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下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
2021-02-10梁丽娜
梁丽娜
(黎明职业大学 通识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职教20条”的颁布,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肩负着为中国现代化社会建设培养人才的伟大使命,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录取的生源日益复杂,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存在学生外语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个体差异较大;外语教学方式单一,无法应对扩招后的外语教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单一,忽略外语教学目标应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等问题。
2021年3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颁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职专科英语教育应突出育人性、衔接性以及职业性,为解决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问题指明方向。与此同时,文秋芳[1]针对中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来,被国内多所高校采用,形成有影响力的教学成果[2-4]。该理论体系由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教学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个部分。学习中心说认为课堂教学要以有效学习为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着有效学习,在当前大学外语教学课时被压缩的前提下,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外语教学更要惜时如金;学用一体说主张输入性学习要紧紧贴合产出性运用,学中有用,用中有学;全人教育说则认为,外语课堂教学除了要实现学习者掌握外语这一工具的目标,更要提高学习者的综合人文素质。教学假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理论,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这四部分,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以输出为主要目标,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以及评价辅助产出。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检验教学假设的载体,包括驱动、促成、评价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是教师在起主导的作用。在驱动环节,教师通过创设交际场景,使学生产生“饥饿状态”,产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在促成环节,教师描述产出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语言材料的选择和加工,完成相关产出任务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指导;在评价环节,教师对学生的产出内容进行及时评价和延时性评价,进而提高产出质量。
2002年,习近平提出以“正确处理五个关系”和“六个始终坚持”为核心内涵的“晋江经验”。因此,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依据“晋江经验”的“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依托超星学习通、优学院等线上教学平台,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进行教学实践,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案,并以一个教学单元为例展示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以期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做出有益的探索。
一、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实践
(一)学情分析与学习平台选择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通常面对的是大一新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功普遍不够扎实,语言知识储备较为薄弱,产出能力有限。根据线上教学平台的要求,英语课程以“超星学习通+优学院+批改网+灯塔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超星学习通不仅可以进行直播授课,与学生展开线上的实时互动,还可以提前发布课堂活动、上传微课视频和课件等,实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同时,可以通过优学院、批改网和灯塔阅读等分别对学生进行口语、写作、阅读的测试和辅助学习。
(二)教学任务与计划学时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教学内容信息量大,教学任务重,但目前所设置的教学课时已从之前的两学期3+4学时,减少为两学期2+2学时。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保证教学效果,就要依靠在线教育的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通过在超星学习通、优学院等线上教学平台上创建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将需要学生课前自学完成的学习任务以及课堂上所需要的参考资料等提前下发,使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预习,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对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学会用英语说中国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及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英语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围绕英语学习这个中心,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积极使用App、微课、慕课、直播、AI等智能化教学手段,搭建适合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通过超星学习通、优学堂、微信、QQ等多种互动工具,加强学习中的师生互动以及生生协作,并借助VR技术在线构拟仿真的职场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实际职场英语使用能力。最后,充分营造优良的英语学习氛围,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类型的高职英语技能竞赛、比赛,使之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以文秋芳提出的“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为教学理念,并以“产出导向法”为教学方法。课前,教师通过在超星学习通上创设有利于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场景,发布产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精心挑选有助于弘扬社会正能量、陶冶高职学生情操的语言材料,并剔除与本单元产出任务无关的新单词、短语及语法形式。学生则通过学习相关视听材料、阅读文本材料以及教材文本内容,完成个人促成部分并进行自我反思。课中,教师通过掌握课前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可以更为精准地设计线下课堂教学,并通过师生的课堂互动共同促成产出任务的完成。课后,依托线上教学平台组织小组讨论或者测试,通过师生合作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5]。
(五)教学流程
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过程遵循“产出导向法”的三个教学步骤:驱动、促成、评价。现以《职通英语》(第二版)第四单元为例,阐述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6]。
图1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
1.驱动
“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英语教学课程的导入环节活动一般仅仅是为后面课文的学习做一点铺垫,而“驱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由教师来向学生充分呈现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碰到的英语交际场景,学生则通过场景模拟来亲自尝试,激发出学习的压力和动力。驱动场景任务主要是指具有实用交际价值或者潜在实用交际价值的任务,在未来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交际场景,包括:话题(产出内容是什么)、目的(为什么产出)、身份(谁产出、为谁产出)和场合(在何处产出)[5]。驱动环节的设计应达到认知的挑战性、交际的真实性和产出目标的恰当性。尤为重要的是,产出任务的选择应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7]。
以课文“Chinese Kung-fu”为例,该篇主题是介绍中国功夫的历史背景,阐述学习中国功夫的目的,展现中国功夫的独特魅力,因此本单元的场景任务设置如下:
How many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doing them? Make mind maps and do a survey report.
