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及启示

2021-02-13王燕秋王永凤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认同感新加坡国家

王燕秋,王永凤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其在经济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战略和措施、为追求政治稳定所实施的方针和策略以及在社会管理层面所采取的方法和举措,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实际成效,并为开展国民认同教育提供了条件。邓小平同志曾提及:“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管得严,算是好的,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1]对新加坡在较短时间内的崛起进行剖析,会发现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是对国民进行国家认同感的培育,特别是在中小学国民认同感培育中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新加坡中小学在国民认同感培育方面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内容设置上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因此,研究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新加坡中小学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必要性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移民国家,从建国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从一个失业率高,缺乏住宅、土地与天然资源,不断寻求国际承认、求存求活的蕞尔小国一跃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迅速解决了居民住房、孩子教育以及公共交通等问题,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作为一个“多元性质国家”,能够在独立后用较短的时间处理好各种种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社会安定等问题离不开国家对国民进行国家认同教育,尤其是在中小学教育中积极推进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施,让学生从小对国家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

1.1 多元文化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新加坡社会多年来一直呈现的多元状态离不开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所实行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移民政策,再加上新加坡人种复杂,宗教信仰繁多,这种文化多元和种族分层便成为政治骚乱的导火索。早在新加坡尚未独立之前,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的关系就处于紧张状态,即使李光耀一直把培养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但仍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华人与马来人之间矛盾激化。除此之外,不同族群之间没有宗法血缘关系作为连接枢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难以调和,因此,新加坡独立后,力求能够民族和谐、团结一致。李光耀在回忆录中提到 “我们的人民虽然分为不同族群,但是只要政策公平、不偏不倚,大家就会和平共处。”[2]可见,新加坡自建国之初就高度重视民族关系的和睦,并试图构建一个国内各民族都能认同和接受的共同价值取向,以维护新加坡的社会发展稳定、种族团结和谐以及经济高速发展。

1.2 中小学生关乎国家未来建设

政府采取有利的措施,在学校、家庭和工作场所对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尤其是对中小学的国民认同教育进行适应时代变迁的教育改革。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其所处的中小学阶段又是品德行为、性格特征形成与筑牢的关键时期,因此,向学生灌输新加坡国家的思想,进行国家认同教育,为新一代的优秀青少年将来成为国家社会的中坚力量奠定基础。

在进入现代化社会后,新一代中小学生成长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认为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水平是自然而然和理所应当的,无法切身理解树立国家意识的重要性。21世纪初期,新加坡《海峡时报》曾做过一份调查,报道出的数据显示,有多达半数以上的新加坡青少年之后会考虑移民。青少年作为新加坡民族未来和国家前途的希望,如若像数据显示的那样,岂不是国家在遭遇风暴和困难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会选择逃避而不会留下来建设国家,这是非常值得担忧的。因此,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在中小学开展国家认同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国家的认同感。

2 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路径

实现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加坡中小学校注重宏观角度与微观层面的结合,从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在课内课外都采取了有效的方法路径,使国家认同教育取得了实际成效。

2.1 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理论渗透

新加坡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德育课和寓道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两种方式。德育课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历程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其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对课程进度进行巧妙安排,比如让他们从爱父母、爱家庭、爱家乡,再逐层上升扩展到爱社会和国家。除此之外,面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教学用的参考书目和教育手段也会存在区别。比如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书目主要以卡片、绘本为主;较高年级采用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例为教学手段。在教材内容上,吸取儒家伦理中的精华之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造和摒弃,并结合本国“多元文化”的性质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整,渗透着浓厚的东方道德价值观。

除德育课外,新加坡中小学通过在不同学科中加入国家认同教育元素,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以彰显,发挥渗透作用。[3]例如新加坡语文教材中会有关于东方国家的节日仪式、生活方式以及发展历史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东方国家文化,吸收学校讲解课程知识时所强调的尊长爱幼、文明礼让、邻里和睦等价值观;历史教材中,多位对新加坡有杰出贡献的英雄人物事迹,培育青少年国家责任感;音乐教材中的歌词会体现对新加坡国家的热爱和歌颂等。此外,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在不同层次规定了相应的德育目标。这种通过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性的教学方式,也是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取得成效的重要途径。

2.2 以课外活动开展潜移默化影响

新加坡中小学除了正常的课程教学以外,还普遍开展了五项辅导活动,分别是榜样、阐释、规劝、环境和体验。[4]这些课程辅助活动不仅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和严格的选拔制度,而且因为活动的技巧性,需要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以期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5]

为了切实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活动联系起来,把课程上所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内化于心,新加坡中小学还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在每日的升旗仪式上让学生齐唱国歌和背诵誓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自由创设情境,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通过笛子、武术等文体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本地文化,开阔视野,增进对本地文化的认同;通过研学之旅让学生到国家重点机构、历史博物馆以及文化遗产地进行体验式的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新加坡的建国历史以及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感,认识到国家每一寸领土都是来之不易的,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3 以社区服务参与作为实践落实

除了在课程教学内容和课外活动开展两方面对中小学生开展国家认同教育,新加坡中小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社区服务活动的参与。社区服务计划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归属感和献身精神。[6]教育部为了推行学生社区服务计划,规定参加社区服务的学生可以获得额外的课外活动分数或徽章,这也是学生升学时学校考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7]

