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晋江经验”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2021-02-10黄世清苏国辉吕明旭谢少娜汤榕彬
黄世清,苏国辉,吕明旭,谢少娜,汤榕彬
(1.黎明职业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2.黎明职业大学 重点办;3.黎明职业大学 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晋江调研的基础上,从改革开放事业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格局的高度,系统完整总结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晋江经验”。“晋江经验”不仅是晋江的经验,也是福建省、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宝贵经验和成果,是中国民营经济、非公经济从孕育到成长、从发展到壮大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实践[1]。在传承和发展“晋江经验”过程中,泉州以改革推动发展质量,以创新引领转型提升,以开放激发市场活力,紧抓发展实体经济,做强做优特色产业,GDP跨入万亿行列,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道路。“晋江经验”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启示是,坚持党的领导、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产教融合“三教”改革,高质量培育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黎明职业大学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鞋服全产业链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有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契合泉州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2019年学院“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黎明职业大学践行“晋江经验”,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强化党建引领、实施以群建院、推进“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社会服务、拓展国际交流,高标准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实现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
一、强化党建引领,实施“党建+”专业群建设
“晋江经验”本质是党委、政府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晋江经济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黎明职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以“一流党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目标,按照“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建设要求,把党建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首要任务,让党建成为专业群建设的保障和动力。以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为例,“党建+”专业群建设机制有以下创新:
1.强化学院党支部建设,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党支部贯彻党管全局,聚焦高校基层党建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标准,健全学院党支部工作机制,规范组织生活,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完善校企联合党支部运行机制,落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和党员践诺评议制度,健全教师考核办法,制定实施《党建引领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质增效五个工程实施方案》《党总支领导下的院务联席会议制度》,学院党建工作机制成为党建引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组织保障。
2.实施“党建+”工作模式,确保建设任务高水平落实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一是推行“党建+”学习活动,将主题党日活动与建强学院党支部相结合,开展党建与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针对师德建设、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热点和难点,开设“青材讲堂”,强化政治引领,提升党员教师积极参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动力。二是推进“党建+师德建设”“党建+教育教学”“党建+队伍建设”,实施“党建带团建”,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结合两促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良性互动,党建成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强大引擎。
3.推进“六个一”工程,发挥先锋模范的示范作用
发挥领导干部和先进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校党委书记王松柏教授亲自为学院教师授党课,为师生讲授专题思政课,鼓励师生坚定信念、明理修身、立志成才,积极承担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光荣使命。学院以“六个一”工程为核心(图1),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科研与社会服务、育人工作导师等领域设立教师“党员示范岗”,为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建平台、搭舞台。曾安然老师获福建省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打造“1234”工作体系,构建青材育人新模式》获福建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支部好案例”,学院党支部荣获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图1 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两个示范”工作机制
二、创新产学合作机制,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弘扬“晋江经验”,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职业教育中践行“晋江经验”,就是紧盯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产教融合中改革创新。学院聚焦泉州鞋服产业的升级发展,创新产学合作机制,建设产业学院实践校企二元育人,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以大连海事大学自主研发的无人艇为控制对象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实船试验辨识得到式(3)中被控对象的参数分别为:K=0.701,T=0.332,非线性参数α1=1, α2=0.001。
1.实践校企“二元育人”,建设伙伴共生型产业学院
在同安踏集团长期开展订单培养的基础上,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同安踏集团共建实体型“安踏运动产业学院”,探索产教融合伙伴共生机制。产业学院聚焦安踏集团鞋服典型产品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全过程,按照“材料研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营销服务”环节岗位群的员工素质和技能要求,采用现代学徒制设计“学生—学徒—准员工—储备干部”和福建“二元制”“岗位学员—理论提升—岗位实践—岗位进阶”两种角色递进培养路径,实现招工与招生、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培养要素与生产要素、发展型毕业与高质量就业等“4个双向融通”[2](图2)。形成“校企双导,角色递进”的校企“二元”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晋江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获福建省2020年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图2 “4个双向融通”全要素合作模式[2]
2.试点“精英领航”工程,培养服务产业高端人才
学院深化同著名台资企业钰齐集团合作,试点“精英领航工程”建设钰齐产业学院,采用“3+3”模式长周期培育技术精英服务产业高端(表1)。产业学院每年选拔3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根据学生职业定位和企业职业需求制定精英班学生培养计划,设计“学校学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就业—职业成长辅导”的校企二元培养机制,共建职业成长导师团,实施专创融合的项目化管理,长周期、强对应性培育技术精英。精英班的建设为专业群学生学习带来引领示范作用,2020年高水平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100%,学生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雇主满意度达95.36%。
表1 “精英领航”工程的“3+3”人才培养模式
