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中“厕所革命”的问题与对策

2021-02-1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厕所革命改厕厕所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农村“厕所革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途径

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不懈追求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从最开始的简易旱厕到如今的农村整体推进的“厕所革命”,厕卫条件反映了农村的物质文明水平,承载着农民群众最基本的诉求和最切实的利益。当今时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方面取得的成果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人居环境也已发生了较大改变和提升。但我国厕所发展水平,尤其是农村厕所发展状况并不如人意,农村旱厕“脏乱差”现象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改变,农村“厕所革命”的推进过程存在很多难点和特殊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落后的厕卫条件作为影响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必须进行农村厕所改造。改造广大农村地区的厕所是乡村生态文明的外在表现,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

1.1 村容整洁的重要因素

美丽乡村,最直观的呈现就是绿树成荫的良好生态和宜居宜游的村容村貌。[1]整齐良好的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村民生活的直观反映。长久以来,我国农村以旱厕为主的厕所设施极其简陋,没有下水和蹲便器,味道重,废物随意排放,污染河流和空气,给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带来了困扰和不便,对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如期实现造成了困难,同时也给人留下了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较差的刻板印象。在农村推进“厕所革命”,是改善落后村容村貌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客观要求。“农改厕”通过安装下水道以及其它特定的方式将废物收集起来,统一进行资源处理,排放到农田等地区用作肥料处理,有效地避免河流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出天蓝、地绿、树叶繁茂的绿色宜居的村容村貌,助力于早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1.2 生产发展的助力

农村和贫困地区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地区,我国经济要想取得长足稳健的发展必须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建设。我国农村人口与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差距巨大,农村生活水平相较于城市生活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往往只有满足人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家居设施,没有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其中农村厕所问题造成农村水土污染荒废极其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经营活动,严重限制了农村生产发展。没有健康可持续的优良生态环境作为基础支撑,乡村生态振兴将难以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也将失去生态保障基础。[2]合理的生产发展是以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的,优质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把“厕所革命”纳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当中,提出“厕所革命”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必要助力。同时,“农改厕”的推进也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生活富裕的必然要求

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最终的目的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生活富裕涉及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是指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提升和发展。如厕条件是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方面,进行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民生活富裕的必然要求。首先,进行农村“厕所革命”可以缓解土地污染状况,增加农民可种植的土地,提升农民收入。其次,进行农村“厕所革命”还可减缓传统旱厕造成的水源污染,进行资源整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可循环式发展模式,为发展其它新型产业提供资源基础。再次,“农改厕”通过改善乡村整体的如厕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的废水废物的处理费用以及对生态环境修复的费用。最后,农村“厕所革命”的推进,不但为农民生活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让农民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促进农民的生活健康系数的提升。同时,减少了农民由于如厕条件不卫生导致的肠道疾病,直接减少了农民在就医方面的花费,提升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

1.4 乡风文明的外化表现

乡风是指特定乡村内人们的信仰、观念、操守、爱好、礼节、风俗、习惯、传统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农村社会群体行为的功能。[3]乡风文明衡量乡村振兴的重要尺度,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因此,在农村厕卫建设过程中,形成具有正能量的乡风文明是至关重要的,要发挥正确乡风对村民的教化作用和引导作用。

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农村乡风文明就无从谈起,所以说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是整个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导与根本,也就成为乡风文明之主体结构的核心[4]。推进农村厕卫条件改造工程,从农民的“身边事”提升农民安全与卫生意识,增强农民的幸福感,提高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营造出美丽、绿色、可循环的人居环境,培育形成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的意识。进行“农改厕”是改变农村相对落后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破除农民传统的观念,营造新时代乡风文明的必然要求。

2 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农民很多肠道疾病都源于简陋的厕卫条件,农村厕所阻碍了我们农村人居居住水平改善和美丽乡村发展进程。因此,农村“厕所革命”的推进刻不容缓。党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农村“厕所革命”问题,坚决地在广大农村地区掀起“厕所革命”浪潮。截至今年,通过党中央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积极部署相应的方案规划,地方政府积极配合,我国“厕所革命”进程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显著成果,许多农村地区新型厕所基本实现完全覆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监督环节不够完善

