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路径研究
——以“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为例
2021-02-11刘天蓬
刘天蓬
(天津商业大学 宝德学院,天津 300384)
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指导思想,具有地方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建档保护和创新性开发应用也进入了快车道。“津派花丝镶嵌技艺”是天津传统金银器的手工制作技艺,其作品所展现出的东西合璧特色也契合天津这座城市的整体艺术风格,在我国各派花丝镶嵌技艺中独具特色,2017年5月,入选天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市(省)级非遗项目。本文根据对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现状、传承与历史资料保存的田野调查结果,提出建档原则、范围、保护策略,以期能为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和传承保护等工作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一、花丝镶嵌及津派花丝镶嵌技艺概述
“花丝镶嵌”历史悠久,考古学界认为其雏形是商周时期能制作0.28至0.8毫米金银细丝的“锤揲工艺”。传至唐朝称“金筐宝钿”,后因其核心制作技艺为“花丝”和“镶嵌”两种,逐渐定名现名,又称“细金工艺”。
现今,花丝镶嵌分为以华北京津冀地区、西南蜀黔地区为主的南北两大流派。北派多以纯金为主材,通过“掐填攒焊”和“编织堆垒”制作花丝。再通过“挫锼擂闷打”并辅以各种宝石珍珠或进行点翠、烧蓝、炸珠或錾刻等工艺最终完成作品。南派以白银为主要材料,其通过熔、炼、拉丝等几十道工艺完成花丝制作并通过穿丝、搓丝等工艺加工花丝,最大特色是能够无胎成型的“平填”技术。其中,位于天津地区的花丝镶嵌,以清亡后造办处御用匠人流落民间迁至天津发展为始。民国时期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被称为“洋镶”的西方人首饰与中国传统首饰,无论在设计理念上还是在制作方法上都产生了激烈的碰撞。传统匠人为了生存,亦开始不断吸收欧洲首饰设计理念及镶嵌工艺,这使得天津地区的花丝镶嵌既保留了传统花丝技艺的精巧细致的特点,又展现出现代西洋首饰的设计美学,同时结合了现代镶嵌工艺。正是这种“传统中国花丝工艺”与“现代欧洲镶嵌工艺”革命性的结合,使其形成了独立的流派,最终定名“津派花丝镶嵌技艺”。
二、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现状调研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范围及内容
对天津的市区两级的非遗传承单位和传承人进行调研。在市级非遗“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传承单位天津德阳珠宝首饰设计工作室,对市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鹏先生进行访谈。天津河东区区级非遗“津派花丝制作技艺”传承单位古鼎世家(天津)珠宝有限公司,对区级传承人侯燕洁老师进行了访谈。调研内容既包括花丝镶嵌的地域特点、设计风格、制作技艺等核心内容,又包括传承人谱系、经典作品保存状况、产品认知与普及情况、技艺资料建档及数字化存档情况等。同时,从两个传承单位获得了大量原始图纸和产品资料。
(三)调研结果——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现状与保护的SWOT分析
基于田野调查数据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优势和劣势(即S和W)主要侧重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内部要素进行的研究,而机遇和挑战(即O和T)主要关注该技艺的外部因素。
1.优势(S)因素分析
津派花丝镶嵌受天津“海河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在华北地区有一定的市场需求。通过不计成本的“掐填攒焊”“编织堆垒”和“挫锼擂闷打”等制作技艺,呈现一种极为繁复的美感。非遗传承人一般通过承接定制业务获得报酬和营利,这是主要的盈利方法,亦是“津派花丝镶嵌技艺”活态传承的市场基础。
津派花丝镶嵌的制作技艺以及素材选题包容性很强,一直根据天津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变化,不断通过新技艺和新内容元素的增加而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传承人始终将题材创新贯穿在自己的创作中,以传统材料、制作技艺和工序流程为基础,将现代元素和具有时代特征的题材引入作品中,使之更接地气更符合现代设计潮流。正因如此,既保护了津派花丝镶嵌的传统技艺,又使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其都可以不断创新。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实现传统技艺与设计创新协调发展。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自20世纪初由北京传入天津,迄今经历五代传承,在世共有6位市(省)级传承人和9位区级传承人。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口传心授,随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逐渐正规,师徒传承开始从传统师徒关系,逐渐向企业员工师徒关系转变。另外,高校学生、社会爱好者常有拜师学艺者,选材面不断扩展,潜在传承人队伍不断扩大。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儿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都能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的学习态度。
2.劣势(W)因素分析
传承人队伍老龄化严重。随着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视力、手部等身体机能逐步退化。很多高龄传承人已逐渐无法亲手制作作品,而青年后辈因为经济原因,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现今虽仍有少数中青年传承人,但总体上看传承人队伍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有传承人断档断代的危险。此外,传承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更多的是技艺传承,现代设计理论知识和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使津派花丝镶嵌与现代珠宝首饰设计理念仍有一定差距。
津派花丝镶嵌首饰以天津的“海河文化”为主要设计风格,地域范围较小。虽然津派花丝镶嵌首饰在外埠有一定知名度和有一部分的拥趸,但由于其植根于天津地区,图案寓意或民俗习惯仍以天津习俗为主,对于外埠消费者,碍于地域文化限制,有时很难清晰明确理解图案纹样的寓意。因此在传播上有一定困难,仅能作为一种小众流派更多的在本地发展。
