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早期不同频率的康复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02-13李勤勤

健康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效果

李勤勤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不同频率的康复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每日1次,观察组每日2次。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4周、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不同频率的效果不同,其中以每日2次的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不同频率康复训练;康复效果;神经功能缺损

创伤性颅脑损伤属于闭合性损伤,是指大脑的突然移动,造成大脑在头盖骨里面迅速产生弹跳及扭曲等,对脑细胞造成损伤从而产生化学变化[1]。一般来说,创伤性颅脑损伤是由撞击、击打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往往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及思考障碍等症状,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目前来看,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能快速的促进患者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但对训练的频率尚缺详细资料。本研究探讨早期不同频率的康复训练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康复效果的影响。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12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2~73岁,平均(41.25±5.73)岁;体质量61~89 kg,平均体质量(67.55±2.34) kg。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9岁,平均(62.44±5.79)岁;体质量50~80 kg,平均体质量(68.34±2.33) 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每日1次,观察组每日2次。具体内容:(1)心理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心理观,鼓励患者参与自我管理,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和患者家属一起制定康复目标[3]。(2)运动锻炼:帮助患者摆放正确体位,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转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慢走、慢跑等,并记录患者身体各项数据,30 min/次。(3)自理能力训练:如洗澡、进食、穿衣等,逐渐向独立完成方向进步。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 h、4周、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分20分,评分越低说明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越低[4]。(2)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恢复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24 h、4周、8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4周、8周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但容易忽视术后恢复。术后的常规护理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各项生活指标,但由于没有进行针对性干预,患者的恢复速度往往较慢。早期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翻身锻练、手功能锻练、手眼协调能力锻练、爬行能力锻练等。既往认为训练计划遵循全面训练、循序渐进、适宜大运动量的原则,在损伤愈合过程中,康复动作的幅度、频率、持续时间、负荷量的大小等都应逐渐增加,避免盲目训练造成二次伤害。早期如果患者尚未恢复意识,可适当引导患者进行伸展手臂等简单的肢体锻炼,当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之后,可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方案的可实施性,引导患者由被动训练过度为主动,治疗介入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佳。但有研究指出,早期足量的康复介入能够为患者提供充分、有效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机会,更好地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功能重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不同频率的效果不同,其中以每日2次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以及认知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丹丹,闫振壮,朱永刚,等.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恢复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1):208-210.

[2]缪艳翎,恽文娟.基于量化评估下的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5):93-96.

[3]黄文强,李友富,包徐娜,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肿瘤患者运动和凝血功能的效果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26(8):115-117.

[4]闫丹丹,赵东旭.早期康复训练结合Orem自理模式对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影响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3):541-545.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效果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血栓通粉针剂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中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效果观察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急性脑梗死患者检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