我国始终把农村厕改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自2015年开始,我国在全国各城市和农村都在积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各地政府积极制定合理的方案,“厕所革命”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以公共厕所数量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截至2018年,我国公共厕所数量由2014年的123718.32万座增长到2018年的147696万座,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良好结果。“农改厕”政策的主要实行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先进完善的厕所系统和下水系统,让农民群众共同享有国家发展带来生活水平上的提升。

我国陆续出台相关计划及措施推进农村改厕过程,考虑群众多方所需。但在部分农村地区的“厕所革命”推行过程中出现很多缺少必要配套设备,空有外表的“尬厕”。根据新华社在山西省娄烦县的报道,房前屋后、乡间路边、山坡沟里,没有围墙、没有顶棚、裸露在外的蹲便器随处可见,成为极其突兀的“风景”。[5]类似这种只有一个蹲便器的“尬厕”是我国农村改厕推进过程中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我国相关部门在推进落实厕改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落实厕所改造过程中,农村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修建前、修建中、修建后各个环节监督主体划分并不清晰,监管并不到位,以至于出现大量只要数量,只求政绩,不考虑百姓实际所需的面子工程,造成极大的浪费资源。

2.2 农民群众参与度低

进行农村“厕所革命”,能有力地提升农村卫生安全系数,筑牢农民的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显示,多数农民的肠道疾病都是由厕所粪便污染以及饮水不卫生导致。过去的农村旱厕,卫生条件较差,排泄物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滋生细菌。农民在细菌滋生的环境中长期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极易对健康造成危害,并可能产生人畜共同患病现象。

进行农村“厕所革命”,打破了传统的农村厕所模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随着“农改厕”的推进,蛔虫病感染率以及血吸虫感染率都有大幅降低。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带,农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对政策了解和解读能力相对较差,政治参与意识较弱。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很多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城里务工。老人、妇女、留守儿童渐渐成为留在村里的主要人口,这必然对乡村治理与社会整合产生影响。[6]老年人和妇女儿童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相对更短,对权力认识更加不清晰,政治参与度更低。一定程度上导致村民自治只停留在表面,自治程序难以落实。农村“厕所革命”是涉及广大农村群众的“身边事”,参与主体也应该是广大农民群众,但在落实过程中农民参与热情低,部分农村地区只是“村干部”参与。农民不愿参与,不知以何种方式参与,无法表达实际所需,是农村厕改落实上必须要克服的问题。

2.3 基础设施有差异性

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旱厕,资源分散,不好收集,加工处理难度大,难以利用,污染环境的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当前农村厕改主要采用生物降解的方式,来降低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经过特定的技术措施还可将废弃物变成安全有效的肥料。实现经济增收的同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将建设美丽乡村计划落实到了实处。

但在我国不同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条件对于厕所革命的进程都有明显的影响,厕改进程也存在很大差距。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江苏省农村采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式改善落后厕所卫生条件,厕改能力及质量在全国也处于先进水平。而我国西部,气候干旱,缺雨少水,依然存在大量传统露天旱厕,厕改进程大幅度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7]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良好,有较完善的下水系统,当地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改厕计划合理,改厕过程推进顺利。而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由于受到先天因素和其他条件的限制,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农村厕改无法借助于原有基础设施,加重了农村厕所改造实施的难度。

2.4 资金投入存在缺口

资金问题一直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关键问题,在我国农村厕改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资金存在缺口,需要农民承担费用,这也是广大农民参与热情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国农村地区收入较低,而冲水厕所的造价和使用费相较于农村原始的旱厕更高,由于某些地区修建过程存在的问题,后期还可能产生维修和养护的费用。农村比城市修建冲水式厕所的费用更高,山区比平原修建费用更高,建筑费用和人工费用的增长,造成某些地区的政府无力供给,无法给“厕所革命”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难以保证“厕所革命”的顺利完成。资金投入有限,而广大农民长期受“只要省钱就好、厕所什么样都可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愿意主动分担费用,甚至认为厕改是“多此一举”的环节,这些都阻碍着厕所革命的顺利推进。

