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道法学科”单元作业设计
2021-02-11徐佳佳
徐佳佳
当前,教育界高度重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设计,也已逐渐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设计作业的基本思路。单元作业旨在透过单元整体为视角,在培养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的同时,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更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的发展作用。基于此,本文笔者以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基于责任担当素养的培育,进行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促进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整体提升。
社会化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综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中国人总是能够通过赋予自身某种社会责任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在教学实践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且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也正是当前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素养,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推进相应知识的学习,促进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整体提升,从而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寻找操作落实抓手:聚焦学科育人价值的专项挖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和要求中均有体现。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单元作业以单元整体为视角,能够在培养教师对学科课程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设计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作业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聚焦学科育人价值。
任务情境下的角色与项目化学习评价 2019年,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专家编写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稿)》定稿发布。该指南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手册,为一线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与方法。单元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聚焦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单元教学设计,尤其单元作业设计,要真正走向课堂教学,还需要大量的、具体的设计实践才能得到有效落实。同年,上海市教委将“道德与法治”科目作为中考科目,满分设为60分,其中统一考试为30分,日常考核为30分。其日常考核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其中,学习表现、学习能力这一部分,把作业、乐于合作、主动探究、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作为观测点之一。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关于本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日常考核的指导意见》中,可以明显发现,作业部分侧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态度、行为表现等领域,更注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进步状况。
路径趋于固化,缺乏策略要素的选择 凭经验布置和照搬课本或者配套练习册是现在最常见的作业布置策略。虽然教师可能每课时都在布置作业,但往往缺乏对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大多停留于无意识的经验判断。对于学情最了解的任课教师,却把设计单元作业这项权利放弃了,学生完成的是并不一定合适的作业。
采取要点式布局,统筹视角的重构不足 目前大部分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业的布置是以一课或一框内容为单位的,也就是单元中的某一课或某一框内容。教学后,教师多以所教的这一课时内容来布置作业,很少顾及整个单元的编排体系及编排意图。这就导致前后作业之间缺乏联系和承接。这样的作业结构无法体现并帮助学生把握教材主旨,搭建知识结构,更缺乏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
功能挖掘不足,需要多元整合对接真实情境 单元作业形式比较单一,根据配套练习册题型,大多停留在不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上,这与中考终结性评价的评价标准并不“配套”。这样的作业缺乏多元整合,功能明显窄,简单的、静态的知识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单元作业的功能应该是多元化的,立足真实生活,基于问题解决,促进核心素养培育,实现明理导行统一。当教师缺失了对单元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功能挖掘不足,将无法更好地对接真实情境,丰富学习活动,优化呈现方式。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改变单元作业设计的现状,让单元作业撬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对单元作业设计重要性的认知,通过提高单元教学、单元作业、单元评价的一致性,呈现教学目标设计、作业设计、评价设计等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
目标一致,育人为本 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细化分解并融入单元和课时的单元作业目标中。通过设定能充分、均衡、合理地反映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能落实对知识、能力、方法、态度、习惯、价值等方面培养要求的单元作业目标,发挥学习训练的監测、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注重体现政治性与思想性,提升育人效果。
结构合理,设计科学 教师要根据单元作业目标,选择相应的单元作业形式,既要精心设计和选用适当的书面习题,也要适时适度地安排实践活动训练,把单元作业目标、结构、类型、水平与单元作业时间及单元作业量等结合起来考察,重视减轻负担和提效增质,符合国家规定以及学生身心特点。单元作业设计要做到内容正确,要求明确,答案合理,提供提示学生思考问题的情境、运用资料的方法、共同探究的策略,并提供表达和解释的机会等。对于开放性单元作业,答案设置要能反映学生的不同表现,注重建立水平标准。
类型多样,体现选择 教师要在重视基础性单元作业设计的同时,注重实践性、跨学科、长周期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类单元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从单元作业难度、完成要求、单元作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多样化设计,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基于不同经验、运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素材、表达不同见解、提出不同解决方案。
“时政”热点与追踪式学习的专项推送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是教材社会生活部分的起始单元,更是对法律内容的重要铺垫。本单元的教育意图在于,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当下社会生活,包括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的理性认识和分析,培养正确辨别是非、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再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客观了解亲社会行为对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提升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建构和实施的基础。本单元各课时作业以教材中“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栏目为主,在最后一课时,布置以下单元作业——运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结合所观察和调研的社会生活的某个现象,或观察和剖析中学生自身成长中的某个具体问题,阐述个人见解。提倡一事一议,事理结合,文字精练。学生完成的本次单元作业选取的角度非常广泛,多是自己关注的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等,内容包括“网络学习的利与弊”“疫情中的守护者”“网红脸”等。
这样的单元作业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分析、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情绪感受、理性辨析、情感升华,在热点话题中发展思维,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任务驱动式学习的多样化表述 对于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八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以“社会责任”为主题,基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生活,重点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懂得因社会角色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责任,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对个人、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素养。
根据前期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发现,笔者任课班级学生或多或少在某些方面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满足、缺乏奉献精神等问题,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从现实状况来看,有必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责任担当意识,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学生思想现状出发,基于学生对责任、担当、奉献等的理解和认知状况,对其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适应社会。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设计了本单元的单元作业。本单元共五课时,在第一课时《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第二课时《做负责任的人》授课结束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单元作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完成一份“后疫情时期”温馨贴士,综合运用所学内容,精选2~3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第三课时《关爱他人》和第四课时《奉献社会》授课过程中,结合“后疫情时期”个人对自己、他人、社会负责任的表现,拓宽学生视野,规范学科思维的语言表述。在第五课时,全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讲述自己设计的温馨贴士中最有亮点的一至两处;再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份出色的作业进行全班展示;最后,由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年级组宣传版面中进行展示分享。每位学生作业给予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作业完成中的真实性、过程性和积极性等表现。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透过责任担当的素养视角,在一个单元学习时空允许范围内,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基础和技能,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多样化地学习体验。同时,在真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小课堂要和社会大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社会和参与社会的基本方法,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