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21-02-10苏照祥丁艳秋王丽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肩痛肩胛偏瘫

苏照祥 丁艳秋 王丽燕

肩部问题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偏瘫侧上肢活动功能障碍、生活自理困难等。有研究显示[1],肩部功能障碍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发病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常规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改善效果不佳,该训练忽视了稳定肢体作用的近端控制能力训练。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2],但该训练方法是否适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鲜有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观察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②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3];③存在肩痛、肩关节肌肉协调功能紊乱所致的功能障碍;④临床资料完整;⑤无认知障碍史。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器官病变;②丘脑疾病;③造血系统合并症;④痴呆;⑤明显颈椎病;⑥骨折;⑦恶性肿瘤;⑧心脏疾病;⑨胸膜炎;⑩其他原因所致的肩痛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常规组。训练组患者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1~71岁,平均(57.65±5.67)岁;病程15~110d,平均病程(85.62±6.38)d;常规组患者32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3~71岁,平均(57.54±5.52)岁;病程14~112d,平均病程(85.71±6.42)d。两组患者上述数据相较无差异(P>0.05)。患者及家属知晓且自愿加入本研究,本研究经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控制血糖及血压、调节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另外配合常规肢体功能锻炼。训练组在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两组均训练12周。

1.2.1 常规肢体功能训练:①盂肱关节松动术:患者面部朝上,平躺,两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双腿自然伸直,采用Maitland1级手法将上肢前屈向足两侧滑动,当肩关节前屈80°以上时,肱骨缓慢外旋,进一步前屈,向足侧滑动,外展摆动;当肩关节外展>80°时,肱骨缓慢外旋,扩大外展范围,内外旋摆动,扩大肩关节内外旋范围,肩胛胸壁关节生理摆动,扩大肩胛骨上抬、下降、前伸、回缩的范围。训练强度根据Maitland四级手法进行,盂肱关分节疼痛加重则手法降为Ⅰ级,若不存在疼痛现象,可依据情况进行Ⅲ~Ⅳ级手法,每次10~15min,1~2次/d。②被动运动训练:鼓励患者练习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左右手手掌相对,手指交错,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伸手向上举过头顶,重复该锻炼,主动耸肩,每次持续10~15min,3~5次/d。③推拿及压痛点按压刺激:推拿和适当按压压痛点,包括患侧肩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使肌肉收缩。④超短波训练:采取超短波电疗机,频率为27.12MHz,最高功率80w,于患侧肩关节前后相对放置2个10×15cm的电极片,按照患者病情轻重缓急,选择无热量或微热量进行训练,15min/次,1次/d。⑤干扰电疗:采取中频电疗仪,选择机器自身存储的81号干扰电方案,固频96Hz,5min,扫频0~96Hz,15min,于患侧肩关节前后交叉处放置自黏式电极,依据患者的情况对电流大小进行调节,1次/d。

1.2.2 强化肩胸关节运动训练:在患侧肩上方扣住肩胛骨的上缘或内侧缘,下方扣住肩胛骨的下角,做肩胛骨前突与后缩运动、肩胛骨的上提下沉运动、肩胛骨的上回旋与下回旋运动。另外进行上肢各关节的主动运动、肩关节周围的肌群等长收缩训练,且在无不适范围内给予被动Codman钟摆式练习,同时根据患者情况在仰卧位借助体操棒在肩胛平面进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练习,肩关节周围肌群在各个方向进行长收缩训练和闭链肩关节稳定性锻炼。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训练前、训练12周后,观察以下指标:①疼痛程度:患者肩痛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分值0~10分,评价为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即分数越高代表疼痛程度越剧烈。②肩关节功能障碍:测量工具采用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价,主观评定的疼痛总分为15分、日常活动总分为20分、客观评定力量测试总分为25分、肩关节活动度总分为40分,分数越高代表功能越好。③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社会、生理、情绪、躯体等,各项评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其中,VAS、CMS、SF-36评分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SF-36评分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VAS、SF-36评分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训练组患者的VAS显著低于常规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SF-36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患者CMS比较 训练前两组患者CMS评分相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后训练组患者的CM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MS比较 单位:分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处在恢复期时,偏瘫肩痛是典型的伴随症状[4],脑卒中偏瘫临床表现为活动后肩关节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在静息的状态下也会出现严重的疼痛[5],这种症状会限制肩关节活动情况,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研究表明,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肌肉松弛、肩袖损伤等均是造成偏瘫肩痛的原因,对这部分患者需采取有效的训练,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的修复[6]。

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对肩关节周围肌群肌张力起到明显地改善作用,缓解屈肌痉挛,协调主动肌与拮抗肌,采取纠正肩肱节律能有效降低肩痛程度[7,8]。本研究显示,训练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训练前呈现显著下降趋势,CMS、SF-36评分较训练前呈现显著增高趋势,且训练组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肩关节受伤后,在运动限制后需要通过锻炼来恢复肩关节周围肌群功能,有助于稳定肩肱节律[9],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纠正患者错误的运动模式,通过肩胛胸壁关节训练中的运动有效纠正肩胛下角位置,纠正痉挛肩关节运动模式,促进组织液回流[10],能够缓解肩痛,促进肩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缓解肩痛,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肩痛肩胛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肩胛盂的骨性解剖结构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正常成年人肩胛动脉网的高频超声检查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关节镜下治疗肩胛上神经卡压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