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拱廊桥,中国木构桥的最高典范

2021-02-13撰文陆则起供图福建省屏南县摄影协会

中华民居 2021年5期
关键词:拱廊建桥楹联

撰文陆则起 供图福建省屏南县摄影协会

万安桥

木拱廊桥,因形如彩虹,又称『虹桥』『虹梁式木构廊屋桥』;因桥上造廊,俗称『廊桥』『厝桥』。这种『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而独特的桥的样式,形似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至今,遗存于闽浙两省山乡大地上的一座座木拱廊桥是『活态』的汴水虹桥,是『古老概念的现代遗存』,其营造技艺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代表着中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典范之作。

廊桥遗梦山水间

集古代桥梁对称、和谐、韵律之美于一身的木拱廊桥,以彩虹般的身姿造就了浪漫的风情与迷人的魅力,昂首屹立于世界古桥之林。它不仅具有优美的线性感和轩敞的空间,而且还具有一种灵动之美,“虽为人造,宛若天成”。《闽小记》云:“闽中桥梁最为巨丽,桥上加屋,翼翼楚楚,无处不堪图画。”这正是对闽浙木拱廊桥的生动写照。

2009年,中国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被批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闽浙木拱廊桥(闽浙两省7县22座廊桥)入选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我国闽浙地区还遗存着不同年代、不同构造、形态多样的古代木拱廊桥110多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宁德市(55座)、福州市(9座)、南平市(12座),浙江省温州市(6座)、丽水市(26座),遍布闽江以北、瓯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

现存的闽浙木拱廊桥大多数是单孔跨的。多孔跨的木拱廊桥典型的有福建省屏南县的万安桥、千乘桥、双龙桥,闽清的合龙桥和武夷山的余庆桥等。

万安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是现存的全国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桥长98.2米,宽4.7米,桥面至水面平均高度为8.5米;有五墩六孔,桥墩为船形;不等跨,其中最大拱的拱跨长15.3米,最小拱的拱跨长10.6米。桥堍、桥墩均用块石砌筑,桥屋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上覆双坡顶,桥面以杉木板铺设。遥望该桥,形似长虹卧波,蔚为壮观。

千乘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横跨棠口溪。该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年),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建。桥长62.7米,宽4.9米,一墩二孔,单孔跨度27米,桥堍和桥墩以块石砌筑,桥墩为船形,墩尖雕鸡首像。桥屋为24开间99柱,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悬山顶。千乘桥造型古朴秀丽,雄伟壮观。前人“曲岸斜阳双羽泛,平桥流水数家分”“十里烟霞迷处士,一潭素影斗婵娟”的题咏,是该桥的最好写照。

万安桥

如龙桥

北涧桥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东、南、北三溪汇合处的古渡口,横跨北溪。该桥原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1987年重修。桥长51.9米,宽5.4米,拱跨29米,桥屋为20开间88柱,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上覆青瓦屋顶,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桥正中三间突起,为重檐歇山顶。正脊有龙吻,斜脊高高翘起,呈大鹏展翅之状。北涧桥周围环境优美,两株千年古树遮天蔽日,景致独特。

如龙桥位于浙江省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横跨举溪,明天启五年(1625年)修建。桥长28.2米,宽5.08米,拱跨19.5米。桥屋为9间40柱,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明间宽3.4米,作为通道使用;两次间各宽0.84米,设有木凳。如龙桥楼、桥、亭三者合一。南端设桥亭,为双重檐歇山顶;北端建钟楼,为三重檐歇山顶;中间部分高起做重檐歇山顶,如意斗拱层层叠加,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如龙桥造型美观、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鸾峰桥位于福建省寿宁县下党村南。该桥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五年(1800年)重建。桥长47.6米,宽4.9米,拱跨长37.6米,为全国现存单拱跨度最长的古代木拱廊桥。桥屋为17开间72柱,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桥屋中心间用如意斗拱叠梁成八角藻井,上覆双坡顶。该桥具有长、高、险、美四大特点。

杨梅州桥位于福建省寿宁县坑底乡杨梅州东北约1公里处。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1939年重建。桥长42.5米,宽4.2米,拱跨长35.7米。桥屋为17开间72柱,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上覆双坡顶,桥两端的桥堍用块石砌筑。杨梅州桥是浙南地区的泰顺、平阳、苍南通往寿宁至闽北以至赣东南地区的交通要道。