3 农村“厕所革命”的针对措施

3.1 健全监督体系,确保厕改落实

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8]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8亿农村人口的国家,解决好农民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在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人口空心化严重,监督环节更加难以落实。村民监督是我国保障农民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过程中也要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确保农民监督权的实现。首先,在改厕计划实行前,村委会应牵头发起相关村民会议,倾听村民实际困难与需求,并把施工地点、实施环节、财政预算等相关细节告知村民,最广泛集中群众的意见,合理制定预案。面对深度贫困群众和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应多次进行商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在修建过程中,村委会要进行月度总结和季度总结、及时向村民公布施工进展、账目、突发情况,可采取奖励的方式鼓励村民及时进行监督和检查。修建完成后,要及时向村民进行报备“总账”,并保证质量以及后期维修问题。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专门设立“农村厕改”问题邮箱和电话,方便农民群众在修建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及时行使监督权。上级部门要对改厕情况及时进行检查,确保厕改环节精准落实。

3.2 发挥党员力量,促进村民参与

习近平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9]农村“厕所革命”是建设美丽乡村和振兴乡村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涉及到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改厕”在建造过程中时要多元群体协同发力,共同建设。农村“厕改”是关乎每个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必须要提高农民的参与热情。要最广泛地集中百姓的智慧,将人民的智慧贯穿于厕改建造、完成、使用的过程中。党员同志要以身作则,竭尽所能地投入到“厕所革命”的建造中去,给其他村民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向村民宣传农村厕改的相关信息,提升村民对厕改问题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清楚“厕所革命”的必要性,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于参与到厕改过程中的农村群众,基层村委会应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引导其他村民参与到厕改推进过程中,促进农村“厕所革命”计划的完成。

3.3 建设因地制宜,调整相应方案

我国国土面积大,经济文化发展并不完全同步,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状况和原有基础设施存在着明显差异,在“农改厕”推进过程中,不同的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度来适时调整相应建设方案。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状况发展良好,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多数农民家庭已有或有条件配备下水道处理系统的,可以依托原有设施,推广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进行厕改。同时,三格化粪池或双瓮漏斗式新型厕所适合在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和暂时不能配备完整的排污治理系统的地区推行,可以最大程度的方便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在缺少资源,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部地区,要考虑一切突发情况,可以尝试推广通风改良式厕所,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系统。农村“厕所革命”应采取分批进行,由易到难,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分类制定推进方案。应以提升改厕质量为要求,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目标,稳步推进厕改进程。

3.4 争取奖补资金,落实专项保障

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要尽最大可能争取“奖补资金”,还要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兜底作用。为减缓农村厕改过程中因资金缺少带来的弊病,中央财政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推进“奖补资金”政策,用以促进农村改厕的进程。“奖补政策”主要用来补助“厕所革命”落实环节中产生的费用,并且侧重于厕所革命完成质量好的地区,和当前年度实施的村和户。[10]各个行政村应该结合本村实际,着重于提升厕所改造的品质,以质量取胜。要积极完善“厕改”的其它配套设施,使户厕改造让群众满意,实现“厕所革命”的整体推进。还应采取分批改造的方式,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发挥奖补资金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用“奖补资金”推动农村“厕所革命”的具体落实。同时,各级政府应为“厕所革命”设立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兜底作用,保障厕卫改进工程顺利推行,使农村“厕所革命”可以真正满足人民的需求,取得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厕所革命改厕厕所
厕所囧事
关于南陵县农村改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涪陵区义和镇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进展良好
厕所
中国计划用“厕所革命”提振旅游业
河北:农村改厕取得突破性进展
改厕工程彰显民生情怀
记得上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