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2021-02-13龚劲丹吴家林姚文英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宁德工作坊立德

龚劲丹,吴家林,姚文英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高校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众所周知,高校是大学生确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需要广大教育者对学生精心引导和栽培,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铸魂育人。高校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教育为主要依托,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五育并举”,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1 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理论依据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身心健康,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需要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这五个方面均衡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家领导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现阶段,劳动教育几乎被家长、学校、社会忽略,忽略劳动教育不但不利于学生个体发展,更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新时代将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主题之中,凸显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1.1 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1],历史唯物主义是将人类物质劳动作为出发点的劳动史观,认为劳动具有本源性价值,认为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劳动的论述很多,强调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马克思的思想体系都是围绕着劳动问题展开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思想内容深刻而丰富,是人类精神的巨大财富。[2]

1.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并进一步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3]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劳是实现德智体美的基础,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4]同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体验了著名的“木桶理论”:限制木桶中水位的高低,不取决于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放到一个人的身上也正是这样,“德智体美劳”相当于那些木板,要想在桶中装下更多的水,更重要的应该是“补短”才对,德智体美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3 新时代赋予劳动教育新内涵

2 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究

为了进一步贯彻《意见》精神,宁德师范学院出台一系列措施,将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学生教育管理之中。

2.1 劳动教育管理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2.1.1 劳动教育制度建设中体现立德树人

制度建设为劳动教育的长远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宁德师范学院出台《宁德师范学院本科生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 《方案》),从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内容及办法和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对本校劳动教育实施制定了详细方案。《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根据实施内容将劳动教育主要任务按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进行了详细分解。

《方案》完善了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实施办法。在课程设置上明确规定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课程性质为必修课,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两个环节,合计32学时、2学分。其中在通识课程模块设“劳动通论”,计16学时、1学分,在集中实践环节设 “劳动实践”,1学分,折算计16学时。在专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集中实践环节设 “劳动实践”,1学分,折算计16学时。课程教学中的“劳动通论”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劳动实践”主要包括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等。 通过课程教学和劳动实践锻炼,增强学生热爱劳动、诚实劳动意识,让学生积累更多劳动经验,提升未来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培养工匠精神,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2.1.2 劳动教育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

实践活动是劳动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能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另一方面能加深劳动者对积极劳动观、价值观的认同。学校积极搭建劳动实践平台,将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教学实践和劳动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

第一、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劳动通论”在课程目标设置上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劳动通论”教学内容比较广泛,覆盖了劳动思想、劳动伦理、劳动相关法律、劳动与生涯规划等劳动科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授中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实质,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和积极的劳动精神。

(7)通过上面粒子群和遗传算法不断迭代寻优,分别得到群体最佳个体gbest_PSO和gbest_GA,信息共享,比较gbest_PSO和gbest_GA好坏,选择较好的作为PSO和GA下一代进化依据,进而获得全局最佳值global_best。

第二、在劳动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劳动实践包括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等。《方案》规定生产劳动主要通过专业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实践教学环节完成,服务性劳动主要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日常生活劳动主要通过实行集中劳动实践和平时分散劳动实践相结合管理落实。生产劳动方面,每年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实习、实训,以师范生为例,每年所有学生都参加教育实习,其中,有300多人次师范生到基层中小学顶岗实习和支教;三十多年来后山夜校义务为群众授课累计达1760多人次,义务授课8010多节,获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近三年,共获得省级以上银奖2项,铜奖10项,优秀组织奖1项,精准扶贫奖1项。19个创新创业项目获得省教育厅立项资助,资助金额达到89万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对接农户、合作社、学校、政府、企事业等单位30余个,有效助力乡村经济扶贫和产业升级;目前,在校孵化大学生创业团队30支,项目涉及电商、教育、文创等类型。服务性劳动方面,不断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平均每年组织200支队伍2000多人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全覆盖;在第十六届省运会期间,近4000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超过在校生总数的98%,服务时长达20万多时人次,获省运会嘉奖等,学校两度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评为“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日常生活劳动方面,规定学生每周二下午进行教室、宿舍卫生等区域的打扫、清洗保洁等;设定劳动周,大一至大三学生,每周约400人左右以打扫校园卫生、保洁校园环境等形式参与劳动锻炼,学生每学期需参加一次劳动周劳动锻炼,辅导员根据学生劳动态度等给学生评定劳动实践成绩。

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下一步学校将实行“示范+覆盖”的运行模式,让学生负责教室、教学楼和宿舍的卫生清整,轮流值日,学校派专人定时检查和学生互查等方式为包干区评分,给参与劳动学生登记成绩,并将此成绩作为学生个人和集体评优的指标之一。为了使劳动成为学生的习惯,将实行 “四个一”劳动教育规范管理活动,即:每学年提供一项劳动育人征文比赛、每学年开展一次劳动竞赛、每学年进行一次劳动先进班级和个人评比、每学年组织一次劳动教育专题讨论。通过“四个一”目标的建立,在劳动实践中践行立德树人。

2.2 劳动教育方法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不同时代赋予劳动教育不同的管理方式,建国初期劳动教育是简单的“回归”,六、七十年代是放弃课堂上山下乡,而近十年随着观念的变化,孩子以学习为中心等原因,劳动教育名不副实。新时期高校应根据目前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特点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创新性打造具有特色、深受学生喜欢、便于学校管理的劳动教育理念和新方法,激励大学生崇尚劳动,勤于劳动,使劳动教育成为学生的新时尚。