该场景中的产出任务是鼓励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思考体育运动的意义。学生通过制作相关的思维导图,借助超星学习通或问卷星发布相关问卷来完成产出任务。基于这一产出任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学生如何讨论体育活动,让学生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为荣。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产出,课前在线上教学平台上传视频学习资料(如Tai Chi Quan和Hello, China),让学生多了解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项目。课前布置产出任务均采用录课和微课的方式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为后续线下课堂教学争取更多的时间。
2.促成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促成环节主要由三个子任务构成。
子任务 1:熟悉中国功夫的发展历史
这一任务是输入的起点,学生通过课前观看中国功夫的相关视频资料,了解中国功夫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举出几个中国功夫的具体项目,并介绍其发展历史。历史背景的了解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产出任务,在报告写作时注意相应历史背景的介绍。
子任务 2: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学生分组合作并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如何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和阐述论点等。课堂上,教师邀请学生小组进行分享,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总计和评价。另外,教师对报告中出现的有关中国功夫的语言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并设计相应的翻译练习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
子任务 3:学习展示调查报告的成果
经过上面两个任务,使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随后展示调查报告的成果。在这一任务中,学生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调查报告的成果,由教师进行及时评价,同时将学生作品上传至线上教学平台,完成生生评价。
3.评价
评价环节,也称师生合作评价,是“产出导向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对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机器自动评分等的补充[8]。它不是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简单叠加,而是课前教师提取学生作业样本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建立评价标准。评价可以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即时评价主要是指课内评价,可以帮助教师掌控教学进度;延时评价主要是指课外评价,也就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课外提交产出任务给教师评价。
本单元的产出任务是制作思维导图和撰写调查报告。首先,教师在课前浏览和批改学生提交于线上教学平台的作业,并选取典型样本。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决定课内评价的标准,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解决产出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具体过程为:第一,与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并布置评价任务,引导学生对典型的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第二,通过发布练习和测验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语言知识点,让学生在理解教师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第三,学生在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生生互评,并自我修正。最后,教师在学生修改好的调查报告中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交流。
二、教学成效反馈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通过课堂观察、发放学生问卷和进行教师访谈,得出如下教学反馈。
(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显著提高
创设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场景,使产出任务设计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在课堂上做产出任务时,教师都会事先提供适当的提示(背景信息、词汇、句子结构等),使学生相对容易地完成输出活动。因此,学生不会害怕用英语表达自己,更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和展示机会进一步增加,学生普遍反映在活动完成后更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二)课程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
在课程设计中,严谨选择产出任务的讨论话题及输入语言材料。一方面,教师通过挑选能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话题和输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在学习对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学会用英语说中国故事,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挑选反映国内外社会热点的讨论话题和输入材料,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帮助学生成才成长,提高高职学生的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革新评价制度,以评促学
改革评价制度,形成师生合作评价制度,使学生 “学会、弄懂、能用”,实行以师生合作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机器自动评分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在整个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自我反思、相互学习,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补差补缺,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结束语
坚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评判的“四维度”,以“产出导向法”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全人教育为指导理念,契合当下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采用“驱动—促成—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延伸作用,实现课前驱动和课后评价。实践证明,“产出导向法”适用于高职英语课堂,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