三、系统推进“三教”改革,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1.坚持“工学交替”,创新“角色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与成长规律,专业群按“认知—实践—应用”三层递进设计“在校学习—顶岗实训—职业成长”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德技并修双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图3)实施学分制分层分类培养,按“单项技能—熟练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技能,“厂中校”“产业学院”等产学合作单位顶岗实训和就业发展,实现从在校学生到职业熟手的角色递进。《“产学研用”融入师徒式教学模式,培养材料化工类创新型人才》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政、校、行、企”四方协同的鞋服专业群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等2项教学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坚持“德技并修”,构建“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
遵照“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教育精神,把“课程思政、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专创融合”纳入人才培养过程,构建“德技并修双平台四模块”课程体系。对接产业岗位技能需求,参照“1+X”证书制度建设模块化“X”证书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平台+模块化”课程体系满足高中、“五年专”、“二元制”、退伍军人、国际学生多样化生源的教学需求。
图3 “德技并修双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
参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安踏、钰齐、海天等纺织鞋服企业的职业岗位标准编制岗位能力分析表,开发专业课程标准。依托产业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开发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资源包,建设精品课程资源20 479 条,升级高分子材料加工省级教学资源库,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门,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表2)。
表2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表
4.创新“两融”改革,推进“课堂革命”
创新“两融”改革,一是对接新材料引领鞋服产业转型的产业升级需求,专业群把生产中应用的新型鞋服材料、新工艺融入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手册式新型教材6部。二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云”端课程资源,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革命”,实现专业群教学的“三新”提升。两年来,专业群学生获省、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 20 项,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18 项,“‘新材料+’智慧教学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2021年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5.创新校企共享,打造名师引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创新校企共享,采用“领军人才+创新项目”方式,校企共引共享行业领军人才,直聘2名企业技术大师为技术教授,联合东华大学柔引院士领衔的教学创新团队,打造院士和企业技术大师领衔的人才高地。制定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计划,通过在产业学院定向锻炼、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修、校内名师大师工作室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等措施,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兼结合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评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全国石油化工优秀教学团队。
四、聚合多方资源,对接产业建设技术服务平台
1.聚合多方资源,打造多元协同创新中心
优化提升“先进高分子材料”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功能,融入学校产教融合“大平台”资源,聚焦轻量化鞋材、功能化鞋服材料、个性化产品等领域,组建“鞋服用功能性织物开发与应用”等3支技术攻关团队,打造多元协同创新中心,服务鞋服产业中小企业技术升级。专业群取得纵向科研到款额为 51.5 万元,横向科研到款额为 210 万元,发表中文核心以上期刊论文 20 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 2 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
2.激活机制优势,创新“工作室+”服务模式
创新“工作室+”服务模式(图4),专业群与中纺学石狮产业研究院等企业共建产业大师工作室。改革项目和绩效管理办法,实施项目带动机制,建设“工作室+”服务模式,对接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承接中小企业新材料新工艺研究开展技术服务 52 项,转化技术成果 7 件,“新型 TPU/PVC 热塑性弹性体”降低鞋材成本,为企业增收100 余万元/年,年开展企业员工技术培训超5 000人次,进一步提高专业群集聚度和服务供给能力。
图4 “工作室+”服务模式
五、融通开放合作,建设黎明海丝学院
践行“晋江经验”,实行开放办学,依托学校黎明海丝学院,专业群与柬埔寨瑞立集团、泉州双喜集团缅甸公司等海外机构合作,共同招收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国际学生36名,为海外中资企业开展“中文+技能”培训,输出服装制作与工艺课程标准,服务国际产能合作。依托黎明海丝学院运营模式,专业群正同钰齐集团开展“柬埔寨、越南国际学生—钰齐产业学院‘二元’培养—柬埔寨、越南就业”项目,培养懂汉语、具有国际视野、熟悉钰齐公司文化和运动鞋生产的技术技能人才,让专业群的建设成果服务海丝沿线国家。
六、强化统筹兼顾,推进全校高水平建设
践行“晋江经验”,就是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黎明职业大学校党委始终要求,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时不待我,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学校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中心,统筹兼顾学校各项建设任务,全面深化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增强服务水平,推进“双高建设”迈向高水平。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12345”大思政作用进一步提升,“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多元共治、二级管理、民主监督”的“黎明治理体系”更加优化。二是实施以群建院,按国家高水平建设专业群要求重组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完善“亲产业”的专业发展机制,学校专业布局更加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产教融合引领作用明显,泉州市建筑职教集团入选国家第一批示范职教集团,安踏、钰齐、凤凰等产业学院入选省级产业学院,有力支撑泉州产教融合城市建设。四是“三教”改革推进更加坚实,“德技并修、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体系,开展27个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试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推进“课堂革命”,实施分层分类培养的学分制改革试点。五是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牵头筹建泉州市产教融合大平台,建成“国家—省—市—校”四级协同创新机制,取得授权发明专利37件、各级各类科技奖6项,参与2项国标制定,社会服务到账收入达到4 500万元,初步形成“面向人人、育训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六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拥有2支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1支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师德引领、产教融合的师资建设机制作用更加凸显。七是国际合作能力明显增强,牵头成立福建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化联盟,建设5个黎明海丝学院,服务国际产能合作,实现“黎明”标准输出。
凭借一系列“区域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丰硕成果,黎明职业大学实现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擎,带动提质培优全面发展,为高职教育改革的泉州实践打造“黎明样本”, 2021年实现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第一名“五连冠”,以优异成绩迈向全国一流。