另外,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还可以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区服务活动通过扩大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空间来培养中小学生的责任心,帮助他们养成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例如帮助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探访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收集旧报纸、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进行筹款做慈善活动;到历史博物馆为参观人员进行内容讲解和指导;维护公园基础设施或领养流浪街头的小动物等。让中小学生认识到自己为他人、社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国家认同感和对国家的承诺,成为奉献社会和建设国家的青少年。

2.4 以立体德育网络相互配合协作

虽然学校是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主阵地,但仍有其自身局限性,只能覆盖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不能覆盖学生生活的全部,换言之,中小学生在家的时间可能远远大于在学校的时间。因此需要学校和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合力作用。

新加坡政府认为家庭是培养中小学生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根基力量。父母要为孩子的国家认同教育创建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充分发挥家庭的教化作用,对孩子言传身教。同时教育部也认为家庭日常的生活行为方式甚至举止言谈都会潜移默化的向下一代进行输送,因此,力求创新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式,提出创建家校合作组织,编制家校合作指导手册。社会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一方面通过社区举办的各种文体社会活动、帮助社区残弱人士等具有文化或服务性质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为学校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免除学校的后顾之忧。此外,媒体对中小学生及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培育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小说、报纸、娱乐图书等大众传媒能够使民族思想得以传播,社会传媒以正确的舆论进行宣传和引导,向中小学生传递国家文化价值观。

3 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我国的国家认同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新加坡人口以华人为主体,与我国有着相近的文化渊源,其在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上所采用的实践路径也能够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借鉴。我国可以吸收新加坡的可取之处,结合国内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探索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发展之路。

3.1 各学科间相互配合形成国家认同教育合力

国家认同在学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属于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中小学语文、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课程都应基于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知识体现这一课程目标。课程是中小学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主渠道,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中,应进一步明确把国家认同纳入各个学科的课程目标中,切实将国家认同教育落实到教材和教学过程中。

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明确和凸显国家认同教育目标,可以从学科主讲内容入手。以社会责任担当为例,语文课可以让同学们课下搜集古今中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名人事迹并与同学进行分享讨论;劳动教育课可以让同学们进行劳动体验,通过捡拾路边垃圾并进行卫生打扫,告知其随手丢弃垃圾给他人带来的不便,帮助其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以爱国教育为例,历史课可以让学生分组围绕历史事件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汇报,让学生对爱国精神产生初步认知,再让其与父母交流何为爱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精神的理解,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地理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查阅领土和观看不同省份的短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国家领土不可缺失、不可侵犯,每个省份独一无二,激发其民族自豪感;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学习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老师也可以透过歌词表意去讲解其中更深层的涵义,加深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3.2 注重开展多样教育实践活动强调知行合一

我国学校除了在德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也会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但多以大学生为主要人群,而中小学生多面临升学压力,学业繁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在孩子低年龄段进行书法、美术、朗诵等多方位发展,也很少让中小学生深入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来看,多为社区清洁、街道扫除、爱老敬老等活动,形式套化无趣,较为单一,中小学生参与性也较低。

新加坡社区服务计划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仅学习理论知识,而较少进行实践活动,无法在中小学生内心形成对社会、对国家的认同感。因此,中小学校可以效仿新加坡社区服务计划,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服务的课时和学分,让中小学生结伴成组或者在父母的帮助下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寒暑假外出游玩的机会,让中小学生了解到所去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概况,使其了解祖国某一个地方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而反观和深入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和奉献精神。除此之外,学校应积极与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沟通和合作,拓宽社区服务渠道,为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创造条件,多组织中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募捐、慈善义卖、跳蚤市场等活动,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社会服务项目,既可以让中小学生在繁重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社会实践得以放松,又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效忠感。

3.3 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构建立体德育网络

在新加坡,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三方合力,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辅助。[8]在我国,为加强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的实效,除了要发挥学校在其中的指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调动家庭和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育合力,推进国家认同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一,中小学校除了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劳动,例如每年春天利用操场周围空地种植一些蔬菜,成熟后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让其带回家里做成食物并统一进行展示发言,让学生对自我价值产生认同的同时,也会促进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第二,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爱国精神养成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可以带孩子阅读历史文化书籍、参观艺术展览,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参与家务来培育其责任感,对其进行生活习惯、礼仪行为等方面的培育。第三,社会作为外部环境课堂,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各层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联动效应。如为学生提供参观、调查的专门文化机构场所和文化资源等,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国家认同教育氛围,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对传统国家认同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开发,为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提供支持和补充。总的来说,学校在发挥引导作用之余,还要开辟多种渠道加强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联系和衔接。

3.4 基于多元文化视野深化对本国传统文化认识

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进一步阐明任何文化都不是孤立的原子,无法隔绝其他文化单独进行发展,我们也要以动态和综合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多元文化。从而立足多元文化,坚守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立场并对其价值与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

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应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重大责任。在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基于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传统文化中适合学生不同阶段应该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引导,比如让同学们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时,可以从持节向汉的牧羊苏武讲解到“怒发冲冠”的抗金岳飞;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可以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讲解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让学生明白自强不息的君子精神,可以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讲解到“外敌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尤其是让同学们理解儒家思想所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国家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前途发展离不开国家命运,没有国家利益也就无从谈起个人利益;儒家仁爱思想强调要以亲人之爱为基础,进而推至群体之爱,最终发展到国家大爱,对国家产生认同感。

猜你喜欢

认同感新加坡国家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