北涧桥

鸾峰桥

溪东桥

我国木构虹桥技术的『活化石』

闽浙木拱廊桥与汴水虹桥的主要相似之处是桥拱均采用编梁结构技术营造。编梁是指桥拱的两组拱架系统以横梁木的交叉搭置、互相承托的方式做成拱形支撑,使较短的木件通过梁木的连接逐节伸长,实现了跨越山谷和支撑桥面荷载的功能。闽浙木拱廊桥与汴水虹桥有一组拱架系统相同,均为三节苗,但汴水虹桥的另一组拱架系统为四节苗,闽浙木拱廊桥的另一组拱架系统为五节苗。另外,汴水虹桥的横木与拱骨之间采用捆扎方式连接,而闽浙木拱廊桥则采用更为科学的榫卯技术。因此,闽浙木拱廊桥应称为“编梁木拱廊桥”或“木拱廊桥”。

木拱廊桥的建造仍然延续着古老的传统,截苗木、建桥台、造拱架、架桥屋等施工过程完全手工操作,其中造拱架是核心环节。在建桥过程中,除了使用鲁班尺、墨斗、木叉马、斧、凿、刨、锯等传统木作工具外,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还改良和发明了水架柱、天门车、水平槽、木冲锤等造桥专用工具。

目前,木拱廊桥在建造过程中还保留着选址择日、南山伐梁、祭河祈佑、月福礼仪、竖柱福礼、上梁喝彩、完桥庆贺等传统习俗。它的营造既延续着中国大木作之传统,又创造性地形成其所特有的营造思想与传统,是民间创造力的具体彰显,是我国木构虹桥技术的“活化石”。

为了确保木拱廊桥受损后能及时得到修复与重建,有些地方的建桥董事组织在完成木拱廊桥建设后,还专门筹集资金设立桥山、桥田、桥产,以备日后不时之需。民间建造桥梁的临时组织成员常被称为“桥董”。桥董的主事人称为“缘首”,多为德高望重、有一定财力的人。缘首承担着建桥筹款、备料、聘请工匠以及牵头解决建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等责任。修桥的募捐活动称为“题桥”,或称“题缘”“募缘”。应募者可捐款,也可捐物、捐工。待木拱廊桥竣工时,募捐者姓名和捐赠具体数额会被题写在廊桥的大梁上或刻在石碑上,“俾乐捐姓名均垂不朽云”(百祥桥碑文)。建桥的董事、缘首在题桥的同时,也在物色聘请建桥的工匠。由于建桥事关村落大事,乃百年大业,因此,总是选择有经验的老匠师来担任造桥的主墨(主工匠)。桥董、缘首等与建桥工匠签订建桥合同,在闽浙两地也称“桥批”“桥约”。

立将军柱

完成拱架系统

上三节苗

架桥屋

搭建桥拱

桥拱结构

如龙桥屋面

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已传承千年,秉承口传心授、家族传承之原则,遵循着规仪严格的程序,形成世代相沿的传承谱系。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黄氏世家、代溪镇忠洋村韦氏世家,周宁县秀坑村张氏世家,寿宁县小坑何、郑世家等是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世系。福建省屏南县黄春财、寿宁县郑多金、周宁县张昌云,以及浙江省泰顺县董直机等主墨师傅是目前的杰出代表。

当前,木拱廊桥传承人在承担社区木拱廊桥的建造、维修与保护工作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建桥世家均传承数代至十数代,他们的实践范围遍布闽浙两省现有木拱廊桥的县市。可以说,闽东北地区,尤其是屏南、寿宁、周宁三县是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重要发祥地和实践区,也是重要的技艺传承与保护区。

极具特色的精神和信仰空间

木拱廊桥既有普通乡土建筑共性的文化特征与信仰民俗,同时又有其特殊的文化空间与功能特性。

在一个村落和社区,木拱廊桥是具有“场所精神”的公共文化空间,她不但是交通之桥,还是文化之桥、艺术之桥、精神之桥乃至生命之桥。除了发挥交通、驿站等实用功能外,木拱廊桥还是社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木拱廊桥形成的文化空间,对增进民众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一些社区至今还保留着世代相袭的传统—由董事组织来决议修建桥梁、购置桥山桥林等重大事项。

木拱廊桥建成后,要将建造时间、原因、过程以及组织者、建设者与捐献者等信息以碑记、匾额乃至直接书写于梁坊之上的形式来纪念与褒扬。这些文字是传承研究木拱廊桥及其营造技艺的重要文献,它们不仅保留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信息,更是区域文化传统延续的载体和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源泉。福建省屏南县现存古代木拱廊桥13座,其中8座木拱廊桥保存有24通桥碑。

