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奇迹”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
2021-02-13李可
李 可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太原 030006)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经过28年浴血奋战,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又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可以说,每每在社会变革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都会自觉肩负历史重任,担当职责使命。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两大奇迹”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与国家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志,其背后的历史脉络一以贯之,且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有关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的研究,虽已有部分学者从不同角度做过探讨,但以“两大奇迹”为研究视角贯通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的长时段考察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近百年的奋斗历程做一梳理,分析探讨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与“两大奇迹”之间的历史脉络与逻辑关联,进而阐释“两大奇迹”背后的制度优势。
一、新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纳入欧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当中。马克思曾针对中国革命撰写了一系列文章,痛斥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鸦片,并热烈赞扬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马克思对中国革命抱有极大的同情与希望,他曾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一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95页。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力冲击下,中国封建秩序日益崩溃,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均以失败告终。
时代呼唤新的革命力量,时代需要新的革命政党,时代激发新的革命理论,时代选择新的革命道路。正是在近代中国不断探索失败的严峻历史背景下,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中国最为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更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正是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型革命政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新型革命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目标才真正实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不懈奋斗。中国革命“要胜利便是工人阶级领导农民武装暴动获得政权开辟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3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640页。。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4)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日。
中国共产党是为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为广大工农群众谋幸福,所以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汲取力量,相信并依靠人民群众是其突出特征。中共二大决议案曾指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阶级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90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有序开展起来,不但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亦推动着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与此同时,一批批共产党人也去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开展斗争。
随着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以及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推进,中国革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态势,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至此,民主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散播开来,广大民众进一步觉醒。就在此时,大革命向好形势被瞬间扭转,国民党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等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虽然中国革命陷入低潮,政治更反动更混乱,“但这是和平统一的来源,是革命的生母,是民主独立的圣药”(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216页。。
面对困境,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工农群众,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斗争之路。三大起义(7)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逐渐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12月,先后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三大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实践的开端,是俄国十月革命模式在中国的尝试,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序幕,开启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篇章。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了自己的武装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把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的未竟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在艰苦卓绝的年代里,中国人民穿越了革命烽火,走过了抗战岁月,终于迎来了解放时代。28年峥嵘岁月,终化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旧中国内忧外患的恶劣环境下,始终不懈奋斗,才取得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成就,而在此基础上,新中国的各项进步事业才得以步入正轨。
二、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民族屈辱,翻开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一页。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向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继续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不断实践,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
面对此前国民党政府留下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人不惧困难,迎难而上,在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基础上,进一步稳固各级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秩序,有序推进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产,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重任。政治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十分艰辛,中国共产党为了“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76页。,是非常不容易的。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243页。;9月,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次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定五年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41%”,“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1957年农业和农家副业总产值完成原定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粮食总产量达到3700亿公斤,完成原定五年计划102%,比1952年增长20%”(10)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编:《历史的丰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经济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482页。。这些成绩的取得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惧挑战,勇于担当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
面对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适时开展整风运动,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给党和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与八大一次会议正确结论相反的论断,对国内阶级和阶级斗争形势做了不正确的分析。与此同时,大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总路线的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脱节,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造成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为扭转困局,中共中央决定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迅速纠正错误,制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批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在对农业、工业进行调整的同时,亦对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进行调整,还不同程度地纠正了之前在政治领域产生的偏差并取得成效。至1965年初,“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农业和工业生产已经全面高涨。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页。。同期,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设想。从此,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不幸的是,在全国进行经济建设、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内乱的发生,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特别是耽误了十年”(1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1页。,“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13)《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2页。。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816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历了两年左右的徘徊期,一场伟大变革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觉醒
1978年12月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确立了邓小平在全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做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新政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逐步在思想领域进行拨乱反正,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调整各类关系。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同时,进一步调整协调了国民经济比例,有步骤地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确定为新的经济发展方针,加快改革开放节奏,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被推行,国民经济发展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命题。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在这个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将其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阐释。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危机等严峻挑战,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构架与改革目标,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妥善处置了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带领全国人民稳步朝着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15)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9日。可以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社会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与完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开放式的命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问题的思想认识也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坚持运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实践,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走向强国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着力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新时代的中国,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壮丽景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深深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更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当前,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全方位展开,充分释放出中国经济的潜在活力,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罕见的中国速度。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17)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稳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成果,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继续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带来了显著成效,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18)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巨大,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中国还建有全球规模最大、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9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348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32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543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54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5474万人。(1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002/t20200228_1728913.html。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中国不但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事务当中,诸如在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等活动中,中国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21页。。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质产品丰富多样,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对外交往更为频繁,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不断健全。未来,在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社会发展活力会更进一步激发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当今世界风云变幻,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要顺应时代潮流,迎接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引领中国走在强国道路上。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3页。,“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2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9年11月6日。。
回顾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两大奇迹”互为前提,协同推进,共同作用于中国社会进步。中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亦保持了社会长期稳定,实现了经济活力和社会秩序、发展和稳定的动态平衡。作为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固然引人注目,而社会长期稳定则更加凝聚人心。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受了多次重大考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保持了中国政治与社会大局的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正是中国共产党使命担当最为直接的体现。
五、中国共产党与创造“两大奇迹”的制度必然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创新时代,近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一方面,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23)陆娅楠:《中国经济活力驱动全球增长》,《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而2019年,面对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依然达30%左右,持续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24)盛来云:稳中上台阶 进中增福祉——《2019年统计公报》评读,国家统计局,2020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002/t20200228_1728918.html。;另一方面,三十多年来,中国没有发生全国性风波,四十多年没有与周边国家发生冲突,中国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安全稳定,中国是国际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为什么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方面呈现出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因为它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密切关联。在前述四个阶段的突出表现,无不在向世人证明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作为“两大奇迹”背后的重要驱动因素,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历程中持续发力,造福国家与人民,其历史脉络前后承继,清晰可见。进一步来讲,“两大奇迹”来自中国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也是国家之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固则国家稳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两大奇迹”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加以突出强调,就是要明确党是领导一切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确保未来中国如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根本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