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消费理念下乡村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2021-02-13戴燕燕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创特色

戴燕燕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在新消费理念影响下,加强乡村文创产品设计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广。将乡村元素融入文创产品中,再借助乡村旅游的传递出去,使更多消费者能够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来,达到消费引流的效果。同时,将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相结合,设计和开发出更多优质创意的文化产品,改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为旅游文创产品市场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1 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价值体现

1.1 审美价值

与常规旅游纪念品相比,乡村文创产品的审美价值更加突显。此类产品大多外表美观,与乡村地域文化特色相融合,结合社会大环境,依靠线条、色彩与质感等方式进行艺术表达,使产品内容、形态等得以创新,吸取更多典型的乡土文化元素,如原始图腾、刺绣、剪纸、竹编等等,科学把握材料与产品间的联系,使文创产品不但带有乡土气息,还能够符合时代潮流。此外,乡村文创产品还重视情感体验。这就要求设计时不但要呈现完美的作品,还要丰富其功能,为消费者带来愉悦贴心的情感体验。

1.2 经济价值

该价值是判断设计能否带来商业效益的重要依据。乡村文创产品要想取得良好的市场流通效果,势必要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对此,在产品设计与开发时,应注重经济价值的开发,使地区标识与文化特点充分展现出来,以文具、食品、纪念品等适宜批量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为主,由此获得预期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值得强调的是,设计者不应过度追求经济价值,忽视产品原本工艺与文化传承,应对材料、产品结构与设计流程等进行规范,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文创产品的经济效益。

1.3 文化价值

对于文创产品来说,以文化价值为核心所在。此类产品在抽象的文化资源理念引导下,将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与民众智慧充分展现出来。与常规产品相比,文创产品的功能需求相对较低,民众更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对此,设计者应重视文化要素的提炼,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特色资源、传承乡村优秀文化,设计和开发出更多富有“乡味”的文化产品,激发民众的文化意识,通过购买文创产品投身到乡村文化传播事业之中,以商贸交易推动文化传播,帮助国民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1]。

2 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现状

2.1 府谷文化概况

府谷位于我国陕北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等等。占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辖14个镇,17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4.75万。县域经济发展迅速,是国家西气东输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全国文明县城。当地拥有悠久的非遗文化,如剪纸文化、地方小戏二人台等。当前,在府谷旅游纪念品中剪纸作品数量较少,且工艺品质残次不齐,一些精致的装裱作品不但价格高昂,且游客不便带回,许多游客不会选择购买此类纪念品。此外,府谷的面花、面塑工艺也是传统文化之一,将面团揉捏后,用剪刀、竹签等工具进行雕刻,变成狮子、鲤鱼、仙桃等造型各异的“面人人”,但因在特定节日中才会出现,存储时间有限,不利于在文创产品竞争中得到更多发展优势。

2.2 游客消费观调查分析

为了解乡村游客的新消费观,设计一份“文创产品认知度”的调查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对年龄在18—55岁之间的青年、中年、中老年群体进行调查,了解游客对乡村文创产品的认知与消费观。根据调查结果可知,有60%左右的群体会选择购买纪念品,剩余40%表示“视情况而定”,这意味着大部分游客对纪念品持有一定的购买意愿。在购买类型方面,游客更倾向于特色商品、带有景点特色的文创产品,购买卡通玩具、办公用品的占比较小,且游客在购买时更注重其纪念意义,其次为实用性、观赏性。据调查,当前乡村旅游中青年群体的占比逐渐增加,18—30岁的群体占比在45%左右,且超过50岁群体因财务自由时间较多,占比达到34%左右。因游客规模不断扩大,类型多样,要求文创产品设计应符合大众化要求。根据本次调查可知,青年主要与家人、朋友等一同出行,普遍认为府谷景区中的纪念品地域特色不显著、质量有待提升,价格并非限制购买的主要因素。从游客角度来看,渴望能够购买到带有当地特色的文创产品,这说明产品设计应以地域性、原创性、唯一性为核心,且当代青年更注重文创产品中的时尚气息,要求在设计中结合时代元素,使产品能够展现当地文化的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当代色彩。只有这样,才能够与游客的新消费观相匹配,推动府谷地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

