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的主旋律
2021-02-13清远市阳山县碧桂园小学赖宁静
文/清远市阳山县碧桂园小学 赖宁静
在课前“试学试用”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边学边用,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放手让学生在交流、分享、释疑、辩论、反思中学习,体现边学边用,学用双赢。
一、课始“数学万花筒”,花开千万朵
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了解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始三分钟(预备铃到上课铃),开展“数学万花筒”活动。
每次活动由当天值日班干当主持人,由一名学生上台当主讲人,可以讲数学家的故事、自编的和收集到的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趣闻、数学童话,可以猜数学谜语、算二十四点、解数学趣题和名题,也可以出题考其他同学,还可以玩数学游戏,甚至可以播放与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关的视频或微课作品。
三分钟的“数学万花筒”活动,时间不长,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数学魅力和自身才华的舞台。很多学生为了使自己讲的内容更吸引其他的同学,他们在台下则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读数学读物、去研究数学趣题、去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有的学生遇到问题则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去的思考,希望能够找到数学话题,在台上亮亮相。这样,许多学生讲得越来越好,讲得越好就越喜欢讲,就越来越自觉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学与用自然融合起来了。
二、课中“学用大舞台”,蜂舞花间忙
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教师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学用大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与同学交流彼此的看法、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展示各自的风采,如蜂舞花间,采蜜忙。
(一)你来我往——在小组交流中学与用
“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学以致用。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学生交流的话题分成四大部分,一是交流所作的标注;二是交流所提的数学问题并解决所提的问题;三是学生相互改一改彼此已做的练习;四是关于新知识在生活等方面有什么用处的交流。而且要求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不重复别人说过的问题,他人说过的方法也不重复。这样学生交流起来目的性就强了,交流的效率自然就高了。
1.交换书来看一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换书来看,重点看同伴所作的标注,所提的问题,与自己所做的标注和问题进行比较,边看边口头评价,选出本组做得最好的或者进步最大的以备全班交流。
2.整理问题解一解。整理小组内同学所提的问题,由组长组织组员解答。这样避免问题的重复,既节省了时间,又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难题则进行小组讨论。对于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做好记录,以备进行全班交流。
3.交换练习改一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已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尝试完成了一些练习,这也要作为小组交流的内容之一。首先由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研究出正确的答案,有疑问的可以向数学智囊团成员或老师请教,然后由组员进行首轮相互批改,改好后交给老师再次批改。
4.知识用处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要先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再说一说通过看书、上网搜集到什么资料。从而更好地体验数学的价值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你唱我和——在全班分享中学与用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后,再在全班进行分享。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学生在全班分享本小组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去介绍所做的标注、所提的问题、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去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遇到了疑问,也要把这些疑问抛回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但是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正如黄爱华老师在《智慧数学课》一书中的一段描述: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是直线上升的,往往是螺旋式上升,或者像爬楼梯一样。在某一个点上,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和现有的水平,无法跨越、上升。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上升的台阶,或者说脚手架。
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优化——烙饼问题》的时候,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在课中进行了小组的交流,许多问题已经被学生自身、同伴甚至是家长解决了。如果此刻还有不明白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当“领头羊”,把脚步放慢,舍得在学生的疑惑之处花时间,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用全班同学的力量来释疑解惑。
一位学生提出:“如果每次只能烙2 张,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1 分钟,烙9 张饼需要多少分钟?”同一个小组的四个同学有四种意见,分别是18 分钟、10 分钟、9 分钟、27分钟。
于是,把这个问题放在全班进行分享,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表看法。学生A 说:“烙一张饼需要2 分钟,烙9 张饼需要的时间就用2×9 得到18 分钟”。学生B 说:“我觉得即使烙完一张,再烙第二张饼,以此类推,也不用27 分钟,所以烙9 张饼用27 分钟是不可能的。”……教师边看边自言自语:“饼的张数是双张怎么烙才能尽快吃上饼?饼的张数是单张怎么烙才能……”还没等我说完,有学生说:“我们知道烙3 张饼需要3 分钟,9 里面有3 个3,所以需要9 分钟”。
一部分学生鼓起掌来,一部分孩子露出疑惑的表情,学生C 走上讲台,边画草图边讲解:“先烙一号、二号饼的正面用了1 分钟;把二号饼取出,放入三号饼,烙一号饼的反面和三号饼的正面,又用了1 分钟;接着取出一号饼,放入二号饼,烙二好饼的反面和三号饼的反面,又用了1 分钟,一共是三分钟。再用同样的方法烙四、五、六号饼,七、八、九号饼,所以一共用了9 分钟。”刚才满脸疑惑的孩子们都恍然大悟地点点头,露出了笑容。这就是“学用大舞台”的魅力。
(三)你言我语——在反思总结中学与用
为了使学生小学毕业后,依然能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已有学习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不可或缺的是要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因此,在每节课都要安排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前试学试用,课始的数学万花筒、交流分享等环节自己表现得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加强的地方?哪位同学的做法值得自己学习?自己是否努力了?在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热情高不高?并且要归纳和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边学边用”是小学高年级“学用式”数学教学方法的主旋律,学与用和谐统一,奏出了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等特点,那智慧、灵动、和谐和简约的旋律萦绕在脑海中,不由得想象着“进行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