木拱廊桥碑记常为简练的叙事散文,内容一般包括建桥的缘起,开工和竣工的时间,中间所遇到的重大困难及解决办法,主持建桥的缘首、官员、乡绅、桥匠等有功人员,以及桥梁建成后的壮丽景象和造福社会的实际功效。

廊桥对联

万安桥桥碑

千乘桥桥碑

书于桥屋枋柱之上的楹联诗文,刻于石碑上的铭文,悬于廊间的匾额,与古桥一同流芳百世。木拱廊桥上的楹联诗文不仅留存着丰富的桥梁史料,也增添了木拱廊桥的文学艺术之美。书写于木拱廊桥柱、坊、梁上的楹联俗称“桥联”,它是中国楹联的特殊表现形态。木拱廊桥的楹联既有其他楹联的共性,又有其独特性,多是描写当地独特的地理人文特征,将桥景、桥史、人文、典故及教化等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佳对。含义隽永的联句、功力精妙的书法,成为木拱廊桥文化空间中的一道美丽景致。

在木拱廊桥诸多楹联中,描写溪山秀色、桥景风光的数量最多,此为第一类。比如,“地接东南通两邑,桥横上下卧双虹”(万安桥);“两岸锁云烟,波上彩虹长挂;双溪流璧玉,潭中新月半钩”(金造桥);第二类是借物抒怀言志的楹联,这一类楹联多用历史典故,寓意深远。第三类是记事和表达情怀的楹联,多以白描的艺术手法叙述,言微旨远,语浅情深。比如,“村是济川豫祝河清海晏,民无病涉直追汉柱秦桥”(清晏桥)。

诗文的内容多是吟诵家乡木拱廊桥美景,借以抒怀。比如,清代贡生江起蛟诗吟万安桥:“千寻缟带跨沧州,阳羡桥应莫比幽。月照虹弯飞古渡,水摇鳌背漾神州。汉家墨迹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锦渡浮来香片片,令人遥相武陵游。”清道光年间屏南进士张正元题金造桥诗云:“廿丈桥横两岸边,眼看鱼戏浪三千,前村犬吠花间客,隔水牛耕屋上田。双涧波光摇远树,四山峰影倒长川,彩虹斜波浮云去,风约潮平镜里天。”

位于村落与古道溪涧之上的木拱廊桥,还是村落重要的信仰公共空间,承担着营造乡村“风水”的功能。有的桥屋内供奉着神灵,相当于一座小型庙宇。在特定的日子里,民众会在木拱廊桥上开展民俗祭祀活动,例如端午“走桥”、放河灯、送王船等习俗。

中国传统村落的环境空间特点绝大多数都是依山傍水、靠近水源。在风水学上,讲究来水宜宽阔多源,去水宜狭隘隐蔽。水口因而成为村庄的咽喉之地,多建庙造桥,供奉神明来镇压煞气,护佑平安,同时营造“风水林”来聚气。例如,屏南县棠口村水尾就建有祥峰寺、夫人宫、三圣夫人宫、齐天大圣殿、林公大王殿、土主殿以及八角亭。在传统社会,当地的人们普遍认为流水会带走一个地方的吉祥之气,而桥能锁水,使风水变好,并能为村落聚财,因此木拱廊桥常常成为村落的水口建筑。

木拱廊桥既是村落山水乐章的序曲,更是高潮,代表着村落的气质与品位。她是村落的“风水桥”,承担着村落玄关与地理的营造;她是村落的“标志桥”,是这方民众集体力量的凝聚和值得骄傲的坐标;她也是村落的“信仰之桥”,承载着多少虔诚与祈祷;她还是“艺术之桥”,留下几多文人墨客的才思情怀;她更是“精神与生命之桥”,牵绊着多少远方游子的乡愁。那童年的天真、少年的情愫、青年的浪漫、壮年的激情、老年的安详都留在故乡长长的廊屋里。木拱廊桥是乡土文化的具象表达,是山民思想情感的代言,是乡间文学艺术的载体,是乡民生命和灵魂的寄托。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是根植于这方土壤的艺,是托起人间彩虹的技。

桥上的神龛

舞龙

走桥

猜你喜欢

拱廊建桥楹联
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研究进展
虫儿飞
下雨天,读书天
孔府的年节楹联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廊桥遗梦
拱廊、商品与希望意象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
楹联简史三字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