2.3 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不足

一方面,缺乏产品特色。通过调研可知,当地市面文创产品以钥匙扣、石头吊坠、手链等为主,这些文创产品在各个景区中几乎都有售卖,缺乏当地特色。部分商家的文创产品认知不高,一些产品都是批发购买,通过售卖赚取差价,部分产品做工粗糙、风格相同,自然难以展现和传承府谷文化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大大降低。此外,部分销售者为农民,一些商铺为民居,在自家庭院中售卖产品,经营方式粗犷,将食品与文创产品混在一起,以“十元三个”、“买三送一”等方式售卖,缺乏规范有力的管理,使游客的购买欲望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文创产品附加值不足。文创产品是将文化与产品整合起来,在售卖产品的过程中实现文化传输。文创产品是对器物自身文化进行挖掘与反思,通过设计手法使文化与现代气息相结合,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府谷当地售卖的特色农产品,很难使人感受到“特色”所在。产品创新多体现在包装层面,忽视地域文化传承方面的创新。通过产品设计无法让游客感受到府谷文化内涵,自然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当撕掉包装后,产品很难判断出处。可见,当地文创产品的附加值不足,且地域文化缺乏宣传推广,值得后期加以重视,并在设计方面进行弥补和完善。

3 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有效措施

3.1 总设计思路

文化与设计相辅相成,没有文化的设计便失去了灵魂。对于地域文化来说,可集中反映出乡村文创产品内在的丰富涵义,特别是地域特色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需要与当代元素结合起来重塑,才可促进产品综合实力提升。在“府谷礼物”设计题材选择方面,将当地多样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设计理念方面,坚持化零为整的原则,挖掘多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如人文景观、非遗文化、自然美景等等,从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着手整合成多元文明,使乡村风情得以充分展现。在色彩应用方面,可将波普文化与当代流行元素有机结合,展现府谷文化包容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要求。在产品风格上,以扁平化设计为主,使当地黄土文化、长城文化等巧妙的融入当代文化中,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前期调查与数据分析,与府谷文创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以下设计思路。一是将府谷礼物分为观赏、使用、保存三种类型;二是设计开发乡土情怀、黄土印象、乡音厚土三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四是通过创立品牌、注重包装等方式,制作出丝巾、扑克、T恤、胸针等多样化旅游产品,将当地风景、非遗文化、动物等充分展现出来,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3]。

3.2 地域文化元素挖掘

3.2.1 当地特色农产品。府谷位于黄河流域,农业历史悠久,且纬度较高,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促进植物储存糖分,为新鲜瓜果生长营造得天独厚的环境。当地西瓜、红枣、黄米、荞面等均长势良好,销往全国各地,尤其是海红果、黄米,曾被授予中国地理特色产品称号,“海红果”树享有“钙王”的称号,黄米产物营养丰富,方便携带,成为游客购买的首选产品之一。以黄米为例,该作物果实为团状,成熟后黍子头垂下。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可用密集的点元素表现黍子,并用硬朗的线条勾勒叶子,与黍子的柔软形成对比。在海红果文创产品设计中,该果实较小,形状边缘,叶片为卵圆形,可结合这一特点进行绘画,果实外表轮廓饱满,枝条曲折方直,用方与圆的对比将果实造型特点直观展现出来。

3.2.2 当地非遗文化。府谷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内重点文化保护基地,二人台被选为非遗保护项目,将地方文化特色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剪纸作为民俗活动的一种,精巧绝伦的剪纸工艺常令游客眼前一亮。当前,府谷当地纪念品中剪纸作品数量较少,且小型作品的做工粗糙,大型精致作品携带又不方便,游客的购买欲望较低;面团同样是当地非遗文化之一,由工艺师傅用面团捏出各式各样的“面人”,但因多用于特定节日中,且保存期较短,使文化传承受到阻碍。

3.2.3 当地文化景点。府谷位于陕西文化名城,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景点数量众多,如千佛洞、神龙山、文庙等,可从上述景点中提取造型元素,将其投入到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之中。当地文化景点多为建筑,建筑外形具有较强的视觉识别特点,可用自由线条勾勒建筑轮廓,以倾斜线条回执形体空间感,使景区建筑得到平面化处理。在视觉表现方面,可通过点、线、面的方式造型,以不规则的点元素为基础进行内部细节秒回,通过点的密度、大小等将整体建筑风格、氛围真实的呈现出来[4]。

