良好的书香社区,还锻炼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能力。
第二,积极开展课题合作。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展特色课题研究,不仅能增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为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提供经费补助。
第三,把握适当收费的原则。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公益性工程,其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尴尬局面,校方可以尝试建立适当收费的制度,根据对外开放后校外读者的实际情况,在某些服务项目上可适当收费,既满足校外读者的阅读体验,又可以给图书馆增加一定收入,为更好地对外开放提供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