3.机遇(O)因素分析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要求,各级政府均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地方性非遗保护提供政策支持,说明国家和政府都认识到保护地方性传统技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亦为传统技艺类地方非遗的建档保护提供了导向支持。
大数据数字存储技术为非遗保护和建档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在技艺存储方面可通过成品拍照、图稿扫描等方式进行数字化存档。在产品宣传方面可通过传统的电视台、主流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或B站这类视频网站等平台进行可视化宣传。
4.挑战(T)因素分析
从宏观上看,津派花丝镶嵌技艺是国家级非遗“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一个分支,属于地方性分支流派。对于这类偏小众的非遗项目,仍需要根据天津实际情况结合技艺特点,形成一条适合地方非遗特点的保护传承模式。
从微观上看,津派花丝镶嵌技艺自形成至今积累了大量的图案、样式、工艺图等图文资料。这些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一般由非遗传承人或非遗传承单位自行保存。这种分散保存的情况,直接导致资料的零散不统一,且不同的保存地点、保存人的保存条件不尽相同,使得部分档案资料出现了严重的破损,在长期保存上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三、津派花丝镶嵌技艺非遗建档的保护思路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在天津地区生根发芽,反映了天津的城市风貌、历史发展和天津特有的文化。将非遗的发展历程、非遗传承人谱系以及相关图文资料采用档案化、数字化的记录的方法进行保存,进而进行数据的整理、分类、统计和鉴定,使其可以进行系统性的开发和利用。最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一)建档原则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植根于天津,对其建档保护应遵循基于传统、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原则。并对图文资料进行数字化建档进而进行开发,是走出天津、走向全国及世界的必经之路。另外,津派花丝镶嵌技艺属于传统手工艺,更多的是依靠传承人的手工技艺和经验,在建档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活态传承为主,数字档案保护为辅”,重点关注传承人的手工艺技法及相关制造经验的完整保存。
(二)建档范围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大量图文资料,按照其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四大类:
1.工具设备,即所用的制作工具。主要以各类制作工具,如镊子、搓丝板等,以及相关制作设备,如化料熔炉、焊枪、拔丝板等。
2.产品材料,即所用的基础材料,如24K金、纯银、各色天然宝石等。
3.图文资料,即各类图册、工艺单、技术指标、产品标准、学徒实习档案以及手工艺制作的音视频电子数据。
4.传承体系及传承人情况,即传承谱系材料和传承人经历、绝活技艺和经典作品等。
(三)建档保护策略
1.对津派花丝镶嵌技艺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深度纵向发掘和广度横向整合。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部分图文资料因年代久远已经有老化迹象,以及部分非遗传承人年龄偏高导致视力、手部活动已有一定的退化现象,留存电子文件和音视频材料的数字化建档是非常迫切的工作。一方面,图文资料可通过扫描、OCR文字识别、CAD数字模型等方法实现设计图、工艺图纸、制作技艺流程和检验标准等内容的深度数字化处理,为档案长期留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其历史沿革、传承谱系、经典作品、获奖情况等方面活动梳理发展脉络,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汇总、分类和存档,最终丰富非遗的广度。最后,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高科技手段,在还原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制作过程和工艺细节的同时,增强用户的代入感和体验优化。
2.确定建档主体,采用多方协作的方式完成传承保护工作。
津派花丝镶嵌技艺建档保护应寻求档案馆、博物馆、传承人、传承单位、地方高校和社会大众等的多方合力,对各参与方进行合理的工作分工,并建立联动机制。
首先,档案馆和博物馆通过标准化和专业化构建科学的建档存档流程及方案,对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从收集整理、数字化处理、统计检索等方面建立档案全宗,并通过博物馆进行主题展览,扩大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知名度。
其次,非遗传承人和传承单位最了解津派花丝镶嵌技艺的内容与特点,应主要负责图文资料、音视频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相关易损易失资料的抢救性发掘。传承人可对社会大众进行宣传教育,并开展一定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建档保护提供资料和智力支持。
最后,地方高校可利用艺术学设计学类所属的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和工艺美术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将本地非遗引入高校设计学类各专业的教学体系并更新教学内容。以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践行课程思政的同时,又可以让大学生尤其是非本地籍大学生了解和认知天津地方性非遗,拓展天津非遗的全国认知度和在高校学生中寻找潜在的可培养的非遗传承人苗子,承担一部分人才培养和输送任务。
3.对津派花丝镶嵌技艺各级非遗传承人进行建档立传。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的活态传承,每位传承人都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美学理念和科技发展水平。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作为一种传统技艺,主要依靠传承人一代代的口传心授,传承人的技艺传承谱系,其间的口述历史应成为建档保护的重要内容。为每一位传承人进行专项立传建档工作,通过对其个人资料、传承谱系、文字、图文和音视频资料等采取多种方法立传的形式,来全面记录传承人所掌握的口述历史、典型技艺和经典作品等内容。
综上所述,津派花丝镶嵌技艺作为天津的一个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建档保护,这对于传承和保护地方特色传统手工技艺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