3.3 文创产品设计整合

3.3.1 府谷文化品牌形象设计

针对府谷当前文创产品现状,为加深此类产品在游客心中的印象,使其更具地域特点,可通过创建乡村文化品牌的方式,赋予纪念品更多的文化内涵,通过树立品牌形象传扬当地文化。在“府谷礼物”设计中,应以“乡土”为中心,将乡土情怀、黄土印象等设计理念充分展现出来。在字体设计上,应具有较强的识别性,信息容量大。在品牌logo设计中,最终确定选用汉字“府谷礼物”为品牌设计基础。同时,将剪纸、窑洞建筑等特点结合起来,设计出多变的字体字形,经过对比后,最终采用山形元素进行展现,并将黄土、二人台等融入其中,依靠形象思维使标志展现出理想的视觉效果。府谷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山形元素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其字体笔画粗细不同,“谷”的“口”字采用粮仓造型,展现出农民丰收喜悦之情。笔画在转折位置采用的是二人台中的托举动作,用弧度代替僵硬的直角,使字体整体更加质朴有趣味。在色彩选择方面,背景以白色和红色为主,展现村民对生活的热情,且从心理暗示角度来看,红色更易激发人们收到礼物后的喜悦感。

3.3.2 新老材料融合

在乡村文创产品设计中,以往生产采用大多直接取于大自然,如树木、竹子、草等等,将其制成陶瓷器或者竹帛等等,因当时需求量较少,处于大自然承受范围内,但当前人口数量增加,游客也成倍增长,如若仍直接从大自然中取材,不利于环保理念贯彻落实,许多手工艺还会因失去原材料而无法传承下去。为解决上述问题,要求乡村文创产品开发采用新老材料融合的方式,遵循环保理念,以府谷的柳编产品为例,作为此类文创产品的原材料——柳条来说,为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当地已经陆续开发出许多可替代的原材料,通过新旧材料融合的方式,不但可开发出更多新兴文创产品,还可保护乡村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降低文化产品的制作成本,在新材料的支持下使文创产品更具美感,增加产品附加值,也使得现代化文创产品设计理念被充分呈现。

3.3.3 丰富文化衍生品

为提高文创产品附加值,除创设文化品牌、丰富产品形象设计、新老材料融合之外,还应设计出一系列文化衍生品,使游客与景区交流互动,增强旅游趣味性,激发对文创产品的购买欲望,对传播当地文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景点门票。在乡村旅游期间,景点门票常因纸张较薄、不利于携带等因素被游客抛弃,尤其是在线上预约模式开展后,游客多使用电子门票,纸质门票越来越不受重视。但纸质门票也属于旅游印记之一,可通过创新景区门票,将府谷八处景点设置为“八折联票”的形式,每一折代表一个景点,且每个景点均为剪纸造型,门票后方带有裁剪线,游客将门票裁开后可当做书签使用。同时,门票采用薄厚得宜的纸张,并在版式上进行扁平化处理,此种有质感的门票会为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5]。

(2)方巾饰品。根据游客调查可知,当地光照充足,在旅游时方巾作为防晒遮阳品,与雨伞相比更易携带。对此,设计者可根据地域特点设计方巾等一系列饰品,将农产品、特色景点等元素应用其中,并采用艳丽的色彩,与当代时尚元素交流碰撞。方巾与“包头巾”的陕北文化特色涵义相似,不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美观性,还可使游客仿佛进入陕北日常生活之中,带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此外,为满足女性群体需求,还可采用红海果元素进行饰品设计,与红玛瑙材质结合起来,打造出带有乡村特色的饰品。红海果形态饱满,可设计成发夹、手链、卡包等产品,整体造型活泼、做工精巧独特,还带有硕果累累的美好寓意,更易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深受广大游客喜爱。

(3)纪念章。“旅游印章”源于日本,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一种“打卡文化”深受青年群体的喜爱。“印章”原本是一种实用记号,近年来逐渐成为游客记录行程的方式之一。在府谷地区可有偿提供游客充满设计感的“打卡本”,游客可在不同景区中获得颜色各异的印章,充分调动其游览兴趣。在府谷县的文化纪念章产品中,以带有区域特色的“土”与文化集合起来,在章柄位置设置景区标志性建筑,在当地八大景点中,每处景点用不同颜色区别,如神龙山为黄色、文庙为紫色、千佛洞为粉色等等,还可根据不同季节配置与风景相应的创意印章,此种方式更具纪念意义,使游客更愿意参与其中,丰富旅游体验感。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业逐渐发展壮大,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区域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乡村建设发展中,文创产业可为乡村旅游提供强大支撑。对此,应根据游客的新消费理念,将当地风景与人文特色融入文创产品设计中,把握好与其他乡村文创产品的区别,避免走同质化道路,还应通过加强文化品牌形象设计、新老材料融合、丰富文化衍生品等方式,促进乡村振兴与文创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文创特色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特色种植促增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