首先,推出好点子,让学生辛勤劳动。宁德师范学院语言与文化学院学工办为了让学生做好教室卫生,推出“主题教室+教室卫生”评比活动,学生们倍感新奇,不仅将教室上上下下打扫的干干净净,还群策群力凝练各个班集体独特的精神风貌,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于教室的精心布置之中,推陈出新使该学院的教室面貌焕然一新。宁德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为了让学生做好宿舍卫生,推出“美室杯”宿舍美化评比活动,团委为了更好地开展班级团支部工作,推出“红旗团支部评选活动”,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同学的主题层出不穷,同学们通过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参加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合作,享受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这就是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其次,劳动成就未来,鼓励学生创造性劳动。积极鼓励、帮助学生参加“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活动。 生命科学学院的“移蟹千里”团队代表宁德师范学院参加了两届全省“互联网+”大赛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同学们不但起早贪黑做实验、改课件、打磨,还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参与大青蟹养殖,服务乡村振兴。他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就是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最后,劳动价值认同,让学生热爱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暑期时间进工厂、下基层、进社区,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树牢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认同。2020年7-8月共有400多支队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小模型,大能量”的社会实践队带着他们自制的各种木模型玩具,每天下午,到宁德蓝丝带助残帮扶中心,和患有自闭症的小伙伴一起拼装。这些木模型玩具,花费了小组成员很多的汗水,实践开始前,为了设计图纸,曾同学等每天在实训基地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为了教好自闭症患者怎么拼模型,队员们都要先自己熟练掌握,每次来来回回拼拆了都要4个多小时才完成,他们还想把实践活动中拼装完成的80件模型进行义卖,用来帮助这些自闭症患者,劳动唤醒他们的爱心,他们上了《中国青年报》,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这就是新时期的劳动教育!

2.3 校园文化建设中劳动教育与立德树人的融合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价值取向和历史文化底蕴,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加入劳动教育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同学们传递习近平总书记的劳动教育思想:“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6],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

第一,引领价值:树立“劳模精神”。首先,学校加强宣传,推选劳动榜样。通过广播、视频等媒体,在校园播放“青年劳动之声”、“15秒正能量”等宣传片,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和工匠故事,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征文比赛、视频大赛,推选“我身边的最美劳动者”主题活动,增强劳动教育的丰富性;易班网通过微直播、微图说、微寄语等板块劳动模范,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其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劳动爱好,推出“劳动+”劳动教育品牌,打造“劳动+”团体先进、个人先进,实现对青年学子劳动教育方面的分类培养。再次,聘请劳模为兼职教师,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在学生中形成“我以劳动为荣”“我劳动,我快乐”等良好风尚。

第二,涵养价值:唤醒“工匠精神”。为培养工匠精神,弘扬闽东文化,学校积极参与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活动,建设“宁德师范学院闽东畲族优秀文化传承工作坊”,工作坊主要为闽东畲族歌言传承工作坊、畲族民间舞蹈传承工作坊、畲族武术传承工作坊、畲族银饰设计工作坊、闽东木拱廊桥建造工作坊、柘荣剪纸艺术实践工作坊、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工作坊等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坊,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再此基础上还不断寻找闽东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工艺,拜访老艺人,培养文化、工艺传承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学生工作部(处)成功申报“闽东之光”视角下,构建闽东畲族优秀文化传承工作坊”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充实工作坊的内容,建设宁德师范学院“闽东畲族歌曲、舞蹈、武术、银饰,柘荣剪纸,木拱廊桥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力求使该工作坊落地生根,通过劳动实践,培养文化、工艺传承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同时唤醒大学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推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第三,实现价值:厚植“劳动精神”。为了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成立学生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以生活技能养成为目的,开展劳动竞赛。他们精心设计“达标宿舍”、“示范宿舍”“最美宿舍”“‘美室杯’宿舍文化月”“二级学院宿舍创建排行榜”“新生宿舍传帮带”“最美教室”等宿舍、教室评比活动,激发同学们养成劳动习惯,用勤劳的双手美化宿舍、教室居室、学习环境,用美好的心灵营造宿舍、教室和谐人际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积极投身文明校园实践活动中,最后通过每年一度的“劳动月”系列总结活动,让同学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劳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厚植“劳动精神”。

3 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的保障机制探索

劳动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多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拓展劳动实践基地、保障经费投入等多方面机制的建立健全。

3.1 多部门协同育人

为了统筹协调劳动教育各机构,更好实现立德树人,宁德师范学院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分管学生工作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为成员单位,下设教学组、学生工作组、科研组、宣传组。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实行专题会议制,定期或不定期召集各工作组成员召开研讨会,交流近期劳动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多部门组成的劳动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顶层设计,为劳动教育的推进保驾护航。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宁德师范学院原有的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学校依托教务处,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劳动教育教研室目前已有1名专任教师,在此基础上,每个二级学院配备1-2名兼职教师为劳动课教师,组建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学团队,负责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加强劳动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为更好推广劳动教育做好人才储备。

3.3 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基地

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校内劳动基地建设,多渠道拓展劳动实践场所,目前学校已有校外实习实训基272个其中师范类72个,非师范类200个;校内创新创业团队30支,学校还成立了非教学机构的创新创业学院、闽东乡村振兴学院产业学院等,这一切,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共建劳动教育实施机制,学校和上汽集团、青拓集团和时代新能源等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下一步将聘请相关行业领军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来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学校劳动教育。

3.4 保障经费投入机制

经费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设置专项劳动经费,同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以便更好推进劳动教育。

4 结束语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抓好劳动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宁德师范学院主动担当作为,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将劳动教育融入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宁德工作坊立德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宁德时代价值几何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